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各大獎項正式揭曉。上榜「最美公共文化空間獎」的5處地點,有兩處在上海。《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了其中位於浦東金橋的碧雲美術館,快和記者一起打卡這個古樸典雅的「新海派」藝術空間吧。
仿上海石庫門的建築風格,灰牆黛瓦,門口一左一右矗立著兩根石獅柱子......「國際範兒」十足的上海金橋碧雲社區,有著一座充滿古樸典雅韻味的碧雲美術館。中西合璧的搭配,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新海派」的魅力。
12月22日,記者來到這座有著「最美文化空間」之稱的美術館。走進大廳,豁然開朗。抬頭看,屋頂有玻璃天窗,設計感很強,通透明淨,陽光灑入室內,讓人心情舒暢。
記者探營當天,正值「上海星銳工藝美術大師候選人作品展」在此展出。上海星銳大師評選辦高玲介紹,市民搜索「上藝薈」查看小程序,可了解到每一件作品的詳情以及作者介紹,並對中意作品進行線上投票。此次展覽時間從12月17日持續到2021年1月4日。
展館分上下兩層,雖然面積不是很大,但整體設計大氣,撲面而來的藝術氣息,讓人眼前一亮。
一樓的浦東圖書館藝術分館,半環形的閱讀設計空間讓人舒適閱讀
大廳向左轉,就是「切入正題」的展廳,展廳位於美術館的一樓和二樓,共有2000平方米。記者看到,展牆、展櫃的燈光採用色溫可調的LED燈,根據不同類型的展品,打出明暗不一的燈光。
在一樓通向二樓的樓梯角,擺放了「枯山水」裝飾。在二樓的三大展廳內,各式工藝雕刻、陶瓷、織繡織毯、家具、首飾等領域的展品,應有盡有,看得出來,這些大師們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寶貝」。
二樓展廳內的部分展品
「此次展出的入選作者中,不僅有國家級大師,也有20多歲的年輕人,年齡跨度非常大。每一件作品都讓人愛不釋手。」高玲說。
現場,記者還巧遇了工藝大師潘向陽,正在給遊客們講解自己作品的創作來源和靈感。記者看到,他創作的《逆風而行》,呈現的是兩個穿著隔離服的醫護人員。
潘向陽正在講解作品
潘向陽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外界看到了逆風前行、不畏艱險的醫護人員的抗疫精神。此次作品的靈感正來自於此,白衣天使為了守護大家健康,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作品是採用了多種顏色的紫砂泥,來描述醫護人員互相勉勵和戰勝疫情的決心。」潘向陽說,希望這個作品能獲獎,自己也感到十分榮耀。
作品《逆風而行》
他還向記者介紹,另一個作品《託福》也是充滿正能量,以母愛為背景進行創作與設計,「春蔥玉指如蘭花」,充滿溫暖的福手寓意希望,希翼之星。
左上為作品《託福》
登上美術館三樓,一個400平方米的天頂花園呈現在記者面前。小亭子、葡萄架、石板路、各色花卉,石庫門門頭也近在咫尺。在這裡,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鮮空氣,觸摸藍天白雲,讓人心曠神怡。
三樓的天頂花園
美術館內工作人員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稱,金橋碧雲美術館致力於打造以「新海派」文化為核心的「新」美術館空間,在傳承和創新海派文化資源的同時,立足於區域特色美術館的打造,以創新轉化藝術內涵,普及文化活動及公共教育,切實增強市民文化歸屬感,打造有特色的「上海品牌」。
(文中圖片均由記者潘潔拍攝)
記者:潘潔
編輯:潘晟
排版: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