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糖,就搗蛋!
萬聖狂歡夜
萬聖節在每年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聖節是西方的鬼節,近年來在國內也非常受歡迎,因為孩子們可以裝扮成自己喜歡的英雄、公主以及各種角色的模樣,去參加萬聖節狂歡派對!下面四耳猴就來介紹一下關於萬聖節的故事傳說及節日的習俗吧!
萬聖節的起源傳說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HALLOW即聖徒之意。
傳說公元前500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個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因為他們認為這天是夏天真正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天開始的一天。
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靈魂會在這天回歸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重生,而且這是人死後唯一能獲得再生的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了的靈魂來搶奪他們的生命,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滅爐火、燭光,讓鬼魂找不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的樣子,把死人的靈魂嚇走。之後,人們又重新燃起爐火、燭光,開始新的一年生活。
萬聖節原本其實是讚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月節是讚美春天一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德有一個讚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一天。他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這些惡鬼要受到託生為畜類的懲罰。
當然,只要想到這種鬼魅的聚會,就足以令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愚民膽戰心驚了。於是他們點起沖天的篝火,並嚴密監視這些惡鬼。萬聖節前夜到處有女巫和鬼魂的說法就是這麼開始的。至今在歐洲某些與世隔絕的地區,還有人相信這是真的。
古羅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個節日,那是用來向他們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他們在熊熊的篝火前烤堅果和蘋果。我們的萬聖節似乎就是由古羅馬人的節日與德魯伊德的節日糅合而成的。
萬聖節的活動原來是非常簡單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裡進行。但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聖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於是人們不再把這節日用來讚美秋天,卻讓它變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節日。
萬聖節的習俗
南瓜燈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裡,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蔔裡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蔔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
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蔔更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兒。
不給糖果就搗蛋
不給糖就搗蛋是萬聖節特有的習俗。
在萬聖節這一天,孩子們各自裝扮出自己喜歡的鬼怪模樣,提著南瓜燈出來玩,當集結好小夥伴們後,就成群結隊的去鄰居家討要糖果,如果主人不給,孩子們就會使出渾身解數來搗蛋,直到收穫滿滿的糖果才會滿意的離開。
鬼怪裝扮
萬聖節是西方鬼節,百鬼夜行的日子,為了把鬼怪嚇走,所以人們把自己打扮成恐怖的鬼怪模樣去嚇鬼,大家都會把自己裝扮的很恐怖,然後在街上遊蕩。
咬蘋果
這是萬聖節最流行的遊戲,就是把蘋果放入裝滿水的盆子裡,然後讓孩子們不動手,用嘴把蘋果咬出來,誰能咬出來這個蘋果就歸誰。
Happy halloween
等神秘夜幕降臨
小朋友們是去討糖呢
還是去辦個鬼嚇嚇人呢
四耳猴」系列卡通形象是東莞市萌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最新研發的適合低幼群體賞玩的陪伴系治癒類卡通形象。它的宗旨是傳遞快樂的正能量,給枯燥的生活帶來些許樂趣。
目前,四耳猴系列卡通形象已在更多領域與大家見面,萌眾文化還將陸續推出四耳猴連載漫畫、展覽以及動漫周邊好物等,這些形象可用於各種產品,動畫,遊戲,咖啡廳,酒店和主題公園等處來回饋廣大喜愛它的粉絲,讓我們敬請期待~
點讚拿圖
原創動漫四耳猴,喜歡關注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