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戰:苦鬥雄關——山海關之戰

2020-12-26 騰訊網

今天,到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旅遊,已經很難感到戰火的痕跡,但1933年元旦剛過,中日兩軍就在這裡展開了一場大戰。保留在日本軍人相冊中炮毀的山海關城樓照片,顯示著戰鬥的激烈。山海關之戰,是東北軍面對面和日軍打的第一場硬仗。

「九一八」沒有抵抗,錦州打了個虎頭蛇尾,國民政府提出的方略是靜待國聯解決問題,東北軍的大部隊進了關。但是,這樣屈辱的後退,並沒有換來和平。1933年1月2日,日軍進攻山海關,東北軍守軍何柱國部六二六團奮起抵抗,因日軍蓄謀已久,東北軍主力亦沒有出動支援,經過一天戰鬥,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落入日軍之手。但這次戰鬥中,東北軍參戰部隊打得英勇頑強,在全國輿論的一片罵聲中,終於為自己贏得了同情的聲音。

根據記載,1月1日夜21時20分左右,日軍山海關憲兵派遣分隊營房和山海關火車站派出所相繼傳來爆炸聲和槍響。同時有人向榆關南門外的中國軍隊哨位放槍,哨兵為避免衝突,退入門內並緊閉城門。隨後,日軍營房內傳出整隊集合的聲響。

駐守在榆關城內的中國軍隊為東北軍系統的獨立步兵第九旅旅部和第六二六團。獨九旅旅長兼臨永警備司令是何柱國。

事發當時,何柱國正在北平向頂頭上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理委員長張學良(委員長由蔣介石自兼)匯報近期來日軍不斷挑釁的情況,部隊由參謀長喻建章(號仲書,1896年生,湖北黃陂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參謀處長何鏡華(1908年生,遼寧法庫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學生隊第二十期步兵科畢業)負責。在槍聲響起之後,駐軍派出外事科主任秘書陳瑞明前往日方交涉,帶回的消息是日軍憲兵隊長稱系中國士兵向日軍開槍,並望城內居民避難,限五十分鐘內給予答覆。喻建章等人明白日軍是在蓄意挑釁,用電話通知各部並布防保證榆關城的對外交通聯繫。

日軍留下的老照片,重現了山海關之戰的情景

1月2日凌晨1時,日軍山海關守備隊76人全副武裝蜂擁至榆關城南門,在望洋樓(榆關城南門樓)前列隊。帶隊的軍官聲稱遭到了抗日義勇軍襲擊,懷疑襲擊者已經進入榆關城,要求依照辛丑條約規定之治安權進關搜查,並向中國守軍提出南關歸日軍警戒等四點要求:

1月2日上午10時50分(一說9時),日軍中尉兒玉利雄見談判仍無結果,急不可耐,指揮部下架起長梯強行登城。城上的中國士兵奉有不得先開火的命令,只好用石頭向下砸,這時有日軍士兵向城上投擲手榴彈,守軍將手榴彈擲回,一下將兒玉中尉炸死,並炸傷士兵兩人。日軍架設在民房之上的機槍、迫擊炮當即開火,城上守軍也放槍還擊,雙方爆發武力衝突,後世將由此而開始的事件稱為「榆關事變」或「山海關事變」。

事變發生當天,日本駐北平公使館向張學良遞交通牒,要求駐山海關的中國軍隊撤退。張學良回復稱中國方面「絕無擴大事態之意圖」,但拒絕將軍隊撤走。中方當即回復日本方面決定停止談判。何柱國在北平接到開火消息後,派秘書陳宏一趕往天津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部質問,得到的答案是「不詳知」,隨後便登上一輛臨時調撥的火車返回防地。途中,何柱國向第六二六團發出抵抗的命令,並向全軍發布《告士兵書》:

願與我忠勇將士,共灑最後一滴血於渤海灣頭,長城窟裡,為人類張正義、為民族爭生存,為國家雪奇恥,為軍人樹人格,上以慰我炎黃祖宗在天之靈,下以救我東北民眾淪亡之慘。

3日晨10時,鈴木美通以第五聯隊擔任正面、山海關守備隊為左翼、第十七聯隊為右翼、偽滿國境警備隊擔任預備隊,在鐵甲列車和火炮支援下,向山海關南門到六角堂一線發起總攻。

中國守軍主力為第六二六團,共有官兵2257人,機槍12挺、平射炮4門、迫擊炮6門。受辛丑條約限制,山海關沒有修建永久工事,只能依靠13尺高的城牆進行防禦。

1月3日午前10時,日軍飛機、戰艦、火炮同時開火轟擊榆關南面城牆,引發大火。日軍步兵隨之向南門附近和東南城角被轟塌的城牆缺口發起衝鋒,守軍沉著應戰,以手榴彈與日軍近戰,將其擊退。正午時分,日軍進行炮火準備後再度衝鋒,守軍第二連自連長劉虞宸以下大半陣亡,日軍五十餘人沿廢墟斜坡攀援而上,佔領制高點魁星樓。午後1時團附孫良玉指揮第一營一連自西門反攻南門、第三營十連自東門反攻東南城角,將南門和魁星樓克復。與此同時,南門被燒夷彈破壞,守備此處的第三連連長關景泉中炮陣亡。

午後2時,日軍增加兵力,在戰車掩護下突擊南門。第四連連長王宏元戰死於南關,陣地被日軍佔領。

面對衝入的日軍,一營營長安德馨高呼「我安某一日在山海關,日人一日決不能過去,日本人要過去,只能在我們的屍首上過去」,率身邊僅有的兩個班預備隊反擊。激戰中,安德馨營長頭部腹部兩處中彈,當場陣亡。安德馨是回民,附近清真寺中的回民念及情誼,冒險將他的忠骸收殮,戰後護送出城交給獨九旅,在北平公祭後運回原籍河北清苑安葬。

日方戰史記載了山海關守軍的頑強抵抗,甚至記錄在安營長發動的最後反擊中日軍陣亡了一名中隊長,這名中隊長和挑釁中被擊斃的落合甚九郎大尉是日軍在山海關之戰中陣亡的級別最高的軍官。

石世安團長見陣地全線動搖,通訊線路遭轟炸全告中斷,士兵傷亡慘重,無法再戰,於是下令全團由西水門撤退。日軍自南面追來,掩護撤退的第5連連長謝鎮藩戰死在西門南面陣地上。1933年1月3日下午3時15分,天下第一關落入日本人之手。

山海關之戰,讓東北軍上下徹底明白,不抵抗是沒有出路的。即便是退入關內,仍難免遭到敵軍的追殺。敵軍貪得無厭,為免亡國,只有抵抗一條路好走。

相關焦點

  • 山海關,一座決定了明清兩個王朝命運的天下第一雄關!
    如今,來到這裡,可以看出,山海關位於明長城的東段,也是明長城和大海唯一有直接接觸的地方。山海關城北依燕山,南面大海,故得名山海關,這裡也是河北和遼寧的分界線,再向北就是東北。在清朝一直有一句話:從龍入關。這點主要是不少清朝貴族用來宣示祖上功勞的榮耀,這裡的關,就是山海關,而到了清末,不少人開始闖關東,同樣也是說山海關。
  • 東北冰雪(三七) 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
    且過去山海關景區曾隸屬於東北九省的遼西省,故以此景點作為東北系列旅遊的終點。秦皇島市是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東北臨遼寧省葫蘆島市,東南濱渤海灣。地處燕山山脈丘陵區及平原過渡帶,為大陸的甲級旅遊城市。
  • 舊作重拾:山海關懷古
    作於2014年雄關虎踞山海間,勢如矯龍壓群巒。書生舍己千人敵,勇將怯戰匹馬還。嘆息斑駁顏色舊,我自臨風空憑欄。山海關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裡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
  • 與山海關齊名,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的它,讓人嚮往
    長城沿線分布著許多關隘,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如今的遊客,都會感嘆關城建築的宏偉大氣。
  • 甘肅嘉峪關長城,與山海關齊名,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在長城最西端有一座關城,叫做嘉峪關,與山海關齊名,是萬裡長城最重要的關城之一。嘉峪關長城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是萬裡長城最西端,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長城建在一片荒漠中,是長城最精華的部分之一。嘉峪關關城始建於明初的公元1372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 《山海關長城原貌》
    早在1985年被列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和旅遊地,天下第一關、老龍頭等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然而這裡還保留有原汁原味的長城遺址。》 山海關早在1985年被列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和旅遊地,天下第一關、老龍頭等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然而這裡還保留有原汁原味的長城遺址。
  • 從山海關到玉門關:走近長城關塞
    自2007年開始,本報記者東臨滄海,西出陽關,沿長城走向,臨雄關漫道,從大海到大漠,尋覓一個個在歷史的雲煙裡斑駁風化的傳說,領略歷經千年、被無數文人墨客和戍關將士魂牽夢繞的重重關塞風貌。山海關旌旗逶迤碣石間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山海相濟,地勢天成,緊鎖華北通往東北的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之稱。
  • 在中國,山海關是唯一以山、海、關合命名,但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裡,北依巍巍燕山,南襟滔滔渤海,緊扼東北、華北交通咽喉,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京畿要地。這段城牆北(左側)高南低,那是因為山海關是依山勢建,而城上的箭樓是按照水平線建,造成兩者間有個夾角。在明長城沿線,上千座大大小小的險關要隘中,山海關古城做為明萬裡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重要關隘,名冠居庸、嘉峪之前,有「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的美譽。
  • 從山海關到玉門關:走近長城關塞
    雄關;記者;大漠;遺址;軍事 內容摘要:」關塞是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自2007年開始,本報記者東臨滄海,西出陽關,沿長城走向,臨雄關漫道,從大海到大漠,尋覓一個個在歷史的雲煙裡斑駁風化的傳說,領略歷經千年、被無數文人墨客和戍關將士魂牽夢繞的重重關塞風貌。山海關旌旗逶迤碣石間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山海相濟,地勢天成,緊鎖華北通往東北的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之稱。
  • 雄關第一龍首昂,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入海石城旅遊圖片
    拍攝地點: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景區拍攝時間:拍攝設備:尼康D750,尼康50 1.8g鏡頭寧海城是山海關老龍頭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明代最完整、最大的軍營。城內有軍營龍武營;軍官官邸護佑;有先烈、將領紀念館;有神仙龍王廟和關帝廟。連接山海關老龍頭和大海!由此產生入海石城。
  • 東北抗聯:林海雪原苦鬥關東軍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東北抗日聯軍孤懸敵後,在極其殘酷的鬥爭環境中、在敵我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與優勢裝備之敵浴血奮戰、周旋苦鬥,進行了長達14年的不屈不撓的鬥爭,開闢了全國最早、堅持時間最長的抗日戰場。  自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9月的6年間,關東軍共死傷17.82萬人,抗日聯軍牽制關東軍約80萬人。
  • 萬裡長城上的九大雄關
    在萬裡長城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臺、烽火臺。其中山海關、嘉峪關等九大雄關最為著名。一、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素有 「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
  • 東北環行記 之 山海關與東戴河
    說熟悉是因為中學時代我很愛學習地理和歷史,對東北有一些了解,說陌生呢是因為這麼些年我始終沒有去過東北。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今年暑假我和幾個朋友,跟著焦作戶外開啟了環遊東北的旅行。7月6日下午兩點,我們從焦作乘車出發,一路北上,經河北北戴河秦皇島,第二天早上到達山海關。這是我們東北行要參觀的第一個景點。
  • 東北新變:從「投資不過山海關」到「投資正過山海關」
    新華社瀋陽8月1日電 題:黑土地上的新變化——解析「投資正過山海關」之一新華社記者徐揚、汪偉、王炳坤沙特阿美、恆大、阿里巴巴……今年以來,一批商界巨頭紛紛布局東北,「投資正過山海關」的勢頭初顯。從「投資不過山海關」到「投資正過山海關」,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經濟信號?看走勢:春江水方暖近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的黑龍江之行成為企業圈關注的焦點。此前,恆大、京東、騰訊等一批大型企業也已經提前在東北布局。「春江水暖鴨先知。」
  • 《行走長城》第二篇:山海關憑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
    從老龍頭西行四公裡,從秦皇島市中心向東北十五公裡,這裡就是山海關。山海關聞名海內外,被譽為天下第一關,單從建築學的角度,便擔得起天下第一的名號,氣勢恢宏、壯麗雄偉。明朝統治者以為有這樣的一座固若金湯的雄關要塞,便足以保境安民、樂享太平。山海關。
  • 甘肅省資訊|長城萬裡,天下雄關: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玉門關
    甘肅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長城萬裡,天下雄關: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玉門關長城在中國古代是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長城八大雄關中的山海關號稱\"山海關由此得名。居庸關地處北京北部。是長城沿線上的著名的雄關,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在扼控此口。素有「天下九塞」之一。是長城四大重要關卡之一,有南口,居庸關,上官和八達嶺。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寫下大量描繪居庸關的詩詞賦和碑刻,石刻文字,其中,古詩詞有170首左右,近1萬3千餘字。雁門關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
  • 中華詩詞曲賦聯同題·山海關老龍頭//秦皇島小組出題
    註:雙龍會:喻山海關之老龍頭與渤海龍王相會。馬來寶(陝西府谷)題老龍頭紫塞蜿蜒東入海,弄潮掀浪搏雲天。雄襟萬裡江山固,元氣混茫猶兀然。劉學(黑龍江 尚志)詠山海關老龍頭明城入海老龍頭,第一雄關譽九州。昔日戚軍功鑄史,而今鐵旅震全球。
  • 最美西北之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第一天我們加足馬力,來到了天下第一雄關這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與千裡之外的「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遙相呼應。我們圍著城牆轉了一圈,發現其地勢險要,非常壯觀,真不愧是天下第一雄關之稱謂。
  • 進一步認識東北抗戰歷史地位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
    東北抗戰是6年局部抗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抗日軍民,反日寇反奴役爭取民族解放,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認識東北抗戰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有利於人們全面了解中國抗日戰爭發生、發展的整個歷史進程,進而有利於認清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和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於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是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重要環節。
  • 山海關、天下第一關,有太多故事的地方
    山海關,又名榆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裡,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遂有「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山海關城,周長約4公裡,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