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夜雨

2021-02-23 解道

夜來一枕芭蕉雨,

家在江南白鷗浦。

小區臨水的涼亭邊,植有幾棵海芋。假山的角落,有幾株芭蕉。

很多人把海芋當成馬蹄蓮,其實不然。雖然二者都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但一個是海芋屬,一個是馬蹄蓮屬,而最明顯區別是,海芋的葉子比馬蹄蓮的要大得多。

我喜歡芭蕉,因此,也喜歡海芋。

野生的海芋,總是伴生於野芭蕉林下。它跟芭蕉一樣,也是直立形草本植物。株形挺拔,莖幹粗壯古樸,並且它生長十分旺盛、壯觀,有熱帶雨林風光。

海芋葉片,也與芭蕉相似,葉片一樣肥大、光亮、潤澤;一樣是純淨的濃翠,自然、清新,給人以舒展大氣,生機盎然的感覺。

南方人喜歡芭蕉,喜歡將它植於厝前厝後,小院一隅。其原因,首先就在於這養眼的綠意。李漁說:

「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畫,且能使臺榭軒窗盡染碧色。」

這純淨的「碧色」,讓人心神清靜,幽意頓生。

海芋造景生成的景觀效果,與芭蕉相似,既宜孤植,又宜叢植。但海芋有毒,《本草綱目》說它:「辛,有大毒」,因此,只適合在小區的公共場所的水邊,供人遠觀。

福州連下了幾天雨。

幾天的雨,都是從黃昏開始,直下到深夜。

坐在臨水的窗前,連續聽了幾天的雨。清涼的雨叩打著蕉葉,也叩打著海芋,如同天籟,讓我在書房看書喝茶,多了幾分佳趣,幾分悠閒。

芭蕉與海芋葉闊,都宜於聽雨。白居易的《夜雨》詩曰: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屋子裡的人未知雨臨,只因聽到雨打芭蕉的聲音,才知道下雨了,可見夜很靜,雨落芭蕉的聲音很分明。驟雨來急,雨打芭蕉急切清脆而響亮;細雨舒緩,雨灑芭蕉均勻細緻而瀟瀟。

我曾執著於分辨窗外的雨,是蕉雨還是芋雨。

與蕉葉相比,海芋的葉子更為肥厚,因而雨聲更為渾厚,蕉葉相對更薄,蕉雨聽起來清脆利落。芋雨嗶啵,而蕉雨淅瀝。

其實,何必要糾結哪幾聲是芋雨,哪幾聲是蕉雨呢?那不過是我的執念而已。全將它當成芭蕉的雨來聽就是了。午夜聽雨,無論是嗶啵還是淅瀝,我只是感受那種幽靜,享受那種心境罷了。

鴛鴦蝴蝶派作家周瘦鵑,在他的《芭蕉》一詩中寫道:

「芭蕉葉上瀟瀟雨,夢裡猶聞碎玉聲。」

不只賞花歸來夢魂香,聽雨,也會讓夢有琳琅之音。雨行清脆處,恰似珠落玉盤,雨落飄渺時,若聞鶯燕呢喃,急與緩,皆有詩意。

芭蕉雨,不過是一種天籟,為什麼如此深得中國人的喜愛呢?《禮記·樂記》說: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芭蕉雨,本是大自然的一種聲音。只是文人善感,多情的文人墨客,從自己的情感出發,「獨其蕉雨之意」,衍生出千般妙韻,萬種心曲。

清新淋漓的蕉雨,有自然恬淡的一面。

閒適的人,聽到了它的幽雅。澹泊如「梅妻鶴子」的林逋,在他的《宿洞霄宮》詩中說:「涼陰一鳥下,落日亂蟬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 」

明末清初著名藏書家、文學家梁清標,也很喜歡這種恬淡的況味。他在《蕉林書屋讀書圖》自題曰:「人在西窗清似水,最堪聽處有芭蕉。」

《文心雕龍》上說:

「應物斯感,感物吟志。」

雨打芭蕉,閒適的意境,還得有恬淡的心境方可得來。若是心事擁擠,則一樣的芭蕉一樣的夜雨,聽來全然不同。

比如南唐後主李煜。他在《長相思》中寫道: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李煜,是個不稱職的皇帝,但絕對是個好詞人。填詞作賦,把江山都弄丟了。「夜長人奈何?」故國回首,恍然如昨。這簾外芭蕉雨,他是不堪聽之的,而他的這首詞,亦憂傷得讓人不忍細讀。

淅淅瀝瀝的蕉雨,在客居異地的遊子心裡,變成了羈旅思鄉的愁情。杜牧在《芭蕉》詩中寫道:

「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憐渠點滴聲,留得歸鄉夢。」

晁補之也有一首《浣溪沙》說:「一夜不眠孤客耳,耳邊愁聽雨蕭蕭。碧紗窗外有芭蕉。」

芭蕉夜雨,在斷腸人的耳裡,全是哀婉悽迷。因此也常常觸發閨閣幽怨之情。顧夤在《楊柳枝》詩中說:

「正憶玉浪遊蕩去,無尋處。更聞簾外雨瀟瀟。滴芭蕉。 」

芭蕉一個特徵,是蕉葉常常捲曲,於是,便具有了愁眉不展的象徵意義。顧夤的一句「滴芭蕉」,留下哀婉雋永的回味。

蕉雨驚夢,無法入睡,轉而思念、傷感,成為詩詞中,寫閨怨的常見模式。比如胡仲參的《閨中詞》:「聽盡芭蕉雨,愁人夜不眠。憑誰將此意,為妾到郎邊。」

比如万俟詠的這首《長相思》: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裡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李清照也受不了這軒窗外的點滴霖霪,半夜起來怨道: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這首《添字採桑子》寫得好。看似怨得無理,實是怨得巧妙,心事全掩,卻給無眠一個絕佳的理由:只緣窗前有人種植芭蕉,只因北人不慣聽夜雨!

詩曰:

「芭蕉樹上無愁雨,只是聽時人斷腸。」

是雨,是芭蕉葉,還是雨點打在芭蕉葉上,那種凌亂的聲音,讓人肝腸寸斷呢?

雨打芭蕉,不過是一處自然景致,一種大自然的聲音。它本身沒什麼憂愁可言,只有心有斷腸事的人,才會更添愁煩。

清代文人蔣坦,有天聽見院子裡雨打芭蕉,心緒悽迷地說:「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妻子秋芙戲言道:

「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確實,影響我們心境的,是我們自己的情緒。又怎麼是芭蕉的錯呢?芭蕉,是水做的骨肉,尤在赤日炎炎似火燒的夏日,只會讓你有如浸井水的感覺,抑或給你身入綠林野山的愜意。

倘若心中無事,在這樣的午夜,聽著窗下雨打芭蕉,抑或海芋;無論是嗶啵,還是淅瀝,雨聲篤篤,塵囂盡洗。伴著天賴之音送來的清涼,還會「聽盡芭蕉雨,愁人夜不眠」嗎?

不會的,一定會讓你塵勞頓消,身心兩忘的。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芭蕉與夜雨很配哦!古詩詞最經典芭蕉夜雨排行榜!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第二名:代贈二首·其一唐代:李商隱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第三名: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宋代:李清照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
  • 關於芭蕉的詩詞|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夜雨唐 白居易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裡。
  • 散文|夏日風物之夜雨芭蕉
    這樣的情景,應該在南方的體味起來更好一些,畢竟,就聽雨來說,芭蕉或者枯荷舊詞裡常有,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或芭蕉綠暈染窗紗,的句子。但就實際來講,倒覺得芭蕉和夜雨更配。芭蕉本不勝愁,怎奈得又是孤夜悽雨呢!只是人生諸事,怎麼可能事事如意!所欲者多,所求者繁,則很可能會沉溺於欲求中,忘乎所以。人最怕的不是看不清他人,而是看不清自己。
  • 「芭蕉原本無情思!」
    芭蕉,是極好的庭蔭樹種,牆角窗前,假山之畔,幾株芭蕉,青翠欲滴,亭亭玉立,隨風搖曳,婀娜多姿,乍一看,就給炎夏中的人們帶來清涼之感。芭蕉,芭蕉,且讓我暖了擱冷的酒,憑窗斟給你喝,夜雨不停話不斷,孤獨,不是生活。講真,芭蕉就是一株矜持著默不作聲的植物。
  • 聽一曲《雲山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聽一曲《雲山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不知,是雨鍾愛夜,還是夜喜歡雨,「夜雨」,一個多美的意境啊,細數古典詩詞, 夜雨邁著輕盈的舞步從文人的筆端走出。「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天的夜雨,敲醒夢境,杜甫聽了,靈感突襲,遂坐起揮筆,這是怎樣一份不可錯過的詩意?
  • 描寫夜半無眠,起坐窗前,聽雨打芭蕉情景的上聯:蕭蕭夜雨打蕉葉
    今日第二聯亦為七言上聯:蕭蕭夜雨打蕉葉。此聯描寫的是夜半無眠,起坐窗前,聽雨打芭蕉的情景,諸位師友可有佳對?三、拋磚引玉聯先做一聯,拋磚引玉,請大家批評指正。上聯:蕭蕭夜雨打蕉葉。下聯:瑟瑟秋風過桂花。關注百家號李說一,探討學習,吟詩作對,千餘上聯等您來對。
  • 芭蕉寄語: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
    如若在院庭窗前種下一株芭蕉,簡直是大寫的「詩意」。翠嫩欲滴的芭蕉葉舒展如浮雲,看起來格外自由隨心。作為中式園林的點綴綠植,芭蕉一直賺足了花友們的愛意。芭蕉百科芭蕉又名扇仙、芭苴、綠天,是芭蕉科多年生草木植物。芭蕉喜歡在溫暖的環境中生長,所以隨處可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看見芭蕉身影。
  • 雨打芭蕉幾多愁
    蓮池氤氳,雨打芭蕉芙蓉瘦,水波煙涼萬千寒,心伴城池,潮溼的記憶喚醒,滴滴絲雨破碎心間,驚殘了思緒。閒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顧影花樓,幾重簾?雨打芭蕉幾多愁,雨落愁紅西樓空。,古向窗前種,隔簾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 飛花令,含有芭蕉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在詩人眼裡,芭蕉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繫,對芭蕉為怨悱,其詩詞也柔婉動人,古人把傷心、愁悶借著雨打芭蕉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那麼含有芭蕉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宋·李清照西風一夜剪芭蕉,倦眼經秋耐寂寥?
  • 詩詞|一葉芭蕉,一片情,一縷愁
    李清照這首詞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來描繪芭蕉的形象,不僅準確地勾勒出芭蕉的本質特性,而且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力量。上闋從視覺入手,生動地寫出芭蕉的樹陰遮滿中庭,葉片舒展,蕉心捲縮的景象;下闋從聽覺入手,寫夜雨打在芭蕉上,聲聲入耳,使本來就輾轉不眠的詞人更加愁傷。
  • 萬物生動,草木有情——讀白居易《夜雨》
    夜雨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窗外的蟲鳴忽遠忽近,桌上的油燈忽明忽暗,詩人坐在窗邊,靜靜的聽著雨打在芭蕉上的聲音。 詩人的感情是非常豐富的,可是這首詩,沒有色彩的刻畫,沒有姿態的描摹,全篇沒有一個字有感情的表露。
  • 雨打芭蕉的莫失莫忘,最美是「芭蕉使雨便欣然,終夜作聲清更研」
    庭院芭蕉,可遮陰、可添景、可養眼,到了富足且浪漫的唐朝,人們不僅有閒情逸緻開始聆聽「雨打芭蕉」,更聽到了心底的種種情愫。司空圖的《狂題十八首》中有一句「雨洗芭蕉葉上詩,獨來憑檻晚晴時。」藏不住的獨處之悅,獨處情懷總是詩,才會覺得雨打芭蕉的聲音,也猶如詩歌唱和的雅致。
  • 草原夜讀 | 夜雨聽聲
    成為鐵路人後,我與夜雨有了不解之緣。鋼鐵長龍的日夜飛奔,讓無數鐵路人夜不能眠,守護著它的安全。我也是其中一員,值班的漫漫長夜中,最打動我的是那萬籟俱寂時滴滴答答的夜雨聲。與白天的雨相比,夜雨更顯得有氣勢些,因為沒有市井生活的嘈雜,沒有車來人往的喧囂,只有夜幕籠罩下的萬千寂靜。
  •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芭蕉: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芭蕉作為中國古詩詞中的經典意象,身影隨處可覓。芭蕉是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植物,葉子半捲曲,就像人不開心時萎靡的樣子,所以芭蕉往往是愁苦心情的象徵。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中「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感嘆時光匆匆,不知不覺間春天已過去了。
  • 又見小園七首:那一年的芭蕉和雨
    芭蕉弄雨月窺煙芭蕉疏影清暉後,寂寂堂中怎悟禪。三秋夜雨芭蕉透,百代光陰樹影消。石水原來皆是夢,清暉滿地又聞簫。此園堪可忘紅塵。夜雨芭蕉何有我?山間童子種籬樊。舉報/反饋
  •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裡
    芭蕉,這生於南國的植物,在詩人心裡佔著與梧桐同等的位置。離愁別緒、孤獨苦悶、幽怨傷懷,匆匆歲月中,雨打芭蕉綠,秋風蕩出詩意。苦風悽雨夜月彎,雨打芭蕉淚千行。發笠月簑芭蕉下,一身冰雨一生寒。菩薩蠻.芭蕉——宋.張鎡風流不把花為主。多情管定煙和雨。瀟灑綠衣長。滿身無限涼。文箋舒捲處。似索題詩句。莫憑小闌幹。月明生夜寒。
  • 減字木蘭花 夜雨
    減字木蘭花夜雨芭蕉夜雨,蕭瑟西風今日起。夢遠離魂,依舊傷懷思故人。綠窗紅淚,濁酒三杯心欲碎。寒枕孤燈,遍地悽涼不可聽。
  • 詩詞意象之芭蕉:孤獨悽涼,悲春傷夏!
    芭蕉是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它常常和孤獨悽涼特別是離情別緒聯繫在一起。芭蕉春天時葉子是捲起來的,就好像人愁眉不展;夏天雨打芭蕉的聲音讓人哀傷悲涼,所以也常作悲春傷夏之意。
  • 詩詞丨一聲梧桐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元代:徐再思《水仙子·夜雨芭蕉葉子寬大,雨劈裡啪啦地打在上面,撩人心弦。有人說,雨珠是芭蕉的淚。所以,雨打芭蕉,動聽,卻揪人心。梧桐也是如此,雨打梧桐,全都是愁。只好借酒消愁,春光易逝,怎麼追都追不上,轉眼間櫻桃紅了,芭蕉綠了,春去夏來,可是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心心念念的家鄉,在家裡調試銀字鑲嵌的笙,點燃心字的薰香呢?一想到這裡,不由得悲從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