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超市做任務。(受訪者供圖)
溫州網訊 熱播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已經收關,不過市區8名家長自發組織的《奔跑吧,少年》還在繼續。他們的孩子都上一年級,每周末都會聚在一起玩一次「跑男」遊戲,和節目中一樣,孩子們穿著貼有名牌的統一服裝,進行遊戲闖卡,最後以「撕名牌」大戰結束,目前已經進行了5季。
周末去哪兒玩?這是讓很多學生家長犯難的問題,家有一年級小學生的徐女士跟她的家長朋友們,也不例外。想到最近《奔跑吧,兄弟》正在熱播,撕名牌的遊戲在小學裡也非常流行,徐女士和其他7名家長便靈光一閃,一拍即合——帶孩子們到戶外玩「撕名牌」。
購置統一的服裝,準備好道具,設計遊戲環節,每周末選取一個合適的遊戲地點,8個一年級的娃娃讓萌版「跑男」如期上演,而這一跑就堅持了五個周末。考慮到遊戲的安全性,家長們特意選取了人少車少的地方;又考慮到孩子們對遊戲的新鮮感,家長又變著法子換不同的場所作為遊戲地點,朔門街、家樂福超市、科技館、空曠廣場都曾有孩子們奔跑的身影。「現在,每到周末,孩子們都很期待這個遊戲。」一名家長說道。
由於考慮到純粹的撕名牌遊戲乏味又略顯野蠻,家長們也腦洞大開,不斷地變化著每期遊戲的主題,在撕名牌遊戲的基礎上,又特別添加了遊戲闖關環節。
比如「超市小鬼當家」,孩子們要在寄存包裹處尋找任務卡,在超市貨架上尋找帶指定字樣的商品,用有限的現金去買齊列好的購物清單。而在朔門古街玩「古村落尋寶」時,孩子們需求助路人、詢問店主,尋找家長事先藏在沿街店鋪內的「寶藏」。
徐女士介紹說,每期的遊戲環節設置都由兩名家長負責;遊戲時,兩名家長陪伴左右,負責拍照;一名家長當裁判。對於遊戲內容,家長也會做好保密工作。
不過,讓八個一年級的小朋友像大人一樣玩遊戲,還得有點小技巧。「孩子畢竟還小,有一回,一個小姑娘在一對四的情況下,被撕了名牌,結果哭得很傷心。」為此家長們又制訂了不少遊戲的規則條款——「不要哭,哭了你就out了」「不能耍賴,不能扯頭髮」。「玩多了,孩子們自然就接受了。」徐女士說道。
對於這不知不覺堅持了5季的「奔跑吧,少年」,家長們也頗為感慨,每次都不忘總結每個孩子在遊戲中的表現。「在第一次的撕名牌過程中,8個孩子每個人為了保全自己都自顧自跑,甚至有人會哭喊;在後來的遊戲中,大家漸漸有了團隊意識,懂得分工合作,進步很快。」一名家長評價道。
>>>延伸閱讀
撕名牌遊戲走紅學生群不少年輕人也熱衷
隨著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走紅,節目中五花八門的遊戲也分分鐘被觀眾所效仿,在中小學生群中尤為風靡。
市民金女士家上三年級的女兒就是「跑男」的鐵桿粉絲,放學或周末時便邀來同學,在小區玩「撕名牌」。「小學裡的孩子都在玩這個遊戲,為此我還特地應她要求準備了好幾個紙『名牌』呢。」金女士說道。而董女士則感慨,上初中的兒子因為這個遊戲,已經撕破了好幾件衣服。
此外,記者發現,一到周末,歐洲城、江濱路、公園裡,也經常上演著一幕幕「撕名牌」的場景,而在不少單位、公司裡,撕名牌成了年輕人聚會時的一大娛樂項目。
文具店看準商機大賣名字牌道具
不少文具店、學校附近的小商店則看準了這一商機,大賣撕名牌道具,一張名牌的價格從1元到5元不等。名牌分簡單版和豪華版,豪華版是帶獨立包裝的棉布式「名牌」,可重複利用:兩片,一片寫字,一片的後面有環保背膠可以直接貼在衣服上,名字由自己寫上去,裡面還有一張小名牌,是可寫可擦的。
「學生跟年輕人來買得最多。」書城附近一家文具店主告訴記者,名牌道具三個月前就已在店裡開賣,貨走得很快。不過,學生在店裡購買的名字牌要靠手寫,需要定製個性名字的要上網購買。
記者登錄淘寶網頁查詢「撕名牌」字樣,見銷售最火爆的店內,「撕名牌」遊戲道具的月銷量達14萬筆之多。
部分學校已禁玩「撕名牌」老師建議在大人監管下進行遊戲
鑑於「撕名牌」遊戲有一定的危險性,記者了解到,一些小學已經規定課間不能玩,或者規定遊戲範圍只能在操場、跑道上。
鹿城區一名小學老師透露,因為小學生玩起來不知輕重,撕名牌的遊戲很多時候會有撕扯、扭打的情況出現,所以學校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禁止這項遊戲了。
市石坦巷小學的陳老師則表示,學校還是提倡課間文明的遊戲,追趕過度存在安全隱患。他建議,玩撕名牌遊戲最好有大人在場,並選擇寬敞、人少的地方,「如果是體育課上有老師組織的話,做一下這個遊戲還是挺有意義的。」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