-「我想問下,空調可唔可以開大D?"
-「…空調?你想講冷氣啊嘛?"
-「打包啊唔該~」
-「拎走阿嘛?死人先要打包!」
廣州和香港的通用語言都是粵語,而且地理位置十分相近,雖然大家都是說粵語,但是廣州人和香港人說話,超過3分鐘就會被認出:「你系廣州人?」
在知乎上就有一個關於:「廣州人去香港會不會被認出」的討論,原來同是粵語,口音上面會有這麼大的區別!
香港在開埠前,是客家人居住的小漁村,本地話是「廣東客家話」,而不是粵語。
香港割讓給英國之後,早期的英國人,是依賴廣州人來建設香港的,所以香港和廣州文化交融由來已久。
五十年代的九龍城 via.天涯Patabthk
開埠後因為大量廣府人的進入,使得其使用的語言迅速變為粵語。港英政府也認同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是標準的漢語。
1960年代的觀塘via.天涯Patabthk
而後,香港與內地的直接的人員與文化溝通完全中斷,香港的發展逐步超過了廣州,自此香港的語言文化發展也是完全獨立自主的了,不再受廣州的影響。
為此從七十年代開始,港英政府推行了「粵語正音運動」,即規定電視、電臺,以及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發音必須符合標準的廣州粵語。
皇后大道中近中央街市 via.天涯Patabthk
直至上世紀末,不少香港電視臺和電臺在招聘主持人時,還明確保留了「廣州西關口音」這一要求。
當時,香港中文大學的何文匯教授並不認同這點,他認為標準的粵語發音應該是嚴格按照北宋初年的《廣韻》的音。
例如「構、購」兩字應該讀為「救」音,而不是「扣」音;
via.廣州文史
於是他藉著香港政府推行的「粵語正音運動」而從八十年代末開始製作了一系列的電臺、電視節目,推廣復古漢語。
結果粵語產生了兩大流派:一派是廣州話為代表的現代粵語,一派就是復古粵語。
現在香港是兩種發音並存,但新聞播報則以復古粵語為主。這就是為什麼香港與廣東的電視臺在發音上會有一定區別的根本原因。
如果想在香港買東西不會被當作遊客被加價,廣州人如何假裝成香港人?在發音和用詞上就要稍微注意變化了~
『發音不同』
在發音方面,總的來說,廣州人說粵語,實存在明顯嘅抑揚頓挫。而香港人講粵語,懶音較嚴重,也就是我們說的前後鼻音不分,說話語調偏平偏溫柔。
不過兩地年輕人的口音在慢慢接近,在老廣身上會體現比較明顯。在香港人眼中,標準的西關口音聽起來會有種《帝女花》粵劇的感覺。
之所以香港粵語會出現懶音,在新派口音中,香港粵語的韻母數量已經從中老派的53個縮減為46個,加上聲母的歸併,音節數量也出現較多縮減。
非常「港式」的演變是,在香港年輕人中出現了一套讀得略帶捲舌色彩的發音,其中尤其以女性居多。
主要出現在搭配圓唇元音時,例如純[ n]、將[t n( )]、處[t y]諸如此類。
現在在不少TVB中裡的青年女演員就有這種口音,聽起來更接近英語的舌葉聲母(略往左右撮圓舌體),一些學者也認為這是受到英語的影響而產生的變化。
而今在TVB的影響下,廣州年輕人中也偶見這種「港女腔」。
『用詞不同』
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除了口音這些細微的不同,在用詞上面就會有很大的區別。
這個主要受不同文化的影響,香港受英語的影響形成的舶來詞,廣州受普通話的影響沿用了用詞習慣。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別說香港和廣州的口音區別大,就連廣州各區之間的口音,也有不同,東山口音、西關口音、番禺口音……各有各的特色,廣州人,快來測一下你是什麼口音吧~
NO.1 西關口音
粵語是以廣州話為標準的,而廣州話,又以西關口音為標準。為什麼能成為標準呢?這自然得從西關口音的「貴族」地位說起。
在明清時,西關一帶的美景時常被人稱讚,「一灣清水綠,兩岸荔枝紅」。因此,不少達官貴人都喜歡把別墅搬到這,也就是現存的西關大屋。
久而久之,西關口音就成了富人的標誌。那麼,西關口音有哪些特點呢?
/ n、l 不分 /
由於距離南海較近,西關口音與南海口音一樣都有n、l不分的發音問題。然而,相對於南海口音,西關口音n、l的不分問題較為輕微。
其實,這就是懶音的一種,如:
你(nei5),會讀成 lei5(李)
奶(naai2),讀成 laai2(舐)
/ ng聲母 /
西關口音把所有零聲母念成ng聲母,例如:
屋(uk7),念成「nguk7」
壓(aat8),念成「ngaat8」
NO.2 東山口音
東山口音,則是舊時「城內音」的代表,那時候,城內就流傳這一句話,「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
自然,代表權貴的東山口音,也成了廣州城內最主流的口音。不過,東山口音和西關口音的變化還是蠻明顯的。
西關口音:han3(瞓)覺
東山口音:fan3(瞓)覺
西關口音:ji1(依)家
東山口音:ji4(而)家
西關口音:ji1(依)個
東山口音:ni1(呢)個
NO.3 西村口音
說起西村,想必大多人腦海裡浮現的是「西村地鐵站」。但其實,西村不止如此,古屬南海縣的西村,也曾繁華過。
從南海併入廣州荔灣區後,西村人的口音也開始和西關相混合。後來,傳統意義上的「西村」開始拆遷,西村口音也已經失落了。
如果現在你還聽到有人習慣這麼說的話,那他就是西村口音啦~
扌忽(fat7):城內作扌畢(bat7),意「舀」
床:西村讀song4,城內音讀cong4
吃:西村讀jaak8,城內作「食」,意為「吃」
ing:城內音的ang,「等陣」讀成「ding2陣」
心勻諗:城內音作「心諗」,意「心想」
為因:因為
NO.4 番禺口音
番禺不少地方和順德接近,而順德口音主要是大良話為主,受地理位置影響,番禺區的口音也有自己的特點。
番禺人說話基本用的都是第四聲,聽起來會感覺聲音會轉彎。
肥皂:翻簡
回家:翻歸
故意:專登
爬來爬去:擒來擒去
撓癢:L痕
寫字:寫住
隨著交通方式更加便捷,全國各地的人口流動更加便利,地區文化差異在逐漸縮小,各種口音漸漸消失,或是互相融合,已經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現在,很多廣州的小朋友從學校學到普通話後,回到家也不願講粵語...就連成年人也會出現某些詞語只會用普通話來表達。
很懷念從前廣州的大街還是播粵語的勁歌金曲,流行的電影還是港產片,最愛看的電視劇還是TVB劇...
只是現在很多人連標準的粵語都說不清...更別說傳承自己家鄉的口音了,或許有一天,在街上你也很難聽到標準的西關口音了。
你還記得家裡老一輩的口音是怎樣的嗎?
# 今日話題 #
你知道你是什麼口音嗎?
你對粵語文化有什麼想說的嗎?
留言告訴我們吧~
參考資料:
[1] 你好嘢video:《是時候讓大家看清:廣州與香港的前世今生,粵語到底誰才是最正宗》
[2] 君益嘉裡香港:《香港粵語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