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
全省首批3條廣東省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
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遊
沿海經濟帶粵東文化遺產體驗遊
沿海經濟帶粵西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遊
三條旅遊線路涵蓋廣州、潮州、汕頭、揭陽、汕尾、陽江、茂名、湛江8個地級市。
為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省文化和旅遊廳積極探索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於今年啟動開展「全省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策劃工作,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紐帶,策劃了首批3條非遺旅遊主題線路。
其中,「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遊」線路入選「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成為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的範本。
全省首批3條線路涵蓋了多個旅遊景區,展現了以粵劇、廣繡、廣彩、潮繡、潮雕等為代表的嶺南特色的非遺項目,為遊客提供「可觀、可學、可遊、可玩」的非遺體驗新玩法,有效擴大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
其中,沿海經濟帶粵東文化遺產體驗遊路線圖↓↓↓
線路資源點包括:
潮州(牌坊街--廣濟門城樓--廣濟橋--韓文公祠--筆架山潮州窯遺址--龍湖古寨)--汕頭(南澳島--汕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老媽宮戲臺--汕頭老街小公園)--揭陽(揭陽樓廣場--陽美玉都--青獅文化旅遊景區--黃滿寨瀑布--京明溫泉度假村)--汕尾(玄武山--鳳山祖廟旅遊區--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紅海灣旅遊區)。
先睹為快
快來欣賞揭陽這些入選的景點和非遺吧
揭陽樓廣場。
揭陽樓廣場以「水上蓮花」為主題,主樓四周以小河環繞,寓意古護城河和「嶺南水鄉」之意。主軸為東西向,靠東處為盛鼎廣場,西為揭陽城樓,總高38米,總層數為五層,其中城臺兩層,樓閣三層(含暗層一層)。廣場主軸為東西向,靠東處為盛鼎廣場,西為五層高城樓,主樓前放置9.99米高、重達58噸號稱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銅方鼎。而寓意「博大精神」重達136噸的泰山石,更是為這裡平添了一份讓人驚嘆的壯美。
陽美玉都。
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磐東街道陽美村,自1905年起,村民就從事玉器加工生產貿易,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大最集中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有亞洲玉都之美名。
非遺項目介紹
陽美翡翠玉雕
陽美翡翠玉雕是廣東省的傳統民間雕刻藝術,興起於20世紀初,主要流布於揭陽市東山區磐東鎮的陽美村,以及鄰近的喬南、喬西、浦東、潭角、溝美等鄉村。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陽美翡翠玉雕雕刻技藝分為選料、切玉、設計、雕刻、拋光五個工序。其用料考究,選取緬甸和國內的上等翡翠為原料,其晶瑩剔透、硬度極高。其設計通常採用「素」身的雕刻形式來表現玉石的自然本質,充分利用玉石的天然紋理,以消費者喜歡的神佛、瑞獸、吉祥等圖案為主要題材,產品主要為小型翠牌或掛件。
青獅文化旅遊景區。
位於揭陽市榕城區望江北路南門南滘橋。是揭陽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的發源地。揭陽青獅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區是一個集青獅文化、夢裡水鄉、名師故居、文化長廊、老城故事、民謠吧、以及潮汕古建築群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非遺項目介紹
青獅
俗稱「青獅白目眉」,也稱「開口獅」,傳承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主要流傳於揭陽市境內。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
青獅獅頭製作不同於傳統南獅,用木條作支架,然後用牛皮紙一層層由內向外塗貼而成,達到一定厚度後再塗上顏色,畫出額頭、牙齒,再雕刻出鼻孔,最後再安上耳朵和用兔毛製成的眉毛,再輔以獅被和獅尾。製成的青獅前額突出,鼻孔高大,眼似銅鈴,長鬚、捲髮,猙獰威猛,獨具潮汕地方民俗文化特色。青獅作為揭陽地區特有的獅舞品種,融舞蹈、雜技、武術於一體,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
黃滿寨瀑布。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地質公園、廣東省國民休閒旅遊示範單位。黃滿寨瀑布旅遊區位於揭陽市揭西縣京溪園粗坑村粗坑河上遊,河水至此奔流直瀉,形成寬八十米,落差近百米的天然瀑布。被譽為「嶺南第一瀑」,是揭西縣最亮麗的生態旅遊名片。
京明溫泉度假村。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風光秀麗的揭陽市揭西縣京溪園鎮,是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中國最大的度假村。
來源
來源: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