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是當年康熙皇帝下令所建,經過雍正、乾隆的不斷完善,建成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位於古代的熱河省,也就是今河北省承德市。又名 「夏宮」,「熱河行宮」。不過,花費巨大財力、人力建立的避暑山莊,真的只是用來避暑的嗎?
1.重要的政治軍事據點
熱河位於今河北省東北,地理位置佔據優勢,朝鮮學者柳得恭描述 :「竊觀熱河形勝……北壓蒙古,右引回回,左通遼瀋,南制天下,此康熙皇帝之苦心,而其日避暑山莊者,特諱之也。」由此可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基地。
康熙皇帝修建避暑山莊,實質是為了鞏固邊疆,在承德對少數民族實行一整套懷柔籠絡,而用避暑山莊,則可以掩飾政治統治的實質,方便皇帝施展權術。
十七世紀八十年代,中俄爆發邊境紛爭。1689年,清朝官員就是在避暑山莊把《尼布楚條約》籤訂明細告知康熙帝。這也能夠體現出避暑山莊的政治功能。
2.鞏固多民族關係
一方面康熙皇帝作為一個外族人入主中央,非常注重民族矛盾問題,另一方面,蒙古還有八旗兵的那些老部下,他們都盤踞在東北地區,這些人非常的抗拒融入到漢人文化之中,因此,當時的民族融合也是一件非常大的問題。
承德北部的木蘭圍場是當時皇家獵場,康熙皇帝經常在此與蒙古族和維族首領見面,藉此來緩和相互之間的關係。就其結果來說還是很不錯的,例如當年土爾扈特部,跨越重重險阻回歸中原王朝的懷抱,乾隆皇帝更是在避暑山莊親自封渥巴錫為「英勇汗」,並親自撰寫了《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
3.地理環境優美
熱河地勢既高敞,空氣又清朗,無濛霧霾氛,承德自古屬關外,人煙稀少,但風景秀美,兼具「南方之秀美,北方山川之壯麗」!
據史料記載:避暑山莊的宮建起源於一次呈家遊獵。康熙四十年(1701年)臘月,康熙皇帝率-隊騎兵出長城古北口二百餘裡,進入熱河地區的武烈水河谷,發現不遠處有一窪溫泉,水霧蒸騰,縈繞其上,不禁暗暗稱許。隨從官員告訴他,此處曾是蒙古人的牧場,這座溫泉名叫熱河泉,前方不遠即是熱河上營。順治七年(1650年)攝政王多爾袞多次出塞至此狩獵,還曾計劃在此擬建避暑城。這個地方立刻引起了康熙的注意,他環顧四周,發現此地人跡罕至,景色優美,河流、湖泊、森林、山脈等多種地貌聚集,且四面山峰林立, 雄奇險峻形似眾象朝揖。康熙皇帝的前半生以武力統一中國, 境內富足昇平,境外歲歲供奉,這切讓他志得 意滿,所以熱河的地形很符合他當時的心理狀態,康熙立刻愛上了這人煙稀少、涼風習習的大河谷。
所以說,避暑山莊不僅僅是用來避暑,在政治、軍事和文化方面,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避暑山莊是清朝歷史的縮影,也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一個小小的承德避暑山莊,背後有民族文化的特色,有康熙大帝的英武,同時也有那個時代的政治鬥爭的陰影。每一份歷史文化遺產,都值得我們去感受,它們的每一份痕跡都是我們用幾輩子都研究不完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