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2020-12-10 言片兒

最近幾年有很多科幻電影上映,比如《機械戰警》、《流浪地球》、《湮滅》、《降臨》和《銀翼殺手2049》等等。但要想找到一部像《2001太空漫遊》一樣大膽且具有如此影響力的電影,就必須追溯到弗裡茨·朗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

《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在探索複雜主題、先見之明和視覺語言方面具有開創性。它不僅在視覺上比較震撼,還將科幻電影分為兩大類,甚至近年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沒有達到《2001太空漫遊》所能達到的水平。

是什麼讓《2001太空漫遊》成為科幻電影先驅

當斯坦利·庫布裡克找到亞瑟·克拉克,希望與他合作《2001太空漫遊》時,他說他想拍一部關於「人類與宇宙關係」的電影。這是一個人所能想到的最崇高的概念,它在電影裡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數百萬年前,一群類人猿與一塊黑色巨石互動。這塊黑色巨石賦予了類人猿與人類相似的智能——推理和使用工具,從而導致最終的太空之旅。這就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哲學問題——我們從何而來?

電影中探討的第二個哲學問題是,是什麼讓人類成為人類?通過哈爾的自我意識,這部電影想知道人格的界限在哪裡。當哈爾的功能受到質疑時,他會表現出一種自以為是的感覺。當他密謀反對船員時,他會表現出一種個人代理的感覺。當戴夫要把他關起來時,他會感到痛苦和恐懼。奇點,或者說人工智慧的自我意識,一直是科幻電影中的常客,包括《機械姬》、《人工智慧》,甚至是《終結者》系列。《2001太空漫遊》預言了人工智慧的無處不在,這為這部電影增添了許多先見之明。

《2001太空漫遊》也是一部在視覺上比較震撼的電影,輕鬆地贏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它以緩慢、耐心的動作和完全沒有聲音的狀態真實地捕捉空間。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戴夫經歷了一次蟲洞,畫面中萬花筒般的燈光創造了蟲洞的視覺語言,《星際旅行:深空九號》、《超時空接觸》和《星際穿越》等電影也都重複了這種視覺語言。《2001太空漫遊》現在看可能感覺有點過時,但在上映之初,它確實是一個從未見過的事件,影響了它之後的很多東西。

自《2001太空漫遊》上映以來,科幻電影有何變化

自1968年《2001太空漫遊》上映以來,科幻電影層出不窮。一般來說,科幻小說分為兩大類——現實主義和魔幻主義。首先,我們不應該認為現實主義比魔幻主義更有聲望。畢竟,魔幻主義電影《星際迷航》對物理定律進行了極大的改動,其目標是與《2001太空漫遊》一樣崇高的哲學主題產生共鳴,而像《星際探索》這樣的現實主義是一部苦差事,未能將宏大的前提與連貫的情節聯繫起來。

在大多數情況下,現實主義利用了《2001太空漫遊》的視覺和聽覺語言,即太空沒有聲音,飛船隨意移動。許多導演試圖複製《2001太空漫遊》的哲學主題——接觸是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意義。正如《2001太空漫遊》的結局一樣,認真對待了人類和外星訪客之間的互動,玩弄了時間的本質。但魔幻主義的增長最快,在過去幾年裡主導了電影市場。《星球大戰》系列、漫威電影宇宙和《阿凡達》都在票房收入上名列前十,這些電影的視覺語言和情節主線都是對其他類型電影的模仿。

從很多方面來說,它們是太空西部片,就像最初的《星際迷航》系列一樣。魔幻主義中也不乏深刻的哲學主題。《阿凡達》和《雷神3》講述的都是關於殖民倫理,《黑洞表面》則是一部關於人類在冷漠的宇宙中所處位置的存在主義電影。這類電影供過於求,其總體影響是雙重的。首先,魔幻主義令人難以置信的普及教育了大眾關於理論科學的知識。多元宇宙和相對論等量子物理學理論,以及人工智慧和深空旅行等技術的進步,在人們的想像中幾乎無處不在。第二,魔幻主義允許觀眾和創作者參與到「如果」的場景中去,而其他形式則無法做到這一點。

問有關人格本質的問題並不局限於科幻電影,但如果把這些問題放在超凡脫俗的環境中,可能會更加戲劇化。隨著社會迅速進入一個由技術主導的時代,科幻電影既是一種警告,也是一種目標。科技會讓人類變得像《機器人總動員》中的角色那樣無助,還是像《星際迷航》中的烏託邦一樣無助?

為什麼《2001太空漫遊》是最好的科幻電影

《2001太空漫遊》仍然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幻電影。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旅程,處處充滿驚喜。從哈爾讀唇語到戴夫和弗蘭克計劃的巧妙轉變,再到人機之間的鬥智鬥勇,以及蟲洞的迷幻視覺語言,一切都讓《2001太空漫遊》成為一場催眠般的盛宴。如果它今天上映,仍然會吸引一批眼光敏銳的觀眾。但在1968年的情況下,這真的很不尋常。

科幻電影總是希望在科學上取得突破,為劇情提供素材,但最近的科幻電影都是圍繞20世紀初科學界爭論的問題展開的,比如人工智慧和量子相對論。《2001太空漫遊》既前衛又經典,引領潮流又超越時空。斯坦利·庫布裡克革命性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憑藉其深遠的哲學影響、令人驚嘆的視覺語言和先見之明,不僅啟發了之後的一大批科幻電影,而且至今仍是這類電影中最好的一部。

相關焦點

  • 2001-太空漫遊
    作為一個科幻迷,有太多的作品想分享了,比如經典的科幻三巨頭:英國的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星船傘兵,星際迷航)和艾薩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或者中國爆火的劉慈欣(三體系列),等等一堆經典的科幻作品。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把我覺得最經典的《2001:太空漫遊》作為推薦!
  • 美國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庫導的《2011太空漫遊》也是早有耳聞,伴隨著這部電影的永遠都是「哲學」「經典」這些高深莫測的形容詞。我好不容易抽出一整段時間看了這部電影,看之前還平復了幾次心情,就差沐浴更衣了。開頭先來一段交響樂與黑屏,然後出電影公司logo,再來一段黑屏交響樂,開頭便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同時也為欣賞不來的觀眾打了一劑預防針:早離場早幸福。電影的情節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講述一個太空人在更高等生命的指引下成為高維度生物的故事(額,這個好像也不簡單...)
  • 毓薦 | 2001太空漫遊
    電影給出的答案不是消極的,而是回歸孩童。尼採說:孩童是天真而善忘的,一個新的開始,一個遊戲,一個自轉的旋輪,一個原始的動作,一個神聖的肯定。電影結尾的星孩預示的不僅僅是一段太空漫遊的結束,也是新探索之路的起始,而人類認知自我和宇宙的旅程便是如此周而復始的滾動向前,仿佛是永無止境的奧德賽。
  • 確認過眼神 這部《2001:太空漫遊》是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每個對太空著迷的孩子,基本都是從小時候對於星空的仰望而開始的。。。反正電影裡是這麼演的。。。不論是不是專業人士,但凡聊到太空,在大量的新聞、科幻電影以及小說的轟炸下,每個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畢竟我們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但是,不管我們嘴上的火車跑的有多666,真正NB的,還是前人。
  • 深度解讀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開篇章:人類的黎明
    《2001太空漫遊》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劉慈欣也曾經謙虛的說,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看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 人類的太空史詩;《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年
    談起科幻片,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2001:太空漫遊》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這部電影從它產生開始就對後世的電影產生了難以迴避的影響。這部首映於1968年4月5日的電影距離今天也有50年了,50年已經是一段相當長的距離了。
  • 曾配《2001太空漫遊》
    曾配《2001太空漫遊》 Douglas Rain1905電影網訊 據外媒,科幻名作《2001太空漫遊》中高科技電腦HAL 9000的配音、加拿大演員Douglas Rain去世,享年90歲。
  • 《2001:太空漫遊》說是因為一塊「石板」
    圖/《2001:太空漫遊》電影雖然我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科幻迷,但我相信對於每個人來說,神秘未知的宇宙總是有著讓人想要一探究竟的魅力。《2001:太空漫遊》這本書早有耳聞,但是由於自己種種不耐心的原因,一直沒有讀到。作為科幻史上最偉大的著作,50年多年來,它影響了幾代優秀的科幻小說家,其中不乏《星球大戰》《異形》《人工智慧》等作品。
  • 從《2001》到《星際穿越》,人類如何在電影裡探索太空
    《2001:太空漫遊》和《星際穿越》兼有現實風格和科幻風格,但它們的科幻成分並非單純的天馬行空而是具有非常紮實的科學基礎或學術內核,更偏向現實類。《星際旅行》第一部其實太空電影的劃分也沒有那麼嚴格,現實和科幻風格往往是既交錯又重疊,事實上大部分科幻類的太空電影也都具有現實意義。
  • 電影太空漫遊,因為敬畏,從此我們仰望星空的意義開始不同!
    電影太空漫遊,因為敬畏,我們仰望星空的意義從此不同!歡迎大家來到南城煙柳,如果您對小編分享的文字喜歡的話,那小編真是榮幸!歡迎互動留言哦。2001太空漫遊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本片獲得當年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4項奧斯卡獎提名,獲最佳視覺效果獎,獲1968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美工獎。
  • 解讀《2001太空漫遊》
    電影自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之後,距今已經一百多年了。在電影史短短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面,誕生了許多的電影大師,這些電影大師每出一部新電影,或許伴隨的就是一次電影界乃至社會的革命。總而言之,電影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在《2001漫遊太空》裡,偉大的導演庫布裡克究竟在講些什麼?
    於是他們把目光放向了宇宙,歷時四年,才有了《2001太空漫遊》這部科幻影史上最經典的作品。 而克拉克寫的小說版也跟電影一樣在1968年出版,所以兩者應該是同時進行創作的,而不是電影改編於小說。
  •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巨作,科幻電影的聖經!
    《2001太空漫遊》是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於1968年導演的一部科幻巨作,是科幻電影中的一座豐碑,堪稱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電影改編自亞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說,由亞瑟克拉克和庫布裡克共同編劇。然而這部電影相當的晦澀難懂,亞瑟克拉克在一次採訪中就說「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2001太空漫遊》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裡克弄錯了。」
  • 《2001:太空漫遊》第一部科幻片、關於豐碑引導人類進步的故事
    本文要給你說的是一部科幻小說,《太空漫遊》四部曲,我們今天說《太空漫遊》四部曲的第一部,書名叫《2001:太空漫遊》。為什麼我們要講《太空漫遊》四部曲這部小說呢,我給你兩個理由:第一,作者牛。作者亞瑟·克拉克是世界現代科幻三巨頭之一,他的作品是科幻作品裡最硬的,也就是科學性最強的意思。
  • 【視頻】這部科幻金字塔頂端的電影要出日本動畫了!導演竟然是他?
    導演與編劇都交給曾執導《星際牛仔》與《太空丹迪》的日本動畫導演渡邊信一郎,動畫將於9月26日播放。大家可以先點擊下方欣賞動畫PV~動畫PV《銀翼殺手》曾被60位科學家評為最偉大的科幻電影,對它的評價甚至超過了《2001太空漫遊》。
  • 莎翁名作如何改編成科幻電影?
    我不擬把抽象理論故意套用在我的研究上,而是從甚多的個案例子中看出——或悟出——一些淺顯的道理,以便有助於普通讀者和影迷觀賞電影和閱讀文學。至少,我覺得這種方法有助於了解電影和文學的對等關係,特別是當我們從改編後的影片來追溯和推論原來的文學經典的時候。
  • 這15部科幻電影更不能錯過!
    據悉,主創劉慈欣和郭帆最愛的科幻片都是上映於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想必大多數觀眾亦是如此,這部作品更是整個影史上的「神作」,影響了後來數不勝數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電影海報但實際上,人類最早的科幻電影要比《2001:太空漫遊》更早出現半個多世紀。1902年,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月球之旅》問世,開啟了人類電影史上的太空之旅。
  • 中美科幻電影之差距:美國已輕車熟路,中國卻仍舉步維艱
    劉慈欣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到《2001:太空漫遊》這部上世紀60年代的科幻片對自己的重大影響,他謙虛的認為:「我所有的作品只不過是對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原著作者)的拙劣模仿
  • 【坎城】70毫米復刻版《2001太空漫遊》成為坎城電影節最大亮點
    當地時間5月13日,坎城的德彪西廳裡,已經50周年的《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被徹底地復原了一次。保存完好且最接近1968年版本的70毫米拷貝在埃及被發現。於是,這部被無數觀眾喜愛並且被許多電影人模仿的經典影片,在今年乏善可陳的主競賽影片之餘,點亮了坎城電影節。《2001太空漫遊》劇照這場放映,完全復原了當年的情景。喬治·李蓋蒂(Gyrgy Ligeti)刺耳的開場音樂,七十幾分鐘處的中場休息,還有當年印刷的宣傳手冊都全部在坎城重現。
  • 日本NHK正式播送8K 22.2聲道節目:《2001:太空漫遊》打頭陣
    本次上線的電影是庫布裡克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華納基於70mm底片進行了4K/8K重製。NHK之所以如此激進,可能與籌備2020年東京奧運會有關。當然,目前市面上在售的8K電視非常稀少,僅來自夏普、三星等,而且價格異常昂貴。以夏普的第二代曠視系列8K電視為例,60寸在日本市場的價格約合人民幣4.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