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歷史 柳宗元和曾鞏除了詩人的另一面

2020-12-16 百家號

哈嘍,親愛的小夥伴們,歡迎來到洪超寫故事,小編致力於以原創的文字跟大家一起探索不一樣的歷史,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一起討論的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兩位,說起唐宋八大家,大傢伙的第一印象是不是他們的詩詞歌賦呢?畢竟上學的時候可沒少背詩,背辭啊,當時做那些詩詞解析可是讓人十分的頭疼呢。在語文課上,我們了解的更多的是關於他們寄情山水的情懷,與友人相處的情誼,但是其實他們並不是詩人,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走進不一樣的唐宋八大家,看看他們在政治上的建樹。

柳宗元,本身出身於官員家庭,典型的官四代,但是柳宗元是一個政治革新的人,家中世代為官的條件並沒有給他帶來不好的優越感,他積極向上,思想新潮,他一開始的仕途並不順利,但是家庭的原因讓他是接觸的人和事多,對於當時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的認識和自己的看法,也是這些認識,讓他成為了新革命的重要人物。但是永貞革新並不順利,這次革命前後進行了180多天,以失敗告終,領頭人物王叔文等也紛紛喪命,柳宗元僥倖留了一命,卻是被貶為邵州刺史,從此他雖然在地方管理上的建樹不少卻始終沒有再次的得到重用,而他的詩詞也大多是這個時候寫下的。

柳宗元自幼向佛,本身也是儒家的思想,可以說宅心仁厚,他為官的作為也體現了這一點,柳宗元曾在柳州為官,大家都知道古代人的階級等級很明顯,在古代更有契約的,一個人的一生足矣用一張身契毀了,當時的柳州沿襲了一種殘酷的風俗,就是男女質錢,到了約定的時間沒有贖回身的話,就徹底的淪為奴婢,而柳宗元上任後,制定了令法,已經成為奴婢的仍然可以贖身,並且可以按用工時抵贖身的錢。這一舉動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並且慢慢推廣到了其他的地方。

自己就是文學家的柳宗元也注重知識的傳播,他上任後帶動興辦學堂,鼓勵孩子們讀書長知識,少年強則國強,知識強國,柳宗元在那時候就有了這樣的意識。柳宗元還推廣醫學,嚴禁江湖醫術的騙人,封建迷信的思想可以說根深蒂固,很多人生病了不是找大夫,而是找大神,就這樣平白無故的會有很多病人因為耽誤救治而喪命,柳宗元引導當地的老百姓走出這種落後的思想,後世來看,柳宗元的舉動都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曾鞏,出身於儒學世家,耳濡目染的生活環境成就了一個君子,曾鞏的品行十分的寬厚孝順,他在仕途上並不是十分的順暢,因為他灑脫的性格,不擅長應試,所以曾鞏其實是屢試不第的。直到他三十九歲時,因為歐陽修主持的會試堅持以古文和策論為主,他才中了進士。曾鞏的官位並不高,但是他所做的都是實事,在被外放到越州時,因為當年發生饑荒,曾鞏就勸說富人如實報告儲量,建議以稍貴的價格賣出,既不讓富人虧,也沒讓窮人餓著。

曾鞏還籌金為老百姓買糧種,保證了他們的農耕,可以說曾鞏在饑荒年代的政策,讓所有人能接受還不至於損害自己的利益,更是避免了災民的流離失所,拯救了一方百姓,維護了一方的安穩。曾鞏可以說走到哪,實事辦到哪,在齊州任職時,齊州有一周姓的富戶。他的兒子叫周高,此人橫行霸道,典型富二代的壞毛病,周家又與當時的地方官員官商相護,百姓們苦不堪言卻又無計可施,而剛剛到任的曾鞏,不畏強權,不同流合汙,毫不猶豫的搜集證據,將周高法辦,為百姓除了一個禍害。

曾鞏可以說是時運不濟,但是也正是因此體現了出來了他的才幹,他去洪州任命的初期,正好是江西瘟疫流行的時候,在古代醫藥落後的時代,瘟疫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打擊,曾鞏到任後趕緊下令調配救災物資,命令各縣各鎮迅速的儲備藥物以防萬一,還騰出衙門的宿舍給生病的士兵和無力自養的百姓居住,給他們分配大夫,提供免費的食物和衣物,對於病情更是時刻記錄,把當地的百姓分染病和沒有染病的登記在冊,用大數據法管理人,更是根據百姓的實際情況分配救援物資,而不是平均,他果斷的處理方法帶大家安穩度過這次疫情。

文/洪超寫故事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由洪超寫故事原創。

相關焦點

  • 不一樣的歷史 柳宗元和曾鞏除了詩人的另一面
    哈嘍,親愛的小夥伴們,歡迎來到洪超寫故事,小編致力於以原創的文字跟大家一起探索不一樣的歷史,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一起討論的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兩位,說起唐宋八大家,大傢伙的第一印象是不是他們的詩詞歌賦呢?畢竟上學的時候可沒少背詩,背辭啊,當時做那些詩詞解析可是讓人十分的頭疼呢。
  • 宋代詩人曾鞏的行政才幹如何?曾鞏和王安石是什麼關係?
    曾鞏18歲時跟著父親來到了京城,與王安石結成摯友,登歐陽修之門以後,就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曾鞏20歲入太學,此後曾鞏和範仲淹等都有書信來往,投獻文章,議論時政,陳述為人處世的態度。之後曾鞏任太平周司法參軍。後由歐陽修舉薦到京師當館閣校勘、集賢校理,整理校出《戰國策》《說苑》《新序》《梁書》等大量古籍,對歷代圖書作了很多整理工作,並撰寫了大量序文。
  • 曾鞏沒什麼名氣,我們也沒讀過他什麼文章,為何躋身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概況我們知道,韓愈和柳宗元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大力提倡做文章要有內涵,要立意深刻,反對內容空洞,堆砌辭藻的華麗文章。這個倡導在當時可是掀起了不小的風浪,畢竟自六朝以來,人們都以華而不實的文章為美,而韓愈和柳宗元以其號召力聯手帶著唐朝的文風走向了質的飛躍,並且他們各自的文採也是十分出眾,因此他們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 春天詠柳,宋代詩人曾鞏繞不開賀知章的唐詩,無奈只好獨闢蹊徑了
    北宋文學家曾鞏就遇到了這樣一件頗為尷尬的事。這一年春天,他到郊外踏青。當時應該是初春季節,草色尚無綠意,百花也未盛開,他見到了柳絮飛花的景色,於是詩興大發本想吟詩一首,而腦海中卻浮現出了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七言絕句《詠柳》。賀知章何許人也?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而且是大唐王朝的狀元,他的絕句詩風格獨特,清新瀟灑。
  • 古詩賞析第七首:柳宗元《江雪》
    作者簡介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思想家,中唐著名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曾任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在永州以詩文創作來對抗險惡的政治迫害,表達自己的理想和志趣。《永州八記》、《捕蛇者說》、《三戒》、《段太尉逸事狀》等代表柳宗元創作成就的作品都創作於此時。《江雪》這首詩表達的就是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後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 曾鞏飽含哲理的一首詩,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曾鞏可能是唐宋八大家裡,存在感最低的一位,同時他人也是比較低調,另外他的人生經歷,自然是不如韓愈和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人,這也使得他的知名度不如這幾位;另外他的文學成就,也的確比前面的幾位要遜色一些,但是也不得不說,他的一些作品,也還是值得一讀,例如他的這首《城南》,那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 曾鞏令人驚豔的一首詩,連歐陽修讀了都為之傾倒,成為千古名篇!
    無論是韓愈,還是柳宗元,以及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等人,那都是有很多的作品入選課本,為此對於這幾位文學大師自然也就比較了解。可是唯獨只有曾鞏在這八位文學大師中地位看似比較低,應當說他的文學成就並不遜色於另外七位,無論是他的散文,還是詩歌,以及詞作,也都是別具一格。
  • 中國的歷史人物中與抗疫有關的至少有兩位:蘇軾和曾鞏
    在疫情中,一些前人被「激活」了,激活的方法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將他們的名言名句印在防疫物資的外包裝上,另一種是對與抗疫有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所進行的考證。與子同裳」出自《詩經·秦風·無衣》,這八個字無疑會使人想起《詩經》的編纂者尹吉甫和其後的編訂者孔子;「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則使人更加懷念唐朝詩人王昌齡,因為這十四個字正好源於《送柴侍御》。
  • 低調靠譜的「王者」曾鞏:你居然以為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買七贈一
    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朝的歐陽修、蘇東坡和他爸、他弟,王安石,還有一個姓曾的,他都寫了些啥?為什麼語文書上找不到他?(蘇東坡可是八大家入選教材佔了四分之一強)為什麼歷史書上也找不到他?曾鞏。「過吾門百千人,獨於得生為喜」。曾鞏的科舉套路文寫得不好,兩次落第。可歐陽修絲毫不懷疑他的實力,一邊親自指導,一邊專門寫了一篇《送曾鞏秀才序》送給他,從實戰和宣傳上為最為得意的門生來打氣揚名。
  • 比肩孔孟,超凡入聖,唐宋八大家之曾鞏
    說起唐宋散文八大家,大家對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三蘇、王安石都比較熟悉,但要說起曾鞏可能很多人對他的散文、詩歌或者生平的事跡都不是非常的熟悉,我們的教科書裡也很少有他的作品,然而其實曾鞏才華橫溢,超凡脫俗。
  • 曾鞏為何能位列唐宋八大家?他都有哪些經典詩文?
    另外曾鞏為文,自然淳樸,而不甚講究文採。於此篇也可見一斑。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讀讀《學舍記》、《醒心亭記》、《寄歐陽舍人書》等文章,其中《寄歐陽舍人書》和《上福州執政書》歷來被譽為書簡範文。敘事委婉深沉,語言簡潔凝練,結構十分嚴謹。
  •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險些被人遺忘的才子!
    曾鞏,字子固,今江西南豐人。和蘇軾等天才一樣,曾鞏自少年時便展露出極高的文學天賦,據傳他十二歲便能作文了。因此,當蘇軾還在眉山默默無聞時,十八歲的曾鞏已經聲名遠播,成為眾人皆知的一代文才。蘇軾、蘇轍、曾鞏、程顥、張載……一個個影響了中國人文化觀念的名字,都自這場考試湧現出來,而曾鞏也和這些人一起,進士及第,從此走上了仕途。「萬裡聲名開學校,四方根本勸農桑。」和許多文名遠播的才子一樣,曾鞏的仕途從館閣治書開始。
  • 曾鞏沒什麼名氣,我們也沒讀過他什麼文章,為何躋身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概況我們知道,韓愈和柳宗元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大力提倡做文章要有內涵,要立意深刻,反對內容空洞,堆砌辭藻的華麗文章。這個倡導在當時可是掀起了不小的風浪,畢竟自六朝以來,人們都以華而不實的文章為美,而韓愈和柳宗元以其號召力聯手帶著唐朝的文風走向了質的飛躍,並且他們各自的文採也是十分出眾,因此他們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 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將古代散文史的水面攪了個天翻地覆,使得散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柳宗元《龍城石刻》一直以來學界對柳宗元的研究大多側重在文學和思想體系方面,對於其書法的研究幾乎空缺。柳宗元在文學上的成就遮蔽了其書法上的貢獻。僅存的《龍城石刻》又一直存在爭議。不能看到全貌實屬一大遺憾!
  • 曾鞏的詩與李杜的文——詩文大家的另一面|文史宴
    李古兄的大明閣老之沈閣老岔架(下)因技術原因改在周四推出,敬請期待。宋代名僧釋惠洪在《冷齋夜話》中說,時人彭淵才「平生無所恨,所恨者五事耳」。這五件恨事,「第一恨鰣魚無骨……第五恨曾子固(曾鞏)不能作詩」。
  • 他不是什麼天才,卻憑著自身的努力跟歐陽修等人齊名,他就是曾鞏
    說起唐宋八大家大家肯定會想到韓愈或者是柳宗元,但是曾鞏這個名字大家肯定沒有多少了解的,大概聽說他的故事就是說他的恩師歐陽修當考官,看到一篇極好的文章,以為是自己學生曾鞏寫的,後來為了避嫌,本來應該評為第一,最後只能改為第二。後來開試卷,才發現是蘇軾寫的文章。後來才是有了第二。
  • 上帝之眼看歷史——番外:邊緣化的柳宗元和他的《封建論》
    這一篇,讓我們看看不同視角下的柳宗元柳子厚。 在上一篇的看歷史中,我故意留了一條尾巴,特意就是為了引出柳宗元。在今人的眼中,柳宗元是偉大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也僅限於之一,子厚既沒有韓愈的文學地位,也沒有蘇軾的藝術地位,更沒有王安石的政治地位,同時,亦起不到歐陽修承上啟下的作用。
  • 曾鞏:普通人也能名垂青史
    曾鞏的名氣遠不如其他幾位大家,但這才是一個普通人原本的模樣。 後世給他了一個評價,叫:天下第一迂闊之人。「迂」是指迂腐,其實凡是那些堅守正統法則的人,大多被視為迂腐。但這並不代表他們都是錯的。而「闊」既指胸懷,也包含品行和學識。就拿讀書來說吧,曾鞏涉獵廣泛,農林牧副漁什麼都看。就是不讀佛教和道教的書。他對這些很排斥。
  • 曾鞏名氣不大,我們也沒讀過他什麼文章,為何躋身唐宋八大家
    不過,這「八大家」中,有一個名字讓我們很疑惑,就是「曾鞏」。為什麼說「曾鞏」這個名字,讓我們很疑惑呢?「八大家」中,唐朝有兩人:韓愈和柳宗元。其中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古文運動」的領袖,同時也是儒學史上的劃時代人物,被稱為「韓子」。對韓愈,我們當然再熟悉不過了。柳宗元我們也是很熟悉的,他的許多作品都選入中學課本。
  • 曾鞏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整首詩看似很普通,但是寫得很有韻味!
    後世公認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唐宋八大家,這個文學史上最重量級的組合,讓我們明白文章也是有靈性,它能夠帶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而說起這個文學組合,大家最為熟悉的還要數唐朝的韓愈和柳宗元,以及北宋時期的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人,後面的三位蘇轍、蘇洵、曾鞏名氣顯然就要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