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個好吃的城市,「好吃」的背後少不了遍布大街小巷的蒼蠅館子的貢獻。出了成都,「蒼蠅館子」就成了髒亂差的代名詞,只有從成都人的嘴裡說出來,蒼蠅館子才顯得親切可人。蒼蠅館子不都那麼好吃,但都有不絕於耳的談笑喧譁和油光可鑑的飯桌板凳,在熱騰騰的煙火氣中飽食一頓,才算勉強看懂這座城市。下周,我們打算去一次成都,順便繞道綿陽,吃麻辣鮮香的時髦川菜,也吃素淨高雅的傳統川菜,火鍋當然少不了,夜宵早餐肥腸粉我們也不打算落下!今天這篇新鮮出爐的成都蒼蠅館子50強榜單是我們的好朋友「好好吃飯」一家一家吃出來的,去成都之前,我們先來飽飽眼福吧!
在「視覺即得到」的當下,即使蒼蠅館子也會裝點出各種風格,以此完成你對生活的夢想。我們2018年成都蒼蠅館子50強榜單中,你可以看到文藝風、復古範兒、小洋氣,甚至主題設計型餐廳。但也有餐廳在頑強保留傳統意義上的蒼蠅館子視覺符號,成為另一種「視覺即得到」。
所以,請不要懷疑那些漂亮的館子不應該被稱為蒼蠅館子,蒼蠅館子只是成都特有城市氣質的「吃相」化而已。當剛籤下百萬單子的TOM專門驅車去種草已久的館子吃串串慶祝時,他的隔壁是今天多掙了30塊的電三輪車夫,同樣滿臉喜悅,同樣舉杯暢飲開懷。
只要成都還是這樣的成都,蒼蠅館子的概念就值得被永遠傳唱。
2018年
成都蒼蠅館子50強榜單
屬於我們的生活。
它家以秘制牛排徵服了一眾好吃嘴,引來排隊狂潮。用清水煮過的新鮮牛肋排保證了軟糯口感,再用砂鍋煨來作為鍋底,開鍋10分鐘之時夾上一塊放入嘴裡,骨肉分離、肉感十足。據說蜀小匠一年要賣出36500斤牛排。
除了牛排,蜀小匠還有一大特色是老闆啥子都敢往鍋裡放。烤肉店常見的松板肉、黑胡椒味的牛肉、掛麵鴨舌、牛蹄筋、牛肚絲、爆肚,裝在簸箕裡的手工豆腐,來自天目山一年只產300斤的野筍乾,鮮銀耳、紅糖饅頭,應季的兒菜、芹菜杆、白菜幫、蒜苔、胡豆……在蜀小匠,只有想不到沒有吃不到的。難怪這家店雖然開在小巷子裡,從開業到現在,一年365天,天天都要排長隊。
老重慶九宮格火鍋,位置在清水河公園一個小巷子裡,三年前還是一家吃貨私藏,需要朋友帶路才知道的店。最近再去,生意好得都開始排隊了。特色菜牛肝、滑肉一定要讓服務員來下,煮出來之後又嫩又爽口。九宮格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中間格子燙,然後再撈到旁邊格子煨。老闆遇到不懂九宮格的客人,只要他不忙都會主動積極地去科普一番,還要幫到客人下菜,講每道菜該咋個燙,亂下菜老闆要跟你急。
一家符合傳統蒼蠅館子環境標準的店,有著那種需要自己把椅子桌子擦一遍才敢坐下去的油膩。金麒麟的兔火鍋兔肉切得比市面其它兔火鍋大塊些,吃起來更趕口。鍋分大中小三種,分量實在,辣度也很適中。除了兔肉必點的還有兔腰兔肚,兔腰新鮮嫩氣,兔肚脆韌性,配上他家的幹碟,很巴適。不想排隊的朋友,一定要記得避開用餐高峰期去。
人均:80元
地址:猛追灣東路5號(近猛追灣遊泳池)
要說茶店子附近人氣最高的兔火鍋,開了十幾年的馮記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生意好到哪個地步?6點以後就不留座。別人發愁心慌的黑色星期一,在馮記6點不到大廳便已坐滿,晚到一步的人只有心慌慌地排隊。想錯峰太晚去也不行,因為晚上十點就打烊了。人氣這麼高的秘訣就是,兔肉非常鮮嫩,炒料頗有講究,最後澆上底料一煮,立馬入味八分,平淡無奇的兔肉被調教成了不輸牛羊的鮮品。再加上兔肚、兔肝、兔腰,一起煮出來滋味無窮。
人均:60元
地址:花照壁中橫街55號
鳳凰棲小區底商
別看一個爛偏偏兒,KOL、酒店公關、餐飲人都要跑來打卡的。下午5點過,男男女女或呼朋喚友,或拖家帶口就跑來搬個板凳兒坐起,大夏天門口的花壇裡蚊子之多,也不怕。老闆看不下去這些餵蚊子的,專門準備了驅蚊水。
據說這家肥腸魚開了很多年,天天生意爆滿,樓上的太婆覺得每天都鬧得很,跑來鬧過幾次事,結果是等位的吃客先給她翻了無數個白眼。美食當前,大家都堅定地站在了老闆這一邊。除了肥腸魚,我們強烈推薦這家的兔頭,熟練吃完一隻還要再點一隻,總是吃不厭倦。
人均:70元
地址:三道街41號附1號
(金色夏威夷背後)(近長順下街)
它在成都不止一家店,不過人氣最旺的是玉林南路這家,開了差不多三年,一到下午5點半,門口的吃魚大軍便排開了一字陣型,看起來熱鬧非凡,周末時候這裡排隊差不多要排到晚上9點過,儼然一家低調的網紅冷鍋魚店。店裡的魚肉都是現點現殺,新鮮可以保證,嫩白的魚肉在紅油裡剛剛拈出來時特別誘人。保證衛生的一次性鍋底,因為廚師炒料有一手,依然味道十足。
創立了「玫瑰牛油」➕「桃花醉」鍋底的醉碼頭,可謂前年的一匹黑馬,如今還在不斷地開疆闢土,發展自己的火鍋王國。醉碼頭首創了「3D火鍋餐桌」,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帶給食客全方位虛擬的感官刺激,讓一頓火鍋充滿了情趣和眼福。再將三國文化、火鍋碼頭等元素融入菜品中,所謂吃一頓文化火鍋大概如此。用心的環境菜品打造,讓醉碼頭的人氣一直居高不下,金牛萬達店更是全年無休,當之無愧的區域人氣王,蒼蠅館子中的潮流引導者。
上過「舌尖3」的牛華八婆麻辣燙開到成都之後主要由八婆的女兒、女婿在打理,從鍋底到食材,從甜品到蘸料都是將樂山總店的原汁原味搬到了成都,但卻在環境和服務上徹底拋棄了小鎮網紅店的原生態。成都太古裡邊上的牛華八婆寬敞、明亮、時尚,即使暴熱的天氣都能舒舒服服地坐下來吃頓飯,不會讓漂亮小姐姐們花容失色、狼狽不堪。
油炸串串裡的五花肉、脆骨、天味香腸,每桌必點,特色豬鞭吃起來香脆有嚼勁,總店一個月要賣50萬串的秘制牛肉也是成都吃貨的心頭好,細嫩軟滑的焦糖豆花愛家都是三碗起點。
2018年對於全國吃貨來說是個吉祥的年份,因為他們需要東奔西走打卡的網紅店居然不約而同都進駐了太古裡商圈,其中就包括成都最早的網紅排隊店冒椒火辣。雖然依舊是熟悉的大紅色店面主題,熟悉的排隊人流,依舊是好評率超過了籤籤的各大老成都傳統碗碗菜,但就餐舒適度那是大大提高了。時髦青年們從愛馬仕一轉身就能坐進去,老滷鵪鶉蛋、農家小土豆、包漿兔腰、火鍋粉、下午很早就賣絕的麻辣土豆……老粉們不用看菜單就能飛快地點出一桌,然後再催著服務員趕緊上唯怡,冒椒火辣碗碗菜的辣還真是名不虛傳。
僅從視覺體系而言,馬路邊邊是將傳統蒼蠅館子符號運用得極好的新概念蒼蠅館子。它將老成都上個世紀的風韻還原得有滋有味,店面場景復古,換個濾鏡和妝容就可以輕易穿越。目前馬路邊邊在成都的每家分店人氣不容小覷,幾乎都是一炮而紅。沒有淡季,沒有空館,有的就是黑壓壓的焦灼的排隊人群。超級建議所有人來這裡一定要嘗試經典鍋➕原湯碟——這才是打開馬路邊邊麻辣燙的正確方式。還有到店必點三寶,讓你又辣又爽、回味無窮。吃完麻辣燙,還有各種童年零食可以打卡,老闆將復古風玩得溜順。
人均:50元
地址: 建設支巷1號附17-19號
(佳州·星城小區門面房)
蜂窩煤、老砂鍋、搪瓷杯子、簸箕裝菜,這家資格的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燙因為自來水買主老帶新而生意興隆。下午5點營業,去晚了排隊一兩個小時事小,好不容易排到了沒菜那才傷心。當然,這種事情一般都發生在新客身上。老買主都懂得起潛規則,不用老闆架勢喊提前拿菜,號碼牌還沒拿到手,竹簸箕裡的菜都裝滿了。
它家的粉子醪糟值得一試,醪糟是青城山張醪糟老闆他姐親自做的,冰粉裡因為加了這種醪糟所以一次點兩三碗來吃的大有人在。店裡還有一些能代表80年代零食,攪攪糖、泡泡糖、烤紅薯都是免費給客人吃。如果擼串的時候碰上老闆老向,記得和他擺擺sai(二聲)龍門陣。
吃喜家的串串主打牛肉,每天從菜市場採購的新鮮牛肉,經過碼料,4小時醃製後,最後做成麻辣牛肉、黑胡椒牛肉和20多種包菜牛肉,每一口都是滿嘴回香。
除了牛肉外,還有網紅蟹柳,進口的就是比普通的蟹肉棒好太多,用貢菜包裹,然後下鍋煮出來成絲,吃起來軟糯帶貢菜的脆嫩,還有濃濃的蟹香,小姑娘些隨隨便便就要吃個兩三份。「飲食男女,討彩吃喜」的口號,預示著它將直奔網紅店而去。
水碾河的火鍋串串多到眼花繚亂,從水碾河社區一路延伸到街對面的U37創意工廠,入夜之後空氣裡都是牛油的味道。劉老大串串能在水碾河火鍋串串陣營裡闖出名氣,夜夜吸引食客排起長隊,絕對是「有兩把刷子」的。先不說招牌的麻辣牛肉和兔腰是多麼讓人垂涎,光是排隊的時候聞到那些油炸掌中寶、燙毛肚的香味,先就吞了好多口水。要我們說,水碾河每天下班高峰堵成那樣,你們這些勾人魂魄的火鍋串串絕對脫不到爪爪。
班花麻辣燙主打懷舊校園風,一開業便賺足了吆喝,再加上菜品鍋底很鬥硬,基本上全月排隊無休。串串紅鍋第一口就濃鬱厚重,吃得出牛油和底料的複雜配方,菜品也很新鮮,各種碗碗菜特別招人喜歡,名字古怪,紅油辣椒麵也調製得非常香。奶牛小生、最強大腦、放學別走等碗碗菜吃完後過嘴難忘。對了,還可以順路去旁邊冷沾沾端一碗炸涼粉,強推,實在太美味了。
西昌火了10年的冕寧小金燒烤在成都的直營店,老闆老金被粉絲稱作西昌李伯清。小金鼎用鼎做火盆,用拿了國家專利的生鐵盤做烤架,解決了西昌火盆燒烤菸燻火燎的問題,又避免火候掌握不好把菜烤焦烤糊的尷尬。
招牌菜「盤龍小腸」選用有肚子頭那一截的小腸,處理乾淨後塞入蔥和其他調料,烤到爆油再剪開,聞到味道就要口水直流。特色小豬兒肉選用的是美姑縣農民家養的重量在三十到四十斤之間的跑山黑豬。菜包黃牛肉,牛肉提前醃製得當,放生鐵盤上烤3秒,一變色就要趕緊夾起來吃。包漿豆腐、熱拌鯽魚的味道也相當好,小仙女們的最愛。
人均:65元
地址:紫竹北街85號大世界商業廣場1棟1層54號
這家館子的好吃下飯程度,連久經吃場的餐飲記者們都比大拇指。跑山雞活雞點殺,即使經過長時間的浸泡熬煮,雞肉都還能像海南雞飯裡的雞一樣口感嫩滑。這兒的酸菜吃起來很特別,鮮香,化渣,還有那麼點兒把點的潤滑。以至於讓人在夾雞肉的時候,總想順帶再撈點酸菜,一起入口,鮮香開胃,那才叫巴適。吃完雞之後,配菜也不容忽視,特別推薦清脆爽口的筍子和糯糯的芋兒,芋兒吃起來不膩湯,在吃完這些東西之後還可以添加手工麵皮,軟糯入味。
成都最早的一批網紅店就有秋金小炒,從當年的八寶街、科華北路,到後來的九眼橋,再到龍王廟正街,店招從邱金到秋金,唯一不變的是火辣辣的自貢菜系的傳承,菜品味道水準經過這麼年更迭依然保持了超強發揮,所以粉絲也從來不會失望。
雖然再次歸來招牌從自貢小炒升級為了川菜小炒,讓吃貨們魂牽夢縈、三天不吃就心發慌的冷吃牛肉、爆炒黃喉、麻辣兔頭、仔姜美蛙依然還在,人氣就是味道最好的詮釋。想要領略正宗的江湖川菜味道,來這裡沒錯的。
這是成都第一家將現孔乾飯搬到餐桌上的餐館,也是近兩年開始逆蒼蠅館子「髒亂差」傳統、設計出「小而美」的蒼蠅館子風格的餐廳。古蜀文化的融入和牆上復古民間風鬥繪畫能夠看出老闆的心思巧妙。菜品不多,每樣無不精雕細琢。傳統糖醋魚曾經位列點評網第一名;普州罈子肉,更是對傳統燻醃臘肉的改革,吃起來肥而不膩、潤口鮮香;江油肥腸,將全四川做肥腸最好吃的地方特產直接搬到了店裡…很多菜你都能吃到熟悉的記憶味道,當然午間用餐也是要排長隊的,這樣的店如果開到了熱門景點區,那反響一定不得了。
門頭古香古色,遠看像大宅子,qia進去後,就會發現只是一個大壩壩。不過呢,壩壩還硬是有點安逸,綠植環繞,頭頂有遮陽棚,四周穿堂風。求私密你就坐外面一圈的包間,講氣氛就坐壩壩頭。喝酒划拳,氣氛悠哉。拈一筷子,從環境到出品,都是一股濃濃的袍哥氣息。就差把菜直接甩上桌了。
菜品從燒烤、爆炒、幹煸,到魚肉蛙蝦,樣樣齊全,都很驚豔,就算一樣菜拈一筷子,也著實吃到撐。仔姜跳水蛙,仔姜和小南瓜特別搶戲。清蒸小龍蝦的那個沾水調得很巴適,酸辣開胃。還有罕見的大刀白肉拌涼麵,肥肉切得飛薄,吃起來像凍豬皮的口感。大火爆炒的蛙肚,超級彈牙趕口的豬鼻筋,牛鞭,都是些下酒菜,絕對是一家從場面到菜品都適合兄弟聚會的館子。
這是去年蒼蠅館子50強出來後粉絲們留言力推的店,記者探訪後立馬決定收入今年榜單。先說它的菜品,爆炒花甲、爆炒聖子皇和常規爆炒都有不同,值得拔草,藿香蟹和黑胡椒蟹同樣很辣,也同樣讓人覺得驚喜。廣受歡迎的蟹蟹面蒜蓉味十足,有蟹汁融入,湯是超級好喝,只是出菜很慢,要耐心點兒。
不過極富個性的老闆才是它入選的加分項。成都蒼蠅館子老闆的過場基本上都被蟹蟹老闆做焦了,除了店內牆上的毛筆字,菜單上的短篇小說,還有等位時的告示都寫得擲地有聲,老闆懟人懟得也無法還擊。問:你這兒啥子最好吃。答:啥子都不好吃。
名頭非常大的一家老蒼蠅館子,以前沒有名字被吃貨們口口相傳,自作主張的喊成「三無餐館」,後來老闆要做品牌時索性也就起名「叄無粉蒸」。粉蒸是他們家特色,粉蒸牛肉、粉蒸肥腸、粉蒸排骨必點。櫻桃肉、涼拌白肉要過搶,手慢無。菜的分量適合一人食,價格划算得很,葷菜都在十二三塊錢左右,素菜3塊左右。人均不超過20塊。
老店是老闆家自己的房子,最近要開始拆遷,叄無粉蒸也搬到附近的玉錦灣樓下,新店比老店大,環境也好很多。老闆娘說以前他們是想耍就耍想幹就幹,搬了新店房租貴、壓力大,以前星期天不開門,現在要全天開了。大約成都蒼蠅館子的變遷,從中也可見一斑。
人均:15元
地址:猛追灣玉錦灣5棟1樓112號(鏈家旁邊)
大源真的太遠了。但是在嘗一口他們家的滷肥腸後,你又會覺得長途跋涉都是值得的:有嚼勁的同時又不會難以下咽,真想問一問老闆,軟爛和彈牙是怎麼同時做到的?
要吃這家肥腸可不只是路途遙遠這一隻攔路虎,飯點隨時排起的長龍和被行道樹遮住的隱蔽店招是另外兩隻。我們建議你先討好身邊吃過這家館子的熟人帶你去,不要像我們這樣在迷路中不小心壓線遭扣掉三分,嗯,這些波折在吃了肥腸後就都煙消雲散了。不虧不虧。
人均:27元
地址:大源南二街46號(雙源社區152號院大門口)
在玉林三巷已經開了21年的老劉燒烤,晚上6點才開門,一般到了8點屋裡就坐不下了,大家只好沿著牆角依序坐下,巴巴適適地擼串喝啤酒。主要負責燒烤的是一個大姐,話不多,特江湖,會直接把客人拿的骨肉相連放回去,然後告訴你,你拿的這個是外面買的成品,不好吃。大姐烤的串相當有功夫,火候把握得很好,烤雞翅酥酥脆脆愣是烤出了十幾層皮的感覺,牛蛙、五花肉、烤鯽魚都是到店必點,能夠讓你第一口就吃出幸福感的燒烤。
人均:45元
地址: 玉林東路3號附13號(玉林三巷旁)
在火鍋串串當道的當下,饕林能殺出一條道成為吃貨心甘情願排隊一兩個小時也要吃的網紅店,可見其味道之好。招牌沸騰魚,還原了老川菜的味道;青椒燜肥腸裡的肥腸香、糯、耙,宮保雞丁、魚香肉絲也是家常做法。以前店裡都是本地人約飯,現在看了攻略,拎著行李箱到店裡吃飯的遊客也特別多,算是外地朋友了解川菜的一個窗口吧。對了,對門子的饕林·約飯雖然是一家,但是味道卻差多了。
晶融匯對面自從開了一家叫做「冒裡求師」的冒菜館,中午時段變成了環太古裡的「街霸」,門口都是用餐長龍,從11點開始一直到下午3點都是用餐高峰,晚上5點接著排隊。山城風味的牛油冒菜底料,看起來店很小客流量大得驚人,一天最多賣出去600碗冒菜,牛肉、肥牛、巴沙魚套餐常常賣斷貨。令人驚豔的還有店裡的缽缽雞,來自樂山老字號,第一口下去相當驚豔,能夠秒殺成都市場大部分的缽缽雞。
人均:20元
地址:錦江區晶融匯背後南糠市街62號1層
雖然唐牛肉開在這條街的歷史並不久,短短5年,但是並不妨礙它成為同興路上生意最好的店家。中午時分,旁邊一大片的壩子都能坐滿,招牌粉蒸牛肉一天至少要賣150份。除了粉蒸牛肉,店裡還有各種燒菜、涼菜供應,種類不多,道道經典,價格也非常平民。很多開著寶馬大奔的有錢人也會專門找過來,點一碗粉子正宗的粉蒸肉,再要一碗燒得耙活又入味的蘿蔔燒蹄筋,哪怕坐在樹下的小板凳,這滋味也夠解半個月的饞。
說實話,成都在做面和包子這塊真的比不上一些北方城市,但是這家謝包子算是個例外。芽菜大包肉餡飽滿,湯汁灌口;香菇小包則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特別需要推薦的是這家的香酥小河魚和油酥花生,非常古早的成都味。
這家謝包子入選今年的「蒼蠅館子50強」還有一個原因,它平民的價格即使放在蒼蠅館子裡也顯得非常相因,買兩個包子當早飯,一碗稀飯兩碟小菜過個晌午……人均真的是要打那些「沒有一萬塊,在成都怎麼活」選題的臉。
人均:17元
地址:水碾河路36號附9號(近嬌子音樂廳)
他家剛開業的第一家店在石人小區那裡,雖說算是社區店,但經常中午都是滿座,有時還要排隊。在廣受食客好評後,現如今已經擴展到了三家店了。
招牌辣子雞,很大一份,兩個人去吃絕對一鍋給你整飽的分量。雞肉切得大小適中,肉質很好,爆炒得焦香入味但又保留了雞汁的鮮,挑起一筷子就停不下來的節奏。滿盤紅紅綠綠的辣椒,用料實在,花椒的麻味也很夠。一鍋辣子雞還配了土豆藕丁等素菜,口感也很豐富。 除了辣子雞,店裡的砂鍋泡菜丸子也很推薦,丸子紮實,湯很清淡,酸味不大,很適合家人聚會,老年人食用。對了,愛吃麵的朋友記得辣子雞吃完再點一份他們的面拌進去,裹上了辣子雞油的寬面真的是又辣又爽口。
像成都所有的牛肉小館那樣,曹牛肉賣的菜品不多,但每樣拿得出手哦,牛血旺,蒸、拌、燒,一碗蘿蔔湯,加若干炒菜,都是最傳統那種,啥子芹菜炒牛肉這類,統統好吃得很。尤其是牛肉蘿蔔湯,一盆端上來,喝完了自己去續湯,端到盆盆走到後院才看到,一大鍋牛肉原湯吊起在,裡面是牛骨和牛大肚,可以想見這家牛肉館子的食材很資格。曉得這家店的人不多,就挨到馬家場老街肥腸粉,也可能是老街肥腸的人氣帶動了這家曹牛肉逐漸被人知道被人分享。
據說,有成都餐飲界的大咖尤其偏愛水津豆湯,到啥子程度?下飛機打車不是去吃火鍋,而是直奔水津豆湯。傳統,地道,家常是水津豆湯顯著的特點。如果離家太久,離開成都太久,想念的就絕不僅僅是火鍋,絕對還有炒菜家常菜,素椒麵,肥腸粉,等等等。水津豆湯開了很久,沒得炒菜,主打豆湯飯,下飯菜是各種涼拌。白肉,肥腸,耳朵,一個素拼,一碗豆湯,確實會讓想念家鄉味道的人覺得異常圓滿。重點說下,水津豆湯的耙豌豆湯,耙豌豆是自己製作,絕不是外面市場採購,所以喝起來的味道,應該是獨此一家。
在長沙排第一名的小龍蝦,不少明星都為它瘋狂打Call,成都店開業時俞灝明都專門來站臺。成都店繼承了文和友特色,小時候的樓房、大八仙桌、春來茶館、郵政儲蓄所、小飛俠電遊室,還有晾著衣服的假陽臺,眾多懷舊元素都營造出一種令人放鬆又溫馨的用餐氛圍。真的,那感覺就像小時候去別人家屋頭蹭飯。
菜單多質樸,就是一張紅飛飛兒,菜品倒是相當豐富,蝦有七八種,主打油爆蝦、口味蝦、招牌蝦、清蒸蝦。還有些蛇、甲魚、豬頭肉、以及白糖拌番茄、燒絲瓜、拌豬肚等小菜。最愛的是極品蒸蝦,個頭比口味蝦大太多,蝦肉那個白滑細嫩,手根本不能停,關鍵沾水也開胃,挺適合四川人口味。今年成都的小龍蝦市場沒有太大變化,文和友的出現,總算給成都的蝦迷們帶來一絲新鮮感。
人均:120元
地址:二環路西一段82號金科雙楠天都2號樓
該店在什邡很出名,來成都後成為川師周邊人氣館子。藏在花壇背後,入口並不是很好找,周圍看起來也十分冷清,但是絲毫不影響一到飯點時吃貨們開起車去搶位子。友情提醒,車子停在路邊容易遭罰單。招牌的麻辣牛肉、香腸、麻辣腰花、梅林午餐肉基本做到了每桌必點,各種食材在油辣子裡面浸出了這家館子的麻辣靈魂。對了,菜品吃不完可以拼盤,非常人性化。
人均:35元
地址:菱安路130號(師大老校區附近)
萬象城潤街那一片,看起來餐飲氛圍熱鬧得很,實際上值得多去幾次的店少之又少,楊三孃算是一家。招牌翹腳牛肉湯頭味道很正,肉質也不錯,唯一的缺點是大塊頭挑完之後,還有好多碎渣渣需要仔細在蓮花白裡去翻找。血旺必點,八塊錢一碗,麻辣鮮嫩。火爆脆腸、火爆牛肉絲算是下飯神菜。他們家的米飯真的很好吃,好多女孩子都要整兩碗,泡菜味道也很巴適。
何氏豆腐開了20多年,也是很多成都人的記憶,一家人周末在植物園耍完後吃晚飯,通常就會去何氏豆腐。作為老店中的老店,它現在不算火爆,只是從鄉村路到高架橋,天回鎮何氏豆腐的周圍不曉得幾經修建和改造,只有它始終在原來的位置,也是很不容易。就當是留住一段蒼蠅館子的記憶吧。招牌菜都跟豆腐相關,推薦番茄豆腐、口袋豆腐、紙包豆腐以及何氏豆腐。此外鰱魚燒豆腐,牛肉燒豆腐都值得一點。豆腐之外的菜品屬於正常水準。
不管是中午還是晚上生意都挺好,菜品都是當天賣完,素菜種類豐富而且很新鮮。人多的時候,後面院子裡可以坐,女孩子一個人點一小份素菜加一碗米飯吃得飽飽的,男的食量大的話,小份素菜再加個午餐肉或者腦花。這家冒菜的鍋底屬偏麻辣燙那種油滷鍋底,冒出來的菜也有滷味,比較溫和,不會大辣大油。對了,店裡還有滷菜賣,兔頭不錯,可以嘗嘗。
傳統雜醬面的楊哥有典型老成都人的氣質和氣場,比如龍門陣擺得大套,尤其是講起吃,楊哥看來都很精通,絕不僅僅是面。但關鍵的關鍵,楊哥吹過的牛讓人就是相信他,因為這幾碗面在這兒擺起在,確實做得好,嚴重推薦以下:豪華全家福,清湯味,不是隨時能吃到,要看運氣;雙臊素椒麵必點;燃面,楊哥的燃面屬於自創,和宜賓燃面完全不一樣,絕對好吃;此外味精小面,涼麵都非常好吃,但能吃到要看運氣。
總之楊哥賣面,隱藏菜單很多,如果你和老闆逐漸熟了,那麼來傳統雜醬面吃麵經常會有驚喜。
招牌和鑫面的臊子很豐富,有幹肉臊、豇豆、芽菜、豌豆,拌勻和轉之後香辣爽口、油潤十足。招牌雜醬面、雙椒麵、紅油抄手中規中矩,勝在量足。在遍地都是面的成都,論味道和鑫面莊不算特別出眾,但因為北書院街有很多老茶館,附近的老成都人經常泡上一杯茶,擺一上午龍門陣中午來二兩面,這才是正兒八經的成都市井生活。嗯,體驗老成都標配。
雖然藏在老小區裡,絲毫不影響翟大爺抄手由內而外的「高貴」氣質——店門口一幅書法,看上去就覺得老闆是個有故事的人;走進店裡,各種很少在蒼蠅館子裡能看到的食材都被包進了抄手裡:龍利魚、松茸、蟲草花、竹蓀、牛肝菌、蟹子……這是一家吃起來很不「蒼蠅」的蒼蠅館子。
特別喜歡幹拌的龍利魚抄手,魚肉打發到非常緊實,一大粒一大粒整理擺放在碗中,配上特製的幹辣椒與數種調料,一口一個實在大滿足。此外,竹蓀牛肝菌高湯熬出的原湯抄手味鮮且帶有回甜,在吃過麻辣口味後適合用來養一養腸胃。翟大爺抄手午市高峰會一隻持續到下午3點,不想排隊的話我們建議你晚上來打卡。
寧記脆紹面老闆父女的暴脾氣可是名聲在外。有人因為去寧記受了氣表示一生黑,有人慕名去吃了一次之後愛到不行,一生推。不吹不黑的說老闆和他女脾氣是不怎麼好,但只要不故意找茬,老闆也不會無緣無故就懟人。寧記的面,不會太辣太麻太油,屬於清爽派。除了面略微硬點,大多慕名而去的客人表示不會留下太多印象。若是連續吃上幾次,或者連續吃上幾家別的面,一對比,就會很懷念這個清爽到讓人意猶未盡的味道。
回鍋肉乾拌麵是招牌,回鍋肉塊頭不大、肥瘦相宜,麵條底料濃稠,拌勻後每根麵條上都裹著料,再加上二荊條的微微辣,一口下去口感濃厚豐富,超級滿足。雙椒兔丁面、幹拌素椒雜醬面也是店裡點單量比較高的面,老買主都要往面裡加豇豆。專程去拔草的話儘量錯開中午12點的用餐高峰,那個點去沒得位置坐,大家都是蹲到街上吃,放到板凳上吃,還有把碗放到車身上吃的。當然也別去太晚,這家只賣早上和中午,下午3點就關門了。
成都人對付腦花的招數實在是太多了,涼拌、烤、涮還不夠,還要直接拿來當面的澆頭。今年爆紅的腦花面人氣最高要數東糠市街這一家。開店3年,老闆每天早上親自去市場上買腦花。打整乾淨的腦花滷過之後再冒,沒有腥味。一份腦花面裡有半幅腦花,放搪瓷杯杯裡端出來,蓋子上還放了小米辣、香菜和蔥供客人選用,腦花細膩爽滑,麵條勁道。店裡還有缽缽雞、冰粉、涼糕之類的小吃。
老麻牛肉抄手和幹溜牛肉抄手是招牌。牛肉餡很資格,每天鮮肉現做,說是老麻其實和平常我們吃的老麻抄手的麻還是差很多,略微帶點兒麻而已。幹溜其實就是幹拌的意思,撒了花生碎和海帶絲,很是能勾起食慾。店裡還有各種面,味道也不錯,適合當飯堂長期打卡。抄手可打包生的走,老闆會把調料也給配起打包。
浣花北路上這位每天推著三輪車賣現炸糖油果子的周嬢嬢可以說是成都糖油果子界的大姐大,新一代糖油果子背後的女人。出名的吉祥街鄧記是她徒弟,至今都還走她這拿原料。水碾河U37的夫妻糖油果子之前一直也是從她那拿原料,可以說成都味道排得上號的糖油果子,要不是她徒弟,要不就是從她那拿原料,多少都跟她有點關係。周孃孃說糖油果子很嫩氣,炸糖油果子的油她都是從商場裡買的正規桶裝油,製作糖油果子的糯米粉品種很講究,火候考的是功力。平常她都在浣花北路賣,就是省醫院後門那裡,有時候也會被攆到草堂北路。
據說是成都的老字號牛肉熟食店,專注於做各種牛肉。老實說,無字號牛肉的價格並不便宜,一斤牛肉可以賣到90元,但它仍然吸引到無數回頭客——原因只有一個,這裡賣的熟食真是太好吃了。
我們尤其中意這裡的五香牛肉,牛肉的香氣被各種香料眾星拱月般突出了出來,回甜味並不喧賓奪主,口中留香味道可以持續一小時以上,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香香嘴了。
壩壩頭一個汽油桶裡頭燒的柴火,柴火上一口大鍋肥腸翻騰,胖哥在旁邊打佐料,時不時回頭看吃飯的人拿著票,站在大鍋前虔誠等待……中午去吃飯,會被這樣原始而宏大的場面震驚。馬家場老街肥腸粉,肥腸粉和冒面,紅湯或白味,滷肥腸或冒結子,統統非常好吃,屬於重口味那種好吃。其實這裡的環境也很重口味。現在老街肥腸粉搬家到了舊址斜對面,就是晶晶兔火鍋那個路口那兒,環境比過去好,雖然有點遠,但值得去拔一次草,確實在成都的肥腸粉兒界,老街肥腸粉排得上號。
在眉山開了二十多年的張建忠甜皮鴨老字號,目前在成都僅僅一家分店,也開了五年之久。別看店面不大,光靠各種滷肉冷吃系列外賣老闆都能養活一大群省內省外的好吃嘴們。招牌還是得吃甜皮鴨,鴨子肥瘦均勻,看來每隻都經過了精挑細選,外皮的甜度並沒有很重,但是滷香入骨,嚼的鴨架子都是香噴噴的。除了甜皮鴨,這裡外賣銷量最大的還有冷吃系列、鴨肝、滷兔,淘寶店生意一直很好。現場店裡還有那種酥脆椒香的小土豆,調料香辣,吃起來真的會上癮。
這是一家被太升路手機黨捧紅的館子。中午飯點要排隊,非高峰期店裡也時常滿座。「大紅全」、「小清全」是老買主才懂得起的暗語,實際就是「大份紅湯全家福」和「小份清湯全家福」,所謂全家福就是雞肉、牛肚、排骨、郡肝、酸菜、滷蛋樣樣都有,滷蛋是一整個對半開,其他就是意思一下,樣樣沾點兒。米粉油氣重,價格划算,「小紅全」10塊,「大紅全」12塊。如果不點全家福,滷蛋一定要來一個。
建設路萬人坑,各路餈粑冰粉打堆堆。其中這家李記玫瑰手工餈粑冰粉排的隊是最長的。電子科大的學生娃兒是最早受益的一群人,他們近水樓臺,很早以前就開始為李記打call,緊接著,走過路過的人看到這家生意這麼好,也半帶好奇跑來排隊,結果自然就遭美食俘虜了。現在,來建設路閒逛吹水,打卡李記成了很多人的習慣,我也是其中之一——從339夜跑到建設路,好不容易出一身汗,又要來吃一碗李記,把減掉的肥又堆回來,你說它魅力有好大?
人均:12元
地址:建設中路15號附2號
(建設巷與建設中路十字路口絕味鴨脖旁)
1997年就在撫琴西南路一家小區裡開始了甜不辣傳奇的老周,因為脾氣古怪,無名小攤被人稱作「怪老頭甜不辣」。老頭的規矩怪——每天只賣下午3個小時,還沒到時間要提前攆客;不喜歡媒體採訪,放話中央臺來請也不去。但是他的甜不辣是真的好吃,自己秘制的辣醬和辣椒麵,麻辣生香,很多留學生專門過來一大盒地買回家,自製的紅油也很香,不管蘸點啥都夠味。小香腸、炸涼粉、裡脊肉都是人氣貨,晚去鐵定賣完。
隱匿在水碾河老居民小區的奇味甜不辣開了有十多年了,是一對成都土著夫婦經營的資格蒼蠅館子。土豆藕片基本是每桌默認配置,涼粉很有特點,炸了後表面酥脆,裡面比平時煮的涼粉更軟滑,口感很特別。小香腸五花肉也不錯,焦香的口感,但因為都含肥肉,炸後略油膩,配一瓶冰唯怡解膩最舒服。甜不辣配乾濕兩種碟子,溼碟類似韓式甜辣醬味道,有特色。幹碟就是很傳統的成都辣。老闆說,不愛吃辣的蘸溼碟,吃辣的就蘸幹碟。
人均:25元
地址:水碾河北二街13棟3單元
(水碾河小學對面)
在搜尋蒼蠅館子50強的過程中,我們順便做了一個消費者光顧蒼蠅館子最喜歡的酒水飲料調查,結果顯示如下:
本文轉載自「好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