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臺洗腦從娃娃開始 六歲女孩說臺灣話被罰

2021-01-08 搜狐網

  日本在臺推行的殖民教育,其最終目的不是要臺灣人直接變成日本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臣民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李童報導

  日本統治臺灣期間,臺灣的小學教科書裡有篇《划龍船》的課文,雖是描寫端午節的中國傳統活動,但文中卻儼然有這麼一句話:「先到達取得紅色日丸旗的就是勝利者。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2月4日粉飾說,「當時,日本對臺灣實行純粹的義務教育。如果家長把小孩子送到學校去上課,日本就按出勤天數給他們錢,這真是一個相當英明的決策。」的確,「洗腦從娃娃抓起」,果然是一個「相當英明」的決策。

  6歲小姑娘因說臺灣話被罰站

  齊紅深主編的《日本侵華教育口述史》一書中,講了一個6歲臺灣小姑娘陳寶桂因說臺灣話被罰站的故事。以下是陳寶桂1955年時的口述實錄:

  十年前,我剛上「國民學校」(小學)的時候,日本正在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為了讓臺灣完全日化,學校絕對禁止學生講臺灣話。

  有一天,先生對孩子們說:「從此以後,講臺灣話的學生要罰站!」說完話後,大家就開始一面打掃教室,一面嘰哩咕嚕地說著日本話。忽然間,我在桌子下發現一個五毛錢的銅幣,當時情不自禁地用臺灣話喊著:「哎呀!這兒有五毛錢!」我立刻感覺到糟了,用力地把自己的嘴巴打了一下。但是,討好的同學迅速去報告老師。於是,先生罰我站在走廊下。

  放學後,同學們都回家了。偌大的校舍,只有我這個剛剛六歲的孩子在看守著。夕陽漸漸下山了,教室裡的桌椅慢慢地由灰暗變成漆黑一團。四周像死一樣的靜寂,我幼小的心裡充滿了恐怖;我渾身冷汗直流,眼淚簌簌地淌著。等到母親打著電筒來接我的時候,我一頭埋在她的懷裡,放聲地哭個不停。

  熱愛祖國的情緒是自然的,絕不是武力所可徵服的。日本的先生:你同意我這句話嗎?

  「一視同仁」的謊言

  日本統治臺灣的50年,是「典型的警察政治」:警察始終以令人畏懼的權威處理方式,幹預和嚴密掌控臺灣民眾的生活。

  據受過當時殖民教育的臺灣老者回憶,「師資方面,正式的老師很少(原住民教育的師資多由警察管理、包辦),教學方法是填鴨式的。就這樣教、教、教,也沒有作業,不會的就用粗木頭打,痛得要命,或者是罰跪舉手。訓導方面,由學校主管全面管理,相當有權威。要是學生違規,馬上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老師全著警察服裝。教學方法就是打得很兇,一點小錯就會被打手心,不守法不認真就會被打。」

  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臺灣的「皇民化運動」被推向高潮。「日本人希望原住民早日皇民化,強迫我們說日語,禁止講自己的母語。其次是改姓名,崇拜天皇,每日早會時除了唱日本國歌及向天皇皇后照片敬禮外,還要定期參拜神社。」

  臺灣文壇前輩莊垂勝之子林莊生在他的書中寫道,「我小學二年級時,生活上主要的變化就是經常由老師帶隊,前往臺中車站歡送出徵軍人。老師還要我們寫一篇《給戰地將士的信》,當時這種文章叫『慰問信』,是小學作文課程的一個重要題目。……那時的小學教育是全力灌注『僅僅知道自己,完全不知道他人』的『愛國』教育。我們這群小學生都被洗腦成為緊緊繃繃的日本紅衛兵。」

  臺灣著名作家吳濁流是受過日本殖民教育的客家人,個性剛強,言語上堅持不使用日語。關於日本政府一貫標榜的所謂「日臺融合,一視同仁」的說法,他曾經舉過這樣一個例子,「請看這教員名牌張掛的情形。這不是差別嗎?日本人就掛在上邊,這用得著嗎?青年團訓練,大隊長和中隊長都由日本人當;同樣是師範畢業的,本島人的前輩當小隊長,後輩的日本人當中隊長。這豈不是天大的矛盾嗎?」

  的確,日本在臺推行的殖民教育,其最終目的不是要臺灣人直接變成日本人,而是想法要像日本人,做個地地道道的日本臣民,對天皇忠心耿耿,不妄想取得與日本人平等的地位。「日本人的為政者都是認為大和民族的血比漢民族的更優秀。」吳濁流如是論述。

  教科書中的殖民色彩

  當時臺灣學校裡使用的教科書,更是反映出濃厚的殖民色彩。

  例如在描述一些優秀的行為時,主角通常都是日本人。像第一期第三冊第十課《練字》一文中就寫到:「太郎正在爸爸面前寫字。因為寫得很好,爸爸很高興地看著。你看,太郎依照老師所教的方式,端端正正地寫著呢。」相對的,在第一期第三冊第五課《保持乾淨》一文中,「身體髒的人會被別人討厭。」但其插圖卻是一個穿臺式服裝的留辮男孩,被兩個穿日式服裝的小男孩指指點點。

  教科書中對臺灣原住民的醜化更是令人驚訝,如第一期第九冊第九課《生蕃》是這樣描寫的:「在臺灣沒有智能、不懂道理,稱為生蕃的人有很多。……常常割下人的腦袋來作為祭禮時的祭品。……」

(責任編輯:dihuang)

相關焦點

  • 福建小夥在非洲遇到臺灣女孩,臺灣女孩問我會不會說閩南話
    那時候我到餐館後,6個臺灣人在餐桌裡等著我。我一進來,就看到2個臺灣女孩。長得真是漂亮。然後其中一位年長的臺灣大哥站起來。跟我握手說,歡迎你來到史瓦帝尼的首都姆巴巴內,當地遍地都是商機。然後其中一個臺灣女孩拿起菜單,問我喜歡吃什麼菜。然後在交談中,他們問我是大陸哪裡人。我說我是福建人,其中一位臺灣女孩說道,你是福建人啊。那你肯定會說閩南話。
  • 日本是如何給臺灣人洗腦的?
    自1897年起,臺灣就開始舉辦相撲比賽▼20世紀初,東鄉實、伊藤四郎提出:「以將作為中華民族的臺灣人同化於日本為其根本方針。」自此改造臺灣人民的國民性,增強其對日本國家和天皇認同,並最終讓臺灣的中國人民成為日本天皇忠實子民的「皇民化運動」,成為了日本侵略者在臺灣施行殖民統治一以貫之的方針政策。
  • 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是如何給國民「洗腦」的?
    當時大多數日本人卻相信:對亞洲各國的侵略,是為了聯合亞洲民族,將他們從白種人的奴役下解放出來,實現「大東亞共榮」。為了這崇高的理想,即使犧牲生命,殺人放火,也在所不惜。可見,日本軍政府在日本青少年的「教育」上下足了功夫,其思想淵源為古代、中世紀的日本武士道精神。
  • 大陸團隊在臺奪冠遭冷落 臺網友:蔡英文洗腦成功
    (圖片來源:知乎論壇)寧南山繼續說道,而比賽時,臺灣觀眾也從不為大陸選手加油,反倒遇到對方殺死大陸隊一名英雄、或推倒一座塔,全場必定歡聲雷動,壓倒性地為另一隊加油。最後當中國LPL拿下冠軍,臺下觀眾卻「鴉雀無聲,並且迅速開始離場。離場的速度有多快呢?文章形容,在隊員們剛剛結束比賽還在互相握手致意的時候,幾乎全場的臺灣電競迷都已經站起來迅速走向了出口。
  • 老照片:日本佔領臺灣後,對原住民進行軍事訓練,給小孩子洗腦
    抗戰時期,中國有大部分都被日本給侵佔,今天給大家先說一下,日本佔領臺灣後發生的事情!三十年代左右,日本在臺灣開始政策,要求強行植入推行日文,把日文將其作為「國語」。圖為臺北的州蘇澳郡下南澳蕃童教育所的孩子,他們拿著書,被迫學習日文,日本人還真是從娃娃抓起!其實不得不承認,臺灣能發展的這麼快,它的近代化也是在日據時期滿滿的開展起來的,是促進了臺灣的優質發展。圖為在幾名婦女在河邊洗衣服。圖為1944年,「新竹州高砂族青年修練所」的原住民青年,他們赤裸著上身在接受軍事訓練。
  • 大陸配偶帶20塊錢豬肉乾入臺 被罰20萬元新臺幣
    綜合臺灣《聯合報》等多家媒體12月18日報導,從大陸嫁到臺灣的何姓女子18日從福州搭機抵達臺灣桃園機場,但就因為被臺「海關」及「防檢局」人員發現帶了價值20多元人民幣的15片豬肉乾,遭罰20萬新臺幣。臺籍大陸配偶攜帶豬肉乾入境臺灣遭罰(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報導稱,這是桃園機場開具的首張20萬元罰單,而何姓女子也表示並不知道「不能帶肉類入境臺灣」。
  • 恐怖的日本娃娃Okiku,長著人類的頭髮
    Okiku,即「北海道鬼玩偶」,是定居在日本巖見澤神廟的恐怖玩偶,據說它長著人類的頭髮。還有人說它裡面住著一個小女孩的鬼魂。有很多傳說與Okiku有關,其中最有名的一個情節如下:來自日本北海道的十七歲男孩Eikichi Suzuki於1918年為他的妹妹買了一個傳統的日本娃娃。據說他的妹妹,名為Kikuko的三歲小女孩非常喜歡這個娃娃,走到哪兒都會帶著它,每天晚上還會抱著它睡覺。但和很多恐怖故事情節一樣,小Kikuko某天死於感冒,從此事情變得不對勁起來。
  • 一女子「護照」貼「臺灣國」貼紙,國臺辦:說明「臺獨」洗腦對個別...
    記者從國臺辦獲悉,在國臺辦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日前有記者在日本東京羽田機場入關的時候,發現一位女子的「護照」貼有「臺灣國」字樣的貼紙,被日方準許入關。發言人對此有什麼看法?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據我了解,外交部已經就日方近期在涉臺問題上的一系列錯誤做法,向日方進行了嚴正交涉。
  • 《少年說》澳門女孩愛上東北話?陳銘見證勇氣臺暖心承諾
    在上周播出的內容中,我們感動於單親爸爸與兒子的深情對話,欣慰於日本小男孩希望把「大碴子味兒」帶回家鄉的真摯願望,感慨於小女孩每天上著各種媽媽喜歡的興趣班的煩惱,也感受到了少年擁有一名邊防戰士爸爸的驕傲與不易......本周,節目將為大連楓葉國際學校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少年們會帶給觀眾怎樣的驚喜與感動?在勇氣臺這個「承諾臺」上,少年們許下了什麼承諾、做出了哪些交代?
  • 從洗腳說到洗腦
    明智的開始自證清白,哪怕虧本也決不與之為伍,結果此法非常管用,富僑老闆就曾經說,一年要洗十幾萬雙腳。看看,一個行業有它的自淨機制,洗腳就洗腳,清清楚楚了,原來洗腳的大有人在。上下班坐公交車,電視廣告不厭其煩地兜售一種什麼「碧生源腸潤茶」,一個漂亮女孩搔首弄姿,在你眼前不停地比劃著:「給你的腸子洗洗澡吧」,其實說的全是便秘藥。
  • 菲律賓男子在臺居家檢疫出門8秒被罰10萬引關注
    圖片:一名菲律賓男子在臺灣居家檢疫期間,因違規出房門8秒而被罰10萬元。圖為2020年12月2日,臺北街頭戴口罩的行人。(An Rong Xu/Getty Images)一名菲律賓籍男性漁工最近在臺灣居家檢疫期間,因違規出房門8秒而被罰10萬元。有關當局表示,無論時間長短,只要違反規定就應該處罰。此一事件引起日本NHK和美國CNN等電視臺的關注。NHK還特別提到,這樣的防疫規定並未被臺灣媒體批評為過於嚴苛。
  • 有些人的舊物癖,從古董娃娃開始
    芭比已經出道61年,但是她永遠一副16歲的樣子。賣出天價的古董娃娃,水有多深?她們說,現在的娃娃基本都是塑料,但是在從前,娃娃的材質更五花八門,比如瓷器、紙漿、皮革、木頭,而最先大批生產的竟是紙漿娃娃。
  • 豬豬女孩有多蠢,貓爪杯就有多火:她們被消費主義洗腦喪失了自我
    商家用一連串營銷手法輕而易舉就擊潰了「豬豬女孩」們的理智。「豬豬女孩」真的精緻嗎?她們不過只是白領「社畜」而已。「豬豬女孩」每天毫無意義地美化自己的生活,藉助消費主義符號塗脂抹粉。人前光鮮亮麗,實際生活辛苦悲慘。她們不僅僅在公司被老闆剝削,工作之外也是生活在商家、媒體的食槽之中,被消費主義洗腦,毫無自我抵抗能力,只能接受商家的屠宰。
  • 烏克蘭女孩迷戀動漫變真人娃娃(圖)
    繼「真人充氣娃娃」後,小編最近又發現了一位真人動漫娃娃,她是來自烏克蘭的Anastasiya Shpagina,據說她可是非常迷戀動漫文化,所以才會把自己弄成想動漫人物似的。「真人動漫女孩」烏克蘭娃娃女Anastasiya Shpagina因為喜愛日本動漫 Anastasiya Shpagina化身為動漫女孩  AnastasiyaShpagina原本是一位很喜歡化妝的女孩,只不過化妝成痴,變成會在鏡子前實驗各種妝術,
  • 發「懶人包」洗腦 蔡當局阻臺生「登陸熱」
    據大公報報導,為蹭大陸高考熱度,臺灣陸委會7月8日罕見為島內準備去大陸求學學生製作了名為「赴陸就學你不能不知道的8件事」的「懶人包」,這樣一個看似溫馨的提示,內容卻全是對大陸的詆毀、污衊和攻擊,裡面提到的「8件事」也均為假新聞,其目的是要給臺生「洗腦」培育仇恨,繼續推行其「去中國化」、「臺獨」
  • 東北插班生太搞笑 東北話遇上臺灣話誰會佔上風
    近期,一部叫《東北插班生》的搞笑熱血電影再次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東北話和臺灣話充斥在影片中,當洗腦的東北話遇到嗲嗲的臺灣話,會產生什麼樣的奇妙反應呢?《東北插班生》這部電影告訴你,兩者相遇到底誰更佔上風呢。
  • 日本女孩花9年時間,把自己變成「真人娃娃」,樣子太逼真
    導語:日本女孩花9年時間,把自己變成「真人娃娃」,樣子太逼真很多女孩子都非常喜歡洋娃娃,小的時候看到洋娃娃都會買回家,然後再把這些洋娃娃打扮得非常好看。長大後看到洋娃娃也依然很喜歡,可以說洋娃娃是很多女孩子童年的記憶。
  • "日本情結"仍在作怪 日本在臺還有多大影響
    當然,日本文化對臺灣的影響遠遠不及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走在臺灣街頭巷尾,最常聽到的是國語和閩南話,常見到的是關公像、媽祖廟,考生臨考要去給孔聖人上香。即使是日據時期,金門有的人家仍採用中國傳統的紅木門。
  • 十聾九啞,娃娃的英語啟蒙,從「不聾」開始
    沒有封面的玩具 16首英語歌 「十聾九啞」說的是十個聾人九個啞,因為聽不見所以不會發音,慢慢就不會說話了,我二姨的兒子正常孩子,長得好看長睫毛大眼睛,可是六歲那年一次得病,打抗菌素針,一下子耳聾了,開始還會說話,後來慢慢說不出來了,最後就學手語了,挺慘的。
  • 日本女孩錄節目抱怨臺灣空氣品質差:鼻毛都變長了
    摘要:近日,一位居住臺灣的日本女孩在一檔電視綜藝節目中談到臺灣空氣品質時稱,因為臺灣空氣不好,居臺後「鼻毛和耳朵毛都變長了」,而且身邊的朋友都有相似的感受,相關言論被發至社交網絡上引起臺灣網友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