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大綠竟然這麼美!嘉興秀洲農民畫被斐濟粉絲追捧

2020-12-19 錢江晚報

文化交流特約作者 王一川

被喻為南太平洋「藍寶石」的島國斐濟,最近吹起一陣濃濃的「中國風」。來自嘉興的秀洲農民畫展「五色土的浪漫」亮相斐濟中國文化中心,40幅畫卷一一展現了插秧、養蠶、種桑、逛廟會、踏白船等鄉村場景,前來觀展的斐濟市民、當地藝術家以及華人仿佛一腳踏進了中國的秀麗江南。

開幕式上,隨行的秀洲農民畫家代表繆惠新,在現場支起畫架作畫。隨著他最後一筆落下,一位梳著麻花辮的淳樸姑娘躍然紙上。這幅名為《三姐》的畫作於2017年在中國美術館展出,這次來到斐濟辦展,他重現了這幅經典之作。

斐濟教育遺產藝術部部長羅西阿克巴女士觀看繆惠新現場作畫《三姐》。

繆惠新在現場作畫時,斐濟教育遺產藝術部部長羅西·阿克巴女士走到畫桌前,邀請繆惠新替她也畫一幅農民畫像,還打趣地說「要畫成中國女人的樣子」。

「秀洲風格」這樣形成

在中國的藝術史上,農民畫是最獨特的畫種之一。畫風自成一派,自由誇張、色彩豔麗、鄉土氣息濃厚,並且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鮮明的地域色彩。農民畫可以說是一種在農村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它來自農村,完全由農民創作,以農村生活與農村風俗為主要題材,記錄著農民生活中的所見所聞。

嘉興秀洲區位於浙江省北部,地處杭嘉湖平原,河道縱橫,水草豐茂。歷史悠久的馬家浜文化和源遠流長的運河文化,豐富多彩的鄉風民俗和民間技藝,滋養著秀洲人民對美、對藝術的感知。

《犁田圖》 繆惠新

上世紀80年代,全國掀起一陣農民畫熱潮,各地湧現了不少優秀畫鄉,與嘉興秀洲鄰近的上海金山就是著名畫鄉之一。1983年,20多名來自秀洲農村的美術愛好者,前往上海金山參觀學習農民畫。在金山,他們不僅學習了農民畫的繪畫技巧,還萌發了無限的創作靈感。回到秀洲後,這些青年畫家立刻拿起畫筆,把秀洲的山山水水、農忙生活畫了下來。

雖然在發展初期受到了金山農民畫的影響,但秀洲農村的繪畫愛好者們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獨特的「秀洲風格」。金山農民畫的主要創作群體是曾從事刺繡工作的女性,她們從剪紙、刺繡、漆繪、灶頭畫等民間藝術中錘鍊技巧,繪製的作品畫面清麗、線條流暢,獨具女性的柔和氣質和江南水鄉風韻。秀洲農民畫家以農村青年為主,並且受到藍印花布、雕花糕模、泥塑蠶貓等本地民間技藝的影響。秀洲區文化館副館長楊海萍說:「秀洲農民畫更有青年人的蓬勃朝氣,色彩運用更大膽,人物線條更誇張,情感表達更奔放。」

領軍人物原來是他

秀洲農民畫藝術之旅的啟航,離不開一個人——繆惠新。

繆惠新是秀洲農民畫的領軍人物。他自1983年開始創作農民畫,他的作品不僅是記錄農村生活的民間畫,也是闡述中國元素的現代藝術。他曾多次赴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瑞典等國家交流展出,近100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美國波特蘭博物館及中外友人、收藏家收藏。1998年,繆惠新被美國《時代周刊》雜誌(亞洲版)評為「亞洲十位藝術家」之一。

然而在正式拿起畫筆之前,繆惠新的手裡握著的是鐮刀和鋤頭。

1959年,繆惠新出生在嘉興秀洲油車港鎮棲真村的一戶農家,祖祖輩輩都是依水而生、靠天吃飯的農民。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繆惠新度過了少年時代,也在秀洲的綠水黑土間萌生了對繪畫的喜愛。他自己攢錢買來畫具、顏料,自學繪畫,白天在地裡忙活,晚上就在燈下創作,一有靈感就立刻下筆作畫,連舊報紙上都塗滿了顏料。

1983年,中國舉辦了首屆「中國農民畫畫展」,繆惠新憑藉農民畫作品《鄉情》一舉成名。從《鄉情》《七牛圖》開始,繆惠新筆耕不輟,每年至少創作30幅作品,家鄉的親友、山水、草木、動物都是他眼中最好的題材,他說「恨不得把眼前的生活,都入了畫中。」

《鄉情》繆惠新

上世紀90年代,繆惠新和他的作品第一次走出國門。令人頗為感動的是,繆惠新「海外首秀」之所以能夠得以舉辦,緣起於和一位英國友人長達八年的跨洋之約。1987年,繆惠新的首次個人畫展在北京舉辦。在那次畫展上,一位英國人主動找到繆惠新,要替他在國外辦展。1993年,兩人重遇,英國友人再一次提出了當初的約定,他說,「如果你相信我,就讓我帶走你的畫」。1995年,在這位英國朋友的努力下,繆惠新的作品帶著中國農村的泥土芬芳亮相法國。自此,繆惠新的海外之旅不斷增添新的目的地。

因頻繁的出訪與跨文化交流,繆惠新被不少海外媒體譽稱為「東方畢卡索」。對於這個盛名,繆惠新卻並不在意:「這是別人給我的『帽子』,但我不想做『東方畢卡索』,我想做『中國繆惠新』。」

《犁田圖》 繆惠新

繆惠新說自己不僅想做好傳承,更想突破傳統農民畫的框架,讓農民畫不再是單純地記錄農村生活,而是要向現代藝術靠近。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許江評價道,繆惠新是東方現代繪畫中他最喜歡的畫家之一。

「金名片」走出國門

與陝西戶縣、上海金山、山東日照等傳統畫鄉相比,秀洲起步較晚,但幸運的是,秀洲抓住了改革開放這一前所未有的機遇,走到了中國農民畫梯隊的前列。繆惠新感慨道,「中國改革開放,讓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種地之餘,開始表達自己內心的喜好和情感。」

秀洲農民畫的草創,離不開繆惠新等第一代畫家的苦心經營;而農民畫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30多年的歲月流淌,秀洲農民畫家從最初的8人發展到如今的100多人,儲備畫鄉新秀2000餘人,個人畫室8個。越來越多的美術愛好者加入到農民畫的創作行列之中,隊伍不斷壯大,優秀作品也紛紛湧現。

據秀洲區文化館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已有近1000幅作品先後斬獲國家級和省市級獎項,400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央美院等國家展館收藏。

《小豬的故事》徐有珍

2005年起,部分學校自編教材開設農民畫課程;2018年,《我學秀洲農民畫》編撰完成,農民畫課程正式走入校園,為農民畫的傳承注入了新鮮活力。

改革開放,為秀洲農民畫走出國門構築起了跨文化交流的橋梁。這次斐濟畫展並非秀洲農民畫的「國際首秀」,自誕生之日起,秀洲農民畫早就開始了環球之旅。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秀洲有將近100多位農民畫家、300多幅農民畫作品不斷走出國門,展出地遍及美國、德國、日本、瑞士、挪威等國家。農民畫儼然成了秀洲民間文化的「金名片」。

2004年,中法建交40周年之際,秀洲繪製的8件巨幅農民畫作品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中國文化年」彩車大遊行。2006年,英國倫敦舉辦了「尋夢浙江——中國浙江古鎮風情攝影圖片展、浙江秀洲農民畫展」。2009年,應德中友好協會邀請,「秀洲農民畫展」來到德國卡爾斯魯厄。2015年,「美麗浙江——浙江農風漁俗畫展」在捷克舉行。

今年7月初,應芬蘭伊馬特拉市市長羅斯萊卡·凱·尤哈尼邀請,30幅秀洲農民畫作品赴芬蘭舉辦「中國秀洲現代民間繪畫藝術展」。離開芬蘭後,秀洲農民畫繼續漂洋過海,橫跨歐亞大陸,來到了位於南太平洋上的斐濟。

《虎頭娃娃裹粽忙》孟玲娣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秀洲農民畫迎來了跨文化交流的新契機。用生活作筆,以熱愛為墨,秀洲農民畫正記錄著這片土地上的故事,正記錄著人與自然的和諧,正向世界描繪著中國的「美麗新農村」。

Xiuzhou Farmers』 Paintings Portray Beautiful Life

Romance of the Five Colors of Earth: Xiuzhou Farmers』 Paintings, a 15-day exhibition commencing at the Chinese Culture Center of Fiji on July 24, 2019, brought the elegant beauty of a Chinese water town into the island country reputed as 「the sapphire of South Pacific」.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Miao Huixin, representing the rural painters from Xiuzhou in northern Zhejiang, wowed the visitors by reproducing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Elder Sister, first unveiled at an exhibition in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in 2017. Miao is from Xiuzhou, a 500-square-kilometer district of Jiaxing, a central city in northern Zhejiang. The district is sandwiched on two sides respectively by Shanghai to the east and Hangzhou to the west.

An interesting episode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was contributed by Hon. Rosy Akbar, Minister for Education, Heritage, Arts of Fiji. She went up to the stage and invited Miao Huixin to make a portrait of her. She insisted that Miao should create her image that 「looks like a Chinese woman」.

《犁田圖》 繆惠新

The exhibition in Fiji repeated the success of an exhibition of 30 works by Xiuzhou artists in Imatra, a town and municipality in eastern Finland, in early July of this year.

Farmers』 painting is one of the most unique forms in the painting art family of China, standing out for its distinctive freestyle in 「local flavor」 motifs demonstrating strong regional features, and vibrant color schemes. Dating back to the mid-20th century, this vibrating variation of Chinese art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country’s rural lifestyle, invented and practiced actively by rural residents only. According to some scholars, the prototype of the art form falls into the 「wall painting」 category, more often than not improvised by laborers engaged in farm work. In its earlier stage, paintings were mostly created to motivat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gainst the scarcity caused by the so-called three-year-long Great Famine in the early 1960s.

《犁田圖》 繆惠新

The farmers』 painting gets inspiration from various traditional Chinese arts including paper-cutting, embroidery, shadow play, etc. Decades of exploratory practice has blossomed into a mature style characteristic of full, robust composition, and bold, flamboyant colors so strong that almost spill out of the frame. Such a style also reflects the straight-forward disposition of farmers, their fierce passion for life, and wild imagination that breaks all cliché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hat 「art originates from life」 precisely defines this down-to-earth art. The farmers』 painting of the 1970s demonstrated more realism than before. The style of farmers』 painting leaned toward politics from the 1970s to the early 1980s, but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political motifs towards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developed into what it is today in the new Chinese social climate of reform and openness.

The farmers』 painting of Xiuzhou has its unique features derived from the region’s long-time prosperity and the Grand Canal culture that has nurtured the region for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People in Xiuzhou are born with an eye for aesthetic beauty. The 1980s saw the rise of Xiuzhou’s first generation of painting enthusiasts. They visited and learned from their rural counterpart artists based in neighboring Jinshan, Shanghai. They came back with basic skills 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create a unique 「Xiuzhou style」. Women with experiences in embroidery have played a big part in such innovation, and young art enthusiasts have brought youthful vigor into the vibrant scenes of Xiuzhou farmers』 painting.

《打年糕》張金泉

「Young people tend to be more imaginative and unrestrained when it comes to expressing their feelings,」 emphasizes Yang Haiping, Deputy Director of Xiuzhou Culture Center.

One cannot talk about Xiuzhou farmers』 painting without mentioning Miao Huixin, whose three decades of exploration has contributed a magnificent chapter to Xiuzhou farmers』 painting as a self-contained art form. His artworks have been displayed in a dozen countries including Japan and Sweden, and have found their way into private and public collec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He was rated in 1998 by TIME (Asia) magazine as one of the 「Top 10 Artists in Asia」 for his great achievements in such a unique art form.

Born in Qizhen Village in Youchegang Town, Xiuzhou in 1959, Miao Huixin never got a chance to hone his skills in a standard art school. The turning point came in 1983, when he shot to fame at the first China Farmers』 Painting Exhibition.

斐濟觀眾觀看畫作。

His works made their debut overseas in the 1990s. With the recommendation and arrangements by a British friend he made at a solo exhibition in Beijing in 1987, Miao Huixin landed in France with his works permeated with the fragrance of Chinese soil, in 1995. The debut opened up a whole new world to him, and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art further enriched his creation.

「I was mentioned by the Western media as 『Picasso from China』. I never take such a title seriously, because I want only to be myself. I』d rather be called 『Miao Huixin from China』」, says the artist.

相關焦點

  • 嘉興秀洲:「臭水塘」變身天鵝湖 旅遊火車開進小村莊
    近日,浙江省記協、嘉興市委宣傳部、嘉興市委網信辦組織「喜迎建黨百年,統籌城鄉發展看嘉興」採訪活動。活動帶領大家探尋了「臭水塘」變身天鵝湖,旅遊火車開進小村莊的轉型發展路徑。如今,湖變美了,水變清了,印證嘉興在「五水共治」這篇文章上下大工夫,把岸上汙染的根源革除。秀洲區和臺資企業合作共建天鵝湖景區,投資1億美元打造4A級生態主題旅遊區,同時發布秀水新區概念規劃、天鵝湖未來科學城規劃。
  • 浙江嘉興:煙波湖蕩,詩畫秀洲的美麗「水故事」
    江南水鄉,因水而興,以水為美。蕩多、河網密集的水鄉秀洲區,更是典型的水墨江南,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水清岸綠、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生態環境,讓秀洲區真正成為書中描述的「人人盡說江南好」的江南水鄉。溼地保護,打造高能級生態溼地平臺走進2019年初正式開園的浙江秀洲麟湖省級溼地公園,古書所說的江南荷葉田田的田園之樂才變成了具體形象。
  • 大運河嘉興段秀洲流域的美麗風光
    江南運河嘉興段北起王江涇鎮,南到桐鄉崇福鎮,流經秀洲區、南湖區、桐鄉市境內,全長81.22公裡,(7月22拍攝)這組圖展示了運河嘉興段秀洲流域的美好景色。(7月22拍攝)這組圖展示了運河嘉興段秀洲流域的美好景色。
  • 秀洲明確發展全域旅遊三年「路線圖」
    如在運河溼地文化旅遊平臺建設上將以嘉興運河文化省級旅遊度假區和運河灣國家溼地公園為平臺,結合沿線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節點進行修繕提升,開通水上巴士,打造長虹臥波、江南圩田、蓮泗船會等景觀節點,創新展現運河的詩韻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塘浦圩田生態系統,創建長三角生態「綠芯」溼地生態旅遊示範區。相關項目建設也將大力推進。
  • 全域大花園美麗進一步!秀洲今年將新增綠肺5000畝
    2019-03-12 07:09 | 嘉興日報秀洲新聞3月11日上午,記者驅車趕赴秀洲區王店鎮,路過滬杭高速公路王店出入口時,一片小型「森林」撲面而來,樹木亭亭玉立,草皮整整齊齊。「經過這幾年培育,這裡已是名副其實的綠地公園。」
  • 紫光雲引擎與嘉興秀洲國家高新區達成戰略合作
    12月17日,"數字嘉興 智享未來"嘉興市產業數位化發展論壇在嘉興秀洲舉辦,與會來賓圍繞如何利用數字科技賦能嘉興傳統產業、推動企業價值重塑和高質量發展展開交流探索。秀洲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餘仁義出席大會並致辭。紫光雲引擎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柯超受邀出席並分享了紫光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應用實踐。
  • 秀洲全域旅遊「路線圖」出臺
    創新展現運河的詩韻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塘浦圩田生態系統,創建長三角生態「綠芯」溼地生態旅遊示範區。建設一批農業旅遊園區、A級景區村莊、採摘基地等,同時以潘家浜村、古塘村、建林村等省級3A級景區村莊為重點,再提升一批A級景區村莊,構建美麗鄉村精品線路;三是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推動以地方黨史館、沙家浜紅色初心地為重點的紅色旅遊發展,將紅色文化與鄉村旅遊、研學教育、鄉創體驗等結合,把秀洲鄉村作為嘉興紅色旅遊的拓展地,打造鄉村振興的初心地,努力奏響新時代的田園牧歌。
  • 嘉興的秀湖公園裡的戶外博物館,秀博苑,講述秀洲文化的起源
    秀博苑裡濃縮著秀洲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和300多個文物歷史資料,想了解嘉興秀洲文化的朋友去看看是個不錯的選擇。館內分為時光隧道,秀洲民俗和名人三大主題。從這裡進去,我們就從成21世紀開始走進了歷史的長河,回到千年以前,感受著嘉興文明的起源,地域的變遷。秀州古城牆的情景再現,嘉興市水陸一體的城市格局,古時嘉興由內城外城組成的,原來的嘉興都是有城牆的,在吳越的時候,修築外城的同時沿城挖掘護城河,現在城牆雖然拆掉了,但是護城河還在。嘉興的護城河是可以環遊嘉興老城區一周的。
  • 斷面水質達到II類 秀洲打造生態環境治理樣板
    江南水鄉,因水而興,以水為美。蕩多、河網密集的水鄉秀洲區,更是典型的水墨江南,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水清岸綠、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生態環境,讓秀洲區真正成為書中描述的「人人盡說江南好」的江南水鄉。打造高能級生態溼地平臺走進2019年初正式開園的浙江秀洲麟湖省級溼地公園,古書所說的江南荷葉田田的田園之樂才變成了具體形象。
  • 江南·人文|江南農民畫,中國民間美術的獨特一脈
    再如,南京的六合農民畫,風格上既有江南水鄉的秀麗委婉,又有淮北平原的粗獷豪放,題材上有的取材於古老的民間習俗、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有的取材於富有時代氣息的農村生活和對未來的憧憬;嘉興的秀洲農民畫,從紡織、稻作、民俗等文化中吸納了灶頭畫、藍印花布、刺繡、剪紙、服飾、建築等民間藝術,色彩明麗而不豔俗,構圖飽滿而不壅塞;南通的如東農民畫具有獨特的江海風韻,作品充分貼近當代的漁民日常生活。
  • 浙江嘉興首條水上巴士「悠遊秀洲」線開通
    央廣網嘉興9月1日消息(記者謝夢潔 魏煒 通訊員王穩妮 黃青松)9月1日,浙江嘉興首條水上巴士「悠遊秀洲」線正式開通。這是一條集生態觀光、古鎮休閒、紅色教育等為一體的水上(旅遊)巴士線路。據介紹,水上巴士「悠遊秀洲」航線沿新塍塘行駛,全長7.1公裡,起終點為新塍鎮城市客廳和秀湖九裡匯,中途不停靠,單趟行程約50分鐘。有兩艘24座畫舫遊船供市民乘坐,名稱分別為「秀水1號」和「秀水2號」。畫舫外觀採用紅船式樣,內部仿古裝修,造型大氣,乘坐舒適。
  • 嘉興秀洲:秀湖LOGO徵集活動開始了
    原標題:秀湖LOGO徵集活動開始了 隨著景觀提升工程的不斷推進,備受嘉興市民關注的秀湖逐漸揭開了神秘面紗。今年7月,秀湖將正式向市民開放。如果有一個符號,讓你一看到就會說「這就是秀湖啊」,這個符號會是什麼樣的呢?秀洲國家高新區發出了徵集令,向大家徵集秀湖LOGO,徵集時間為即日起至5月9日。
  • 悠遊秀洲!總有一片春色打動你
    又是一年青草綠,清明假期如約而至;你為自己安排了哪些活動? 不如先跟著記者,一起雲遊秀洲的絕美景點。在家門口享受田園、水鄉、美食的悠閒慢生活。日前,2020嘉興生態健康旅遊季長三角雲推介舉行,現場,10條家鄉生態健康遊線路發布。其中,秀洲有2條入選。
  • 嘉興首條水上巴士線開通,悠遊秀洲走起(附最全攻略)
    近年來,秀洲區堅定貫徹落實「交通先行」的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推進東升西路延伸段、秀洲大道至東方路連接道路等重要交通項目建成通車,在市本級率先開通首條省際毗鄰公交線路:秀洲區新塍鎮至吳江區桃源鎮銅羅集鎮,為加快推進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品質大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
  • 嘉興秀洲043號地掛牌起始價1.43W,12月18日開拍!
    嘉興又掛地了!分別位於秀洲區秀湖板塊和秀水新區油車港,同計劃於12月18日出讓。這兩宗宅地都在板塊地價新高之後上架,作為「後浪」關注度自然不低。2020年5月之後,嘉興樓市一路火熱,房源快速去化,一房難求成為普遍現象,算上藍光和佳源兩個純新盤,秀湖新房庫存也僅有29.27萬方。待到地塊入市時候,直接競品最大可能是佳源新地塊,但結合板塊熱度,還是有自身優勢的。
  • 龍門農民畫亮相墨西哥 將在墨西哥州展覽1個月
    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龍門農民畫是廣東省的民間繪畫藝術,源於清末,距今有100多年歷史,被譽為「嶺南藝術奇葩」,是中國農民畫的代表之一。它具有色彩絢爛、主題鮮明,構圖形象生動。延伸閱讀龍門農民畫在多國展出去年,龍門農民畫展在南太平洋上的度假天堂——— 斐濟共和國首都蘇瓦斐濟中國文化中心開幕,55幅龍門農民畫作品以及龍門農民畫衍生產品在活動中展出,掀起嶺南鄉土藝術風。
  • 農民畫64年來首次參加全國美展(圖)
    中新網嘉興9月18日電(記者 趙曄嬌 實習生 王曉婕)今天,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簡稱:全國美展)綜合畫種·動漫展區作品展覽在浙江省嘉興市開幕,雲集來自全國的347件優秀作品,其中農民畫尤為搶眼。這是全國美展成立64年來,農民畫第一次作為年畫內容參展。
  • 嘉興:銀杏·天鵝湖新生記
    此時,在油車港鎮農民畫創作基地,張金泉正在精心構思,前段時間的採風,讓他動了心思,準備畫一幅反映銀杏·天鵝湖新生的農民畫,參展第八屆秀洲·中國農民畫藝術節。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水鄉人,他們見證了銀杏·天鵝湖的歲月變遷,也對它的美好未來滿懷憧憬。
  • 看秀洲銀杏天鵝湖如何迎來新生
    此時,在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農民畫創作基地,張金泉正在精心構思,前段時間的採風,讓他動了心思,準備畫一幅反映銀杏·天鵝湖新生的農民畫,參展第八屆秀洲·中國農民畫藝術節。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水鄉人,他們見證了銀杏·天鵝湖的歲月變遷,也對它的美好未來滿懷憧憬。
  • 有範兒 有花樣 有活力 文博會成嘉興端午熱門「打卡點」
    6月24日開幕的2020嘉興文化產業博覽會,將持續至6月27日,也就是說,此次文博會還有最後一天與你相約,感興趣的市民可要抓住機會。  今年的嘉興文博會可謂精彩紛呈,很多展館和文創產品都成了「網紅」。此次活動積極推動每一個人都成為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使文化產業更接地氣、更受歡迎,迸發出更加強勁的生命力。今天,記者與你分享幾個嘉興文博會「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