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參考文獻《洪門》秦義春編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的父母討飯來到安徽鳳陽,其父病死,家中買不起棺材,只得以蓆子卷上屍體抬到城西南山掩埋。兄弟兩人拾著屍體走到半途中,遇到狂風暴雨,無法行走,只得將屍體安置於山坡下,暫時找個地方避雨。
暴雨通宵,次日拂曉時風雨停息,碧空如洗,只見屍體被風雨衝下的山土掩沒,形成了一座墳堆。
據風水家說法,所埋葬的地點正是東南西北九條山脈結穴之處,為九龍戲珠的風水寶地。
這座小土山以後被稱為九龍山。
清末,民不聊生,大片中華領土被列強佔據,階級矛盾激化,漢族子弟不滿清廷腐朽的統治,紛紛揭竿而起。
洪門之前一直被清廷打壓,處於劣勢,在國家存亡之際,紛紛報以赤子之心,反清廷,興革命。
浙江洪門開設新山堂成為九龍山,具有「反清復明」的含義。
浙江省並沒有地理意義上的九龍山,是為了紀念明朝。
九龍山剛成立山堂時,成員多半為貧苦農民和燒炭工人。其政治目標不夠明確,組織結構相比落後於其他革命團體,在接受光復會的領導和幫助後,才得以發揚壯大。
光復會,為清末著名的革命團體,成立於1904年11月。總部設在上海新閘路仁和裡,後遷三馬路保安裡。
蔡元培任會長,陶成章任副會長。
(蔡元培)
(陶成章)
該會的政治綱領即入會誓詞為「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
主張宣傳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提出了朦朧的社會經濟改革的要求,更以暗殺和暴動為主要革命手段。
光復會積極聯絡會黨、策動新軍,主要活動範圍在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等地。
成員大多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商人、工匠,亦有少數地主士紳。在思想和政治覺悟上更加先進,有明確的目標和綱領。
中國同盟會成立後雖有許多光復會會員加入了同盟會,但仍保持了光復會的獨立活動。
1905年秋瑾經光復會員徐錫麟介紹,在上海加入光復會。
1906 年秋瑾協助光復會領袖陶成章聯絡浙江會黨,他們在浙江地區原有的會黨組織中發展力量,在會黨原有基礎上略加變通,將他們吸收為光復會員。
這期間幫助了九龍山整頓組織和明確政治目標。自此,九龍山發展成為辛亥革命時期浙江的一支革命力量。
辛亥革命前夕,九龍山與光復會合併,在光復會的領導與幫助下,九龍會成員政治覺悟提高,更是在杭州浙江的陸軍學校及新軍、警察中發展組織,並通過打通關係結識清廷政府衙門之人,開展暗地活動。
力量伸展到社會各階層,其活動方式包括託宣傳革命、籌款、運輸、偵察、聯絡、組織官兵、組織兵員糧秣等,發動了多起武裝革命起義。
1911年11月4日,杭州之役中,九龍山成員成為主力軍,九龍山義士與陸軍學堂的學生包圍了杭州城。經過與清軍的激烈戰鬥,起義軍攻克了杭州城。
隨後,秋瑾的摯友王金髮率領九龍山會眾攻取紹興,成立了紹興府屬軍政分府,九龍山領袖張伯歧在杭州任浙江軍政府直屬敢死團團長。
洪門九龍山在辛亥杭州光復之役中發揮了巨大影響力,附近地區的洪門組織紛紛響應起義,洪門成為當時革命武裝的重要支柱。
辛亥革命勝利後,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隨後,浙江提督朱瑞受到袁世凱的指揮,殘暴地鎮壓了浙江洪門,洪門子弟有的英勇就義,有的加入國民黨,有的絕跡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