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淡雅如秋月,誰信寒色出石中。」古人的這句詩囊括了月光石的所有美,皎白的月光似水似銀的傾瀉在這石頭上,獨特的賦予了其女性之美,也是獨家對其進行了性別的劃分,這是一種專屬於女性的「寶石」——月光石。
我們再各大珠寶專櫃都能見到這種寶石,黑色襯布下在射燈下閃爍著靈動的藍光,戴在手上仿佛置於天宮之中,深得女性的喜愛。但是日常我們所能見到的大多品相一般,但是價格卻頗高,其實對於月光石來說只有高品質的才有意義,中下等來說並沒什麼市場價值,那麼到底什麼是月光石,有怎麼挑選呢?以下慢慢道來。
首先從傳說中入手,印度神話裡描述唯一由月光形成的寶石就是「月光石」,相傳如果在滿月下口中含著一塊月長石,閉著眼睛祈禱就能看到未來的戀人,所以月長石也作為愛情的象徵。隨著我們轉動月光石我們會看見乳白、淡青、淡黃、暖橙、藍等等顏色,其中藍色最為普遍,就像那皎潔的月光般朦朧幻美,這也是月光石名稱的來源。
月光石是「長石」屬,長石在底殼中恐怕比例要超過60%,說的具體一些,你隨便路邊撿一塊石頭,它有六成的機率是「長石」。但雖然長石這麼普遍,但是月光石卻不一樣,因為它是長石和「那石」的「伴生」礦,雖然屬於長石,但是等級更高,更稀有。
再說一下月光石為什麼會發光,首先這光是由於外界的散射作用產生的,而散射的強度與夾角有密切的關係,這個夾角就是你的觀察方向和光的入射方向夾角。根據散射定律來說當夾角越小則散射效果越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拿著月光石轉動的時候隨著轉動幅度的增加光越來越小的原因。
由於其散射作用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月光石呈現藍色比較多,因為光的散射強度與波長λ的4次方成反比,所以身為藍光的短波長有更強烈的散射現象。而月光石反光的強度取決於其內部的「出溶條紋」,出溶條紋厚度小於可見光波長時會產生強烈的散射效應,當大于波長時就會有衍射和幹涉作用,而衍射和幹涉會將不同種類的光與散射出的藍色匯聚在一起,這樣就變成了那種複合型的多聚光。
總體來說選擇月光石跟普通寶石差不多都要從淨度、顏色、器型來衡量,這三要素對一個月光石作品的皮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1.淨度:品質越高的月光石其內部雜裂越少,近似透明,內部雜裂太多會影響其成色光彩,而且不利於觀賞。
2.顏色:之前說過其成色原理由三部分組成,那麼品質好的月光石其藍光要做到主導,最好沒有其他雜光進行幹擾複合。
3.器型:因為其品質受到淨度的影響,而月光石內部還有很多的「張裂」,所以品質很好的月光石往往都以小器型面世。如小珠子、蛋面、凸面等等,切割這種寶石類似於「鑽石」如果火候掌握不好,則會大大影響其成色。
這就是月光石,一種美麗且神秘的寶石,如月色般動人,如精靈般鮮活嫵媚。就這麼悄悄的在夜色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