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村改造,很多都千篇一律:修繕房屋、幾個博物館、幾處農家樂,再申請個景點文化。
最後完事了!古建很多,建築也有價值,但是讓人停留下來的,或者特意去看一眼的,卻不多。
我們大江西的有個古村,卻也能這麼俏皮,大膽的運用荷蘭的設計師和藝術家,來改造中國的鄉村。
當看到村裡有個建築高高站在村後,第一眼,只覺得:酷!以前的鄉村池塘旁,有個咖啡館。充當了村裡的會客廳,比以前的遊客售賣票,好太多。
從南昌驅車出發2個多小時的抵達,一路都是向日葵、或者紅色的野花。到了村口,就看到木頭和水泥做的「徘徊塔」。
取名「徘徊塔」是有「思念」之意,登上塔頂,村裡的母親們,可以望見,從村口進入的遊子。
徘徊塔,就像中國龍,旋轉上升,每一層都有中間地段,在兩頭穿梭,還挺有意思。
站在徘徊塔最頂一層,你會感受到輕微的晃動。不用擔心是不夠結實,設計師汪汪說,是在一定的晃動是獲取平衡。
在塔上,你能俯瞰到整個村莊的輪廓,房子不算多,面積也不大。四四方方的院落結構,有幾處還未被改造的古宅,上下裡外都被植物包圍。
從上空看,那黛藍色的群山,飄在空中的雲朵,都像那故鄉的山和雲。
把古樸的建築保留,把生活留給年輕人。古樟咖啡廳,像這個村子裡的會客廳。這也是我第一次在江西的村子裡看到,有一個西式的咖啡廳建築,在其中。
整個咖啡廳的建築,是蜂巢的結構,用絢麗大膽的藍色和幾何的圖像鋪在地上,刺激你的雙眼,不得不注意到。
誰會在村子裡喝咖啡?
有來往的遊客、有前來參觀的政府官員、還有在這裡喝杯水的農民伯伯。這種景象,也是挺混搭的奇特。
西方喜歡迷宮,所以在一片空地上,擯棄了種植菜園,而是玩樂的目的,做了一個小型「迷宮」。
一些牆上還有藝術家的手繪,田野上還有廢棄用品做的雕塑。
展覽館內,也是意象化的表達。不過對於展覽裡,我還是更喜歡東方的元素,展覽內的西方的擺設,是我有些不能理解的。
古村裡大部分都沒有人住,村頭有個餐廳,是老闆自己的房子,在這裡開業;村尾有個老奶奶,94高齡,還很健談,眼睛也很明亮,耳朵不大方便。自己一個人生活在鄉村。
其實,年輕的我們被迫離開了鄉村,因為鄉村沒有相應的發展設施,就業環境。但是每個年輕人,卻也嚮往鄉村的田園生活。
我想,總有一天,鄉村會成為年輕人的創作聚集地,那個時候,交通、網際網路的發達,讓我們可以在郊區辦公。
大坊村改造了第一期,第二期還有幾處宅子都沒有被改造。
有的房子裡長出了樹木,撐破了屋頂。但是屋內掛著的是逝去人的遺像,這戶人家的親友到哪裡去了呢?無從知曉。
還有的,長出了大片的蕨類植物;野生的奇異的花,植物把地面的水泥撐裂、翻牆到達屋頂。
如果有一天人類消失了,第一個佔領我們領地的是自然植物,還會出現,你不怎麼常見的野生奇異花朵。
幾處廢棄的古宅裡,都有蕨類的植物,還有一些雞。屋內陰涼,對於第二期,這些古宅將要改造的樣子,很是期待。
我來自鄉村,也一直都會是鄉村的孩子,我希望我們的鄉村,越來越美好。這種美好,不是建了幾棟洋房,而是保留了我們自己的底蘊色彩,在此基礎上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