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公平交付機制開動,窮國該如何獲取疫苗引關注

2020-12-21 騰訊網

當富國可以自掏腰包訂購超出人口數倍的劑量時,窮國該如何獲取疫苗?

日內瓦時間12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已經獲得近20億劑疫苗供應協議,如疫苗獲得批准,參與計劃的低收入經濟體或能從明年上半年開始接種疫苗。

「疫苗的到來讓我們所有人都看到了隧道盡頭的曙光。」WHO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但是,只有在各地同時結束這種流行病,才能真正結束這種流行病,這意味著必須為全部國家的某些人接種疫苗,而不是為某些國家的全部人接種。」

Covax是由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和WHO共同領導的機制,旨在支持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和生產,並保證新冠肺炎疫苗在全球範圍內的公平交付,其目標是在2021年年底前在全球範圍內提供至少20億劑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目前,已有190個經濟體加入這一機制。

根據杜克大學全球衛生創新中心的數據,截至12月18日,全球確認預購疫苗的訂單中,高收入國家拿到了40億劑,中上收入國家確認了11億劑,中下收入國家確認了18億劑。低收入國家或將完全依賴Covax獲取疫苗。

Covax發言人在回復第一財經記者的郵件中表示:「如果沒有Covax,大多數國家幾乎沒有希望迅速獲得這種疫苗。我們需要避免重蹈H1N1流感的覆轍,當時少數富裕國家限制了全球供應,導致絕大多數國家無法獲得疫苗。有了疫苗製造商的堅定承諾和捐助國政府的適當支持,我們可以確保全球所有國家都能及時獲得疫苗,而不僅僅是那些有能力自費的國家。」

富裕國家會讓出富裕的劑量嗎?

根據彭博社的統計,不少富裕經濟體預購的疫苗劑量足以覆蓋其人口數倍。譬如,加拿大和歐盟訂購的疫苗數量分別是其人口的511.3%和172%。這是由於許多候選疫苗可能試驗失敗,超量購買可以對衝風險。

在蓋茨基金會於18日舉行的全球健康與發展研討班中,Gavi創新與新投資者中心主任張麗認為,高收入國家籤署的疫苗協議多為雙邊協議,因為疫苗還未被批准上市,籤署的疫苗協議某種程度上可能更多是可選擇的採購權。因此,從雙邊角度來說,籤署的份額可能是覆蓋其人口10倍、100倍的劑量的採購權。任何協議的籤署都需要相應的資金擔保,因此Covax目前的重點在籤署協議的同時加速融資的工作。張麗說,Covax已籌得24億美元,完成了今年年底前20億美元的籌資目標,希望到2021年年底完成籌資46億美元的目標。

在18日的WHO新聞發布會中,加拿大和法國官員稱正在努力開發一種機制,讓富裕國家可以通過Covax分享多餘的疫苗劑量,但並未提供更多細節。

加拿大國際發展部部長戈爾德(Karina Gould)承諾,加拿大將提供資金和支持,建立一個捐贈或交換劑量的機制。但當被問及加拿大何時開始分享,以及加拿大是否會在與其他國家分享之前為每個加拿大人接種疫苗時,戈爾德表示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可以提供。法國全球衛生部長賽杜(Stéphanie Seydoux)也稱,法國將「儘早」開始分享,並鼓勵其他富裕國家也這樣做。

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高級戰略官龔文峰表示,在高度全球化的經濟狀態下,如果疫情造成了一個國家長期處於經濟蕭條狀態,和它有貿易關係的國家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富裕國家也可以看到,只有全球經濟都從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走出來,才是在經濟角度上的利益最大化。與此同時,「新冠疫苗是一個公共產品,是有道德性的考量的,富裕國家也會考慮到這個因素,拿出多餘疫苗支援沒有疫苗的國家。」龔文峰稱。

根據諮詢機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 的報告,疫情對經濟的拖累是全球性的,尤其是對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但對公平獲取新冠肺炎疫苗解決方案進行資助卻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包括對投入國本身也是如此,這種經濟效益將會遠超前期投入。報告發現,向「全球合作加速開發、生產、公平獲取新冠肺炎防控新工具(ACT-A)」 及新冠疫苗保障機制(Covax Facility)每投入一美元,就有望在未來五年內獲得十美元以上的經濟收益。

如何公平有效地分配疫苗?

疫苗將如何在低收入經濟體中進行分配?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教授查道炯回答第一財經記者稱:「WHO在組織協調,包括窮國居民誰先接種。一線人員優先接種,這是基本原則。」

張麗介紹Covax的疫苗分配策略稱,從公平分配的角度來講,Covax在疫苗採購中有三個工作重點,一是產量,二是價格,三是速度。在三者都滿足的情況下,分配大體會按照WHO的公平分配框架協議進行。在為滿足條件的發展中國家籌資提供疫苗的AMC(預先市場承諾)機制下,Covax的初步安排是用10億劑量的疫苗以幫助 覆蓋這些國家20%的人口,也就是高風險的醫護工作者或最脆弱的群體。在此基礎之上,額外的疫苗分配目前不在AMC的短期考慮範圍之內。

但除了分配問題外,疫苗的生產也面臨著壓力。「人們認為,僅僅因為我們在3期臨床試驗中證明了我們擁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就意味著水龍頭即將被完全打開。」CEPI執行長哈切特(Richard Hatchett)稱,「擴大生產規模的挑戰是巨大的,而且充滿了風險。」

據美國媒體報導,一些公司已經根據製造問題修改了其生產預測。輝瑞公司最初表示將在今年年底前生產1億劑藥物,但已將這一數字削減了一半。諾華公司推遲了臨床試驗,部分原因是它無法生產足夠的劑量。

相關焦點

  • 富國「囤貨」全球50%疫苗,窮國只能靠後站?中國正兌現疫苗承諾
    來源:金十數據隨著發達國家爭相大量訂購尚在研發的新冠疫苗,相關公共衛生權益組織開始擔憂,富國將有可能壟斷疫苗供應,讓其他國家民眾在排隊接種疫苗時「靠後站」。據12月16日報導,《英國醫學雜誌》最新刊登的研究文章顯示,當前約佔全球人口14%的富裕國家已提前「囤貨」新冠疫苗,這些國家預購的數量已經超過全球總劑量的50%,受此影響,全球近四分之一人口或在2022年前無法順利接種疫苗。第一財經報導指出,近日杜克大學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4日,全球已有72.5億劑疫苗被訂購。
  • 全球搶苗大戰:有國家訂購疫苗量夠全國人打10次,那些窮國怎麼辦?
    據報導,根據美國與輝瑞方面達成的訂購協議,輝瑞將在2021年6月30日前向美國提供至少7000萬劑疫苗,並於當年7月31日前完成剩餘1.3億劑的交付。 至於疫苗在各訂購國內如何分發,哪些群體將優先接種,輝瑞方面稱,應由各國衛生部門確定。
  • 世界衛生組織:窮國1月底起可望陸續收到新冠疫苗
    歐聯網1月8日電,據歐聯社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 )1月7日表示,預計從1月底到2月中旬之間,全球最窮困的國家也可望開始收到新冠疫苗。窮國1月底起可望陸續收到新冠疫苗。綜合路透社、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7日,世衛組織疫苗事務負責人凱特·奧布萊恩(Kate O'Brien)表示,全球新冠疫苗計劃 (COVAX)機制先前達成協議籌獲的20億劑疫苗,第一批將於幾周內陸續發送。全球新冠疫苗計劃機制目標是讓每個參與疫苗取得機制國家,能在年底前讓各自國內2成人口接種到疫苗,92個低收入與中低收入國家也將獲得資助。
  • 「深度」全球疫苗不平等:富國囤貨,窮國難求
    但譚德塞強調,該計劃年底前還需要43億美元來支持大規模疫苗採購,以及相關檢測和治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當疫苗產量還不夠滿足全世界的需求時,誰能獲得第一劑疫苗?政府提供的研發支持、全球分配的公平性、高危人群數量與病毒接觸風險,什麼才是最關鍵的優先因素?
  • 富國已訂購半數潛在產量 全球20%人口須到後年才能獲分疫苗
    這是因為佔全球人口不到15%的富裕國家已經預訂了半數的潛在疫苗劑量,導致佔全球人口85%以上的中低收入國家只能分享另外半數劑量。 刊登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這份報告寫道,要有效應對疫情,就要高收入國家「參與在全球範圍內公平分配冠病疫苗」。
  • 富國搶購,窮國空等待,聯合國全球新冠疫苗計劃眼看無法實現目標
    COVAX由世界衛生組織、疫苗聯盟GAVI和CEPI(一個全球抗擊流行病的聯盟)成立,以避免國際上對疫苗的瘋狂搶購,這種狂歡伴隨著過去疫情的爆發,將加強這種不平衡。但現在一些專家表示,富裕的國家和其他國家公平分享冠狀病毒疫苗的機會正在迅速消失。
  • 美日英等國壟斷51.5億劑,窮國搶貨難!中國疫苗成「最後希望」?
    隨著各國疫苗的陸續上市,疫苗公平分配的話題再次被提及。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眼前:如何實現新冠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尤其是確保發展中國家都能用上疫苗,已成為國際社會的一道難題。《自然》雜誌11月30日的一項調查數據便印證了這一事實:最早的疫苗產能已被歐美國家壟斷,低收入國家只能等到2023年甚至2024年才有可能接種。
  • 西媒:發達國家新冠疫苗數量遠超需求 窮國卻難獲疫苗
    參考消息網12月14日報導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2月13日發表了題為《2021年,沒有獲得疫苗的窮國能否活下來?》的文章,文章認為,各國政府爭相將最早批次的新冠疫苗據為己有,而這場競賽的代價是:貧窮國家將難以獲得疫苗。全文摘編如下:世界已經在煎熬中苦撐了幾個月。
  • 韓國加拿大等八國領導人發表署名文章,強調新冠疫苗公平分配
    7月15日,韓國、加拿大、紐西蘭、南非等八國領導人在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署名文章,強調保證新冠病毒疫苗全球公平分配。文章指出,將基於自由精神敦促各國領導人致力於建立公平的疫苗分配機制。除非所有國家都安全,否則沒有國家真正安全。疫苗接種是遏制傳染病大流行的最有效途徑,但前提是所有國家在疫苗問世後都能夠平等地獲取。
  • 李顯龍:確保所有人公平獲取負擔得起的疫苗,振興多邊主義
    參加完G20視頻會議後,新加坡領導人李顯龍發帖表示,在2天的會期裡,各國領導人討論了如何克服大流行病,實現恢復增長和就業,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包容、可持續和有彈性的未來。
  • 新冠疫苗來了,誰先接種?|特別關注
    而當下,疫苗成為這場大流行的暴風眼。有專家指出,根據歷史經驗,疫苗分配策略的重要性不亞於疫苗本身(朱自強,劉偉,2020),隨著疫苗研發的進展,一套公平、高效、科學的分配機制的建立迫在眉睫。在正式問世之前,新冠疫苗就已經處於嚴重供不應求的市場關係之中。截至今日,得到正式上市批准的新冠疫苗為數不多,但共計98億劑訂購量的訂單已經紛至沓來,湧入疫苗生產企業之間。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裡,獲取疫苗只能「各憑本事,能者得之」。「家境富裕」的發達國家早在幾個月前便以部署疫苗採購計劃,並向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分別出資,將雞蛋裝在不同的籃子裡。
  • 疫苗晚報 | 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四價流感疫苗產業化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項目投產後,每年可生產2000萬劑四價流感病毒疫苗,產值可達20億元,將大幅提升武漢地區流感疫苗生產供應能力。復星醫藥產業擬於條件具備後於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開展該疫苗的II期臨床試驗。
  • 留學生該如何預約接種新冠疫苗?
    從2020年1月28日項目啟動, 到4月部分疫苗進入臨床, 再到12月31日我國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附條件上市, 中國疫苗研發走到了世界前列, 讓全世界感受到不一樣的「中國速度」, 以及中國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家國情懷! 已有數據顯示, 該疫苗的保護率為79.34%, 實現安全性, 有效性, 可及性, 可負擔性的統一, 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藥監局相關標準要求.
  • 疫苗分配挑戰重重:富國囤積疫苗惹爭議,全球公平分配障礙多
    另據美國杜克大學全球衛生創新中心數據,在尚未批准任何候選疫苗上市之前,已確認的疫苗購買量就達到了72億劑,另外24億劑目前正在談判中。高收入國家與製藥公司進行的這些直接交易導致可用於全球公平分配的疫苗只剩一小部分。「囤積疫苗嚴重破壞了全球為確保每個人、每個地方都能免受新冠肺炎感染而做出的努力。」
  • 中國新冠疫苗兩針600元,這價格在全球排第幾?
    所以,中國的新冠疫苗是一個成就,而之所以有這個成就,不只是疫苗企業對疫苗研發、生產、臨床試驗的投入,有關科研院所之前分離、獲取新冠病毒毒株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沒。如果證明疫苗可以讓接種者獲得保護,不用再擔心病毒的侵擾,那300元一針,真是太便宜了。
  • 美國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下周交付 美國新冠疫苗是真的嗎
    根據美國當地時間26日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宣稱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下周交付,川普在感恩節通過視頻與海外美軍進行通話,並且稱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將先發給一線的工人、醫務工作者和老年人。那麼美國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下周交付是真的嗎?這個消息的真假具體到下周就知道了,不過根據川普的以往發言,有可能會延期,就是沒有辦法在下周進行交付。並且也沒有看到美國有大面積的疫苗實驗,所以下周交付也許並不存在!
  • 國際疫苗監督機構:富裕國家買走全球逾5成最被看好的新冠疫苗
    該機構分析發現,如果富裕國家囤積的疫苗都被批准使用,那麼這些疫苗可供其國家公民進行3次免疫接種。該機構舉例稱,加拿大的訂購劑量已經足夠對該國公民進行5次接種。與之相對的是,在67個較貧窮的國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望在2021年年底之前接種疫苗。
  • 李一諾:疫苗出來後,新冠疫情就能得到控制嗎?
    有疫苗之後,如果希望更快、更高效地實現全球全民免疫,後面有極其複雜的疫苗交付問題需要協調和解決,從產能到價格,到各個國家的準入和接種項目實施。所以如何大規模生產新冠疫苗並普惠全球是現在必須考慮的問題。 全球接種疫苗是實現人類對新冠免疫的必經之路。理想狀態下,所有國家的人民都應當有機會接種疫苗。
  • 帕拉西生物技術公司和Refana宣布在COVID-19疫苗上面進行裡程碑式...
    新德裡2020年6月11日 /美通社/ --  帕拉西生物技術公司(Panacea Biotec)與美國Refana Inc.合作,將藉助一家總部位於愛爾蘭的合資公司,以公平的方式,讓全世界都能廣泛地獲取COVID-19疫苗,由此推進該公司對於COVID-19的回應,從而幫助應對前所未有的COVID-19挑戰。
  • 疫苗來了,隧道盡頭的光還有多遠?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表示,新冠疫苗研發進展使人們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光芒」,但要結束新冠大流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疫苗研發迎來「曙光」之際強調抗疫之艱,意在提醒,疫苗投入使用過程中仍面臨種種現實挑戰。當前,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某些「疫苗樂觀情緒」高漲的人認為疫苗將很快結束疫情,思想上和行動上對防疫有所鬆懈,這種狀況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