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說,小神農架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她是「華中屋脊」神農架地區迄今為止仍未被開發的區域。她地處長江三峽北岸湖北巴東縣沿渡河境內,與神農架林區交錯相連。
巴東曾經有一個名人叫陳行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後辭職,成為「網紅書記」。他曾經花了五天時間,對小神農架地區進行了徒步考察,並為巴東旅遊代言。加上央視北緯30度《遠方的家》多次播出後,她的奇、特、壯、美、神,才引起世人的熱切關注。
穿越小神農架的時間,四季都有不同的風景。春有百花夏涼爽,秋天金色冬有雪。我們選擇五月,利用「五一」假期,意在用三天時間去近距離觸摸小神農的神秘,去看高山杜鵑花開。
穿
簡單地午餐後,就開始了小神農徒步穿越。那天,晴空萬裡,氣溫高達27度。烈日的烘烤下的我們,背負著大大小小的重裝包開始向上攀爬。
開始的路全是石階,間或有農家瓦房。四個多小時的負重上升,隊伍拉得很長,前後差不多相差半個多小時。到達小溪村最後一處已經廢棄的農家後,我們開始尋找紮營地點。此時的海拔已經超過1600米了,下午強烈的陽光熾熱已經感覺不到了,陣陣微風吹來,溼透的衣服已經有些涼意。我們選擇臨近小溪邊的一塊稍稍平坦的地方,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野外露營的準備,夜幕也在我們的身邊悄悄降臨。
夜,寧靜而又不安。小溪譁譁的流水聲,摻雜著微風搖動樹葉的沙沙聲,還不時有貓頭鷹的鳴叫,映襯著夜空裡繁星點點,組成一曲高山小夜曲。所有這些,都抵不住半天的疲憊,伴著一種小小的滿足,進入野外露營特有的夢鄉。
第二天的清晨,我們還沒有吃完早餐,天就下起了小雨。我們快速收帳裝包,有幾個早餐都沒有吃完,便匆匆收裝重裝包。在小雨淋漓中徒步攀升真的非常費力,路已經有些泥濘了,稍稍陡峭的地方,都需要隊友拉一把或推一把才能上去。
雨時小時大,霧也時濃時淡,卻都擋不住小神農一路的神奇與嫵媚,在層層霧靄的浸染下如夢如幻。終於,雨停了。雨過天晴,小神農更加嫵媚。高山杜鵑在晴空下格外顯眼,五顏六色,水紅、暗紫、雪白,交織在一起,層層疊疊,奼紫嫣紅,將我們的疲憊一掃而光。
在這種不斷地興奮中,經過近四個小時的跋涉,到達一個叫碓窩子坪的地方。那地方有間看林人住的大木屋,但這並不是我們的露營地,必須繼續向小木屋前行。
一路上零星的高山杜鵑此時突然像一幅巨型國畫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號稱萬畝杜鵑林真真切切地在我們的眼中了,恍惚在人間仙境。薄霧輕拂著她嬌豔的面容,更顯一種脫俗的美,此時任何言語都無法表達那種芳香與豔麗。停下來,靜靜地觀賞,覺得雖然很累很累,但感覺很值。
與杜鵑林同樣有著震撼美的是高山草甸。那高山草甸綿綿不絕,一頃百裡,秋黃夏綠,生長不息,其豁達壯美的氣勢讓人十分震撼。五月的小神農,雖是穀雨之後,但那草甸依然是枯黃的,她依然用一種秋季的成熟迎接著我們遠道而來的旅行者。
小雨依然在下,我們在一個叫小木屋的地方紮營。小木屋也是護林人的住所,我們到達時,巴東縣林業局正帶領華中農業大學的教授到小神農進行科學考察。我們出發前,還與巴東縣分管林業的副縣長進行了溝通,因為小神農屬於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保護核心區,不能隨意進行穿越。當我們說到此事時,林業局一名副局長說,已經得到縣領導的指示,說我們今天也會穿越小神農。
有了小木屋,野外穿越做飯就比較容易了,否則要搭建天幕來做飯。飯菜雖然很簡單,但在戶外,能夠吃上熱騰騰的菜,已經是很奢侈的了。
營地條件也很好,地平,只是不太避風。此時的海拔已經在2600以上了,帳篷外只聽得風在呼呼地刮,心裡祈禱著天明後不要再下雨,讓我們一睹小神農綿延千裡的芳容,可就這一點小小的心願都沒能實現。
一夜的小雨不斷,風也時大時小。還好,第二天給了我們又一個晴朗的天。
可到中午時,剛才還是豔陽高照,一下烏雲密布,天空居然在初夏飄起了雪花。站在那傳說是薛仁貴點兵的山梁上,品味著屬於遠古的那份蒼涼與厚重。點兵臺的風大得人無法站立,陰沉的天空亂雲飛渡,猶如萬馬奔騰,寒風開始怒吼,在夏天來臨的時候又體會了一把冬日裡寒風中徒步的感受。
也就半小時吧,高山上的天說變就變,太陽又出來了。我們快速是從海拔近3000米下降到1500多米,再攀升到海拔3005米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安全到達了穿越終點。
一路走來,斑斕的色彩,靈動的山巒,靜謐的夜空,都在敲打著塵封在內心深處那份追求原始與野性的衝動。一次穿越體驗四季。第一天烈日當空,第二天小雨陽光不停交替,第三天居然還有雪花飄飄。或許,小神農架的魅力就在於,只要你走近它,它變幻莫測的氣質就會不斷地給你驚喜。行走在點兵臺那條山脊,透過時顯時消的薄霧,依然可以感受小神農架的奇特與壯美。
很多時候的穿越,其實不需要張揚,你只是靜靜地行走,默默地感受山的博大,水的柔情,風的呢喃,雨的聆聽,雪的晶瑩。當你到達終點時,就會有一種難以描述的愜意,或許徒步穿越的真諦就在於此。
每年的五一前後,都是小神農高山杜鵑盛開的時節,只是需要你有一個堅定的步伐、強健的體魄和堅韌的毅力,就可以欣賞到這一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