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30日消息(記者 韓星)8月30日上午,「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試驗區,參觀國際藥品與器械展銷會,以及中法康復醫學中心、博鰲超級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深入了解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如何發揮特許醫療、特許研究、特許經營、特許國際交流等「四個特許」等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努力打造國際醫療旅遊對外開放新高地。
剛進博鰲樂城「永不落幕」國際創新藥械展展廳,展臺上各式進口藥械就吸引了記者們的目光,央視網記者謝博韜稱自己「眼睛持續發亮」。全球首款生物型旋轉平臺膝關節假體、來自奧地利MED-EL聽力植入公司的人工耳蝸……這是全國唯一一個可以展示我國未上市的醫療器械的展覽,也是全球開放合作的縮影。「在樂城感受到了先行先試政策的真正落地成果,進口特許藥械極簡審批和真實世界臨床數據應用能為患者帶來極大的便利,這是非常以人為本的舉措。」謝博韜說。
國際在線記者方然對博鰲超級中醫院和博鰲超級醫院印象深刻。進入博鰲超級醫院一樓大廳,就能看到李蘭娟、王辰、寧光等院士及專家團隊的簡介。「他們正是『1+X』中的 『X 』」,院方工作人員介紹,醫院實行的「1+X」的運營模式,即「一個共享醫院(平臺)+若干個專科臨床醫學中心」的共享醫院模式,目前已經有21個院士或專家團隊入駐超級醫院。
超級醫院提供的平臺相當於航站樓,院士或專家團隊就相當於航空公司。這個比喻十分貼切,院士和專家在各個醫院或院校都有日常工作,平時採取遠程視頻會診的形式開診診療,在有需要的時候,再來博鰲超級醫院就診或手術。
「醫院的患者主要是院士或專家團隊帶來的疑難患者,利用先行區的政策優勢,進行手術或其他治療。」院方負責人介紹,博鰲超級醫院享受樂城先行區諸多醫療政策,如境外已經上市、境內仍未上市的藥品、器械可以在先行區內落地使用。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局長顧剛接受採訪。吳廷舜 攝
據了解,截至今年6月,博鰲樂城先行區內的進口特許藥械品種首例已經突破100例,涉及耳鼻咽喉科、心血管內科、眼科、皮膚科、整形外科、腫瘤科、感染科、血管外科等多個科室,初步實現國際藥械同步使用。可用抗腫瘤新藥、罕見病藥也達到100種。樂城先行區引進的進口特許藥械、抗腫瘤新藥、罕見病藥,由強生、美敦力、波士頓科學、默沙東等約40家知名跨國藥械企業提供。
「世界各地在醫療領域有著非常多的先進技術。藥械展目前雖然只有25家企業參加,但現在已經有超過70家國際藥械企業來報名。」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局長顧剛接受採訪時表示,有了政策的推動,才有了今日備受關注的樂城。
2013年,國務院批准設立海南博鰲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賦予先行區進口、使用尚未在國內註冊審批的新藥、藥械與設備等九條優惠政策,俗稱「國九條」。2019年,《關於支持建設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實施方案》印發,這個被稱作「國九條」升級版的方案給了海南更多更好的突破性優惠政策,包括鼓勵公立醫院進入先行區、進口藥品可以帶出先行區使用、先行區可以開展真實世界臨床數據應用研究、在先行區設立國際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分中心等方面,不但給博鰲樂城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更方便國人前來診療,用全球最先進的藥品、藥械解決病痛。
為什麼國際藥企願意到樂城來?顧剛認為,除了一系列政策創新,另一個原因是樂城還給了他們一個進入中國的機會,讓那些雖然小眾但代表了高精尖水平的技術,能夠快速在中國作用於診療患者。
顧剛舉例:「比如1992年就在美國上市的波士頓人工角膜,由於它相對小眾,從未申請在中國註冊,所以國內患者無法移植。現在,因為有了先行區的特許政策,已有37個患者在樂城先行區進行手術,重見光明。治療所需的費用也比出國做手術低得多,讓許多原本承擔不起治療費用的患者能夠得到救治。」
得益於自貿港政策的施行,樂城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當天,上海中醫藥大學博鰲國際醫院在樂城揭牌,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入駐園區,顧剛表示,園區將會提供更加規範化的管理平臺,致力於聚集一大批社會知名醫療機構,為健康事業發展提供不一樣的治療方案,讓大家在不同層級上擁有更多醫療選擇。
「無論什麼時候,健康一定是第一位的。」顧剛表示,希望未來來海南自貿港的遊客,獲得的不只是離島免稅,還有樂城為大家提供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