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聚焦產業促脫貧丨黃平縣平溪鎮黨委書記李拓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叫李拓,2012年4月,到黃平縣平溪鎮擔任鎮黨委副書記、鎮長,2017年3月任平溪鎮黨委書記至今,也是全鎮脫貧攻堅的重要決策者之一。

李拓聽取茭白種植基地負責人介紹茭白苗培植情況

 聚焦產業發展,決戰脫貧攻堅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我覺得只有產業發展壯大了,才能給百姓增加就業渠道和收入,才能使經濟持續健康向好發展。因此,我帶領平溪鎮黨政領導班子,圍繞全鎮規劃制定的「五個一千畝」工程,結合平溪鎮實際,採取「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方式,以發展壩區產業和山地產業為抓手,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把產業做大做強。  我們鎮以黃平縣山水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且蘭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貴州遠鴻科技有限公司、龍匯源精品水果有限公司及10個村級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精品水果(百香果、李子果)、食用菌、露天蔬菜、稻田養魚、特色養蝦、茭白種植等產業。截至目前,全鎮基本建成了618畝百香果示範基地(其中套種食用菌230畝270萬棒)、500畝茭白種植、100畝特色養殖小龍蝦基地,還有葡萄、蔬菜、瓜果、油菜等。在山地產業上,圍繞林下經濟這個主導產業,以林下養雞、生態養蜂、種草養牛、中藥材種植等產業為抓手,7個行政村均已實施百畝以上林下養雞基地,養雞規模達到37900羽。  在壩區產業上,獲得財政、農業農村、水利、扶貧部門涉農資金項目,實施了寬3.5米、長近7000米的機耕道進行全面硬化,組織協調壩區產業基地溝渠維修、水管網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入住企業的基礎設施提供保障,也為平溪鎮建設500畝達標大壩奠定了基礎。

李拓(右一)就油菜種植與農業技術人員做好田間管理指導工作

 動員移民搬遷,讓我終身難忘  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逐步致富」,實現穩定就業,才能更好幫助貧困群眾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前進。  為了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決定動員長嶺、川巖、翁巖、皇妹山、小地相對比較偏遠的5個村寨,生產生活環境較惡劣的148戶698人進行了搬遷。但是,就是存在個別群眾不願意,死活都不搬遷的人,至今想起,讓我終身難忘。  翁巖村灣河溝組是平溪鎮地處偏遠的一個自然小寨,如果要步行到鎮上需要三個小時,經過宣傳動員,許多村民們也陸續都搬走了,就剩下那1戶人死守著。這對留守老人,男的叫彭金林,老伴叫孫文珍,倆老口都是80多歲的人了。住的就是那三間破舊瓦房,陰暗昏沉,遇到寒冷的冬天,仍然就是凌亂地鋪了一床薄薄的被褥。孫文珍患老年痴呆症,連基本的自身衛生清潔、飲食起居都有困難。彭金林家那種悽涼的生活讓我作為當地的父母官,也深感慚愧。鎮裡的網格員劉科和 「1十N」幫扶幹部吳婷婷,三番五次上門動員,但就是不願移民搬遷。吳婷婷說:「李書記,我和劉科都盡力了,但彭金林死活都不願意搬遷,這個工作我們真的做不下去。」得知這一情況後,我還不信,我就打好思想準備,一次動員不通就去第二次,二次不行走三次……,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說破了嘴,講幹了咽喉,我清楚記得總共去彭金林家耐心做了10次的思想工作,兩老人終於想通了。  住進新居的第一天,彭金林激動地說:「感謝李拓書記,感謝政府,讓我還能住這麼好的房子。」

李拓(右一)在調研茭白兩季種植育苗試驗情況

做好就業培訓,確保群眾增收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扶貧之要。」穩定的就業崗位和收入來源對貧困群眾來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舉措。引進仁德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生產微型電子產品和黑毛豬製品加工,解決安置點就業50餘人;流轉土地建立「微田園」農耕場所,解決安置點110戶搬遷戶「菜籃子」問題。  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開展了技術服務指導1280餘人次,讓貧困群眾掌握烹飪、電商、刺繡、農業適用技術等,完成貧困人口培訓980餘人次;開展扶貧產業技術培訓2480餘人次,全鎮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34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501人。讓有培訓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參加各類培訓,有效提升了就業技能培訓實效,讓貧困勞動力以「漁」獲「魚」、長久脫貧。  目前,全鎮10個行政村、3個深度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已經全部出列,全鎮脫貧1118戶4519人,貧困發生率從28.59%降到0%。   吳忠壽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錦燾  編輯 張良勝  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聚焦產業促脫貧丨黃平縣平溪鎮黨委書記李拓
    我叫李拓,2012年4月,到黃平縣平溪鎮擔任鎮黨委副書記、鎮長,2017年3月任平溪鎮黨委書記至今,也是全鎮脫貧攻堅的重要決策者之一。李拓聽取茭白種植基地負責人介紹茭白苗培植情況 聚焦產業發展,決戰脫貧攻堅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我覺得只有產業發展壯大了,才能給百姓增加就業渠道和收入,才能使經濟持續健康向好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把「小蜜蜂」養殖成「大產業」|黃平縣平溪鎮小地...
    我每次來到村裡的大灣山,聽著這蜜蜂嗡嗡嗡地飛,我心裡真開心。蜂蜜養殖,在增加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每年給貧困戶每戶500元的分紅。的確是一個好項目。  我是孫文武,今年56歲,現任黃平縣平溪鎮小地村黨支部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把「小蜜蜂」養殖成「大產業」|黃平縣平溪鎮小地...
    我每次來到村裡的大灣山,聽著這蜜蜂嗡嗡嗡地飛,我心裡真開心。蜂蜜養殖,在增加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每年給貧困戶每戶500元的分紅。的確是一個好項目。  我是孫文武,今年56歲,現任黃平縣平溪鎮小地村黨支部書記。
  • 黔東南州黃平縣平溪鎮:黨建引領產業興
    黔東南州黃平縣平溪鎮:黨建引領產業興 發布時間:2020-12-01 10:59:52      來源:黔東南日報   近年來,黔東南州黃平縣平溪鎮紮實推進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
  • 黔東南州黃平縣平溪鎮:黨建引領產業興
    黔東南州黃平縣平溪鎮:黨建引領產業興 發布時間:2020-12-01 10:59:52      來源:黔東南日報   近年來,黔東南州黃平縣平溪鎮紮實推進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發展產業才是群眾致富的最好途徑丨黃平縣平溪鎮...
    我叫陳杰,今年57歲,現任黔東南自治州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支書。  我曾經當過5年的兵,還是一家公司的技術骨幹,月收入7000多元。2009年,我開啟了返鄉創業之路。2011年,我被村民們民主選舉為村支書,帶領大家謀發展共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從陌生人到群眾的知心人丨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第...
    我叫龍安煦,2019年9月經組織選派來到大寨村任第一書記。  初來大寨,一切都是從零開始。龍安煦入戶走訪群眾對我們下來扶貧的幹部,開始多少會有點排斥,主要是認為這些幹部下來只是走走過場,不會對廣大群眾有所幫助。
  • 「我的扶貧故事」從陌生人到群眾的知心人丨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第...
    我叫龍安煦,2019年9月經組織選派來到大寨村任第一書記。  初來大寨,一切都是從零開始。龍安煦入戶走訪群眾對我們下來扶貧的幹部,開始多少會有點排斥,主要是認為這些幹部下來只是走走過場,不會對廣大群眾有所幫助。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又掛心 以實幹助力脫貧攻堅|黃平縣平溪鎮...
    我叫李宏清,經中共黔東南州紀委黔東南州監委選派,於2020年1月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平溪鎮掛任鎮黨委委員、副書記。這次掛職與我上一次來平溪掛職的想法一樣,打算在平溪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幹點事,為平溪的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踐行責任擔當、貢獻一份力量。撲下身子,深入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蔬菜產業助脫貧|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吳...
    我種了20多年蔬菜,幾乎每天都在蔬菜基地與村民一起忙著。但實踐經驗告訴了我,脫貧致富的關鍵靠"勤勞"。我叫吳治忠,現年57歲,現任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安江村在我的帶動下,一些群眾從貧困中走了出來,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自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以來,我一直在想,作為農村黨組織書記,自己都富不起來,哪裡還有臉面去要求說別人脫貧致富呢?
  • 「我的扶貧故事」發展產業促脫貧丨黃平縣重安鎮天堂村黨總支書記...
    我叫沈成義,現年36歲,現任黃平縣重安鎮天堂村黨總支書記。  天堂村位於重安鎮政府所在地,共有村民996戶4143人,下轄9個村民小組,其中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8戶843人,通過開展貧困戶精準幫扶後,目前貧困戶、貧困人口已經全部清零。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蔬菜產業助脫貧--黃平縣重安鎮安江...
    我種了20多年蔬菜,幾乎每天都在蔬菜基地與村民一起忙著。但實踐經驗告訴了我,脫貧致富的關鍵靠"勤勞"。 我叫吳治忠,現年57歲,現任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
  • 黃平縣平溪鎮:果菌套種促增收 產業發展助脫貧
    百香果套種黑木耳全景  近日,記者走進黃平縣平溪鎮百香果果園,舉目遠眺,只見百香果樹下,整齊鋪滿了食用菌菌棒,表面覆蓋著一層銀白的地膜。  此外,平溪鎮百香果基地共投入473萬元扶貧資金,其中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368萬,自籌資金105萬元,由黃平縣且蘭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申報並經營管理,所有權歸村集體,利益聯結及後期勞務用工優先聘用紅龍村貧困戶等模式進行。2019年銷售量達13萬斤,銷售額達70餘萬,已完成項目利益聯結分紅,涉及貧困戶170戶369人,分紅資金18.45萬元,人均增收500元。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蔬菜產業助脫貧--黃平縣重安鎮安江...
    我種了20多年蔬菜,幾乎每天都在蔬菜基地與村民一起忙著。但實踐經驗告訴了我,脫貧致富的關鍵靠"勤勞"。 我叫吳治忠,現年57歲,現任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做貧困戶的暖心人丨黃平縣翁坪鄉牛島村...
    我叫王天福,黃平縣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是翁坪鄉牛島村的包村幹部。2019年6月,組織安排我到翁坪鄉牛島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主要是對脫貧攻堅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補短板。牛島村是黃平縣貧困村之一,有7個自然寨14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664戶265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08戶893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9.5%以上,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集居和農業村。
  • 「我的扶貧故事」普定縣猴場鄉黨委書記陳雲兵:身先士卒徵戰脫貧...
    「骨頭再難啃,攻堅難度再大,無論如何,絕不能漏下一戶一人,一定要按時保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黨交給我們的任務。」剛來到猴場鄉任黨委書記時,我立下了這個工作目標。 我叫陳雲兵,1997年農校畢業後到普定縣化處鎮工作,帶頭包村駐點,曾任化處鎮副鎮長、普定縣扶貧辦副主任等崗位,紮根基層20餘載,工作歷經三個鄉鎮。
  • 「我的扶貧故事」放不下的一樁心事丨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駐村幹部...
    「十一場殲滅戰」事關教育、健康、住房和就業扶貧等11個方面扶貧政策落地生根,我每天都要配合村支兩委收集11個網格片區的11項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的排查上報,並認真研究整改和補齊短板方案,力爭做到貧困人口應扶盡扶,不漏一戶一人。
  • 「我的扶貧故事」放不下的一樁心事丨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駐村幹部...
    「十一場殲滅戰」事關教育、健康、住房和就業扶貧等11個方面扶貧政策落地生根,我每天都要配合村支兩委收集11個網格片區的11項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的排查上報,並認真研究整改和補齊短板方案,力爭做到貧困人口應扶盡扶,不漏一戶一人。
  • 「我的扶貧故事」傾情為民辦實事 著力產業助脫貧丨黃平縣重安鎮重...
    我叫趙學海,黃平縣政協智力支邊辦主任,現任重興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我到重興村任第一書記一年有餘,是村幹口中能找項目、會帶領隊伍、善於協調的好書記;是群眾口中耐心講解、好脾氣的第一書記;是下隊入戶時站在村口守望中家犬搖尾相迎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普定縣猴場鄉黨委書記陳雲兵:身先士卒徵戰脫貧...
    「骨頭再難啃,攻堅難度再大,無論如何,絕不能漏下一戶一人,一定要按時保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黨交給我們的任務。」剛來到猴場鄉任黨委書記時,我立下了這個工作目標。 我叫陳雲兵,1997年農校畢業後到普定縣化處鎮工作,帶頭包村駐點,曾任化處鎮副鎮長、普定縣扶貧辦副主任等崗位,紮根基層20餘載,工作歷經三個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