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之巔石碑打卡處,海拔3015標誌邊上,一塊珍貴的石頭以作紀念

2020-12-24 微言解讀

我終於登上了秦嶺之巔冰晶頂,冰晶頂海拔高度3015.1米,為太白山以東秦嶺最高峰。

今天我的心情隨著晴朗的天氣,興致勃勃,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向冰晶頂目標登攀,到了海拔約有二千多米時,風特別大,刺骨的寒風颳的腦門疼,我把圍脖套在頭上頓覺好多了,我們穿過了大面積石海,還穿過了竹林和冷松林,來到了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開闊較為平坦,可環顧四周,可眺望到茂密的森林、峰巒層疊、山勢峻峭、山峰入雲、奇特的巖石、無數奇崖怪石、高聳的松樹、還有高山杜鵑等奇花異木,猶如一個天然的大盆景。

站在草甸上,向目標前方看去,白雪皚皚,全是石頭堆積起來石海拔高段,上去全靠手腳並用向上爬,真是過了草地,再爬雪山了,一點不含糊。

正常時間要再爬一個半小時才能到達頂峰,我們拍完照,稍作休整,就繼續向上爬。在一望無際的石海上,我們在石頭上爬上爬下,爬了一座又一座山。

還好石頭上畫有紅漆箭頭指向,不然爬迷了方向也不知道。

不知爬了多久,突然眼前一亮,前方就是頂峰,大家一陣歡呼,把剛有點乏味的感覺,一下子衝刷的無影無蹤。

秦嶺山的特點,每個海拔點,植被都有規律的,要經過水、石、山,石海和石河,箭竹林,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再上去全都是大塊堆積成的花崗巖一望無際。(這是冰緣地貌)請看圖片介紹。

我們重振了精神,鼓足了勇氣,高舉著隊旗,開始向冰晶頂發起了總攻,不一會我們就攻克了山頂,來到了盼望已久的"秦嶺之巔"石碑打卡處,我還在海拔3015標誌邊上,添加上了一塊珍貴的石頭以作紀念。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親臨現場感覺體會不一樣,無險風光在險峰,雖累也不虛此行。

(發哥8023)

相關焦點

  • 如何輕鬆登上海拔3015米的秦嶺第三高峰——冰晶頂,附實踐攻略
    這裡海拔3015米,是太白山以東秦嶺最高點。經常爬山的朋友都知道,一旦海拔突破3000米,那空氣品質,那植被分布,和我們生活的平原地區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冰晶頂非常吸引遊客。要攀登冰晶頂,不是一件容易事。有多條戶外路線可以進入。
  • 西安秦嶺最牛景點,周邊環境亂糟糟,一塊石碑卻讓眾多遊客來打卡
    秦嶺裡大大小小的景點太多了,有一些是收門票的景區,更多的則是原生態的免費景點。在所有秦嶺景點中,有一個位於海拔2100多米的最牛景點,一塊石碑就吸引了眾多遊客排隊來打卡。」兩字的石碑合影留念,留下到此一遊的證明。
  • 一塊石頭解千古 ——羅塞塔石碑
    沒錯,離入口不遠的拐角處,大龍指著一塊放在玻璃框內的石頭,「就是它, 羅塞塔石碑。」埃及博物館,無數的石棺和木乃伊袒露在空氣中任人觀賞,而一塊石頭,假的,還要把它放入玻璃框內,真的那麼重要?非常重要!沒有羅塞塔石碑,我們對古埃及歷史仍處於白紙狀態,那些雞鴨貓狗夾雜著稀奇古怪符號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會仍然停留在「天書」階段。
  • 一塊石頭解千古 ——羅塞塔石碑
    埃及的古文物多得都堆到室外的草地邊上了,卻還要在館內放一個複製品,什麼東西那麼重要?難道是羅塞塔石碑?沒錯,離入口不遠的拐角處,大龍指著一塊放在玻璃框內的石頭,「就是它, 羅塞塔石碑。」埃及博物館,無數的石棺和木乃伊袒露在空氣中任人觀賞,而一塊石頭,假的,還要把它放入玻璃框內,真的那麼重要?
  •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登秦嶺之巔,觀石海雲天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西安市鄠邑區澇峪內,地處秦嶺之巔、萬傾森林腹地,總面積2621公頃,其前身為「國營戶縣澇峪林場靜峪營林區」,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戶縣(今鄠邑區)的兩個國營林場之一。公園內的山脈為北秦嶺褶皺帶的組成部分,構造變動頻繁,巖漿侵入活動多樣,巖石變質作用強烈,形成峰巒層疊、溝谷交錯、相互隱映的景觀。園內主溝呈南北走向,前山開闊平坦,後山雄偉奇特,從海拔1500米的公園大門,到海拔3015米的冰晶頂,相對高差達1515米。
  • 雲遊在秦嶺之巔,太白山之上,見證中國南北地理氣候的與眾不同
    > 秦嶺之巔3500米的上坂寺境內,這裡有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刻著四個大字,即「天圓地方」,旁邊有一塊石碑,標誌著中國南北的分界線,一腳向南,一腳向北體驗南北氣候的特點,感受北方的寒冷,南方溫柔的風被這太白之巔所屏障。
  • 秦嶺之巔上的四個火車站
    狹義上的秦嶺位於陝西關中平原和南面的漢江谷地之間,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漢江四條河流的分水嶺,東西綿延400-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秦嶺,天塹也。古代,沿溪傍麓,鑿壁錘石,打孔鉗梁,架木為橋,修築棧道,連接秦嶺南北、巴山蜀水。險峻異常,讓人嗟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登秦嶺之巔,觀石海雲天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西安市鄠邑區澇峪內,地處秦嶺之巔、萬傾森林腹地,總面積2621公頃,其前身為「國營戶縣澇峪林場靜峪營林區」,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戶縣(今鄠邑區)的兩個國營林場之一。公園內的山脈為北秦嶺褶皺帶的組成部分,構造變動頻繁,巖漿侵入活動多樣,巖石變質作用強烈,形成峰巒層疊、溝谷交錯、相互隱映的景觀。園內主溝呈南北走向,前山開闊平坦,後山雄偉奇特,從海拔1500米的公園大門,到海拔3015米的冰晶頂,相對高差達1515米。
  • 騎行在秦嶺之巔
    騎行在秦嶺之巔 文/段海森 大秦嶺號稱華夏文明的龍脈,同時被尊稱為中華父親山。從寶雞市出發在秦嶺裡繞一圈,在寶雞騎自行車的人說來有「小環線」或「大環線」之分,大環線是指從寶雞市出發到太白縣,再到陝南漢中留壩縣的江口鎮,向西到鳳縣,再回寶雞市,全程400多公裡。小環線是指從寶雞市出發到太白縣,向西到鳳縣,再回寶雞市,全程260多公裡。
  • 秦嶺C位擔當:秦嶺之巔太白山,比關中平原高出3000多米
    李純暴怒,欲對韓愈處以極刑。雖經同僚求情死罪可免,但仍被貶距長安千裡之遙的潮州。主梁秦嶺山脈如魚身那根最粗的骨頭,14條支脈與秦嶺山脈相連,分列其兩側。最高太白山:關中已入夏,山頂仍降雪在秦嶺群山之中,最高的山當屬太白山。這裡是秦嶺主峰所在,最高海拔處3771.2米,比東西相鄰的玉皇山、地肺山高出700至900米,比關中平原和漢中盆地高出3200-3300米,這也是陝西省的最高點。
  • 清明假期旅遊推薦之秦嶺太平峪。
    熟悉地理的小夥伴們都知道秦嶺是我們國家地理的南北分界線, 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其實呢,秦嶺有72個峪口, 這72峪都位於秦嶺的北坡,按說秦嶺崇山峻岭千溝萬壑,其山谷應不分南北,為什麼單是秦嶺北坡有這"秦嶺72峪"說法,且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流傳這種說法,這有待歷史學家去考證,我想可能兩點原因。
  • 帶您秦嶺太平峪裡賞春去
    這就是秦嶺七十二峪之一的太平峪,它的最深處便是太平國家森林公園。圖二,景區標誌非常清楚。圖三,太平國家森林公園作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處地貌為秦嶺中山地,屬於冰晶頂韌性剪切帶與構造混合巖化園區,分為黃羊壩構造跌水瀑布地貌景群、石門混合巖景群、月宮潭峽谷地貌景群和原始森林景群。小姑娘照像的笑容如春天般美好!
  • 河南之巔:老鴉岔堖
    老鴉岔堖位於豫陝邊界,屬於小秦嶺山脈,小秦嶺是秦嶺進入河南的第一支餘脈,呈西南-東北走向,是華山的東延部分。在河南延伸不長,面積不大,但山勢高峻,大部海拔在1500~2000米,海拔超過2000米的山峰有7座,其中老鴉岔堖海拔2413.8米,是河南省境內最高峰。
  • 不上玉皇頂非好漢,領略泰山之巔
    不上玉皇頂非好漢,領略泰山之巔 玉皇頂位於碧霞祠北,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是泰山主峰之巔。
  • 真·秦嶺之巔!探尋秦嶺C位擔當太白山:高出關中平原3000多米
    李純暴怒,欲對韓愈處以極刑。雖經同僚求情死罪可免,但仍被貶距長安千裡之遙的潮州。韓愈行至藍關,送行親人寥寥,加之對朝局的憤懣,對家國未來的迷茫,前路又是高聳入雲的秦嶺和漫山積雪,「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由此誕生。1200多年過去了。
  • 探秘秦嶺深處這些「神仙」打卡地,你都知道嗎?
    秦嶺山脈裡山與山之間各有其神髓 水與水之處各有其靈韻 而太平的山水景色相依相偎 混然天成、和諧共存 構成了秦嶺北麓一幅天然的畫卷
  • 清明假期旅遊推薦之秦嶺太平峪。
    熟悉地理的小夥伴們都知道秦嶺是我們國家地理的南北分界線, 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其實呢,秦嶺有72個峪口, 這72峪都位於秦嶺的北坡,按說秦嶺崇山峻岭千溝萬壑,其山谷應不分南北,為什麼單是秦嶺北坡有這"秦嶺72峪"說法,且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流傳這種說法,這有待歷史學家去考證,我想可能兩點原因。
  • 穿越秦嶺光頭山,它是長安之巔,也是人間仙境
    秦嶺光頭山,位於陝西長安縣灃峪口內,距離灃峪口轉盤32公裡處,是長安境內最高之地,海拔2887米,上有一轉播站,驢友俗稱微波站或紅房子。海拔2800多米的這個山頭,也確實能夠滿足人們的這一欲望。山頂為高山杜鵑、高山冷杉等低矮灌木以及高山草甸,視野極為開闊,天氣好的時候,立於山巔北望為關中大平原,秦嶺著名山峰太白山、冰晶頂及鹿角梁等,皆可遙遙相望。
  • 穿越秦嶺光頭山,它是長安之巔,也是人間仙境
    秦嶺光頭山,位於陝西長安縣灃峪口內,距離灃峪口轉盤32公裡處,是長安境內最高之地,海拔2887米,上有一轉播站,驢友俗稱微波站或紅房子。你可導航到「秦嶺光頭山夏旺農家」,正常路線沿210國道進灃峪口,行至雞窩子村,從後院蛤蟆溝,有一條小路可以走上去。
  • 秦嶺大山,一塊石頭,一撮青苔,就是絕佳的「盆栽」美景
    我從小在秦嶺大山中長大,和史鐵生與地壇一樣,我與秦嶺,與大山,與這裡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是有非常深厚感情的,每當回到老家,感受大山的氣息,融入自然,便會心曠神怡。在我們村,有好多老人喜歡盆景,喜歡盆栽;他們也都是就地取材,在大山上找到一根合適的樹樁,把他塑造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再到河床裡找一塊石頭,配一撮青苔,就能做成一套非常漂亮的小盆栽。本篇文章,我通過自己在農村的所見所聞,給大家介紹最簡單,最實用的一種小盆景藝術塑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