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永續:臺灣休閒農場探訪記

2021-02-28 生態農業

臺灣休閒農業走在世界的前端,經過30餘年的發展,現已有78處休閒農業區、301家休閒農場,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這些農場不僅是臺灣農業成功轉型的範例,更成為另一種旅遊新取向。上個月,本報記者受邀從南到北參訪了臺灣多家休閒農場,除了優美的環境,各農場豐富的伴手禮和體驗活動、對自然的尊重以及對環境教育的重視都讓人印象深刻。

臺一生態休閒農場

精深加工附加價值

參訪團走出飛牛牧場時,每個人手中都拎著袋子,裡面是飛牛牧場自產自銷的產品,有奶糖、牛乳片、餅乾等食品,也有護手霜、洗面乳等護膚品。參訪團一位成員說:「參觀了牧場,優美的自然環境使我相信,這裡的農產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而且產品的味道確實鮮美,所以雖然路途遙遠,我還是買了不少。」

臺灣的每個休閒農場都有自己獨特的伴手禮,如飛牛牧場的牛奶製品、頭城農場的酒、東風農場的柚產品、花露農場的香草精油、臺一生態農場的蜂蜜,等等,這些由當地自然資源深加工而成的產品極大地延伸了農業的產業鏈,讓農業突破傳統農業、甚至精緻農業的範疇,結合了自然資源、觀光旅遊、鄉村生產、餐飲銷售等,向以旅遊帶動的價值農業邁進。

「農業要變成服務業,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香格裡拉休閒農場主張清來說,「農產品有產量、品質、加工和行銷四大要素,以前只注重前兩個,以後要在後兩項上多做努力,把農產品變成農商品,增加農民收入。」

別樣體驗創造記憶

在文山休閒農場的午餐,是參訪行程中最簡單的一頓,但大家卻吃得最津津有味,因為是自己親手做的。搭起土窯,點燃柴火,燒熱土塊,放進雞、雞蛋、紅薯,再踩塌土窯,整個過程令每個參加的人都童趣大發,做出來的食物自然美味無比,加上自製的竹筒飯、竹水杯等,「吃的不只是飯而是回憶」。

臺灣生物多樣,每個休閒農場都會根據當地的特產、特色,設計有趣的體驗活動:在頭城農場,可以DIY葉拓T恤、下田插秧;在枕頭山農業區,可以學習用稻草做掃帚;在飛牛牧場,可以當動物的一日保姆、擠牛奶;在雙溪平林農場,可以在導覽的幫助下,用樹葉兩分鐘內編出各種小昆蟲……臺灣「行政院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劉喜臨說:「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沒有農村經歷,創造體驗就是創新。」這些可供多人同樂的體驗活動,不僅帶人們融入自然,給人們製造快樂,更為人們創造記憶。

頭城農場企劃經理林宏達表示,「我們在農場開設了水稻種植、收割課程,遊客穿上農服,下田後先念一首詩,然後體驗插秧,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大家知道平日農民種植水稻有多辛苦,從而更有感恩之心,特別是在對城市孩子的教育上。」

融入感情追求永續

臺灣品牌農業推廣協會理事長張玉成說:「臺灣地震、颱風頻繁,境內三分之二的地區是高山,所以臺灣的農民懂得感恩和保護生態。」臺灣休閒農場的主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很熱愛田園生活,建設休閒農場的初衷,多為圓夢,他們不追求短時間內的利益,而是願意用心經營,從一開始就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農業生產的永續經營。

頭城農場的創辦人、人稱「卓媽媽」的卓陳明,從小就羨慕鄰居小孩家有田有地,後雖於臺北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在三重國小任教,繼之成為成衣廠的老闆娘,然而,她「始終沒忘要回歸山林、與自然共處的夢想」,並在40歲生日那天,在宜蘭買下80公頃的坡地。如今,卓媽媽已經76歲了,農場也已發展得蓬蓬勃勃,但「每天早上5點,我都會去農場轉一圈,叫醒農場裡的動物植物,看看有沒有需要修補的地方」。這一轉,就是兩個小時。

還有雙溪平林休閒農場的主人葉朝枝,從小在嘉義鄉下長大,高中畢業後到臺北進修創業,成為輪胎老闆,但仍無比眷戀家鄉,從不到40歲創立農場,到現在快70歲了,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我喜歡自然,像現在看到的自然山林,30多年前,它就是這樣地存在著……」

香格裡拉農場已經營40多年,飛牛牧場則近40年,臺一生態休閒農場34年,花露休閒農場26年……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遊文宏認為,「臺灣農民做休閒農業是因為之前的生產經營陷入了困境,要轉型要提升,不是為了掙錢。對他們而言,這兒本來就是自己的家,所以會兼顧環境,堅持永續發展。」

傳遞知識重視教育

「我的葉子五針一束,樹形優美,因此常被栽植作為庭院觀賞樹木,其實我在野外開闊充滿陽光的地方可長得非常高大喔!——松科 臺灣五葉松」「王維的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歌詠我的詩,古人喜歡佩帶我的枝葉,認為有闢邪的功效。——芸香科 食茱萸」……在雙溪平林休閒農場,這樣親切可愛的介紹牌隨處可見,讓人們在觀賞的同時,對植物也有所認識。

臺灣鄉村旅遊協會榮譽理事長鄭健雄說:「觀光若缺失文化,是沒有內涵、沒有特色的。」遊覽臺灣休閒農場,既是觀光之旅,也是知識之旅。除了知識牌,臺灣休閒農場都配有專業的導覽,他們對場裡幾百種動植物耳熟能詳,任問一種,都能娓娓道來;他們了解農業知識,描述起田野鄉俗來意趣橫生;他們帶領遊客參加各種活動,既避免了盲目,節省了時間和資源,其講述和示範又讓活動更有意思。

臺灣休閒農場還是實踐、學習的好場所,幾乎每個農場都能看到學生或幼兒園兒童的身影。臺灣於2002年實施環境教育法,要求學生每年要有一定的時間到戶外接受環境教育。有教育認證的農場,平時主要接待學校師生,進行畢業旅行或戶外教學,周末才以吸引全家度假的客人為主。(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樂活永續的臺灣休閒農業 傳遞知識重視教育
    原標題:樂活永續的臺灣休閒農業 傳遞知識重視教育  臺灣休閒農業走在世界的前端,經過30餘年的發展,現已有78處休閒農業區、301家休閒農場,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這些農場不僅是臺灣農業成功轉型的範例,更成為另一種旅遊新取向。
  • 臺灣寫真:苗慄休閒農場探訪記: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中新社臺北5月25日電 題:苗慄休閒農場探訪記: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劉舒凌  位於臺中苗慄縣通霄鎮南和裡的飛牛農場,坐落在遠離塵囂的山野中,蓽路藍縷經營43載,如今已成為臺灣休閒農業的「明星」,年接待遊客人數超過30萬人次。
  • 臺中苗慄休閒農場探訪記: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中新社臺北5月25日電 題:苗慄休閒農場探訪記: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劉舒凌  位於臺中苗慄縣通霄鎮南和裡的飛牛農場,坐落在遠離塵囂的山野中,蓽路藍縷經營43載,如今已成為臺灣休閒農業的「明星」,年接待遊客人數超過30萬人次。
  • 臺灣寫真:苗慄休閒農場探訪記 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中新社臺北5月25日電 題:苗慄休閒農場探訪記: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劉舒凌  位於臺中苗慄縣通霄鎮南和裡的飛牛農場,坐落在遠離塵囂的山野中,蓽路藍縷經營43載,如今已成為臺灣休閒農業的「明星」,年接待遊客人數超過30萬人次。
  • 臺灣休閒農場考察遊學之奢享篇
    因為做休閒農業的人有這個情懷讓田園更有文化讓鄉愁總有歸處因為實踐中懂得了要做好一件事,未必貪多求大,做精做細做極致更好因為美麗鄉村變成既富且美更有意義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拼的是軟文化生態,自然,環保,教育,體驗文創,養生,永續,一個不能少...
  • 永續農場探路人「楊學彬」
    他在一些農場品貿易公司從事採購,其實國內許多出口到國外的農產品都是可以達到國外無害綠色標準要求。但是返到國內農產品常常出現許多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聞報導。說明不是我們做不到綠色無害產品,而是過於急功近利。他希望自己的農場能夠成為永續農場,他是將農場看做自己生活的家園,所以農場並不對外宣傳或者掛牌,而是對內的將農場介紹給一些相互認識的朋友。
  • 休閒創意農業的楷模---臺灣20個經典農場
    場內設有舒適的客房、多功能會議室、餐廳、戶外教室等設施。農場提供傳統又豐富的農村生活體驗。另有新建藏酒酒莊。因為此地水美,所以釀成美酒入甕。又因為山美,所以四季美景入畫。 4、 雪霸休閒農場 位居海拔1923公尺的野馬瞰山上的雪霸農場,緊鄰檜木、柳杉、巨木材、四季景致瑰麗的雪霸公園,自然資源極為豐富。
  • 【香格裡拉農場】張清來是怎樣成了臺灣休閒農場的「鼻祖」的?
    張清來囑咐媒體團,希望帶大陸農民到他的農場來考察張清來被稱為「臺灣休閒農業第一人」,熟識的同行喜歡叫他「阿來伯」,他的香格裡拉農場也被冠以臺灣休閒農場的「鼻祖」。農場一角張清來為自己闖出一條生路,也成了臺灣休閒農業的拓荒者,他讓臺灣農民看到了靠天吃飯之外的另一種可能。但三年後,遊客數量大幅下滑引起了張清來的不安。
  • 張清來是怎麼讓「香格裡拉農場」做成了臺灣休閒農場的「鼻祖」
    張清來被稱為「臺灣休閒農業第一人」,熟識的同行喜歡叫他「阿來伯」,他的香格裡拉農場也被冠以臺灣休閒農場的「鼻祖」。他不斷將自己的研究和建議推薦給農委、觀光局等部門,還到日本考察休閒農場發展和政策情況,同時遍訪科研院所農業專家,尋求專業論述支持。這一切都有了回報。90年代開始,臺灣當局相繼出臺了《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等法規,開始大範圍推廣休閒農場,明確了各項標準,並從用地、規劃、基建、金融等方面提出了輔導辦法。
  • 【十一去哪兒】樂活至上!來一場臺灣味的休閒農遊吧!
    也許太平洋的風還沒有吻上你的臉頰,餘姚太陽農場的「土裡土氣」卻已經在召喚你啦!好山好水的臺灣島,精緻農業的發展獨具特色,當臺灣農業精品園跨越海峽來到山青水秀的四明大地,又幻化出多少無與倫比的魅力?帶著一顆樂活之心,加入陽明休閒農遊吧!D.I.Y!
  • 休閒農場怎樣持續盈利?做好這幾點,穩賺不賠!
    休閒農場通過涉農旅遊資源的開發、體驗性產品的設計和配套性設施的供給促進農場旅遊吸引力的永續提升,並通過客流帶來資金流,為農場的運營和發展奠定基礎。旅遊資源深度開發成功的休閒農場善於從「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維視角不斷發掘旅遊資源,為遊憩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 6大休閒農場案例 | 取經中國臺灣,這才是真正的休閒農業!
    中國臺灣的休閒農業發展,都建立在深度挖掘當地資源、注重生態保護、加大互動體驗的基礎上,對於開發休閒農業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一般說來,中國臺灣的休閒農業主要有休閒農場、休閒牧場、教育農場、休閒酒莊等幾種類型。。
  • 休閒農場只要做好這幾點,將一直有吸引力!
    休閒家庭農場通過涉農旅遊資源的開發、體驗性產品的設計和配套性設施的供給促進農場旅遊吸引力的永續提升,並通過客流帶來資金流,為農場的運營和發展奠定基礎。例如,臺灣一生態教育休閒農場以「從一粒種子觀察生命奧妙,用花香裝扮多彩人生」為口號,引導旅遊者深度體驗農場內野生花卉的生長;嘉義獨角仙農場關注獨角仙、金龜子等昆蟲的繁衍與生長,並將其視為核心旅遊資源。
  • 案例 臺灣農場鼻祖——香格裡拉休閒農場
    香格裡拉休閒農場曾是臺灣第一個觀光果園,也是臺灣第一座休閒農場,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如今規模龐大,農業項目非常豐富,山坡遍植果樹、建有百餘間住宿小木屋,並提供多達十餘項的體驗活動,農場實現了將文化、教育
  • 臺灣宜蘭頭城農場——休閒農場應該怎麼做?
    休閒農場正處於競爭激烈的年代,唯有堅持著原有創建時的初衷,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
  • 經驗分享 | 6個臺灣經典休閒農場
    農場就是將農業做成休閒、觀光於一體,漫遊(悠遊農場)、樂活(體驗農場)、慢食(品味農場)相結合,並讓遊客體驗、品嘗、飲食和住宿的服務場所,就是我們常說的休閒度假農莊。所有的建築配合優美的景觀,形成擁有自己特色的主題休閒農場。▼ 清境農場清境農場位於南投縣仁愛鄉,全部面積廣達800多公頃,而其中的清境農場面積約有760公頃,坐擁在群山之間,視野廣闊,可欣賞奇萊山日出的奇景,遠眺合歡山積雪,山嵐雲霧飄渺,夕陽晚霞的繽紛萬變,夜晚仰望燦爛的銀河星空。
  • 【休閒農業】臺灣20個經典農場,值得借鑑學習
  • 臺灣有哪些好玩的農場?臺灣休閒農場好去處
    而在寶島臺灣,就有不少這樣的童話境地,而且風格各異,魅力無窮。  近年,臺灣遊大熱,除了傳統的日月潭、阿里山等風景名勝區外,遊客更願意選擇遠離都市煩囂的休閒農場。飛牛牧場、綠世界、頭城農場、香格裡拉農場……一個個別有特色的休閒農場,以及那讓人神往的天然民宿。記者走訪發現,鄉土情懷、農民故事、特產加工,都是臺灣休閒農場的動人之處。
  • 各具特色的臺灣休閒農場
    歸隱田園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但是,到農場裡放個小假,帶小朋友認識果菜花卉,享用新鮮食材,卻是很受歡迎的度假方式。臺灣傳統上是個農業社會,上世紀80年代後農業衰退,農家開始尋求新的生機,在政府的鼓勵下漸漸轉型往觀光農業發展,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已建立起一定的規模與知名度。近幾年來,臺灣各地休閒農場如雨後春筍般冒起。
  • 臺灣運動休閒展:摺疊自行車實現樂活精神
    臺灣運動休閒展:摺疊自行車實現樂活精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0日 14:10 來源:     樂活LOHAS是十年前美國的社會及心理學家根據問卷調查創造出的名詞,也就是「關注健康以及可以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這個英文句子的字母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