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公司官微
當前A股區間震蕩模式依然未改變,滬指及創業板指都已經震蕩了5個多月。市場上對於滬指能否衝突3500點、牛市是否依然存在的討論也多了起來!從主流觀點來看,大型機構幾乎一致都看好A股牛市延續。那麼在跨年之前,應該如何配置行業和個股呢?看最新機構策略怎麼說。
安信策略:疫苗漸行漸近「順周期」有望繼續成行情主線
安信今日策略指出,本周和投資者交流,部分投資者對當前市場中行情分化的現象表示關心。當前「順周期」行情的持續性和未來A股的主線方向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總的來說,市場依然在震蕩向上的格局中。在中國經濟持續復甦、疫苗漸行漸近、「順周期」將有望繼續成為A股市場行情主線,其中特別注意需求端有自身庫存周期與行業周期邏輯,供給端有收縮或產能退出的方向,這些方向持續性可能超越市場預期。行業上重點關注:白酒、白電、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化工、機械、有色、煤炭、鋼鐵、保險、銀行、券商、軍工、半導體等。
1. 「順周期」主線已成市場共識,後續關鍵是尋找持續性
中國經濟復甦持續,「銀十」景氣度高。近期披露的中國十月經濟數據顯示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均動能強勁。10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升至1.8%(9月為0.8%),房地產投資持續強勁、製造業投資快速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10月再度走高,升至4.3%,除汽車以外社零同比增速升至3.6%。其中餐飲10月同比增長0.8%,為疫情以來首次轉正。而「銀十」期間汽車銷售依然火爆,中汽協數據顯示,10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2.49%,乘用車和商用車同比分別為9.25%和30.06%,汽車景氣上行周期進一步確認。10月出口同比增速甚至11.4%,創2019年3月以來新高,海外疫情惡化有望繼續帶來醫療物資、小家電、辦公用品、自行車等產品的大量訂單,同時中國良好的供應鏈狀態也有利於紡服、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鏈向中國轉移。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美元兌人民幣離岸匯率已快速升至6.55,為2018年7月以來新高。
「順周期」是當前主線已成共識,關鍵是持續性。毫無疑問的,過去一個階段以來,A股行情持續在反映「順周期」主線,白酒、家電、汽車等順周期高景氣行業和化工、有色甚至鋼鐵、煤炭等上遊周期行業輪番表現。下一個階段,市場的焦點問題在於,如果投資者普遍預期經濟同比增速在明年一季度見高點,如果一致預期中國經濟實質上的整體修復在接近那個時刻也基本完成,那麼順周期主線還能走多遠,空間,還有多大,是否會提前結束。
我們認為,關鍵是要尋找不僅僅是受益於「後疫情時代」需求修復(至疫情前)邏輯,而是要尋找有著自身的庫存和產業周期,需求有望復甦至超越疫情前水平,另一方面也有供給端邏輯,尤其是新冠疫情實際上也加大了對一些行業資本存量的衝擊和導致相關產能的退出。
近期我們陸續觀察到了一些工業品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例如鈦白粉、苯乙烯、光伏玻璃、銅、鋁等,這些行業中多數存在供給端偏緊壓力,新冠疫情實際上加大了對資本存量的衝擊和產能的退出,而需求端看,它們往往都與汽車、家電、光伏等景氣度較高的製造業有關,這些行業往往有著自身的庫存和產業周期,其需求上行景氣持續度有望跨越明年一季度之後。
海通策略:牛市格局未變,主線仍是科技和內需
核心結論:①牛市期間資金在主路和輔路上交替前行源於基本面漸變,今年上半年科技和消費領漲,三季度早周期崛起,四季度後周期正在發力。②目前我國類似1980年代初的美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當年美股的牛股多數出現在科技+消費這條主路上。③牛市格局未變,中短期而言,後周期的金融更優,中長期主線仍是代表轉型升級的科技和內需。
1.牛市期間主路和輔路交替很正常
回顧歷史,牛市主線與輪漲並不矛盾。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每一輪牛市都依託於不同的宏觀背景,而每輪牛市主導產業的背後都隱藏著宏觀產業周期的變化。05/06-07/10牛市的背景是城鎮化和工業化加速,主導產業是房地產產業鏈。12/12-15/06牛市的背景是智慧型手機普及帶動移動網際網路浪潮崛起,主導產業是以創業板為代表的科技股,具體行業包括計算機、傳媒、電子等。根據歷史經驗,牛市期間會出現主導產業,盈利是其決定變量,但在主線上漲過程中,也會出現其他行業的階段性輪漲行情,牛市中主線與行業輪漲並不矛盾。
2. A股主路已日漸清晰
A股開始出現賽道化趨勢。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企業的增長紅利,好賽道更容易產生好企業,所以投資第一步就是選擇賽道,近年來A股優質賽道主要集中在科技和消費。回顧歷史,過去十多年我國科技和消費行業牛股輩出,典型代表包括白酒中的貴州茅臺和五糧液、食品中的海天味業、快遞中的順豐控股、醫藥中的愛爾眼科和通策醫療、電子中的歌爾股份和立訊精密等。可見,消費和科技無疑是上佳的優質賽道,那麼未來這種賽道化的趨勢會延續嗎?
借鑑美國歷史經驗,經濟轉型期優質賽道長期集中在消費+科技。進入1980s年代美國開始步入轉型期,考慮到數據可獲得性,統計1990-2000年期間美股表現如下:從個股看,美股誕生了十倍股79隻,其中72%來自消費+科技行業;從行業看,消費和科技行業漲幅領先,期間標普500信息技術行業漲幅為13.0倍,醫療為3.3倍,金融為2.6倍,非必需消費為2.5倍,而傳統周期行業漲幅墊底,公用事業漲幅為38%,材料為57%。歸根到底,消費和科技行業表現更好源於基本面更優異。
目前中國類似1980年代初期的美國,處於經濟轉型初期。科技和消費產業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未來更多牛股有望誕生於這些行業。
3.應對策略:順勢而為
牛市格局未變,市場依舊處在牛市3浪中。上證綜指2646點以來(滬深300對應3503點)處於牛市3浪上漲階段,而創業板指19/6/10的1410點已經進入牛市3浪上漲。牛市3浪的上漲階段源於資金面+基本面雙輪驅動。
短期關注後周期板塊,中期主線仍是產業轉型升級。我們認為,本輪牛市是轉型升級牛,主線是科技,類似1980-2000年的美股,產業結構升級是核心,短期需兼顧金融地產等後周期板塊的估值修復行情。中短期看,關注金融地產等低估的後周期板塊。更長點視角看,大金融中更看好券商,長短皆宜。
展望到本輪牛市的終點,科技和內需仍是未來主路。「十四五」正式開啟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鬥新徵程,將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努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議稿中特別突出了創新驅動和科技自立自強重要地位,也強調了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將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科技方面,2020年更多有關科技行業的政策紅利和技術紅利將釋放,科技仍是主線,基本面向好將有力支撐科技股行情。
廣發策略:「遠水」(疫苗)最終能化解「近渴」(海外疫情二次爆發)
全球面臨的是「遠水與近渴」,疫苗進展順利VS疫情二次爆發。
新冠疫苗進展順利/美股三季報超預期皆有助於增強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但與此同時,疫情反彈正在損害全球經濟活動。過去五個月的時間內,我們提出的「估值降維」已經深入人心,估值降維指的是經濟砸坑後流動性加碼寬鬆,高景氣品種估值逐步進入泡沫區,這個時候市場在宏觀不確定性仍較大時,尋找次高景氣估值不很貴的品種,循序漸進依次逐步下移最終傳導到低估值。當前基於股價反映「未來」現金流折現,我們傾向於「遠水」最終能化解「近渴」,建議堅定深化「估值降維」。
RCEP籤訂有助於降低東亞產業鏈的綜合成本提升全球競爭力+加速東亞(中國)產業鏈轉移強化資本開支擴張預期。
11月5日,東協10國和中日韓澳新5國正式籤署RCEP。短期來看,邊際增量僅為中日自貿協議,對出口拉動有限;中期來看,RCEP籤訂將會:(1)降低東亞產業鏈的綜合成本,提升全球競爭優勢,改善出口鏈的景氣預期;(2)加速東亞(中國)產業鏈轉移,強化新一輪資本開支擴張預期。
ROIC-WACC&10-11月經濟數據持續修復,夯實中短期經濟修復預期。
三季報企業的營運效能(ROIC)回升,綜合融資成本(WACC)基本持平,價值創造能力(ROIC-WACC)繼續改善。我們判斷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仍處上行期:A股利潤率還將繼續擴張、周轉率也會底部弱回升,企業的營運效能(ROIC)將繼續改善;另一方面,「降低實體融資成本」主線將約束債權融資成本上行,而註冊制改革深化則會繼續降低股權融資成本,優化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ROIC-WACC)。同時,10-11月的經濟數據持續改善,也進一步驗證當前經濟復甦的韌性。
「估值降維」繼續深化仍有不小的空間。
(1)從空間上看,當前高低估值收斂距離歷史規律所修復到的程度仍有不小距離(參見8.25《那些年,我們經歷的「牛市補漲」》)。(2)從「估值降維」的時間來看,當前A股仍為「較高估值/較高利率」組合,在分子端正面邏輯(疫苗進展順利)充分展開之前,市場仍處於「估值降維」繼續深化的配置窗口。
「遠水」最終能化解「近渴」,堅定深化「估值降維」。
我們傾向於「遠水」(新冠疫苗進展順利)最終能化解「近渴」(海外疫情二次爆發)。「盈利更強勁,估值再降維」。建議配置:1. 出口鏈及國內交互放開帶來景氣修復提速的可選消費/服務(汽車、休閒服務、家電);2. 漲價或需求改善配合產能/庫存周期啟動製造業(通用機械、工業金屬、玻璃);3. 景氣拐點確認的低估低配大金融(保險、銀行)。主題投資關注國企改革(上海深圳國資區域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