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來歷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民俗活動
1、包粽子,這是端午節必須吃的一種特殊美食,家家戶戶都以這種方式來個端午節。
2、煮鹹鴨蛋,煮大蒜,這是我們最常見的習俗
3、有些地方家家戶戶門上都掛上樹枝葫蘆等。說是葫蘆的寓意是福祿,葫蘆還可以聚財避邪。
4、栓五色絲線,大多數的地方,端午節當天,大人小孩兒手上都要帶上五色線
5、佩香囊,香囊內一般都是裝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掛在脖子上。
6、俗語「五月端午染指甲,蠍子蟲子不咬娃」。端午節當天染指甲,可以去掉各種毒的侵蝕,這個習俗不普遍,只是個別地方的習俗。
7、賽龍舟,一般都是一些南方地區比較流行,一直到現在,都成了一種文化的傳承。
8、據《康熙大興縣誌》記載,端午節這一天少女要「佩靈符,簪榴花」,因此又名「女兒節」。
9、端午節當天,一些江南的風俗,要在屋內焚燒蒼朮、白芷、芸香,再點上蚊香,薰得煙霧騰騰,用以闢邪去毒。
10、門上掛艾草,可以驅趕蚊蟲。
11、畫額,不少地方,端午節當天,有些人家用雄黃酒塗在孩子額頭和鼻耳之間,或在額上寫一「王」字。據古醫書《本經》講,雄黃「疽痔死肌,殺百蟲毒」。
12、端午浴,在廣東廣西一些地方,端午節當天,要用艾草水洗澡,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至今還有直到現在還很流行,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13、放紙鳶,就是風箏,這是南方一些地方的端午節民間習俗。
14、打午時水,這是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打午時水即是端午當天中午11點到13點之間在井裡打水,因為午時水視為大吉水,這個時候的水是最能闢邪。
這些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寫的還不全面,中國太大了,地方習俗太多,這些一代代的傳下去,至於傳承了多少年,應該是傳承了一二千年了吧。由此可見我國的人民對歷史傳統文化是多麼注重和重視。
2020年秋季學期實驗教材訂購諮詢:15002743378梓鑫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