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國內上映,是收割影迷的情懷嗎?-虎嗅網

2020-12-15 虎嗅APP


6月21日,《千與千尋》將在國內院線公映。這部宮崎駿享譽世界的動畫作品,終於來到中國的大銀幕。



從15日開始,《千與千尋》便展開了大規模的點映活動:上周六共開出185場,吸引近1.8萬人到場,產出票房71.3萬,場均人次高達96人;到周日《千與千尋》的上座率仍維持在90%以上,多地影院出現場次售罄的情況。


截至發稿,《千與千尋》在各平臺的想看指數都遙遙領先競爭影片,顯示點映後的觀眾知曉度有了進一步提升。不過,爭議也伴隨而來,有網友在網上發出評論,認為一部已經在日本上映將近20年的影片,如今在國內上映,又是在收割影迷的「情懷」。


毒眸發現,最近兩年重映影片正成為一股浪潮,從《大話西遊》到《英雄本色》,很多經典影片都被重新搬上了大銀幕。而在眾多影片當中,《龍貓》等曾經無緣內地院線的日本電影也正逐漸成為重映中的「主力」。此次《千與千尋》重映,算得上是要影迷再次為情懷買單嗎?


吉卜力的崛起與衰落


對於眾多影迷而言,日本的吉卜力和美國的皮克斯堪稱當代動畫屆的「雙雄」。回顧吉卜力的創業史,便會了解一家動畫工作室的成長不易。


上世紀50年代,在東京大學法文科畢業後,高畑勳加入了東映動畫,並在這裡遇見了比自己小6歲的宮崎駿,這成為兩人在動畫製作上展開長期合作的機緣。1971 年,高畑勳和宮崎駿紛紛離開了東映,為後來創辦吉卜力埋下伏筆。在合作完成52集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後,高畑勳和宮崎駿決定專注於高品質動畫電影的製作。



1984年,由製作人高畑勳、導演宮崎駿、配樂久石讓和鈴木敏夫組成的團隊推出了《風之谷》,獲得14.8億日元的票房收入。這一年,高畑勳49歲,宮崎駿43歲。一年之後,在德間書店出資幫助下,這一團隊才正式轉型為吉卜力工作室。


1986年,由吉卜力推出的《天空之城》在日本上映,但票房收入下滑至只有11.6億日元,隨後分別由宮崎駿和高畑勳執導的《龍貓》和《螢火蟲之墓》錯過了暑假旺季的上映時間,因而市場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一度讓新生的吉卜力面臨財務危機。


幸運的是,造型可愛的《龍貓》被一家日本電視臺看中,由此龍貓的形象通過電視走進千家萬戶,周邊產品也順便火爆大賣,吉卜力才終於迎來轉機。正因此,《龍貓》在宮崎駿的創作生涯中具有特殊意義,龍貓也成為了吉卜力的廠標和吉祥物。



在《龍貓》形象爆火之後,吉卜力的作品開始走出票房的上升曲線:1989年,《魔女宅急便》創下36.5億日元的佳績,之後不論是宮崎駿的《紅豬》,高畑勳的《歲月的童話》和《百變狸貓》,抑或由近藤喜文導演、宮崎駿編劇的《側耳傾聽》,都在院線端獲得穩定的收益,也讓吉卜力得以平穩走過初創的前10年。


1997年,由宮崎駿編導的《幽靈公主》公映,旋即在日本市場掀起觀影熱潮,一舉斬獲193億日元的驚人收益,並刷新《E.T. 外星人》保持了15年的記錄。除此之外,《幽靈公主》還為宮崎駿贏得第28屆動畫安妮獎最佳導演的提名,由此宮崎駿和吉卜力都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更廣泛的關注。



而真正讓宮崎駿在世界範圍內大放異彩的轉折點,則出現在上世紀末期。1999年,高畑勳執導《我的鄰居山田君》亮相後成績平平,宮崎駿成為吉卜力工作室無可爭議的票房頭牌。2001年。動畫技藝臻於化境的宮崎駿在當年推出了《千與千尋》,再度讓日本觀眾蜂擁至影院觀看,總觀影人次超過2300萬,相當於日本全國總人口的1/5;而《千與千尋》在當年11月便超過《鐵達尼號》,最終以308億日元登頂日本票房榜首,並延續至今。



與此同時,《千與千尋》在國際上斬獲大獎,也為宮崎駿的榮譽簿再添新功:在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千與千尋》斬獲「金熊獎」最佳影片的獎項,是唯一達成此項成就的非真人電影;隨後在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千與千尋》又摘得最佳動畫長片獎,成為迄今唯一獲獎的日本動畫。


在《千與千尋》引領的高峰後,吉卜力旗下的一批新導演也憑藉各自的作品嶄露頭角,包括森田宏幸的《貓的報恩》、宮崎吾朗的《地海傳說》和《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米林宏昌的《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等;而宮崎駿也在《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和《起風了》上維持一貫的高水準。


不過,2013年由高畑勳創作的《輝夜姬物語》耗費了51.5億日元,這在日本電影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高成本,卻僅僅收穫了24.7億日元的票房,這部影片帶給了吉卜力巨額的虧損。此後吉卜力的財務狀況再度惡化,除2014年米林宏昌的《記憶中的瑪妮》與2016年日法合拍的《紅海龜》外,迄今尚無新的動畫長片問世。



走過35載時光的吉卜力,雖然近幾年高畑勳和宮崎駿多次「退休—復出」,但是公司仍然進入了緩慢的下滑期,不免讓人唏噓感慨。


重映:美國早已成熟的模式


雖然吉卜力近年來一直沒有新作品問世,但在世界範圍內都有經典影片重映,因此也受到了很多觀眾的質疑,稱其在利用粉絲收割票房。而此番《千與千尋》時隔10餘年引進國內上映,同樣也受到了類似的爭議,但是毒眸認為,對於中國的電影市場而言,有關「圈錢」的質疑站不住腳,原因無他,《千與千尋》從未真正在國內院線上映過。



眾所周知,不論是在國內抑或海外,院線收益仍是電影製片方最重要的投資回收渠道之一,這也是好萊塢大片廠依舊堅持「窗口期」的原因所在。具體到中國院線,由於「十部進口大片新政」在1994年底施行,在此之前的絕大部分海外作品都沒能從正規渠道進入內地市場,也包括當年大火的吉卜力的作品。


而在近年來被重新搬上大銀幕的作品中,僅有《鐵達尼號》原版曾於1998年在國內公映過,包括《侏羅紀公園3D》、《龍貓》、《英雄本色》、《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等,都未曾在國內院線有過大規模亮相的機會。嚴格意義上說,除《鐵達尼號》之外,餘下影片才是在國內院線的「首映」。


實際上,即便是由經典電影經過包裝後重映,也是在成熟市場頗為通行的模式。在北美市場的情況,很多重映的經典影片都能收穫不錯的票房,甚至有重映影片票房能衝進年度前10。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經典電影重映在北美漸成流行:據不完全統計,若以首映/重映間隔超過10年為標準,重映票房在4千萬美元以上的影片就達到10部以上。


其中,首映於1977年至1983年之間的《星球大戰》正傳三部曲,在1997年統一以「特別版」的形式在北美重映,為兩年後全新開啟的《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預熱。《星球大戰》重映票房高達1.38億美元,排到當年北美榜單第8名,甚至要比絕大多數新片的收益還要高。



另外,迪士尼也曾將1930至1960年代的多部動畫進行重映,包括《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101斑點狗》、《森林王子》等,《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1987年和1993年的兩次重映分別進帳4659萬美元和4163萬美元,彰顯這部經典動畫的魅力。


在《阿凡達》開啟3D風潮後,又有數部作品藉助新技術的重新包裝再登大銀幕,包括《獅子王》、《鐵達尼號》、《美女與野獸》、《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等,而2011年《獅子王》9424萬美元的成績排在當年北美第33名,堪稱3D重映的裡程碑。



除此之外,發行導演剪輯版、IMAX重製版、周年紀念版等「五花八門」的形式也成為重映的各種選項之一。


總體來看,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沉澱後,將經典電影重新搬上大銀幕,讓新一代影迷有機會重溫,已成為北美市場的通行做法。對於經歷高速成長後進入穩健發展期的國內院線而言,經典電影重映也理應成為一種可選項。


另外,據「宮崎駿映畫館」整理,《天空之城》,《龍貓》和《風之谷》等三部宮崎駿作品曾在國內小範圍內亮相。當然,上映時的譯名有所差異:《天空之城》內地上映片名是《空中城堡「拉普他」》,1989年由長影譯製;《龍貓》內地的片名叫《鄰居託託羅》,1992年由長影譯製的;而最早的《風之谷》內地片名叫《風谷少女》,由上譯譯製。 


中日關係回暖,日本電影迎來引進潮?


事實上,《千與千尋》在國內上映,正是近期日本動畫大規模引進的一個縮影。


進入2019年後,日本動畫電影的公映數量已經創下新高:1月份,《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和《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時隔一周亮相;2月份,曾獲「金爵獎」最佳動畫片的《 朝花夕誓: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上映;3月接連引進《夏目友人帳》、《魔神Z》和《我的英雄學院:兩位英雄》;從5月到6月則有《企鵝公路》、《龍珠超:布羅利》和《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並以《千與千尋》作結。



7月則還有兩部備受期待的劇場版《命運之夜——天之杯II :迷失之蝶》和《機動戰士高達NT》將引進中國,以及確認引進但還未定檔的《遊戲人生零》。


由此計算,上半年已經引進的日本動畫電影的數量超過了10部,而2017年和2018年的日本動畫電影批片都只有5部, 2019年將在數量上出現較大的躍升。


雖然數量激增,但是由於這些日本動畫普遍延期都達到半年以上,目前僅有《夏目友人帳》和《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在中國票房過億,其餘作品基本落在2~3千萬的區間內,最低的《魔神Z》甚至只進帳41萬元人民幣。


事實上,若將眼光進一步放寬到動畫之外,便會發現日本真人電影也不遑多讓:《22年後的自白》、《今夜在浪漫劇場》、《祈禱落幕時》、《境·界》、《鄰座的怪同學》等片紛至沓來,但從票房來看,市場號召力遜於動畫類型。



以此觀之,僅半年時間來自日本的引進片就接近20部,已取代印度成為今年批片中的最大來源國。


如此洶湧而至的日本電影,既與中日關係回暖的大環境直接相關,也間接折射了市場和美國大片低迷的困境:在2019年的前5個月,票房產出同比下滑的月份達到3個,年度總票房下跌接近4%,觀影人次也縮水了8千萬。


與此同時,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以42億落幕後,多部好萊塢大IP或續作表現均不如預期:「寶可夢」真人電影《大偵探皮卡丘》止步於6.38億,「怪獸宇宙」新作《哥斯拉2:怪獸之王》無力衝擊10億,「變種人」終結篇《X戰警:黑鳳凰》難過4億,而上周開畫的《黑衣人:全球追輯》也顯著低於預期,目前僅有2億票房成績。這些高投資影片都飽受中庸口碑的拖累,繼而在首周之後甚至期間就呈現出「跳水」行情,對於拉抬大盤表現也有心無力。


目前看來,即便坐擁多年積累的粉絲基礎和良好的IP效應,以《千與千尋》為代表的日本動畫有著顯而易見的「天花板」,恐怕難以承擔提振大盤的重擔。當然,接下來的暑期檔將是逆轉票房跌勢的關鍵,在《愛寵大機密2》、《獅子王》等進口片之外,若國產電影能夠乘口碑之勢崛起,市場才會顯著回暖。

相關焦點

  • 《千與千尋》國內上映,是收割影迷的情懷嗎?
    不過,爭議也伴隨而來,有網友在網上發出評論,認為一部已經在日本上映將近20年的影片,如今在國內上映,又是在收割影迷的「情懷」。毒眸發現,最近兩年重映影片正成為一股浪潮,從《大話西遊》到《英雄本色》,很多經典影片都被重新搬上了大銀幕。而在眾多影片當中,《龍貓》等曾經無緣內地院線的日本電影也正逐漸成為重映中的「主力」。此次《千與千尋》重映,算得上是要影迷再次為情懷買單嗎?
  • 一等就是18年:《千與千尋》國內上映 海報又亮了
    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以及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日本動畫片《千與千尋》今天在國內院線上映。很多網友表示,「爬也要爬到影院,因為那年我欠《千與千尋》一張電影票。」《千與千尋》問世18年後才登陸大陸院線,沒想到票房號召力依舊驚人。
  • 一等就是18年:《千與千尋》國內上映 海報又亮了
    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以及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日本動畫片《千與千尋》今天在國內院線上映。很多網友表示,「爬也要爬到影院,因為那年我欠《千與千尋》一張電影票。」《千與千尋》問世18年後才登陸大陸院線,沒想到票房號召力依舊驚人。
  • 【中日雙語】《千與千尋》中國上映火爆 觀眾願為情懷買單
    「18年的等待,終於等到了!」「必須去看,帶著小孩一起重溫兒時的經典。」這是貓眼網上關於電影《千與千尋》的幾個熱門用戶評論。「《千與千尋》這麼受歡迎,一點都不意外。」大象電影媒介經理肖副球認為,去年宮崎駿的另一部作品《龍貓》首次在國內上映,就已經是一次小型試水,1.7億元的最終票房也可圈可點。
  • 18年後《千與千尋》大陸上映,影迷:這部電影可以概括人生
    18年前,《千與千尋》一上映就引發熱議,不少相關周邊都備受喜愛。不少人也由第一次看完之後對角色的驚豔,再到二刷三刷之後對劇情由衷感嘆。18年後,《千與千尋》即將在大陸影院上映,這一次它帶來了一場青春回憶。
  • 《千與千尋》重映,我們心甘情願被收割情懷
    沉寂總會被打破,但沒想到不是重啟後口碑爆棚的《玩具總動員4》,而會是它——《千與千尋》!一部2001年上映的動畫,一部被影迷譽為「有生之年」的電影。18年前上映後橫掃全球各大獎項的經典之作,至今仍然是日本的影史票房冠軍,很多人在影碟機或者視頻網站觀看過無數次的電影,自6月21日上映後,依然以兩天一億的票房成績笑傲群雄。
  • 問世18年後內地影院上映大火,《千與千尋》觸動了你哪股神經?
    日本著名動畫片,《千與千尋》終於在內地影院上映,居然一氣衝到票房榜首,甚至超過了新片《玩具總動員4》,讓很多影院大吃一驚。雖然《千與千尋》已是經典,但畢竟已經問世18年;雖然從未在中國內地影院上映,但大部分還是通過各種途徑看過了……《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作品。他是日本著名的動畫師、動畫製作人、漫畫家、動畫導演、動畫編劇,有《千與千尋》、《天空之城》、《龍貓》、《起風了》等著名作品,是很多動畫影迷心目中的大神。
  • 扒一扒《千與千尋》那些你所不知道的,臺前幕後的故事
    《千與千尋》是一部非常有名,也非常好看的日本動漫電影。講述了一個女孩為救父母,而不得不融入一個奇異的世界。電影上映得到了無數好評,豆瓣9.4的高分也可以看出它在影迷中的地位不可動搖。2到目前為止,《千與千尋》308億日元的高票房,保持著日本本土的票房冠軍,這個成績已經保持了十幾年了。
  • 宮崎駿的影迷來約 電影《崖上的波妞》即將上映
    宮崎駿的粉絲們有福了!大師宮崎駿經典作品《崖上的波妞》即將在中國內地上映!它也是繼2018年《龍貓》、2019年《千與千尋》後,第三部登上中國大銀幕的宮崎駿作品。這部電影曾斬獲日本2008年度票房第一,一直是國內引進呼聲最高的宮崎駿作品之一,曾在去年暑期「千尋」上映前後的2月內斬獲單平臺熱搜高位近10次,堪稱宮崎駿「工作量最大」的影片。該片採用「純手繪」作畫,累計超17萬張手稿,是「千尋」工作量的1.5倍。
  • 經典日本動畫《千與千尋》即將上映 國語配音魔性陣容令人無語
    在大IP《X戰警:黑鳳凰》、熱門港片《追龍2:賊王》陸續登陸院線後,賣座系列電影《黑衣人》的第四部也在昨日上映,更令觀眾們興奮的是,日本經典動畫《千與千尋》亦會在本月21日重現大熒幕!這部出品於2001年的動畫片,是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代表作之一,在全球都擁有著極高的知名度,擁躉眾多。
  • 經典日本動畫《千與千尋》即將上映 國語配音魔性陣容令人無語
    在大IP《X戰警:黑鳳凰》、熱門港片《追龍2:賊王》陸續登陸院線後,賣座系列電影《黑衣人》的第四部也在昨日上映,更令觀眾們興奮的是,日本經典動畫《千與千尋》亦會在本月21日重現大熒幕!這部出品於2001年的動畫片,是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代表作之一,在全球都擁有著極高的知名度,擁躉眾多。
  • 《千與千尋》國內上映,致敬經典宮崎駿筆下出傳奇
    《千與千尋》國內上映,致敬經典宮崎駿筆下出傳奇文/小婕動漫說 圖/網絡提到宮崎駿,人人皆知。宮崎駿作為日本的動畫大師,幾乎每部動畫都升入觀眾內心。並且宮崎駿的每部動畫都從不同的層次反應無限的現實。最人盡皆知的就屬《千與千尋》了。
  • 《千與千尋》國內海報在日本引起熱議,這位海報大師果然從未失手
    日本經典動畫長片《千與千尋》時隔18年終於在中國上映了呢~作為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作品這部電影想必也是許多人心中的經典所以這次在中國的上映可謂是飽受期待前幾天網上公開了中國海報設計師黃海為《千與千尋》設計的上映海報上映:劇場公開(げきじょうこうかい)
  • 18歲《千與千尋》中國院線正式出道,日本影史票冠能否他鄉遇知音?
    這也襯託出國內動畫電影類型甚至整個市場的低迷現狀。 不為情懷補票成網友共識,國語配音版「失蹤」各大影院作為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千與千尋》內地上映之前就以豆瓣評分9.3分,位列豆瓣TOP250榜單第7名。
  • 《千與千尋》:曾經錯過的經典,現在可以為情懷買單
    對這部電影很多人已帶有感情和情懷,而該片也確定將於6月21日在中國內地的上映,由此也引發了新一輪的回憶和重溫。為何這麼多喜愛影視的觀眾對這部作品情有獨鍾?或許不僅僅是日本動漫本身自帶的人氣,也不是宮崎駿獨有的號召力,或許只是很多人多年前心中的一份對於經典的記憶。《千與千尋》有多經典?在動漫電影甚至在整個日本電影中都無法忽視。
  • 動畫片《千與千尋》國語配音陣容 周冬雨井柏然獻聲
    動畫片《千與千尋》國語配音陣容 周冬雨井柏然獻聲 時間:2019-06-12 15:08:34
  • 周深翻唱《千與千尋》主題曲 網友:一開口就淚流滿面
    宮崎駿經典之作《千與千尋》將於6月21日夏至上映,影片點映已開啟,引發全國觀影熱潮,各地場次紛紛出現爆滿情況。日前,影片忠實觀眾、知名實力派歌手周深翻唱影片主題曲《親愛的旅人啊》,為影片首次登陸內地獻上一份禮物。歌曲聚焦於影片「成長與離別」的傷感主題,極具現實意味,唱哭一眾網友。
  • 周深翻唱《千與千尋》主題曲 網友:一開口就淚流滿面
    宮崎駿經典之作《千與千尋》將於6月21日夏至上映,影片點映已開啟,引發全國觀影熱潮,各地場次紛紛出現爆滿情況。日前,影片忠實觀眾、知名實力派歌手周深翻唱影片主題曲《親愛的旅人啊》,為影片首次登陸內地獻上一份禮物。歌曲聚焦於影片「成長與離別」的傷感主題,極具現實意味,唱哭一眾網友。
  • 《千與千尋》工作量1.5倍,宮崎駿經典《崖上的波妞》即將上映
    繼去年《千與千尋》後,大師宮崎駿經典作品《崖上的波妞》首登中國大陸大銀幕,即將上映。電影曾斬獲日本2008年度票房第一,堪稱宮崎駿「工作量最大」的影片。該片採用「純手繪」作畫,累計超17萬張手稿,是《千與千尋》工作量的1.5倍。
  • 近期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在國內上映,他另外10部作品你看過嗎?
    當我得知宮崎駿老爺子的名作《千與千尋》時隔18年在國內上映的時候,我十分激動開心,頓時猛男流淚,那是我的青春。還記得第一次看宮崎駿作品是在我讀初中的時候,那時候因為大家都還沒有手機,但是基本上都有MP3或者MP4,下課同學們偶爾會圍在一起看電影。我記得當時是最多人圍著看的一次,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舒適的位置看,那次看的就是宮崎駿的《千與千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