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來歷和民俗

2021-02-08 語文整體改革課題組

端午節來歷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民俗活動

1、包粽子,這是端午節必須吃的一種特殊美食,家家戶戶都以這種方式來個端午節。

2、煮鹹鴨蛋,煮大蒜,這是我們最常見的習俗

3、有些地方家家戶戶門上都掛上樹枝葫蘆等。說是葫蘆的寓意是福祿,葫蘆還可以聚財避邪。

4、栓五色絲線,大多數的地方,端午節當天,大人小孩兒手上都要帶上五色線

5、佩香囊,香囊內一般都是裝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掛在脖子上。

6、俗語「五月端午染指甲,蠍子蟲子不咬娃」。端午節當天染指甲,可以去掉各種毒的侵蝕,這個習俗不普遍,只是個別地方的習俗。

7、賽龍舟,一般都是一些南方地區比較流行,一直到現在,都成了一種文化的傳承。

8、據《康熙大興縣誌》記載,端午節這一天少女要「佩靈符,簪榴花」,因此又名「女兒節」。

9、端午節當天,一些江南的風俗,要在屋內焚燒蒼朮、白芷、芸香,再點上蚊香,薰得煙霧騰騰,用以闢邪去毒。

10、門上掛艾草,可以驅趕蚊蟲。

11、畫額,不少地方,端午節當天,有些人家用雄黃酒塗在孩子額頭和鼻耳之間,或在額上寫一「王」字。據古醫書《本經》講,雄黃「疽痔死肌,殺百蟲毒」。

12、端午浴,在廣東廣西一些地方,端午節當天,要用艾草水洗澡,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至今還有直到現在還很流行,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13、放紙鳶,就是風箏,這是南方一些地方的端午節民間習俗。

14、打午時水,這是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打午時水即是端午當天中午11點到13點之間在井裡打水,因為午時水視為大吉水,這個時候的水是最能闢邪。

這些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寫的還不全面,中國太大了,地方習俗太多,這些一代代的傳下去,至於傳承了多少年,應該是傳承了一二千年了吧。由此可見我國的人民對歷史傳統文化是多麼注重和重視。

2020年秋季學期實驗教材訂購諮詢:15002743378梓鑫老師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從小,長輩們就告訴我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要包粽子吃,喝雄黃酒,還要在門前懸掛艾蒿來去惡闢邪,而且還有賽龍舟可以觀賞。
  •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時間:2020-06-27 1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端午節的由來和民俗
    端午節的由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不只是屈原故事、划龍舟和吃粽子,還有更多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不只是屈原故事、划龍舟和吃粽子,還有更多文/@成長新視點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來歷傳說多樣,習俗更多多彩。最深入人心的來歷,是與屈原有關的故事;流傳最廣泛的習俗,主要是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菖蒲)。
  •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端午節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 【雲賞端午】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雲賞端午】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2020-06-23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節的由來來歷50至100字左右 關於端午節的小故事傳說介紹
    那麼在2018年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就讓小編為你整理端午節由來來歷50至100字左右,還有關於關於端午節的小故事傳說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來歷50至100字左右(一)  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
  • 端午節的真實來歷
    舉個例子來說,端午節是中、日、韓三國都會過的一個重要節日。那麼端午節是如何來的呢?以上是端午節來歷的通俗版本。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其實,東亞人民過端午節要早於春秋戰國時期。在上古時代的東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那就是夏至節。此時太陽剛好在北回歸線上,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非常有紀念意義。現在夏至節雖然消失了。但是東亞中原地帶。
  • 端午節的來歷和粽子的做法
    一,端午節的來歷: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
  • 端午節的8大民俗活動,看看你知道幾個?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們漢族人民延續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午日節、端午、重五、艾節等等。雖然名稱不盡相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大致還是相同的。在端午這天,一般有下面八大民俗:一、賽龍舟端午節的來歷,有好幾種說法,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就是紀念屈原。傳說五月初五這天,屈原跳進汨羅江後,當地的老百姓聞訊後,大家就馬上划船過來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沒發現屈原的屍體。
  • 重溫端午節的來歷、屈原的傳說故事和習俗「巧手荷包話端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巧手荷包話端午」一、活動目的:通過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開展,重溫端午節的來歷、屈原的傳說故事和習俗活動,感受濃鬱的傳統文化氣息;二、活動主題及相關信息1、主題:「巧手荷包話端午」;2、時間:2020年6月23日下午3:00;3、地點:經典匯三、活動流程
  •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來歷和習俗及傳說有哪些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以及傳說有哪些呢?跟翔易元小編一起走近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幾月幾號】【端午節來歷與傳說】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 端午節的來歷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哪些?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的來歷習俗
    傳統節日端午節幾月幾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詳解端午節的來歷(圖)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作為我們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許多人都知道是農曆五月初五,可是不是太清楚是公曆幾月幾日,幾天小編就分享下,順帶說說端午節的來歷由來,端午節的習俗等等。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有四種說法可以確定端午節來源 端午節的真實來歷與屈原無關
    在中國只要是吃粽子節日,就會想起楚國大夫屈原寧死不屈的精神,那端午節的真實來歷,真的和他有關嗎?其實,在歷史上有四種說法可以確定端午節的真實來歷。想知道具體的就接著往下了解吧!關於端午節的真實來歷有四種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屈原之名可謂是人盡皆知。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但是感覺這些習俗好像與屈原無關啊!接下來我們往下了解四種可能與端午節的真實來歷介紹!
  • 遊山玩水還是體驗民俗 端午節您去哪玩?
    文化遊——看演出、做手工 學習傳統民俗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又恰逢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所以這個小長假,我省各地推出的活動也更具文化特色。7日,吉林省圖書館少兒活動室將舉辦的「傳承中華文化 樂享傳統節日」活動,邀請孩子們聆聽端午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並在手工互動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從5日起,吉林省圖書館便在官方微信、手機APP平臺在線展覽《賽龍舟 吃粽子——端午節的故事》圖片展,展現中華民風民俗之美與民族精神之美。
  • 端午節的來歷、傳說與習俗
    我們生活在其中,這是我們和大自然的連結。1、端午節名稱來歷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