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說過」亞洲四小龍「,指的是新加坡,香港,韓國和臺灣。但是提到」亞洲四小虎「,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了。在90年代,繼」四小龍「之後,東南亞國家迅速崛起,其中有4個國家最受矚目,這四個國家就是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虎「。
從時間來看,四小虎經濟起飛時間比中國略早一些,人均GDP曾經普遍高於中國。1997年,當時中國人均GDP僅為781美元,而同期的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分別達到4637美元,2468美元,1063美元和1127美元。可以看出,當時馬來西亞的人均GDP將近是中國的6倍。
那麼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的人均GDP已經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幾乎已經追上馬來西亞,而其它三個國家早已遠遠落後於中國。數據顯示,2018年四小虎國家的人均GDP分別為馬來西亞(1.14萬美元),泰國(7273美元),印尼(3893美元),菲律賓(3102美元)。如果說當年的亞洲四小龍最後都順利晉級發達經濟體,表現出色,那麼同樣曾經被寄予厚望的」亞洲四小虎「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最終被中國趕超?
90年代應該是四小虎發展的黃金時期,各國競相吸引外資,以出口加工業帶動經濟的發展,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馬來西亞的GDP增長速度連續4年超過9%;泰國90年代上半段的平均增長速度也超過了8%;印尼則保持在6%-8%之間,唯一表現欠佳的是菲律賓,基本保持在4%-5%的水平。不過隨後而來的亞洲金融危機徹底打亂了東南亞國家前進的步伐。危機爆發後,各國放棄了固定匯率,貨幣大幅貶值,以美元計算,各國的GDP都出現了倒退,馬來西亞,泰國的GDP減少了7%,印尼則下跌了13%。
進入21世紀後,各國經濟逐漸恢復,不過此時世界即將迎來重大轉折,這就是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世界貿易組織),東南亞國家遇到了真正的競爭對手。在隨後幾年,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吸引了世界各國在中國投資辦廠,中國的出口和GDP開始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從2003年至2007年間,中國GDP的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11.7%,相比之下,四小虎的增長速度基本在4%-6%之間。
當然這些只是外部因素,真正的問題還是出在本身。這裡就不詳細討論了。其實四小虎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馬來西亞已經接近高收入國家的門檻,而印尼,菲律賓僅能達到馬來西亞的1/3左右。即便馬來西亞處於領先水平,從2001年至今,馬來西亞的人均GDP幾乎沒怎麼增長,被中國趕超也就是一兩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