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時代,無論前浪還是後浪,都是生活大潮中奮力奔跑的鮮活個體。即便生活帶來的難題太多,我們也早已習慣了咬咬牙,迎難而上。
論努力,誰比運動員更肯下功夫?論拼搏,誰比運動員更敢衝?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用盡力氣在排球場上奔跑的惠若琪,將「絕不低頭」四個字寫在耀眼的履歷上。
熱愛:排球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選擇排球,對於年少時的惠若琪而言,或許只是讓自己的身高合理化的一個方式。十歲左右的小姑娘,比同齡的孩子們足足高出一個腦袋,在人群中太過突兀,讓惠若琪覺得有一點害羞。
好在有了排球的出現,一直以來困擾她的身高問題,第一次以正面的方式帶給她驕傲感。在排球場上,這樣的身高成為了令人羨慕的優勢,這也讓她意識到,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劣勢就能轉為優勢。而這樣一個小小的新嘗試,從此讓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從零基礎的體校業餘訓練,到入選省隊,再到以最小的年紀進入國家隊。排球不僅僅是熱愛,更成為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於是,便有了我們熟悉無比的後面的故事。我們見證過她奪得義大利女排精英賽MVP,目睹過她在世界女排大獎賽上替補救場扳回比分,年僅22歲就成為了女排國家隊隊長,並與隊友一起站上裡約奧運會最高領獎臺。
熱血:困境面前,絕不低頭
大概是因為惠若琪一路以來的高光時刻太多,以至於許多人都習慣了她的光環。就像是與生俱來一般,仿佛勝利、奪冠、領獎這些字眼,就該與她相關。但是,在天賦論和幸運論之下,人們忽略了她背後付出的代價。
直到幾次國際賽事的缺席,直到後來媒體的報導,我們才驚覺一直以來被忽視的那些光彩背後的血與淚。
「2015年世界盃出徵前的一周,我突然被查出了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需要手術,那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命運之神終究還是與她開了玩笑,而這個玩笑,竟是將她推向了絕境的邊緣。身體的隱憂,自我的考驗,未來的茫然,以往只用一心專注在球技上的惠若琪,突然被多重壓力裹挾。
遇到困難,迎頭而上,遇強則強的個性在此時凸顯了出來。就像她兒時一樣,即便生病也會堅持訓練,即便是大雨淹沒到了小腿肚,她也執意要去訓練場。
「她會設定階段目標,有計劃並付諸行動」,惠若琪的母親曾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道,「不斷努力,超越了一個,會再定一個更高的目標再超越,有種不服輸的勁頭。」
所以,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她也想要努力抓住。而她的努力,是勢必要做到竭力。
術後兩周就開始重回訓練場。身體上的痛苦,只有經歷過的她自己能體會得到,但承受著如此的煎熬還依舊不放棄,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事實。
我們又看到她回到了賽場,又目睹了她火力全開的模樣,又見證了她站上最高的領獎臺。
長情:將熱愛傳遞給未來
與運動員生涯告別之後,惠若琪經歷了身份角色的轉變。體育賽場和賽場之外的生活,雖然差異甚大,但她在這幾年也逐漸練就了與新生活相處之道。她開始發展不同的興趣,開始挑戰此前沒嘗試過的事情。
時不時帶上相機記錄生活中的點滴,甚至還把當下流行的VLOG玩得爐火純青。
美食也佔據了她生活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不但花式挑戰麵條的烹飪方式,還常常在廚房裡搗鼓各種美食,自稱在「美食研究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她發起體育公益項目,投身於體育教育事業,她希望將排球教會自己的專注和熱愛,傳遞給孩子們。
雖然此前每日的熱血拼搏已經變成如今普通的平凡日常,但身為排球女將的那段日子,卻已然在惠若琪的人生中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正因骨子裡的體育精神,讓她在排球之外的世界迎來新挑戰時,也都能迎難而上,見招拆招。因為她深知,只要堅持不低頭,再困難的逆境終究都能被扭轉。
塔可青年 絕不低頭
肯德基塔可,最懂惠若琪身上那股不服輸的精神。否定、誤解、質疑,在遇到塔可青年的瞬間全都能被一舉突破。
深諳迎難而上精神的肯德基塔可,將「絕不低頭」四個字賦予了具體的呈現,通過味蕾給人們最強烈的感受。
超大的藤椒U形雞排包裹著幹煸風味的小龍蝦,一口咬下去,鮮嫩多汁的雞排加上Q彈飽滿的龍蝦肉,再與紅椒筍絲生菜的脆爽融匯在一起,多重口感的激烈碰撞在舌尖綻開。就仿佛是用最強烈的力量瞬間將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逆境給猛地擊碎。
搭配著濃鬱熱辣的幹煸風味醬,就像是點燃了滿腔的熱血,讓人變得立刻幹勁十足。而當塔可青年將那股幹勁兒全都匯集起來,於是就成了超大size版的超級塔可,光是看著就能直觀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燃炸,吃起來更是飽足過癮。
難怪它的slogan是「塔可青年,絕不低頭」——為了心中所熱愛的事情奮鬥拼搏,有誰會甘願被眼前的阻礙所打倒擊敗呢?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