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車:「叮叮噹噹」的流動風景線(圖)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說起香港,浮現於你腦海中的關聯詞會是什麼?「購物天堂」、「金融中心」、「茶餐廳美食」、「TVB電視劇」……當然,作為亞洲國際都會,香港還有許多並未被人們熟知的獨特魅力和歷史文化背景。

  據說,「香港」因明朝時期香木的盛產與出口而得名,即「運送香料的港口」;而「香港」作為行政區域的概念則與她的殖民地歷史有關。無論從何種角度,香港為我們提供了大量豐富的歷史資源,值得我們挖掘與了解。那麼不妨先讓我們通過香港發展的見證者——那些已經存在超過百年的香港「百年老字號」,來認識她的過去與現在……

  「一點一撇到南洋,電車轉彎再轉彎,叮叮叮叮」。這是一個以香港電車為素材的字謎,謎底是繁體的「為」——「為」字。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交通工具之一,香港電車既是香港這座現代城市中的老古董,也是港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於「叮叮」的N種猜想

  當你站在港片裡時常出現的香港島街頭,面對著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與川流不息的人群車流,你很容易可以看到一輛輛有軌雙層電車,伴隨清脆悅耳而又極具辨識度的「叮叮」聲,從你面前緩緩地駛過。這種只有在香港島才能見到的電車,也因此被香港人親切地稱為「叮叮」或「叮叮車」。

  然而「叮叮」聲從何而來,說法不一。在一期香港旅遊發展局分發的《香港電車》宣傳冊封面上,香港電車公司以「香港電車,俗稱『叮叮』,源於電車鈴聲」,簡潔地介紹了電車的得名;網上的「香港電車迷會」認為,「叮叮」聲是電車司機向行人發出的警號聲, 主要來用提示路上行人留意,保證行車安全。而在即將到站時發出的「叮叮」聲,除了提醒車站內的人小心車輛靠邊,同時也起到報站提醒的作用。不過現在有時也會使用「呠呠」聲, 因為考慮到周圍太嘈雜,行人不太會留意到較微弱的「叮叮」聲。

  一位「70後」香港網友回憶自己小時候常搭「叮叮」,以前的喇叭是一個鈴鐺,好像單車那樣。當司機見到車站站臺上有乘客等候,或駕駛室旁的下車門有乘客,都會按下喇叭,在「叮叮」聲中停車;另一位「80後」香港網友則認為,在以前,乘客需要通過搖鈴來提醒司機要下車,「叮叮」因此得名。

  那些年 抱擁的香港歲月

  在20世紀的影視文學作品關於香港都市生活的描述中,總會有「叮叮車」的身影。自1904年起便服務香港的它曾是香港城中的時尚代名詞之一,現在負責運營「叮叮車」的香港電車公司在成立之初只有26輛單層電車。在過去,擠滿乘客的「叮叮車」還被形容如沙丁魚罐頭般擁擠和熱鬧。

  「叮叮車」行駛在香港島市區幾大重要區塊,因此形成的「電車路」也成為了香港島市區的重要標誌之一。熟悉「叮叮車」的人會告訴你,如果在香港島市區迷路,只要從山往海的方向走,看到「電車路」,也就可以大致分辨方向和位置了。

  「電車路」也是香港島填海歷史的最佳見證之一。因為當年在興建電車系統時,電車軌道都是在海旁路面建造的。然而經過百年來的填海,現在的「電車路」已遠離海旁。

  雖然佔據了香港島的重要行車路線,「叮叮車」的平均時速卻僅35公裡,只在清晨或晚上等其他車少的情況下,才可能達到50公裡的時速,似乎顯得有些不太適合寸土寸金和講求高效的香港。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率,香港特區政府曾一度準備取消叮叮車,卻遭到市民的強烈反對。因為那磨得鋥亮的軌道、基本無裝飾的扶手、臺階、棕黃色的簡陋座椅,以及無空調和未用玻璃密封的車窗等設計都讓它與現代化、舒適的雙層汽車巴士相比,顯得格外另類、樸素而珍貴。

  同時,「叮叮車」僅2.3港元的低價車費讓其成為了最平民的交通工具之一,也因此更為貼近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乘載了幾代人的集體回憶。不止那些老香港們不忍忘卻曾經與「叮叮車」相伴的人生回憶,那些成長於香港的年輕人也對它充滿著感情。香港歌手薛凱琪曾在《叮叮車》的歌裡這樣唱道:「一卡卡叮叮車,載滿了人和人擦過老市區……」行駛中的「叮叮車」車軸與軌道之間還會碰撞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響,仿佛在提醒你,它的古老與活力。

  你在車裡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看你

  隨著計程車、地鐵、汽車巴士等其他交通工具的迅速發展,曾有人擔心「叮叮車」雖然因為人們的不舍而得以保留,卻不得不面臨被擠佔生存空間的困境,甚至逐漸成為無人問津的交通工具,然而現在看來並非如此。香港「叮叮車」是世界上最大的仍在服務中的雙層電車車隊,平均每天接載23萬人次的乘客。接孩子放學的家長、買菜回家的老人、偶爾想要享受慢節奏的上班族,以及希望發現香港不同風貌的遊客都將其視為理想的交通工具。在國內多個旅遊網站推出的不同版本「在香港最值得做的十件事」中,「搭乘叮叮車」這一項始終佔有一席之地,「叮叮車」更被一些旅遊達人評為「文藝青年必坐」的香港交通工具。

  一個名叫「港漂圈」的微博帳號這樣描述乘坐「叮叮車」的體會:「在香港,浪費時間是一種奢侈。如果你想奢侈一下,就找個溫暖的午後,坐在叮叮車上層,打開車窗迎著小風……從柴灣坐到上環,看一看香港的大街小巷,從繁華到古舊,感受這城市最接地氣的一面。」

  如今,包括2輛充滿懷舊氣息的古董觀光電車在內共163輛雙層電車,共同串聯起了香港島地區中環、灣仔、太古維多利亞港沿岸等幾大重要區塊。你可以隨意選擇現行的6條線路,然後找一個電車上層靠窗這樣適合「高瞻遠矚」的座位坐下,讓它帶你穿梭於那些曾經出現在電影和小說中的街道。此時,香港正以流動和片段閃現的方式,分別出現在你的眼前和腦海中。時空的交錯、記憶與現實的穿越讓人產生片刻的恍惚。街邊的行人看到了「叮叮車」駛過和它車身上的廣告,同時,也看到了靠在窗邊享受片刻永恆的你。而你要做的,就是任由車水馬龍和各色街景,混合著行人指示燈的嘟嘟提示音、街道嘈雜聲,通通肆意地向你撲來,共同打造最生動的香港。

  慢生活、文藝……「叮叮車」帶給你的感覺似乎會與以往印象中的香港形象很不同。這家香港的「百年老字號」似乎有意在調節著讓人不安的快節奏和浮華。「伴你每天過路直至背景傾倒」的「叮叮車」和一段段「沒季節的鐵路」,就這樣每天與生活在香港的人們一起,見證著香港的昨天、今天與明天。(實習生 李雙)

相關焦點

  • 香港留學:香港電車慢生活「叮叮噹噹」的流動風景線
    在20世紀的影視文學作品關於香港都市生活的描述中,總會有「叮叮車」的身影。自1904年起便服務香港的它曾是香港城中的時尚代名詞之一,現在負責運營「叮叮車」的香港電車公司在成立之初只有26輛單層電車。在過去,擠滿乘客的「叮叮車」還被形容如沙丁魚罐頭般擁擠和熱鬧。
  • 叮叮車:「慢」於繁華鬧市 叮叮噹噹穿梭時光
    叮叮車:「慢」於繁華鬧市 叮叮噹噹穿梭時光 2015-07-29 10:40:20遠遠地聽見"叮叮噹噹"的聲音,雙層電車悠哉悠哉地從遠處慢慢駛來,那一瞬間恍如隔世仿佛置身於20世紀30年代的香港街頭,陽光透過林立的招牌投射到店鋪的牆面上,醬園、茶樓、銀號、醫館和食肆在街道兩邊密密匝匝地鋪排開來,擠滿乘客的叮叮車在城市的軌道中駛過。"叮叮"的聲音在香港響了110多年,它始終縈繞在港人的耳邊。  叮叮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軌電車之一。
  • 說香港:「叮叮」—電車上的表演開始了
    (圖片來自港媒)    乘坐全港僅存的120號電車,穿梭港島北岸,一邊聽著「叮叮」聲,一邊欣賞話劇。這將是怎樣一種愜意體驗?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由「文化葫蘆」主辦的「港文化·港創意」計劃,今年選擇在港島東區、南區及灣仔區展開社區藝術計劃,包括在120號電車上舉行劇場表演、快閃展覽及兒童讀書會。
  • 香港叮叮車拉著我們叮叮噹噹一路向前
    叮叮車又叫雙層有軌電車,是香港一個重要文化符號,深受香港人喜愛。叮叮車,由於年代久遠,破舊了些,但在雨天的上午坐在裡面觀景別有一番情趣。叮叮車叮叮噹噹地拉著我們慢悠悠地向前行駛著。香港旺角時尚地標朗豪坊購物中心
  • 老北京的「噹噹車」(圖)
    老北京的「噹噹車」(圖) 2008年05月21日 16: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片來源:大公報)   中新網5月21日電 香港大公報21日刊登署名許揚的副刊文章《老北京的「噹噹車」》,文中作者從香港的「丁當車」記述到北京的「噹噹車」,回憶著屬於老北京的那一份歷史氣息。
  • 「叮叮」承載世紀變遷 香港電車「慶生」110年
    中新社香港2月18日電 題:「叮叮」承載世紀變遷 香港電車「慶生」110年  中新社記者 盧哲  「叮叮,叮叮……」在香港港島區,電車拖著長長的電線,搖著鈴,沿著軌道「哐哐」行駛的畫面已成為香港的經典。這種被親暱稱為「叮叮車」的香港電車,投入服務已滿110年。
  • 香江廿年⑮|百年有軌電車:沒坐過「叮叮」,就像沒來過香港
    1940年途經上環的有軌電車。本文圖片 受訪者供圖【編者按】香港回歸20周年,「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已被證明是成功的。澎湃新聞深入香港細部,觸摸20年間香港各個領域的變化,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澎湃新聞刊發的「香江廿年」系列報導,今天聚焦香港的「叮叮」車。已經開了22年叮叮車的馮慧琴。 西環開到跑馬地,再轉回西環,一天4趟,馮慧琴跑了22年。她的生活始終沒離開「叮叮」的聲音。作為香港電車公司為數不多的女性車長之一,她最驕傲的事情是「從沒出過交通意外」。
  • 搭百年「叮叮」電車 遊歷港島
    搭百年「叮叮」電車 遊歷港島 (1/7) "← →"翻頁
  • 2018香港叮叮車攻略,叮叮車路線圖 (香港電車/電車線路圖 )
    叮叮車是香港的一大特色,如果你去到香港一定要體驗一下叮叮車哦。
  • 香江漫話:香港電車「叮叮」百年變遷 魅力不減
    中新社香港七月二十八日電 香江漫話:香港電車「叮叮」百年魅力不減  中新社記者邢健  為慶祝香港電車百歲生日,今天香港電車公司推出了六輛三款分別由張瑪莉、阿蟲和水禾田三位本地藝術家設計的「名家系列」電車,市民看了好喜歡。
  • 香港冷氣「叮叮」電車首行載客 乘客暢快紛紛點讚
    香港冷氣「叮叮」電車首行載客 乘客暢快紛紛點讚 2016-06-06 20:36: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香港
  • 港島最早的公共運輸「叮叮」,張愛玲得聽著電車響才睡得著
    叮叮,克賴,克賴.....電車沿著兩根鋥亮的鐵軌,緩緩地駛入站臺。讓人想起張愛玲,張愛玲是非得聽見電車響才睡得著覺的。香港電車,俗稱「叮叮」,取自開行和警示路人的鈴聲,這種雙層車廂頂上豎根辮子的有軌電車,1904年投入服務,是港島最早的公共運輸,也是全球唯一仍在運行的雙層有軌電車;平均每天載客24萬人次,是港島北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 「冷氣叮叮」可提升電車角色功能
    全港首部冷氣電車將於下周一(六日)上午十時自屈地街總站開出,估計屆時不少「電車迷」將會專門前往乘搭,一嘗「冷氣叮叮」的滋味。
  • 特寫:「叮叮去九龍」——喚起港人對電車的「集體回憶」
    新華社香港2月10日電(記者 丁梓懿)「叮叮,叮叮……」被香港人稱為「叮叮車」的電車開行和警示的鈴聲,對常穿梭於香港島東西兩區的人而言並不陌生。這道貫穿整個港島市區的獨特風景,已存在了一百多年。  今天,記者身處與港島隔海相望的九龍半島,體驗了一把另類的「電車之旅」。
  • 大連穿梭百年的有軌電車,現在是什麼樣子?
    來大連不坐有軌電車等於沒來大連有軌電車這個「流動百年的城市風景」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也是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大連的一張旅遊名片,更是大連城市多元文化和發展歷史的載體,印證了大連城市發展和歷史變遷。在一些講述民國時代故事的影視作品裡,我們總能看到主人公坐上「叮叮噹噹、頭頂辮子」的老式有軌電車。有人說電車該淘汰了,也有人說電車韻味十足。從首輛有軌電車「叮咣叮咣」地在大連街頭緩緩駛過,到2016年已經整整107個年頭了。
  • 香港「叮叮車」:行駛在時光中的浪漫
    圖:叮叮車猶如飄移的風景線\資料圖片每當有朋自遠方來,每當被問起「什麼最香港」?我就說「搭叮叮」,就是搭乘緩緩行駛在港島的有軌電車——香港電車。因為電車行走時發出「叮叮」響聲,以提醒路上行人「我來了」,故俗稱「叮叮」。
  • 香港「叮叮車」:行駛在時光中的浪漫
    叮叮車猶如飄移的風景線\資料圖片每當有朋自遠方來,每當被問起「什麼最香港」?我就說「搭叮叮」,就是搭乘緩緩行駛在港島的有軌電車——香港電車。因為電車行走時發出「叮叮」響聲,以提醒路上行人「我來了」,故俗稱「叮叮」。論效率,它是港島路面交通工具中最慢的,論舒適度,是最低的,論載客量,亦是偏少的。那它好在哪裡?因為浪漫,因為是一道遊動的風景。
  •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直播香港】 「叮叮車」:見證香港發展與變遷
    「叮叮車」每個座位的面積大小都經過測算 「叮叮車」在港島緩慢行駛,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宛如一道流動的風景線,承載著港人的集體記憶,也記錄著整個城市的變遷。「老香港多數都會搭『叮叮』,甚至有的除了『叮叮』以外就不識路了。」一位香港市民笑著說,「開車時間久了也有很多熟客,能記住什麼時間、什麼人會來搭乘。」彼此的熟識,為「叮叮車」增添了濃濃的人情味,每天的車程,也像在與一個個老朋友相會。
  •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直播香港】「叮叮車」:見證香港發展與變遷
    香港「叮叮車」央視記者在屈地街電車廠進行採訪在香港,電車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叮叮車」,因它在行駛到站時會發出「叮叮」聲而得名。「叮叮車」是香港最具歷史感的交通工具之一,作為香港特有的城市符號,這種雙層電車,也見證著香港的發展變遷,港島西部的屈地街電車廠是「叮叮車」的兩大總站之一。
  • 香港「叮叮」車裝上冷氣 乘客一致稱讚
    著「長辮子」的香港「叮叮」電車。(資料照片)  「叮叮,叮叮……」在香港港島區,被稱為「叮叮車」的電車拖著長長的電線、搖著鈴,服務港人超過110年,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為提升百年電車的舒適度,香港電車公司自6月6日起推出首輛冷氣(空調)電車,不少乘客和媒體都被吸引來專程試乘,邊享受邊贊好,舉起手機拍個不停。  「好正(非常好)!好正!」家住香港島鰂魚湧的易老先生首試冷氣電車,讚不絕口。他說,電車車資最便宜,故經常坐電車到銅鑼灣相約朋友喝茶聊天,但夏季酷熱難耐,普通電車沒有冷氣,坐一會兒就感到非常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