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前來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科複查、一切恢復良好的小雷(化名),衝著為他手術的張宏徵教授,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自如控制表情,對小雷來講,並非易事。今年7月,一場意外車禍,奪走了10歲男孩小雷右耳的全部聽覺與稚嫩的面容。幾個月來輾轉求醫,小雷父母的心,不斷在絕望與希望中迴旋。
車禍至右臉面癱、右耳全聾
7月底,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車上4人不幸喪生,只有小雷倖存。因受重傷,在湖南當地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搶救一周後,小雷才轉危為安。
「本以為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但醫生的話讓我們再一次陷入了絕望。」小雷媽媽說,孩子內耳和面神經受到重度損傷,引起右臉面癱、右耳全聾。
張宏徵教授為前來複查的小雷做聽力測試
隨後,父母帶著小雷輾轉在湖南幾家大醫院尋求治療,但幾乎都得到一樣的答覆——耳神經斷了,面神經也斷了,做人工耳蝸手術風險太大,有可能得不償失。
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回答摧毀了小雷父母的心。「看著孩子因重度面癱而變形的右臉,心裡難受極了」。因終日面無表情,加上右耳喪失了聽力,小雷的自信心受到極大的影響。
「孩子還這麼小,就這麼放棄,讓他以後怎麼面對生活。」小雷媽媽說。
「為了孩子,我願意盡力一試」
經朋友的推薦,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他們找到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科主任張宏徵教授。
當時的小雷,兩側面部呈現明顯不對稱,右側額紋、鼻唇溝都沒有了,右側眼裂也無法閉合。張宏徵說,檢查結果顯示,一條長長的骨折線貫穿了小雷的顳骨巖部、右側耳蝸、內聽道以及面神經鼓室、垂直段。
正是這條骨折線,讓小雷完全喪失了右耳的聽覺。
「從目前的檢查結果來看,並不能完全斷定神經損傷的準確程度,需要儘快手術探查」,張宏徵表示,時間拖久了,將出現不可逆的神經功能喪失,「不僅面癱無法恢復,骨折形成的骨痂會阻塞通道,失去植入人工耳蝸的最佳時機。」
更糟糕的是,長期的單側聽力會導致聽覺中樞重塑,正常的聲源定位能力不斷喪失,尤其在噪聲下,識別言語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手術究竟能否幫助小雷治療面癱甚至恢復聽力?在反覆研究小雷病情後,張宏徵說,「有希望,不過很難有完全的把握」,但「為了孩子,我願意盡力一試。」
聲場測試結果顯示,小雷聽力已經接近正常
植入人工耳蝸,右耳恢復聽力
手術需要探查面神經損傷情況,準確定位損傷節段,並且將脆弱的神經從碎裂的骨片下抽離,減壓。
骨折的耳蝸無疑進一步增加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難度。同時,內聽道骨折影響了蝸神經,帶來術後聽覺康復情況的更多不確定性。
手術於9月23日進行。
經探查,情況並非像此前被診斷的耳蝸神經和面神經完全斷裂,這給張宏徵增添了不少信心。
術中,張宏徵在顳骨內尋找定位,並移除對面神經造成壓迫和挫傷的骨片,讓受傷後腫脹的面神經好好「喘口氣」,恢復血液供應讓面神經恢復元氣。在了解內耳骨折造成耳蝸管腔部分不通的情況後,張宏徵切除了小雷耳蝸鼓階內的增生病灶,建立電極插入通道,順利地將人工耳蝸準確地植入到位。
測試結果顯示植入的人工耳蝸工作阻抗正常、激發的聽覺神經反應良好!
10月下旬,經過1個月的術後康復與適應,小雷的人工耳蝸順利開機,面癱的情況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改善。經過一段時間的言語康復治療,11月19日,小雷再次來醫院複查並進行人工耳蝸調機,聽力測試結果顯示,安裝了人工耳蝸一側的聽力已經接近正常,面癱也基本恢復,能表情自如了。
【記者】黃錦輝
【通訊員】伍曉丹 韓羽柔
【作者】 黃錦輝
廣東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