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用雕塑講述中國故事

2020-12-25 今日中國

「20世紀中國美術的重要特徵是中西合璧,在這一進程中極為重要的是中法之間的美術交流。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的這份深情,這份友誼,這份真情,將載入中法藝術交流史。」2020年11月25日,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捐贈揭幕儀式上說。

多年來,吳為山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獨特表達,致力於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

▲ 吳為山創作《馬克思》終稿。

為時代造像者

1962年1月,吳為山出生於江蘇省東臺縣時堰鎮一個書香門第,五六歲時就開始喜歡上這些陶瓷器皿上的畫作及家中所藏古書中的插圖。

1979年,吳為山考取無錫工藝美校,在那裡,他第一次看到維納斯、伏爾泰、米開朗基羅等那麼多名人的雕像。兩年裡,泥塑匠師高標先生的高超技藝令他大開眼界,吳冠中、錢紹武等校外名家的講座令他受益匪淺,著名畫家吳開誠先生在素描上的啟蒙與引導,奠定了他日後對藝術的整體認知。

1991年,29歲的吳為山任南京師範大學雕塑教研室主任,當時他接到「當代草聖」林散之的長子林昌午的邀請,請他為父親塑一尊半身像,放置在林散之紀念館。當雕塑完成之後,林昌午激動地說:「父親活了!」這令吳為山深受鼓舞,從此踏上了塑造中國文化名人之路。他要用自己的雕塑藝術,為歷史上被人們逐漸忘記的那些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等塑像,讓人們「感受這個民族走過來的足跡」。

自1994年至今的20多年間,吳為山創作了數十尊造型不一的孔子塑像,最大的20多米高,最小的也有70釐米高,立於世界許多重要的文化教育場所。他從事的「中國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塑像創作,迄今已完成近400件。

多年來,吳為山始終懷有強烈的文化使命感,希望通過雕塑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文化名人造像,把他們的形象融入人類歷史生生不息的長河,比如老子、孔子、黃賓虹、齊白石……其中,吳為山的代表作《老子》獲國際美術金獎,該作造型磅礴、形神兼備,內中刻有道德經,表現了虛懷若谷,滿腹經綸的先哲形象以及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2014年,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盛讚吳為山作品《老子》,他表示:「從這件作品中可以看見中國。」

2020年11月12日,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展覽在關山月美術館開幕。展覽共展出吳為山作品136件,其中雕塑作品101件,繪畫作品35件。本次展覽除了展示藝術作品之外,還展出與吳為山藝術創作和工作經歷有關的大量圖文資料。

▲ 義大利藝術研究院院長阿琦蒂尼(Cristina Acidini)與中國美術館館長、義大利藝術研究院榮譽院士吳為山,共同為吳為山雕塑作品《超越時空的對話—達·文西與齊白石》揭幕,這件作品被義大利藝術研究院永久收藏。

藝術本身也是一種翻譯

「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在包羅萬象的藝術生態中,中國的美術家要找到支點,保持平衡,才能使經典藝術與當代創造有機融合,使中國美術在世界藝術史圖景中立定文化坐標。」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吳為山在對中華美學精神、對中國傳統雕塑藝術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寫意雕塑」的概念。

「中國寫意藝術,源自天象地脈的造型意象,合於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理論,表現為象、氣、道逐層升華而又融通合一的動態審美。它的表現智慧和創作過程,它的思想性和形式特徵,皆是東方精神的形象對應。它敘述和弘揚的是一個古老而彌新的民族之詩性追求。」吳為山表示。

他認為,藝術本身也是一種翻譯。這種翻譯是指,把客觀世界、物質世界翻譯為主觀意識。當他在義大利威尼斯旅遊時,幻想超越時空的東西方文化代表、在人類文明長河中共同泛舟的意象。於是,他著手以「齊白石與達·文西的對話」為主題創作雕塑作品。

2020年1月17日,大型雕塑《超越時空的對話—義大利藝術巨匠達·文西與中國畫家齊白石》在義大利芬奇市「落戶」,這是首次將中國雕塑家的作品永立於達·文西出生地。義大利芬奇市市長授予吳為山先生達·文西榮譽金質獎章。

此外,他認為,這種翻譯還指文明相互借鑑融合,東西方在對話交流中形成新的興衰、新的藝術價值和氛圍。吳為山說,「比如我喜歡羅丹,喜歡米開朗基羅,喜歡古希臘雕刻,也喜歡西方現代主義作品,但麵包就是麵包、牛奶就是牛奶,它不能成為我們的饅頭與豆漿,怎樣把它們融匯在一起,就需要好好思考。」

「吳為山教授的藝術,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東方藝術家如何以具象藝術和現代視覺藝術的方式表現世界,表現人類,如何在泥土與青銅中鑄就靈魂。」羅馬美術學院前院長季拉爾多·羅·魯索認為。

▲ 吳為山2010年創作的《孔子》青銅雕塑,高790cm,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用經典作品講好中國故事

「中華民族從古到今,有太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而講故事的機會並非天天有,因此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要選擇經典的故事,要講文化的精髓。」吳為山認為,培養文化自信,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優秀的傳統,尤其是中華美學精神。

在他看來,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是由「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大量文藝作品構建而成的。因此,創作具有中國精神的好作品並進行有效傳播是十分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雕像作為吳為山的代表作品在英國劍橋費茨威廉博物館,韓國、義大利、比利時、法國、新加坡等國的重要博物館、美術館與駐外藝術機構先後展出甚至永久陳列。2017年9月,應巴西庫裡蒂巴市市長拉斐爾·格雷卡先生之邀,吳為山創作的《孔子》雕塑矗立於巴西。這是中巴兩國人民友誼的見證,也是中巴文化交融的永恆印記。由於孔子像的永立,巴西廣場永久命名為「中國廣場」。

近年來,吳為山的作品在世界多國進行巡展。2012年9月4日,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手扶孔子像面對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外交官發表演講:「這些作品表現的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更是全人類的靈魂。」

相關焦點

  • 吳為山:用雕塑講述中國故事
    2020年11月25日,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捐贈揭幕儀式上說。多年來,吳為山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獨特表達,致力於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
  • 吳為山:用雕塑講好中國故事
    1991年,29歲的吳為山任南京師範大學雕塑教研室主任,當時他接到「當代草聖」林散之的長子林昌午的邀請,請他為父親塑一尊半身像,放置在林散之紀念館。當雕塑完成之後,林昌午激動地說:「父親活了!」這令吳為山深受鼓舞,從此踏上了塑造中國文化名人之路。
  • 吳為山:用雕塑講好中國故事
    1991年,29歲的吳為山任南京師範大學雕塑教研室主任,當時他接到「當代草聖」林散之的長子林昌午的邀請,請他為父親塑一尊半身像,放置在林散之紀念館。當雕塑完成之後,林昌午激動地說:「父親活了!」這令吳為山深受鼓舞,從此踏上了塑造中國文化名人之路。
  • 吳為山:丹心鑄魂三十載 著名雕塑家吳為山講述國博個展背後的...
    「丹心鑄魂——吳為山雕塑藝術展」近日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作為當今中國雕塑藝術的標誌性人物之一,這次「丹心鑄魂」展覽匯聚了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先生30年來優秀的創作成果,蔚為大觀。本報記者近日採訪吳為山,聽他深情講述這次展覽背後難忘的藝術生涯與「江蘇故事」。
  • 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南科大講堂暢談雕塑的時代音韻
    2020年11月22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南方科技大學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吳為山做客第264期南科大講堂,為我校師生帶來「雕塑的時代音韻」主題報告。報告會由我校黨委副書記李鳳亮主持。
  • 展覽預告|「問道吳為山雕塑作品展」即將亮相青島市雕塑館
    吳為山先生是當代著名雕塑家、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院長,兼任中國雕塑院青島分院院長。其首創中國現代寫意雕塑之風,提出「寫意雕塑」理論和「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系統總結了中國雕塑優秀傳統,對中國雕塑當下創作的發展方向起到極大的引領作用。
  • 吳為山百餘件人物雕塑亮相國博 現場講解作品創作背後的故事
    這位「講解員」正是著名雕塑家吳為山,遍布國博展廳內外的百餘件套人物雕塑都是他的展覽「丹心鑄魂——吳為山雕塑藝術展」中的作品。閻彤攝吳為山,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丹心鑄魂——吳為山雕塑藝術展」選取了他的雕塑作品179件套。
  • 走進吳為山的雕塑世界
    走進吳為山凝鑄的塑像世界,如同走進一片繁茂的文化碑林。▲馬可·波羅(雕塑)吳為山 2018年  《說文》言,像,似也。在形似與神似之間,吳為山找到了一條寫意雕塑的道路,融匯傳統與現代,找到中國藝術的立足之本。  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
  • 讀以致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吳為山雕塑
    雕塑語言是人類共有的語言,在文明互鑑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的寫意雕塑連接古今東西文心,塑造了一尊尊中外歷史人物、文化大師、藝術巨匠以及普通大眾,以特有的方式,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藝術創造。
  • 國美術館新任館長吳為山:中國美術館創造時代的"雕塑"
    ,吳為山擔任新一任館長。這是第二位雕塑家出任館長,首任館長劉開渠,現任館長吳為山都是蜚聲國際的雕塑藝術家。吳為山的就職感言「中國美術館——創造時代的雕塑」也別出心裁,傳達了鮮明的個人風格。本報記者在現場專訪了這位中國美術館新的掌門人。  記者:作為中國美術館新任館長,您如何理解和詮釋自身職責的重大轉換?
  • 吳為山雕塑《顧拜旦》落戶瑞士國際奧委會總部
    當地時間1月16日,應國際奧委會主席託馬斯·巴赫邀請,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到訪瑞士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向奧林匹克博物館捐贈他創作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顧拜旦雕像。
  •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抗疫」而雕塑
    5月14日,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在創作「抗疫」題材的雕塑作品——《使命》。(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中國日報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姜東) 2020年5月14日,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來到北京一處工作室,將其在疫情期間創作的高39.5cm的漢白玉雕塑作品《使命》進行放大創作,繼續完善成一尊高2.2米的雕塑作品。
  • 烏克蘭基輔舉行吳為山雕塑作品揭幕儀式
    人民網基輔12月14日電(記者 譚武軍) 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雕塑作品《心靈之門——塔拉斯·舍甫琴科與杜甫對話》,14日在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市中心的基輔國立大學植物園內揭幕。烏克蘭副總理基裡連科、中國駐烏克蘭大使杜偉、基輔國立大學校長古別爾斯基等嘉賓出席揭幕儀式。吳為山在揭幕儀式上介紹說,作品以兩本書為形式,仿佛兩扇正在打開的門。
  • 著名雕塑家吳為山:讓雕塑藝術融入歷史長河
    我要用手中的泥土、用雕塑的手法把他們塑造出來,去留住哲學家的思考、科學家的思維、教育家的思想,以表達我對祖國五千年文明的敬意。我認為,用雕塑的手法把他們塑造出來,不僅可以展示一個時代的風採,更能展現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
  • 吳為山在國家大劇院開講:以雕塑為時代立碑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周瑋)中國美術館館長、雕塑家吳為山日前在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為觀眾做了一場「以雕塑為時代立碑」的講座。吳為山從自身30多年的創作實踐經歷講起,著重講述了他創作中國歷史傑出人物系列雕塑的初心與思考,以及這些雕塑所傳達的藝術精神、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
  • 吳為山:用經典作品傳播中國精神
    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經典文藝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及智慧,反映了民族的品格和時代的特徵,刻載著藝術家的追求和探索歷程。吳為山認為:「經典作品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審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創造力,所以才會成為不過時的作品。
  • 吳為山:在中國與世界之間行走
    從求學任教於南師大到創立南京大學雕塑藝術研究所與美術研究院,從執掌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中國雕塑院到任中國美術館館長,他肩負起接續中華美育傳統之使命。特別在去歐美遊學之後,吳為山再次去敦煌、麥積山、龍門、雲岡,那些可以對話《大衛》《思想者》的雕塑巨作,以一種超時空的力量深深打動他的心,讓他提出了「寫意雕塑」的文化主張。
  • 吳為山:在中國與世界之間行走
    於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辦的本次展覽共展出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雕塑家吳為山雕塑作品101件、繪畫作品35件,同時呈現了與他藝術創作和工作經歷有關的大量圖文資料,向觀眾呈現改革開放以來一位美術專業大學生「走」向知名藝術家的歷程。
  • 「以雕塑為時代立碑——吳為山的雕塑藝術」專題講座在國家大劇院舉行
    「以雕塑為時代立碑——吳為山的雕塑藝術」專題講座在中國國家大劇院舉行(攝影 陳毓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11月7日,「以雕塑為時代立碑——吳為山的雕塑藝術」專題講座在中國國家大劇院舉行講座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先生為觀眾闡述了他的創作理念,並分享他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心路歷程。國際著名雕塑家、全國政協常委吳為山先生從事藝術創作多年,期間不斷探索如何用中華美學來表達中國精神,將雕塑藝術與中國傳統書法和繪畫融匯在一起。
  • 德文版《吳為山的雕塑世界》在德發行
    2018年6月5日,中國雕塑藝術家吳為山的德文版《吳為山的雕塑世界》新書推介會在柏林成功舉辦。 吳為山作為現當代國際雕塑藝術家,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也是繼著名畫家吳冠中之後第二位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的中國藝術家,近年來孜孜不倦地以各種形式與世界文化作交流,他的作品也作為中國的文化符號在世界各地展出。此次為紀念馬克思誕生200周年,由吳為山創作的5.5米高馬克思銅像作為中國贈送給德國的禮物,矗立在馬克思出生地,德國特裡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