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圓明園(八)從印章裡瞥見萬園之園
臨海憑風
從圓明園展覽館出來後,學生「隊伍」要休息,補充營養了。看來孩子輕車熟路,就到距離迷宮不遠處的一處賣小食品和冷飲處,孩子們紛紛買了冰櫃,各種味道的,我也買了,因為它是圓明園自己生產的。後來看到孩子們掏出護照等打卡,原來在這裡不只是補充營養,還有其他的重要事情。
冰棍有草莓的、巧克力等味道的,我買了草莓味的,打開一看是十二屬相圖型的。冰棍杆是扁的,上面還有圓明園字樣,並印有子時、丑時、寅時、卯時等十二個時辰的字樣,看來圓明園考慮的周密,製作精良,味道很可口。
孩子們邊補充營養,邊掏出本摺子、護照打卡,原來這是圓明園十一假期全新推出的文創產品「圓明園蓋章 。從印章裡瞥見萬園之園」活動,園內共計10個打卡點52個印章,印章上的文字貼紙和護照上一一對應,還有簡短的文言介紹,能夠重現如今已是廢墟的圓明園建築原貌。所以護照蓋章是最有意義的,其他的還要自己進行標註。
摺子、護照都是可以蓋章的!護照45個,奏摺25。購買渠道包括南門外的清史書店、鑑碧亭文創商店以及天寶的圓明園微商店小程序。
還推薦了打卡路線。告訴集齊園內印章就可以去清史書店蓋隱藏章和兌換紀念徽章啦!圓明園的這項活動做得真的很走心,讓人有很強的參與感,印章大氣,護照做工精良,關鍵是參與者可以獲得已是廢墟的圓明園建築原貌圖片,增長知識啊。我看到一個隊伍裡的人正在忙著蓋章,很是羨慕!
當這一切辦理停當,我們又跟著講解老師浩浩蕩蕩地趕往下一個景點——養雀籠,它是圓明園長春園北部西洋樓之一景。
養雀籠位於圓明園黃花陣的東側,實為一座西洋門,建成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明間為穿堂門,南北側屋內籠養孔雀等鳥類,故名養雀籠。
養雀籠東面是一面西洋門,而西面則為一座中式牌坊,體現了西洋樓景區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因東面為大理石構造所以保存完好,而西面的中式牌坊則被完全燒毀。而殘留的養雀籠殘跡東面的大理石建築同其他西洋樓景區建築一樣在圓明園石劫時期石料盜運,隨時間流逝變為今天的狀況。
走在路上,我還在考慮,如果「圓明園蓋章 。從印章裡瞥見萬園之園」活動,在全國開展多好啊?我也要參與,獲得一套原版的圓明園相冊.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