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你前先施以小恩惠 貪心女人一年騙了70萬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3日 19:09 來源:錢江晚報
姚衛華,平湖市廣陳鎮一個年僅24歲的農村婦女,中專文化程度,十分愛好傳統文化,滿口仁義禮智信。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1年多的時間裡,騙得親戚朋友的血汗錢70多萬元。2007年8月8日,浙江省平湖市法院以詐騙罪一審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二年零六個月。
住院分娩「騙技」初露
7月24日,烈日當空,高牆鐵網。平湖市看守所。
在審查起訴階段,檢察官提審了姚衛華,長達一天的審訊過程中,她始終顯得很輕鬆,很冷漠。齊耳短髮,白白胖胖的臉蛋,寬大的淡黃色囚服和黑色中褲遮擋不住女人分娩後的成熟風韻,看不到坐監女囚的憔悴和疲憊。她用十分標準的普通話像講故事一樣講述她走向犯罪的心路歷程。
生活中經常會聽說每遇到重大交通事故或其他刑事案件,就有些人自吹與某領導關係好,熟悉司法程序,能化險為夷「搞定」案件。此類人被稱之為「訴訟掮客」。姚衛華就是這類人。
2005年8月11日晚上,姚衛華舅舅的乾兒子沈某無證駕駛摩託車,在平湖市鍾埭街道撞了人,車子被交警隊扣押等待處理。
過了幾天,沈某到平湖中醫院看望被他撞傷的病人,碰見正在住院準備生小孩的姚衛華。姚衛華熟悉交通事故的整個處理程序,抓住沈某父母急於處理事故、讓兒子去當兵的心理,自吹她老公認識交警隊很多人,這點小事能幫忙擺平,當即就叫沈某先付1000元活動費。
9月23日,姚衛華又開口要了8500元。10月3日,姚衛華覺得沈某一家很好騙,就說沈某的事故需要押金,交了錢就沒事了,否則要拘留,沈某父母在平湖景江賓館對面的建設銀行又給她打入9800元。10月8日,姚衛華又說,沈某在交通事故中負全責,要再付一些錢,就把此事私了,又從沈某父母手中騙得6000元。
10月底,姚衛華在平湖中醫院生完小孩,前面四次所騙的錢花光了,手頭又沒有錢了。姚衛華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再一次對沈母說,對方要打官司,你再拿3.1萬元,我們爭取私了掉,老實巴交的沈某父母又如數地把錢送到姚衛華家。11月,沈某因為交通事故案子未了不能當兵,沈某父母就叫姚衛華一起到交警隊了解事故處理情況。姚衛華精心設計的一場騙局終於露了餡。
在小鎮上出了名
姚衛華自此在廣陳鎮上成了家喻戶曉的「騙子」,自己也覺得實在沒有面子。其實她在廣陳鎮早就出名了。
1982年出生的姚衛華,17歲考上了嘉興絲綢工業學校,學習服裝設計,19歲輟學回到家後,在平湖市廣陳鎮上開了一家個體服裝店。姚衛華本來有一個相戀多年的男友,並按農村習慣定了親。但就在開服裝店期間,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做了「第三者」。經廣陳鎮司法所調解,姚衛華的父母退給她前男友幾萬元定親彩禮,才了結此事。這樁婚姻變故在廣陳鎮上一時議論紛紛。
歷史上著名人物愛面子、守貞節的榮辱觀,姚衛華都能說出一二,如蘇武牧羊忠貞不渝,諸葛亮受託鞠躬盡瘁等。她說「人類自從第一次用樹葉遮身,羞恥之心便油然而生」。婚姻風波以及騙錢非議,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姚衛華感到在鄉下抬不起頭來。
2006年春節過後,農村該幹活的都幹活去了,姚衛華整天閒著無所事事,精神空虛,胡思亂想。她在父母家實在呆不下去,就不告而別,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到平湖市區租房過起了獨居生活。父母和丈夫急得四處尋找。
2006年2月一天,她丈夫的一位開計程車的朋友意外看到姚衛華母子。她丈夫獲悉後馬上趕來,結果三天三夜苦苦等待都不見人影。2006年3月初的一天,姚衛華突然打電話叫她丈夫到平湖聖雷克大酒店對面等她,原來那裡是辦理離婚手續的民政部門。丈夫始終不同意離婚,姚衛華也不肯跟丈夫回去。
花了60元變成「姚惠芳」
此時,姚衛華帶著結婚辦酒收的紅包和小孩過年收的紅包共兩萬多元錢,在平湖租房,遠離了流言蜚語,日子過得很是悠閒。不過,她很快就坐吃山空。因為有過「訴訟掮客」的騙錢經驗,她又萌生了騙錢花的念頭。
她花60元錢辦了一張名字為「姚惠芳」的假身份證。
姚衛華經常在當湖街道的一個小店購買嬰兒用品,認識了看店的周某,她小孩以每月1500元的工錢託給一個阿婆帶著,這個阿婆剛好與周某是鄰居,這樣一來二去她與周某就很熟了。
4月,她藉口和老公關係不好,剛做過流產手術,周某夫婦對她很同情,就叫她住到自己家中。接著,她謊稱自己是A服裝廠老闆兒子的情人,並藉故叫那老闆的兒子開寶馬車到周某家門口,取得其信任。
數日後,她就對周某的丈夫說,你開計程車接客太辛苦了,將車賣掉,到她情人開的服裝廠開小車子,每月1800元。頭半月還沒到廠裡開車,她就付900元工資給了周某的丈夫,讓他們夫婦初嘗甜頭,埋下騙局的伏筆。
4月17日,她對周說,情人廠裡出了交通事故,撞死一個人,要一次付給對方50萬元,A服裝廠管公章和財務的到外地去了,所以錢一下子拿不出來,請周某夫婦先借4萬元,把事故了掉,等那邊回來就把錢還他們。周某馬上到銀行取出4萬元交給「姚惠芳」。
6月初,她拿了一張《房屋拆遷公告》對周某說,她情人的老房子要拆遷了,他們不會去住,如要的話就給你們,只要支付房產證費用和裝修費。房價持續高漲,有這麼好的事真是天上掉餡餅。6月12日,她以做房產證為名向周拿2萬元。6月15日,又以裝修為名向周拿了6萬元。6月中旬,她得知周某兩個哥哥的老房子要拆遷,因為沒有房產證,拆遷賠償款要少很多。她就對周說,農村的房子一般房產證是做不出的,但是,她的情人與平湖市委領導關係很鐵,能夠幫忙辦出房產證。
過幾天,周就把此事和兩個哥哥碰頭商量,兩個哥哥很高興妹妹遇見了「財神爺」,同意請「姚惠芳」幫忙辦房產證。7月,姚就對周說,辦房產證需要5.5萬元,你去和兩個哥哥講一下,周的大哥答應出3萬元,小哥出2.5萬元,「姚惠芳」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又騙到5.5萬元。
自稱製衣廠老闆娘
姚衛華做事三心二意,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在嘉興絲綢工業學校讀了兩年就中途退學,到平湖第一人民醫院門口開了一年服裝店,又到廣陳鎮中學當了半年代課老師,在廣陳鎮上開服裝店不專心做生意,卻陷入第三者角色。只有行騙這一件事姚衛華堅持下來了。
2006年9月15日晚上,姚衛華在平湖近水樓臺茶室喝茶時,認識了在某保險公司上班的G先生,她自稱是「B製衣廠」老闆娘姚惠芳,可以幫助介紹廣陳幾個大服裝廠的老闆娘到他那兒買保險,談得很融洽就互留電話。
9月26日,她打電話給G,聲稱自己老公要從日本回國了,公司的帳裡還缺6萬元擺不平,請他幫想辦法,G借她1萬元。10月3日,她又打電話給G,說老公馬上就要回國,帳還是不平,肯定會吵架,幫忙再借1萬元。G認為一個堂堂服裝廠老闆娘借1萬元那是小意思,放鬆了警惕又借1萬元。10月17日上午,得寸進尺的她又搞了一個手機號碼給G發簡訊,大概意思是她被人綁架,對方開價100萬,如果報警就會撕票,請他再想辦法幫忙。
這回G終於看出破綻,但G還是沒捅破這張紙,而是以自己妹妹生病住院急用錢,催姚衛華還錢,好見好散。很識相的姚衛華眼看這小兒科騙術不靈,擔心報警,就湊足2萬元還給G,還給G一個1000元紅包。
騙G沒有成功,姚衛華的詐騙對象又瞄準了周某的鄰居韓某。
12月22日下午1時許,她叫周某陪著到平湖市當湖街道某小區韓某家的車庫內,對正在做窗簾布生意的韓某講:「阿姐,我自己一個阿姐開了一家B製衣廠,年底內因偷稅漏稅被稅務局查到了,偷逃的稅金必須今天晚上交清,否則我阿姐要吃官司了,你借我8萬,利息付8000元。」
姚衛華打了一張8.8萬元的借條,款就到手了,她馬上來到星洲陽光城東湖花苑訂了一套125.92平方米的房子。
2007年1月19日,姚衛華獨自一人打的來到韓某窗簾店裡,裝出一副很苦很可憐的樣子,再次向韓某求援:「大阿姐,我不行了,你最後再幫我一次,A服裝廠老闆、我情人的父親偷稅漏稅30萬元,被關在派出所,今天下午5時前必須把稅補齊,否則要吃官司。」
為了取得韓某信任,姚事先寫下13.3萬元的借條,還把購買星洲陽光城的購房合同複印件抵押。老實本分的韓某看到這購房合同和3.3萬元的利息確實很誘人,就相信了姚衛華,趕緊東拼西湊了10萬元錢交給了她。韓某哪知這回又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苦心培養詐騙對象
短短一年,姚衛華在平湖狂騙一圈的同時,還把手伸到了平湖之外。她每月4000元包了一輛計程車,經常出沒在嘉興市的各大娛樂場所和酒吧,搭識一些酒肉朋友,也尋覓了一些新的詐騙對象。她的膽子越來越大,自稱是平湖C服裝廠老闆娘,其後詐騙款額也越來越大。
平湖市是服裝之鄉,有4000多家服裝企業,從業人員達20多萬。由服裝發家致富的人確實很多,特別有一部分知名服裝廠老闆,成了個別人「拜金」的偶像。
在審訊過程中,辦案檢察官任志根認為,姚衛華主要抓住個別人「傍大款意識」和「貪圖小利意識」的弱點,以知名服裝廠老闆娘為招牌,以高額利息為誘餌,編織各種謊言,她費盡心機只有一個目的——騙錢。
姚衛華說每培養一個詐騙對象都要花一段時間苦心經營,以小恩小惠潤物細無聲,讓對方完全喪失戒備心理,如經常給周某買點小禮物,花700多元給戚某買羊毛衫購物券等等,讓對方嘗到甜頭,一旦火候到了就下手。向每一個詐騙對象剛開口都稱生意很大、項目很大、來頭很大、用款數目很大,但只需對方幫一點點,這樣很容易使人產生麻痺心理——她那麼大老闆娘做那麼大生意借這麼一點是小意思。
姚衛華說自己從小讀書一直很好,是班幹部,喜歡寫文章。她常常沉浸在文學的世界裡,認為現實生活中人是不自由的,要接受法律約束。她就是沒接受法律約束,才惹了麻煩。
在審訊過程中,她多次說,錢大多打了借條,詭辯是民間正常借貸。經辦檢察官任志根認為,儘管有的錢是打借條,但她主觀故意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客觀行為是虛構事實、誇大其辭。行為結果是根本沒有還款誠意,詐騙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她的行為已觸犯了刑律。
姚衛華在行騙過程中,被個別人發現察覺的時候,她總是採取「遊擊戰術」,拆東牆補西牆,騙了張三還李四,大多數被騙的人難以挽回損失。她揮霍無度,入不敷出,僅一年時間,母子兩人生活費用就花了10多萬元,這都是被騙人的血汗錢。
幾名被騙的女性哭著對檢察官說,她也是女人,把我們騙得這麼慘,怎麼一點同情心都沒有?
姚衛華對經辦檢察官說,這場騙局她最大的感悟是應驗了莎士比亞名作《哈姆雷特》中那段經典的臺詞:「不要向別人借錢,向別人借錢將使你丟棄節儉的習慣;更不要借錢給別人,你不僅可能失去本金,也可能失去朋友。」聲音與表情都非常平靜。只有當談到剛滿18個月的兒子時,才會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母愛本能顯露無遺。
姚衛華不停地騙不停地花,十缸九蓋,總有玩不動的時候,再狡猾的狐狸尾巴也會露出來。多行不義必自斃,終於東窗事發,鋃鐺入獄。
責編:李興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