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的時候做過國內各省的疫情嚴重性的評估分析,過了兩個月沒想到全球疫情如此的快速蔓延,是時候分析評估一下全球數據了。顯然疫情嚴重性不只是和確診、治癒、死亡這三個直接指標有關係,它還與人口數、國土面積、醫護資源等息息相關。
所以我這次用了6個指標來評估各國疫情的嚴重性,這6個指標是3日增速、死亡率、百萬人確診率、確診人口密度、千人內科醫生數、千人病床數。需要說明一下,我把治癒率這個指標去掉了,因為歐洲很多國家比如英國、瑞典、荷蘭等,他們的輕症是自己回家隔離,自愈後也不會公布數據,所以你看英國13萬的確診只公布了676人的治癒,這個治癒數只是收納到醫療系統中的治癒人數。另外檢測率和陽性檢出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按道理是應該納入評估體系的,但問題是很多國家不是日更,還有不少國家根本不公布監測數據,統計機構中的監測數據很多是來自於新聞報導中,所以這兩個指標就沒有納入評估的基礎了。
一、6大評估指標定義
最近3日確診增速:4月22日對比4月19日累計確診數,看看最近三天增速是多少。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指標,增速越大說明問題越嚴重。
確診死亡率:確診人數中有多少死亡,側面反應各地醫治狀況,重症多、醫療資源不足都會大大的推高這個數據。
百萬人確診率:計算各國每百萬人中有多少確診人數,輔助判斷該地區的感染率。
確診人口密度:計算每個國家的每平方公裡有多少確診人數,注意沒有使用疆域面積,用的是土地面積,去掉了海域面積等。
千人內科醫生數: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數據,心肺問題屬於內科,如果內科醫生數不足顯然問題很大
千人病床數:每1千人中平均擁有多少個床位,這個內科醫生數一樣屬於各國的醫療資源。這兩個數據都來源於世行資料庫。
指標定義介紹完了,接下來就是設定個指標的權重。增速佔25%,確診佔55%,醫護資源佔20%。
這個權重值會用在最後的綜合評估上。
二、收集數據及建立評估標準
1、數據源:每個國家或地區的確診、死亡數據來源於丁香園、騰訊和霍普金斯大學幾個網站。為什麼要用三個網站的數據?其實這次疫情各國數據都比較亂,而每個網站的數據源也不盡一樣,更新時間也不一致。比如法國最新確診數(4月23日19:00),丁香園上是115119人,騰訊新聞和霍普金斯大學都是157135人(算上了養老院的數據),再比如美國,騰訊新聞上是849092人,丁香園和霍普金斯大學是842624人,我的原則是三大網站取最大值。
另外人口數、土地面積、內科醫生數、病床數均來自於世界銀行。整理匯總後就是這個樣子的。
2、建立標準:我把每個指標分成了10個標準區間,這樣就可以把6個指標去量綱從而標準化處理了。標準如下,3日增速介入0-5%的為1分,5-10%為2分,依次類推,值越大分值越高。需要注意醫生數和病床數是逆序分值,數據越大說明醫護資源越好,分值就越低,比如千人病床數大於8.7即為1分。
每個分段制我參考了該指標所有國家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數的值進行劃分的,細節就不累述了。
3、逐個評分:把美國國家或地區的實際值和標準值進行對比評分。部分結果如下:
這裡需要提醒一下大家,這個分值是相對概念,也就是相對最好或最壞的國家或地區的比較。
4、算綜合分值。根據前面的權重,計算每個國家或地區的綜合分值。下圖是部分數據
三、哪些國家最嚴峻?
根據每個國家或地區的綜合分值排序,結果就出來了。不過別著急,先給大家看看每個單項指標的top10是哪些地區。
最後看看綜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