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高名叫高才榮,是烏鎮景區9號民宿的房東。他與妻子郭月明最早入駐西柵,一晃八年有餘,目睹了古鎮的發展變遷,也親身體驗著網際網路帶來的巨大繁榮:「自從連了網,烏鎮趕上了好時候,也讓我們有了好生活。」
攝像:王建龍 阮西內 後期:姚朱婧
浙江在線烏鎮12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曾楊希 編輯/陳健)清晨六點,烏鎮的天空像潑了藍黑色墨水,朦朦朧朧。老高和妻子同往常一樣,起個大早,為即將步入水鄉的遊客準備一天的美食。
「我做的剁椒魚頭和啤酒辣仔雞,可是得過烏鎮菜餚比賽大獎的!連主持人何炅吃了,也在朋友圈裡點讚,說像媽媽做的菜呢。」老高得意地說,自從他給自己的民宿開通微信,南來海北往的客人來吃飯,都不忘加好友。「回頭客越來越多,介紹過來的朋友更加多。生意好得嘞,晚上10點多都收不了工。」
老高名叫高才榮,是烏鎮景區9號民宿的房東。他與妻子郭月明最早入駐西柵,一晃八年有餘,目睹了古鎮的發展變遷,也親身體驗著網際網路帶來的巨大繁榮:「自從連了網,烏鎮趕上了好時候,也讓我們有了好生活。」
連網前:「菜販」老高辛勤勞動致富難
多年前的烏鎮,並不像今天這般光鮮奪目:年久失修的建築、汙水橫流的河道、胡亂堆放的馬桶……到處一片雜亂模樣。以至於1995年,畫家陳丹青路過此地,不禁感慨「全鎮完全被世界遺忘」。
老高和妻子都是土生土長的烏鎮人,當時就生活在「被世界遺忘」的小鎮裡。95年他倆相戀,結婚,98年生下女兒。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生活卻也過得清苦。
為了過上好日子,老高做起蔬菜生意。每天凌晨兩三點起床,一大早去嘉興郊區進貨,再拉回烏鎮席行街販賣。辛辛苦苦賺錢,只夠養活家人,更加買不起房子。
直到不久後,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啟動:修繕舊民居,重鋪石子路,外遷工廠,發展旅遊……老高守著菜攤,親眼看著一捆捆電線埋入地下,也第一次聽說了「網線」和「網際網路」這樣的新名詞。
千禧年,東柵景區開張,「似水年華」紅遍全國。2007年,西柵修舊完畢,烏鎮旅遊如火如荼。也讓老高一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遊客掃二維碼就可預定老高的拿手好菜剁椒魚頭和啤酒辣仔雞
連網後:遊客火爆老高改做「房東」業績好
有一天,老高和妻子正在擺菜攤,突然聽街坊們討論起西柵招房東的事。有人說待遇不錯,有人說要求很高,正當大家七嘴八舌時,老高已經拉著妻子,跑到旅遊公司報了名。
吃苦耐勞,能夠做菜,加上烏鎮土生土長,老高和妻子很順利地通過「考核」,成了西柵最早一批房東,經營起帶有7個房間的13號民宿:住宿費歸旅遊公司,餐飲收入歸自己。
看似「老舊」的民宿,其實有著「現代內核」:開放之初,西柵景區就覆蓋了有線網絡。並構建「烏鎮旅遊預訂網站」,進行網上銷售。許多遊客通過網上預約,來到烏鎮吃住遊玩,也讓老高夫妻的「房東業績」水漲船高。
2012年,西柵又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並建設預訂網、手機網站、與淘寶等平臺合作。實現預訂、接待、門票、辦公等的系統化管理,使遊客數量成倍增長。據統計,去年烏鎮遊客達到692萬人,同比增長22%。平均每天來到小鎮的遊客,達到1.9萬人次。
老高一家也從13號民宿搬到房間更多的9號,順帶還照看8號民宿的生意。總共13個房間,連節假日都經常滿房。「開完網際網路大會,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客人多了更多。都有點接待不過來了。」郭月明說,往年12月是旅遊淡季,去年和今年,卻完全閒不下來。
做早飯、打掃房間、為遊客捧上香噴噴的美食……夫妻倆每天從早上6點忙到晚上10點,三個阿姨幫工還不夠,又讓家裡爸媽來幫忙。夫妻倆的收入也翻了好幾番,終於告別出租屋,在鎮中心買了一套商品房。
網際網路大會來了:老高一家人生活大變樣
網際網路帶來了更多客源,也為烏鎮人帶來了「網際網路思維」。
在老高的9號民宿,到處都暗藏著水墨色彩的二維碼。掃一掃,就能跳出民宿簡介、特色、房東的拿手好菜。再掃一掃,也可加房東微信,預約點菜。吃完飯,選擇微信、支付寶或者刷卡結帳,「不帶錢包也能隨便吃。」
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後,烏鎮新增的兩條萬兆網絡,實現了百兆寬帶到桌面、免費WIFI網絡鎮區全覆蓋。房東老高也向年輕人看齊,忙裡偷閒,刷刷朋友圈,曬曬自己炒的菜……
妻子郭月明則跟著女兒,學會網上淘寶:「家裡的日用品,自己穿的衣服,全都網上買。客人想要什麼東西,我也幫他們買。上午付款,傍晚就到貨。」
「和十年前相比,我們家的生活,完全變了樣。」午後兩三點,老高偷得空閒,曬著太陽,又和我們拉起家常:「女兒從小喜歡畫畫,以前只能自己畫,沒人教。現在家裡富裕了,讓孩子去杭州進修。將來想考美術學院呢。杭州也不遠,想女兒的時候,視頻聊天嘛。」
說著說著,手機響了,老高點開微信:「看看看看,又有客人預約了。看看看看,又有客人點讚了!有了網絡,就是好。在烏鎮,我們家挺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