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江揭·駐村日記|鄉新村:移民村集體收入翻10倍

2020-12-24 騰訊網

在揭西縣河婆街道北部山區,距離縣城9公裡的地方,有一個革命老區,這是1958年築建橫江水庫時從庫區遷移出來的移民新村——鄉新村。

鄉新村鳥瞰圖。

全村共467戶、近2000人,其中,貧困戶29戶98人。由於當地無主導產業、缺乏就業崗位,鄉新村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務農、經商。2015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僅為2.2萬元。

在萬江街道對口幫扶下,2020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2萬元,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所有有兜底需要的貧困戶均已經納入低保或者五保,全部貧困人口均已購買醫療保險,老年人均能享受新農保,適齡兒童均能享受9年義務教育,並按規定享受教育生活補貼。村民們真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貧困戶都實現「八有」。

產業項目為村集體增收。

以產業促增收,消費扶貧見成效

2016年以來,萬江街道共促成3個產業項目在鄉新村落地,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走出困境,開拓出一條路子來,為所有貧困戶脫貧提供資金支持。

與井下村一樣,鄉新村選擇利用扶貧開發資金88萬元及幫扶資金140萬元共計228萬元,投資廣東志誠食品有限公司,使扶貧資金再次投入到涉農企業,為貧困地區種植的作物以及農副加工產品尋找出路。據悉,該項目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人每年帶來991元的收益,為集體每年增加3.15萬元收入,並提供不少於3個靈活就業崗位。該項目也憑藉著高回報率成為幫助本村貧困戶穩定增收的堅實保障。

消費扶貧產品。

此外,鄉新村利用山區的地理優勢,投入幫扶資金45萬元到揭西縣高山香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項目,發展鄉新村特色茶葉種植產業項目。該項目投資期限共10年,在獲得每年保底分紅4.5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的同時,可為10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帶來就業機。

此外,揭西縣高山香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戶籤訂了現代產業精準扶貧幫扶意願,為貧困戶制定一戶一法精準扶貧辦法,免費為貧困戶提供茶葉種植技術指導和無償對貧困戶種植的茶葉聯繫銷路。由此,該項目也是村集體增收的有效舉措。

消費扶貧是解決貧困地區發展難題的有效舉措。在鄉新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萬江街道駐村扶貧工作隊把當地產業項目的優質農產品積極推銷到東莞銷售,同時積極挖掘當地其他有特色的農副產品種類,大力推銷。到目前為止,今年的消費扶貧金額達11.5萬多元,超額完成了消費扶貧的年度任務。

改善人居環境,振興新農村

進行村道硬底化、路燈改造,滿足村民基本出行需要;通過汙水處理專項整治、建設垃圾收集站、進行村環境衛生整治,打造乾淨整潔新農村;村村通視頻監控,還建有公園、廣場、籃球場,處處可見黨政宣傳元素......近年來,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的歷史性變化,與新農村新面貌在這個移民新村展露無疑。

高山香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茶葉。

提供基礎設施服務是提高鄉新村基礎設施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作為移民新村,一直以來鄉新村的公共配套設施都不完善,再加上集體經濟薄弱,無法投入資金建設。

在萬江街道扶貧工作隊和村委商量後,決定利用扶貧幫扶資金建設完善道路硬底化、公園(體育健身設備)、廣場、籃球場、文化中心設施配套、黨群會議升級等一系列建設,為全村實現生活配套設施齊備,而且極大為村民日常休閒運動及出行提供便利,實現了公共基礎設完善。

如今,經過5年多的基礎設施提升,鄉新村的基礎設施服務已與全省平均水平相當,實現了貧困村的順利退出。

【記者】張仕婷

【作者】 張仕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種好「蕉」讓群眾不焦|望謨縣蔗香鎮移民村駐村...
    在快速轉換角色,熟悉全村情況後,根據龍灘水庫湖畔獨特的氣候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我和駐村幹部、村支兩委一起,因地制宜,引導群眾發展香蕉產業,增加群眾收入。香蕉基地發展香蕉種植產業,一開始村民不理解,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 英德水心村全村脫貧,村集體收入翻十倍
    英德水心村全村脫貧,村集體收入翻十倍 2020-08-31 1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樂村小型倉儲出租增加村集體收入
    新樂村小型倉儲出租增加村集體收入 www.gxbszx.gov.cn  2020-12-16 09:04  閱讀:1160次  作者:張政華  編輯:吳黃蘭  來源:右江日報
  • 駐村日記裡的扶貧故事
    ——記西長發鎮正黃一村駐村工作隊李豔梅本報記者趙洪秋2017年10月12日。一大早,我們工作隊隊員穿好工作服,戴上手套,向村民借了兩把鐮刀,準備好了十幾個編織袋,去地裡幫助村民李文才家扒玉米……這是孫鳳軍寫的駐村日記。
  • 郟縣馬灣移民新村的移民幸福生活
    道路、照明、廣場這些硬體設施不輸縣城,屋頂安裝的光伏發電板每戶每年有600元分紅,村集體給每人每年合作醫療補助80元,土地入股村集體,每年一畝地還能收到1000元分紅。」談起移民後生活的變化,馬灣新村村主任劉海泉滿臉幸福。劉海泉一家10口人,2020年村「兩委」換屆選舉後,他由村主任改為副支書。
  • 【用法呵護一渠碧水】馬灣新村:移民村成風景區
    令人驚奇的是,這個移民村還是一個3A級景區。走進馬灣新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在巨石上的一行大字——「丹江緣·馬灣移民小鎮」。繞過巨石,只見條條大路乾淨整潔,小洋房鱗次櫛比,溫室大棚、親子農場裡一派繁忙景象,前來遊玩、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2010年8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淅川縣盛灣鎮馬灣村、王溝村、馬溝村388戶1672人來到郟縣白廟鄉馬灣新村紮根。
  • 繡球花海、夏威夷果樹…高明有條「億元村」!村民收入翻了10倍
    繡球花海、夏威夷果樹…高明有條「億元村」!村民收入翻了10倍 2020-03-25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情「駐」雪域——記四川省阿壩州阿壩縣垮沙鄉羊高村華能駐村「第...
    鄉村振興   本文作者:李衛南 楊心蓓  2017年6月,41歲的葉盛被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公司選派到阿壩州阿壩縣垮沙鄉羊高村任第一書記,由此開啟了以村為家、紮根基層的新徵程。(中國華能供圖)  在摸清每戶的貧困狀況後,葉盛會同村「兩委」成員,認真謀劃幫扶措施,堅持「群眾缺什麼就建什麼,盼什麼就做什麼」的原則,積極與縣裡相關部門、駐村組會商研究,科學制定了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新村建設、公共服務等方案在內的整體脫貧方案以及措施詳盡的扶貧計劃,為羊高村貧困群眾脫貧「把好了脈、開好了方」。
  • 每年吸引10萬遊客,一年內收入翻100倍!玉林河村登上中國日報網
    河村夕陽照10月17日,中國日報網以《玉林河村:汙水進菜地 生態母親河》為題,報導了廣西玉林北流市河村助力清水行動,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使村子變得有顏值有實力,每年吸引10萬遊客,成為網紅村。漂亮的民居河村,因有河流穿村而過而得名,位於北流市新圩鎮北面,大容山腳下,是新圩鎮第一大村,距鎮區1公裡,全村總面積12平方公裡,山林面積5500多畝,耕地3200多畝。
  • 駐村日記裡的扶貧故事
    ——記西長發鎮正黃一村駐村工作隊李豔梅本報記者趙洪秋2017年10月12日。一大早,我們工作隊隊員穿好工作服,戴上手套,向村民借了兩把鐮刀,準備好了十幾個編織袋,去地裡幫助村民李文才家扒玉米……這是孫鳳軍寫的駐村日記。
  • 縣總工會陳月霞:我的駐村日記
    為了弘揚正能量、激勵全縣幹部群眾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做好駐村扶貧工作。今天為大家刊發的是陳月霞的駐村日記,與大家共同分享他的駐村故事。大家好,我叫陳月霞,現任縣總工會辦公室副主任,2020年11月10日被派到北山鄉榮福村,隨即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
  • 縣辦事中心苗本漢:我的駐村日記
    為了弘揚正能量、激勵全縣幹部群眾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做好駐村扶貧工作。今天為大家刊發的是苗本漢的駐村日記,與大家共同分享他的駐村故事。我叫苗本漢,現任縣辦事中心網絡管理員,2014年6月被派到連生鄉太和村開展駐村工作。2019年1月10日 星期五 天氣晴朗來到太和村後,我們親身感受到了駐村工作的責任和壓力,我明白了為百姓排憂解難是我的根本任務。
  • 轉戰脫貧攻堅戰場 松原檢察官的駐村工作日記變化大
    這些年,楊慶威和駐村工作隊在脫貧攻堅戰場上,都做了些啥?我們不妨來跟隨楊慶威的駐村工作日記一起回憶一下。  這是楊慶威的第一篇駐村工作日記,時間是2016年4月14日,他駐村工作正式開始的前一天。  脫貧攻堅路上有作為  葦蘆山村,位於前郭縣長龍鄉東南方向。彼時的葦蘆山村農業基礎設施落後,生產力水平低,生產結構單一。伴隨著楊慶威駐村開展工作,松原市人民檢察院,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凝心聚力、攻堅克難。
  • 收入增加100倍!談起過往,永康這個下山脫貧村村民說了這7個字
    70歲,是我市城西新區月桂村金山頭新村自然村村民。 金山頭新村北臨金桂南路,靠近花川建材市場,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該村是一個下山脫貧村,也是我市唯一一個從深山移民到城郊的脫貧安置村。
  • 衢州新聞網丨實幹支書「兩招」治出一個強村
    昔日一個集體經濟薄弱的移民村,如今發展了物業經濟、來料加工產業、電商產業,使得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民錢袋子也鼓了。這個村,就是衢江區雲溪鄉的希望新村。11月24日,記者採訪了村支書吳小剛,聽一聽他是如何治村的。
  • 駐村日記本「增肥」記
    新華社長春12月2日電(記者李典)「過去除了稀泥就是狗,如今光腳直奔靖宇走」——這是吉林省靖宇縣那爾轟鎮黃酒館村流傳的一句話,已被寫進趙慶山的駐村日記本。日記本裡記錄著黃酒館村2016年以來脫貧的一件件瑣事,它也在一步步地「增肥」。
  • 我在「國貧縣「的駐村日記「|趙豐凱:昔日抗震救災志願參與,今朝...
    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 整理日記作者:趙豐凱 四川省國資委一級主任科員、曾任屏山縣中都鎮黨委副書記、雪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隊員 、 2019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優秀駐村工作隊隊員10年之後,2018年5月27日按照省國資委的統一安排部署,我投入到了脫貧攻堅戰場中,擔任屏山縣中都鎮黨委副書記、先後擔任雪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隊員,2019年底雪花村貧困戶全部脫貧。
  • 轉戰脫貧攻堅戰場 松原檢察官的駐村工作日記變化大
    這些年,楊慶威和駐村工作隊在脫貧攻堅戰場上,都做了些啥?我們不妨來跟隨楊慶威的駐村工作日記一起回憶一下。  這是楊慶威的第一篇駐村工作日記,時間是2016年4月14日,他駐村工作正式開始的前一天。  脫貧攻堅路上有作為  葦蘆山村,位於前郭縣長龍鄉東南方向。彼時的葦蘆山村農業基礎設施落後,生產力水平低,生產結構單一。伴隨著楊慶威駐村開展工作,松原市人民檢察院,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凝心聚力、攻堅克難。
  • 規模種植中藥材多種渠道促增收 滿江紅村靠產業旺起來
    走進黑龍江省鐵力市鐵力鎮滿江紅村,乾淨整潔的鄉間小路上,成排的亮紅色標識惹人注目。走近一看,是設計精美的「一村一品·滿村紅貝」圓形標誌。「就是這樣的一顆顆小平貝,鋪起了我們村的脫貧致富路。」滿江紅村黨支部書記、精準致富平貝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寶說。
  • 雅安市南郊鄉柳陽村:從貧困村走向四好村
    國際在線四川報導(王衛東 高瓊):柳陽村位於雅安市雨城區南郊鄉西面,距離雅安市區約3公裡,與南郊鄉坪石村、昝村和對巖鎮坎坡村、隴陽村接壤。面積約7平方公裡,共有8個村民小組,330戶農戶,1100名村民,44名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