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竹筍味道鮮美,為什麼現在農村老家野外有很多野筍子卻不見人挖?
農村老家野外有很多野竹筍,為什麼沒人去摘?這其中原因應該有很多吧!比如說和人們的口味、野竹筍生長的地區以及野竹筍的數量、品種等都會相關!
雖然說竹筍一年四季都會生長,但春季是竹筍生長最多而且最佳的季節,在以前老家的後院裡還有一片竹林,只是那種普通的細竹,每年春天都會報出不少小竹筍,但很少拿來吃,因為味道有些發苦。如今正值五一佳節,有些朋友就可以選擇上山,去挖山裡的竹筍,那筍子個頭大,味道也很好。年年冬天和春天都有不少的山客上山挖這些野竹筍,下山能賣到好幾十一斤呢!
那題主所說的農村老家有許多的野竹筍沒人挖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就簡單地談一談我的看法!
1.口味問題
我想在很多人眼裡看來,只要是竹筍都是可以吃的吧!當然之前我也是這麼認為!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有些竹筍就不能吃,有一種苦竹筍,老人們就不會去摘它們,因為它們的味道發苦,而且質地硬,不容易炒熟,吃完肚子會不舒服,所以大家也就不會去挖它。題主老家野外的竹筍可能就是這種苦竹筍,所以就沒人去摘!
2.地區問題
因為竹筍生長的地方以山區野外居多,這些地方都比較偏僻,因為現在新農村的建設,山裡的農村基本上都搬下來了,大山裡也就沒多少人了。所以這些竹筍生長的地區也就很少人去了,也就很難發現,從而也就沒多少人去摘!
3.工夫問題
上面也說到,每年都會有不少的爺爺奶奶上街擺攤買挖來的野竹筍,它們挖來的竹筍都是那種山竹筍,個頭大,也好吃,現成的多,購買方便。而自己去挖這種竹筍一是要跑遠路,二是找筍的方法不到位,三是自己挖筍的手藝不高,很難挖到完整的筍。這樣一來二去的,就不如買點筍子吃。這樣一些野生的筍子也就沒多少人去挖了。
4.健康問題
老人們常說,竹筍溼熱,屬於寒性食物,吃多了對人身體不好,特別是那些身體有風溼、手腳冰涼的人,吃多了竹筍,就很容易咳嗽,乏力不舒服。所以農村裡的老人們都很少挖回來吃,家裡有小孩的也不能經常吃。但是喜歡吃的朋友,可以多挖一些回來做成筍乾,這樣就可以燒火鍋吃,也不用擔心太多。
對此,你們有什麼其它不同的看法或意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