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區廢舊報刊亭、電話亭正在拆除 綠植將取而代之

2020-12-21 中國江蘇網

公用電話亭、郵政報刊亭、便民信息亭……這些棚亭作為特殊的文化、生活符號,承載著一代人共同的城市回憶。

但隨著城市發展,原來的報刊亭、公用電話亭等實用功能日趨消退。不少棚亭存在佔道經營、違規經營行為,或是破舊不堪、亂拉亂掛,影響市容,成為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也是市民反映投訴的熱點問題。

為加快配套完善城市基礎設施,解決市區棚亭設施破舊、管理混亂、經營無序等現狀,今年4月以來,市城管局開展違法棚亭專項整治工作。

截至目前,已累計拆除破舊、空置和違法棚亭近200座,一批多年影響市容觀瞻的廢舊棚亭退出歷史舞臺,城市主幹道兩側市容環境煥然一新。

6月17日上午,正值中考最後一場考試即將結束,市二附中門口站滿了前來接考生的家長。記者注意到,原位於學校西門北側的一座報刊亭已被拆除,根本看不出曾經這是校門口最熱鬧的一處地方。

「學校門口本來就很堵,報刊亭地方小,老闆經常把東西放在人行道上叫賣,都把道路佔了。還是拆了好,清清爽爽的。」「以前這個報刊亭不僅賣文具,還賣肉串、漢堡,食品衛生安全令人擔心。」正在等候考生的不少家長紛紛向記者吐槽。家長周蕾為整治行動點讚的同時說:「希望其他學校門口的報刊亭也能整治一下。」

據悉,截至目前,城區範圍內尚有8座校園周邊報刊亭在繼續運營。記者隨後來到泰州實驗學校對面的報刊亭,業主王女士正在整理收拾各類文具。「我這個棚亭租了十多年,早些年生意很好,每天《揚子晚報》就能賣三四百份。報紙上刊登高考答案時,那時一天能賣出1000份。現在生意大不如前。今年9月合同到期後,我可能就考慮換一份工作了。」

街頭常見的棚亭除了報刊亭,還有不少廢舊公用電話亭。記者昨日沿街走訪時發現,青年路、東進路、揚州路等主幹道上廢舊公用電話亭已全部拆除,城市道路空間得以釋放。

為積極配合此次整治行動,市城管局還率先拆除了一處空置的行政執法亭。記者昨天在青年路與暮春街交叉口看到,設在這裡長達15年之久的城管崗亭已被拆除,道路比原先寬敞了不少。

部門行動

多部門聯動,檢察部門主動介入

「經過全面摸排,我們統計到,城區共有公用電話亭、郵政報刊亭、信息服務亭等各類棚亭約300座。按照『減法為主、限量保留、統一樣式、規範經營』的原則,本次整治將實現『棚亭減量控制,退出主幹道、還路於民』的目標,恢復道路原狀。」市城管執法支隊佔道辦主任榮靜說。

隨著手機的普及,以往街頭常見的公用電話亭已基本無人問津,成為擺設。整治行動啟動後,我市電信部門迅速成立工作專班,梳理出廢舊公用電話亭159座。其中,市區海陵路、梅蘭路、永暉路、鳳凰路等20條主幹道共有公用電話亭149座,高港區有公用電話亭10座。從5月中旬起,市電信部門用一個月的時間已將這159座廢舊電話亭全部拆除,全面提升了城市市容環境品質。

從4月底至今,市城管部門已累計拆除空置報刊亭30座。整治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不少校園周邊的報刊亭除出售報刊外,普遍存在銷售零食、文具等超範圍違規經營行為。為此,海陵區檢察院主動介入,與城管部門、郵政公司對校園周邊報刊亭進行全面檢查,對違規銷售食品的予以勸退或取締,目前已取締了市二附中門口的一處報刊亭。

其他尚在運營的報刊亭接下來何去何從?市郵政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9月底,城區報刊亭的租賃合同到期。屆時,我們將對經營不規範、超範圍經營的、轉租的報刊亭,到期後予以勸退、清理;對符合要求保留下來的,進行提檔升級,做到『統一式樣,回歸主業』。」

記者還了解到,截至6月20日,市城管部門已拆除20座空置便民信息亭,對拆除、清退出來的便民信息亭,相關部門正在統籌安排。根據規劃和實際需求,部分空置便民信息亭將移放到相關小區內,用於安置修鎖、織補等必須的民生服務人員。

群眾心聲

限量保留的要成為「點睛之筆」

「空關棚亭確實影響城市風景,拆了好。」「現在不少棚亭都移到路口了,有些甚至還佔用了盲道。」「站在城市管理大局上來看,拆除違規棚亭是一件好事。拆除後,鋪上道路磚或者種上綠植,很美觀。」……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市民對違法棚亭整治行動非常支持。

「一個城市沒了報刊亭,部分市民的閱讀需求怎麼實現?」「以前我上學時,常去報刊亭買報紙和《讀者》《青年文摘》等。拆了就沒地方買了。」「在報刊亭買份報紙,站著看看報紙,再聊聊時政新聞,就是許多人晚年生活的一個樂兒。」採訪中,也有不少人對家門口十幾年的報刊亭有著深厚的感情。

「我們非常支持拆除違法和空置的棚亭,但建議拆除時不能簡單粗暴。要借鑑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對合規合法的報刊亭要在限量保留的基礎上,進行提檔升級,退出主幹道後合理布局,使之成為一批多功能、多元化的現代化報刊亭,就像打造泰州的『城市港灣』那樣,使之成為城市風景的『點睛之筆』。」市民金先生說。

記者肖夢琪

相關焦點

  • 西安街頭將再無報刊亭 大部分已拆除沒拆除的也已停業
    這幾天走在西安街頭,你會發現不少街道的報刊亭沒有了,有些街頭報刊亭雖在,但也都關門歇業,等候拆除。圖為4月23日拍攝的西安小寨十字的報刊亭。從大雁塔到火車站的大街上,原先有不少報刊亭,昨天(4月22日)筆者從南走到北不見一個報刊亭,雁塔北路、和平路、解放路上的報刊亭已全部拆除。
  • 電話亭將告別瑞士:德語區最後一個公共電話亭將被拆除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電話亭曾是瑞士街角的一道風景,而如今這道風景即將消失。據瑞士中文網4日報導,在瑞士法語區電話亭早已銷聲匿跡,而瑞士德語區的最後一個公共電話亭也將於11月28日被拆除。據報導,位於瑞士東部阿爾高州巴登市的最後一個電話亭被拆除後,將作為展品被陳列在伯爾尼通訊博物館裡。有些電話亭被拆除後派上了新用場,比如在開放式大辦公室中被用作一個靜謐的休息空間或吸菸室等,而且如果有人想在自家花園裡立個舊電話亭,甚至可以花3500瑞郎(約合人民幣25000元)包郵購買。
  • 除了不能打電話 現在的電話亭什麼都能做
    電話亭維修站。 前幾天路過市區黎明西路、飛霞路,發現古老的電話亭還在,只是處於荒廢狀態。毫不起眼,落滿塵埃。一直風吹日曬下去也不是辦法,就算公用電話沒人用,但電話亭空間本身是存在的,就看如何去挖掘出它們的新價值。很多人就開始利用這不足 1 平方米的地方,打造出令人意想之外的東西。國內外,有人將電話亭變成一個社區圖書館,人們可以自由借閱裡面的圖書;有人則改造成小型博物館或者畫廊,用來展示小眾藝術家的作品。
  • 街頭電話亭如何實現「變廢為寶」
    街頭電話亭曾經風靡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著手機的普及、電話費資費標準的降低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這些曾經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電話亭,逐漸受到了冷落,成了城市「被遺忘的角落」。從記者調查來看,不少地圖導航APP上能查到的公共電話亭,已經並不存在,就算仍然存在的電話亭,也有不少不能正常使用,成了擺設。
  • IC電話卡和「黃帽子」電話亭
    印象中從家到單位6站地,馬路邊根本沒有公共電話亭。偶爾在街上看到拿「大哥大」的人,還是挺羨慕的。    那時單位集體宿舍門口有個傳達室,有兩位中年女職工輪流值班。她們的工作讓人覺得最貼心的就是為大家送電報、傳電話。當時宿舍大院內兩棟樓,住著二三百號人,其中大部分是家在外地的職工。誰家來了電話,值班員便在樓下喊兩嗓子:「X號XXX的電話!」那聲音很有穿透力。
  • 百年公用電話亭正在變!變!變!
    在上海街頭,有一樣公共設施已經靜靜陪伴了我們近百年,那就是"公用電話亭"。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公用電話亭,似乎漸漸成了擺設。但最近,它們正悄然變身。 上世紀30年代上海就有了第一個公用電話亭,1984年,金陵路上又開設了最早的7座投幣式公用電話亭。1992年,第一批磁卡公用電話亭在外灘落成。
  • 拆除不該是城市公用電話亭的唯一選項
    曾經作為城市標誌之一的公用電話,如今已經很少有人使用。昔日遍布大街小巷的公用電話將何去何從?是一拆了之?還是加以改造,開發新的功能?(8月29日《經濟日報》)在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後,在人人都有手機的當下,曾經方便市民撥打電話需求的城市公用電話亭逐漸使用了原本的功能和作用,使用率越來越低,不少城市公用電話亭已經荒廢、損壞,破敗不堪,淪為城市「殭屍」垃圾。公用電話亭何去何從,是擺放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
  • 漳州IC卡電話亭 是去是留?
    記者昨日在漳州市區街頭看到,不少電話亭破損、髒亂,幾乎無人問津。  那麼,這些IC卡電話亭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對此漳州市電信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只要還有市民在使用,他們就不會拆除電話亭。針對一些電話亭遭人為損壞而影響市容的問題,電信公司今年擬投200多萬元,將市區幾條主幹道的400座舊公話亭,改造成新型公話亭。
  • IC卡公用電話亭該何去何從?
    記者在健康路走訪時發現,這個路段每隔百米就有一個公用電話亭,不過,這些電話亭中的電話機或多或少存在問題。最大的觀感就是:貼滿了廣告,亭子成了「宣傳欄」。在東橋路與東勝山路交叉口的一個公用電話亭,記者看到,電話機墜掛在IC卡公用電話亭上,鐵板鏽跡斑斑,亭子周圍垃圾遍地,三面擋板上貼滿了各種各樣的廣告。記者多次嘗試,發現公用電話已無基本通話功能。
  • 電話亭變身「廣告亭」,誰在利用過時公用設施牟利?|荔枝特報​
    那麼,一年下來,全南京1200座電話亭創造了多少廣告費收入?這些廣告費又被誰拿走了?這一切無從得知。   各地城市公用電話亭處境尷尬   城市公用電話亭該何去何從?江蘇省很多城市都在探索,但是方法不一:有的城市將公用電話亭升級成讀報亭,有的城市加裝了智慧WIFI熱點,但這些措施均無法令公用電話亭「起死回生」。
  • 手機普及致其閒置少人用 天津IC卡電話亭是去是留?
    隨著移動通話終端的普及以及多樣便宜的資費套餐,只具有單一通話功能的IC卡公共電話亭,逐漸遠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現如今在津門街頭,IC卡公共話亭的風光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落滿灰塵、貼滿小廣告、被嚴重破壞的慘澹景象。  有市民打來熱線表示,路邊已經壞掉的電話亭,既不實用又影響市容,應該拆除。通過採訪記者發現,也有市民認可公話亭的價值。
  • IC卡公用電話亭何去何從:布滿灰塵 成擺設破損髒汙
    記者在其他道路上也看到,不少IC卡公用電話亭殘破不堪,電話亭上的遮陽棚不是髒汙就是缺損,電話機早已無法正常使用。還有人將IC卡公用電話亭當成共享單車停車樁,給通行帶來不便。IC卡公用電話亭成為擺設的原因,除了手機普及外,市民很難買到IC電話卡也是原因之一。記者詢問了多家報刊亭,全被告知不銷售IC電話卡。
  • 「大刀」向西安報刊亭切去,不給便民留餘地還是另有玄機?
    這一定性與「全面清理、取締違規佔用城市道路設置的報刊亭」的要求相結合,只會得出一個結果:西安現存的331座報刊亭將被全部拆除。相關文件顯示,西安經合法審批的報刊亭有275家,分別歸屬三家單位,其中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西安市報刊零售分公司95家,陝西日報報刊亭有限責任公司150家,西安翰維通信科技有限公司30家。報刊亭所需證照包括:佔道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等。
  • 北京新規:人行道須保證2米寬 電話亭每公裡1個
    原標題:北京新規:人行道須保證2米寬 電話亭每公裡1個   電話亭間隔改成一公裡設一處,報刊亭面積將縮小將近一半,公廁、地鐵、人行地道等多種指引牌將「多合一」……昨天上午,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就今年新修訂的《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設置與管理規範》新地標進行解讀。
  • 南寧街頭電話亭閒置多年破敗不堪 去留如雞肋
    近日,有市民反映,南寧市街頭一些閒置多年的電話亭破敗不堪,影響市容。南國早報記者調查發現,曾經遍布南寧市大街小巷的IC卡公用電話亭早已失寵,大多數遭破壞,而貼在電話亭上的廣告卻時常更換。電信部門表示,目前南寧街頭電話亭數量約500多個,其中1/4有撥打量。
  • 玉溪大街小巷的那些報刊亭,它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小編不由得想到小時候的報刊亭。目前,市區內設有13個報刊亭,正在營業的報刊亭有8個。報刊亭都去哪兒了?在以前,我們訂的報刊根本不夠賣,有些小孩一看喜歡的明星上雜誌,就會買下來。」正說著,一聲「買注彩票」的聲音將店主拉回現實,看著店主專注工作的身影,小編悄悄離開了這個曾經輝煌的報刊亭。
  • 《街上紅色的電話亭》鎮三山-協助拍攝
    電話亭是一個矗立於街頭,內有一部公用電話的小屋子,這些公用電話一般需要收費。電話亭通常設有透明或有小窗的閘門,以保障使用者的隱私之餘,又可讓人知道電話是否正在使用中。街上紅色的電話亭【第1幅圖】此作品由中山攝影愛好者蒲先生在著名的長春地區拍攝
  • 昆明公用電話亭無人問津 市民看法不一去留引爭議
    周末學校走廊裡,總會有許多人聚集著排隊打電話;路邊的電話亭裡,也常會有人拿BB機回電話;還有那一長串的數字號碼,總是能背的滾瓜爛熟。  然而如今,隨著行動電話的普及,這一「主角」卻開始漸漸被人們遺忘,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先進的通信方式。  近日有網友在金碧坊發帖指出以前在街道各處設置的公用電話亭如今已經沒人用了,不僅佔空間,還浪費資源,這些城市的雞肋,還留著幹嘛?
  • 新報刊亭有望亮相成都街頭 或升級成無人自助式
    升級後的報刊亭將變成什麼樣?涵蓋哪些功能?昨日,成都市郵政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升級後的報刊亭,有望變成無人自助式報刊亭,更加方便。   90後支持:   可以買「愛豆」的雜誌   在網絡時代,大家都刷著手機上的網絡新聞,報紙雜誌越來越難買,曾經大街小巷都有的報刊亭也漸漸消失不見。
  • 《紅色的電話亭》錦豹子-協助拍攝
    電話亭是一個矗立於街頭,內有一部公用電話的小屋子,這些公用電話一般需要收費。電話亭通常設有透明或有小窗的閘門,以保障使用者的隱私之餘,又可讓人知道電話是否正在使用中。紅色的電話亭【第1幅圖】此作品由南陽攝影愛好者陸先生在著名的湖南地區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