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3日報導臺媒稱,冬天是北京傳統旅遊淡季,為吸引遊客,北京故宮舉辦史上規模最大「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
遊人在故宮內遊覽。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月2日報導,北京故宮破紀錄推出近千件年節文物展示,生動還原清代宮廷過年的場景,遊客到訪故宮不僅能看還能互動,感受清朝故宮的春節文化。
紅包裝元寶 桔子超珍貴
據報導,「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自1月8日起展至4月7日,這個期間即為農曆戊戌年臘月初一至農曆己亥年三月初三「上巳節」,與傳統宮廷慶賀新年時間吻合。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受訪時指出,基本上皇帝跟老百姓過年的文化和思想內涵是一樣的,都是盼望家庭和睦、風調雨順,只是表現形式略有不同。
觀眾在展廳觀賞「福」字。新華社記者 張傳奇 攝
她說,民間過了臘八就是年,但皇家對於年節的禮節習俗特別多,皇宮裡從臘月初一就開始過年,「從皇帝寫第一個福字起」,而這個福字就貼在皇帝住的乾清宮,象徵過年要開始了。而後,皇帝陸續還要寫好幾個「福」字貼在宮中不同的地方,也要將「福」字賜給大臣。
另外,皇帝也會發紅包,裝有金銀元寶的荷包「饋歲」就是當時的紅包。除了錢財外,皇帝有時候也會發吃的東西,因為當時物質並不豐富,因此像是桔子或是魚肉等都是珍貴的禮品。
這是刺繡荷包裡裝的「壓歲錢」。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任萬平說,皇室年夜飯有其規矩,清代皇帝會分別舉行家宴、宗親宴或與妃子皇后們吃飯,與現代人一家人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不同。
華美宮燈 高難度還原
報導稱,「過大年」展覽分為文物和實景體驗兩部分,文物展覽位於午門正殿和東西雁翅樓展廳,任萬平表示,這一次原先預計展出文物885件(套),但工程人員近日在修繕養心殿時,意外在支柱根部空隙間發現乾隆時期的清宮春節曲目戲本,這份戲本也被網友戲稱為「清朝春晚節目單」,因此,這次展品共計有886件之多。
故宮博物院首次復原「天燈」和「萬壽燈」。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
實景體驗部分為整個紫禁城開放區域,任萬平說,包括在宮殿門口懸掛著寓意吉祥的春聯、門神,以及精緻華美的宮燈,和高大的天燈、萬壽燈等。
不過這些燈飾的實物已不存在,要重新打造這些燈飾困難重重。任萬平表示,首先團隊大海撈針般梳理所有史料檔案,接著將文字變成立體,具體結構、尺寸和工藝特點每一細節都要弄清楚,「每每出現進展,但某一局部又缺乏材料,又做不出來了,團隊好幾度都要放棄」,她坦言,歷史留下來的資料並不完善,還原燈飾品很難做到百分之百,但他們已盡力做到百分之八十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