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位於紐約市賈維茨會展中心的臨時醫院也開始投入使用。原計劃的1000張病床,已增至2910張,成為眼下紐約市病床最多的醫院。
2月下旬,記者還曾到此採訪2020年紐約國際玩具展。昔日熱鬧繽紛的「玩具海洋」,如今已是一片素白。
3月30日拍攝的美國紐約賈維茨中心內改造而成的臨時醫院區。新華社發(廣羽攝)
不過,「舒適號」和賈維茨中心臨時醫院都只收治非新冠肺炎患者,以助其他醫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一個引起關注的隱患是,對海軍醫院船來說,登船患者並不會事先進行14天隔離,如何避免將病毒帶到船上也存在未知數。
紐約還計劃修建更多臨時醫院,以緩解各大醫院接診壓力。在被譽為「紐約人精神家園」的中央公園內,一個設有68張病床的臨時醫院正在搭建,預計將於3月31日開始投入使用。
3月30日,工人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搭建臨時醫院。新華社發(廣羽攝)
紐約地鐵仿佛重回1904年
因疫情按下暫停鍵,這座曾繁華喧囂的國際大都市驟然間「空」了。
時報廣場曾不分日夜人頭攢動,如今商鋪大門緊閉,「百老匯」落幕謝客,幾塊大屏幕一如往常地閃動,卻少了舉起手機與之自拍留念的人。
幾個街區之外,布萊恩特公園關閉了草坪區域,平日裡最搶手的綠色座椅無人問津。
拼版照片顯示:分別於2019年12月2日(上)和2020年3月23日(下)拍攝的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以擁擠著稱的紐約地鐵,日均載客量從500萬驟減到100萬——按當地媒體的說法,比1904年地鐵啟用時周末載客量還少。
就算如此,因疫情太過嚴峻,「居家令」執行得到不到位還是令一些專家憂心忡忡。
比如,就在中央公園臨時醫院周圍,依然能看到「紐約客」們瀟灑如常地跑步、遛狗,還有孩童在操場上玩耍。又如,「舒適號」抵達港口時,不少當地民眾擠在岸邊圍觀、拍視頻。
在此次抗疫中堪稱「網紅州長」的科莫反覆強調,公眾必須要有責任感,「出門不僅是將自己暴露在危險中,也將他人暴露在危險中」。
這座「世界的十字路口」,將如何通過疫情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