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一定,非遠方不可,也可以,從南往北,走遍這個城市,所有角落。中國的古鎮很多。從北到南,從東到西的一個個各具地方特色的古鎮數不勝數。我去過北方山西的平遙古城,也去過南方麗江古鎮等等具有代表性的古鎮。但我唯一鍾情的還是這上海水鄉的新場古鎮。
新場建鎮約在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至今有800餘年的歷史,得名源於下沙鹽場之南遷形成新的鹽場,故名「新場」,元代初年,即有兩浙鹽運司署松江分司遷衙於此,是一座因鹽而成、因鹽而興的江南古鎮。繁盛時期古鎮歌樓酒肆,商賈雲集,其繁華程度曾一度超過上海縣城,有「新場古鎮賽蘇州」之譽,是當時浦東平原上的第一大鎮。後來因鹽場變遷以及戰亂等變化,雖幾經興衰,但依然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水鄉古鎮。
走進古鎮,處處是一派平和的畫面,帶給人許多溫馨。古風舊貌,遠離塵囂,沒有其它地方慣常的商業味道,甚或含有一絲清淨之感。古街現保存基本完整,街面青石鋪成,街道走向蜿蜒曲折,沿江邊依勢而建。老街側面有支弄。不必苛求,而屋簷之上一片又一片整齊有序的瓦片在木頭架子井井有序的排列著,既不單調又不乏味。透過滿是青苔的青瓦,屋簷下聚集的鄉親們鄰居們;吆喝聲、麻將聲、說笑聲陣陣傳來,古鎮人家的生活就是這樣的隨意隨心隨情啊! 圍攏的牌攤牌桌,是上海水鄉地區最典型的寫照,也是這裡特有的環境因素與生活方式,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就是圖個喜聞樂見與任性自我。
隨便在古鎮之中走走,你會發現周邊的店鋪並不是特意為遊客而設,在這裡,遊客只是點綴,古鎮的居民依舊是主角。即便是周末,也沒有摩肩擦踵的遊客,沒有喧囂的叫賣聲,也許街邊一個不太起眼的旌旗,就是店家唯一的招牌,就是古鎮人們含蓄的廣告。一千多年的鏽蝕斑斑的小橋之上,感受古鎮的美感!我坐在橋上看風景,風景從眼前飄過……陽光暖暖地灑在身上,碧藍的天空,那變煥的悠悠白雲,輕風拂面,風鈴叮叮噹噹地在耳邊迴響,橋下的趟水那樣汩汩地慢慢流著,輕輕的,靜靜的。石板路上會有來來去去的旅人,石板路泛著歲月的光華……古街的各條小巷向遠處望去,那些錯落有致的民居天然地組合成十分耐著的畫面。零亂中有序,有序中重疊,這些精彩的老房子讓人有種親近自然的感覺。這些房屋歷史悠久,每個小院都有一個歷史。
其實與其他知名的古鎮相比,新場沒有烏鎮的精緻,也不似鳳凰有文學底蘊,既不是歷史最悠久的一個,也不是最驚豔的,它宛如歲月中被塵封的回憶,偏安一隅,遺世獨立。她仿佛是小家碧玉的少女一樣,純樸中蘊含著青春的氣息,嬌羞中帶有野情趣意,完全是另樣的一種美,別有情調。比起許多古鎮,沒有燈紅酒綠的喧囂,沒有商業化嚴重的庸俗,也沒有吵鬧的聲音,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和諧、古樸和優雅。
惜哉!時不我待,又到了返程的時候,遺憾的是,我尚未盡興,那些有關古鎮的歷史故事,口口相傳的民間傳說,我還不曾仔細挖掘呢!哎,註定我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