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先以為世界上只有南極才有企鵝,這次有幸參加湖南省政協組織的赴澳大利亞、紐西蘭考察團到了澳大利亞考察後才知道,在墨爾本市的菲利普島上,生活著一種十分可愛的小企鵝。
2006年9月28日中午,我們從紐西蘭奧克蘭市乘飛機抵達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
按照行程的安排,當日傍晚將在該市的菲利普島觀看世界奇觀之一的小企鵝「晚歸」。下午3時許,我們坐上一輛豪華大巴前往該島。汽車在花園般的國道上行駛了約1個半小時,來到離菲利普島最近的一個海邊小鎮。由於小企鵝是白天到海中遊弋覓食,黃昏才成群結隊爬上岸來回到自己的巢穴歇息,這時太陽還高掛在湛藍的大海的上空,我們便下車走至碼頭,看當地居民垂釣或牽著小狗在沙灘上、淺水處嬉戲,欣賞在海面和岸邊草坪上飛舞、追逐的紅嘴海鷗。
在鎮上一家中餐館吃過晚飯後,我們回到車上,駛過一座跨海大橋,登上了菲利普島。憑導遊發給的門票,我們進入了小企鵝保護區。進門後來到遊客服務中心,從介紹中得知,企鵝有許多種,生活在南極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帝企鵝」,身高達120釐米;而生活在菲利普島上的小精靈企鵝是世界上最小的「仙企鵝」,身高僅35-40釐米,重1公斤左右。
走出遊客服務中心,沿著木板鋪設的甬道,來到海邊。這是一處海灣,兩邊是懸崖峭壁,中間是沙灘,沙灘後面是山丘,沙灘上建起了兩處梯形看臺。此時,看臺上已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000餘名遊客。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朝裡側看臺的前面走去,終於在第二排找到了一個空位坐下。
夜幕已經降臨,看臺前亮起了燈光。「上來了!上來了!」傍晚7時50分許,隨著衝上來的一個海浪,看臺正前方10餘米處水陸交界線上忽然出現了一個白點,那是小企鵝肚皮上的白點,有人輕聲歡呼起來。接著,出現了第2個白點、第3個白點……看臺左邊、右邊也陸續有白點聚集。第一個從海裡爬上來的小企鵝站在原地紋絲不動,伸著脖子觀察周圍的「敵情」,發現沒有危險後,便七八隻、十來只為一批,排著整齊的隊伍,邁著有節奏的步伐,挺著填滿了小魚小蝦的大肚子,經過看臺前,朝山丘上它們的巢穴走去,一點也不在意燈光的照耀和看臺上眾多觀賞它們的遊客。
據說棲居在菲利普島上的小企鵝共有400餘只,全部從海裡爬上岸來需要近1個小時。觀看了20餘分鐘,海風越來越大,我只好起身往回走,一邊走一邊扭頭搜尋通道兩側已經上岸的小企鵝。小企鵝的巢穴就築在人行甬道兩側山丘上的灌木和草叢下,每兩隻小企鵝組成一個家庭。剛剛上岸的小企鵝雙雙站在自己的洞穴前,有的在疏理自己的羽毛,有的在相互擁抱親嘴,發出「嘻嘻」的細微叫聲,那認真的神態和笨拙的動作,讓人覺得既好笑又頓生憐憫之情。
小企鵝雖屬鳥類,但不能飛,前肢成鰭狀,後肢長在身體的最下部,在水中行動自如,在陸地上卻十分呆板,海豹和野狗、老鷹是它的天敵。小企鵝每年產卵期短,產卵數量少,不易繁殖,極為珍貴。導遊告訴我們,小企鵝對婚姻家庭極為負責,夫妻輪流孵卵,幼雛吃雙親反哺的食糜。家庭一旦成立,夫妻倆便恩恩愛愛,終身相伴,如果其中一隻不幸死了,另一隻就會在其身旁連續守護7天7夜,然後才去尋找新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