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產業:「六廊」區域布局及發展趨勢

2020-12-17 中投顧問

  為促進我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本文立足「六大經濟走廊」及其產業特徵,從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模、盈利水平等方面,對「六大經濟走廊」區域內的電子信息產業布局及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分析,並在電子信息製造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產業層面和企業層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隨著「一帶一路」由中國倡議變為世界共識,由思想路線變為行動綱領,六大經濟走廊將成為「一帶一路」的物質載體,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布局的產業通道。了解六大經濟走廊及其產業特徵,分析電子信息製造業在六大經濟走廊的分布及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對加強電子信息製造產業布局的政策引導,鼓勵電子信息類企業走出國門,具有現實意義。

  一、六大經濟走廊及其產業特徵

  「六廊六路多國多港」是中國提出的多國共建「一帶一路」的主體框架,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重要港口和節點城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清晰的導向。「六廊」,即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六路」指鐵路、公路、航運、航空、管道和空間綜合信息網絡,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主要內容。

  新亞歐大陸橋,又名「第二亞歐大陸橋」,是從江蘇省連雲港市到荷蘭鹿特丹港的國際化鐵路交通幹線,國內由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組成。新亞歐大陸橋途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7個省區,到中哈邊界的阿拉山口出國境。出國境後可經3條線路抵達荷蘭的鹿特丹港。中線與俄羅斯鐵路友誼站接軌,進入俄羅斯鐵路網,途經斯摩稜斯克、布列斯特、華沙、柏林達荷蘭的鹿特丹港,全長10900公裡,輻射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亞歐大陸橋是連接亞歐兩大製造中心距離最短的陸路物流通道,它比西伯利亞大陸橋縮短了路上運距2000-5000公裡,比海運距離縮短了上萬公裡。同時,新亞歐大陸橋還具有貿易驅動優勢。東北亞、中亞、中北歐不斷推進的產業分工合作為新亞歐大陸橋帶來了巨大的貿易驅動力。因此,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以中歐班列等現代化國際物流體系為依託,重點發展經貿和產能合作,拓展能源資源合作空間,構建暢通高效的區域大市場。

  中蒙俄經濟走廊分為兩條線路。一是從華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羅斯;二是東北地區從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到滿洲裡和俄羅斯的赤塔。兩條走廊互動互補形成一個新的開放開發經濟帶,統稱為中蒙俄經濟走廊。2014年9月1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中國、俄羅斯、蒙古國三國元首會晤時提出,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歐亞經濟聯盟」、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2015年7月9日,三國有關部門籤署了《關於編制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的諒解備忘錄》。2016年6月23日,三國元首共同見證籤署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這是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首個多邊合作規劃綱要。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規劃綱要已進入實施階段。中蒙俄三國地緣毗鄰,有著漫長的邊境線,且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如果能夠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通過加強鐵路、公路等互聯互通建設,推進通關和運輸便利化,促進過境運輸合作,促進旅遊、智庫、媒體、環保、減災救災等領域務實合作,實現中蒙俄的共同發展目標。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從新疆出發,抵達波斯灣、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島,主要涉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中亞五國以及伊朗、土耳其等西亞國家。2014年6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構建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中阿「1+2+3」合作格局。2016年G20杭州峰會期間,中哈(薩克斯坦)兩國元首見證籤署了《中哈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籤署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文件,與土耳其、伊朗、沙特、卡達、科威特等國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中土雙方就開展土耳其東西高鐵項目合作取得重要共識,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以中國西南為起點,連接中國和中南半島各國,是中國與東協擴大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的重要載體。這條經濟走廊東起珠三角經濟區,沿南廣高速公路、桂廣高速鐵路,經南寧、憑祥、河內至新加坡,將以沿線中心城市為依託,以鐵路、公路為載體和紐帶,以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基礎,加快形成優勢互補、區域分工、聯動開發、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體,開拓新的戰略通道和戰略空間。

  中巴經濟走廊主要涉及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該走廊主要路線為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喀什-紅其拉甫-巴基斯坦蘇斯特-洪扎-吉爾吉特-白沙瓦-伊斯蘭瑪巴德-喀拉蚩-瓜達爾港,全長4625公裡。中巴兩國政府初步制定了修建新疆喀什市到巴方西南港口瓜達爾港的公路、鐵路、油氣管道及光纜覆蓋「四位一體」通道的遠景規劃。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主要涉及孟加拉、中國、印度和緬甸四國,主要路線是從中國西南地區出發,連接印度東部、緬甸,最終連接孟加拉。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將成為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一座梁橋,打造「經濟走廊」能夠通過四國,延伸帶動東亞、南亞、東南亞三大次區域,溝通太平洋、印度洋兩大海域。

圖1 「六大經濟走廊」基本走勢

  作為「一帶一路」的物質載體,「六廊」建設需要信息先行,電子信息產業應該優先發展。缺乏社會市場信息的指引,任何建設都會增加盲目性。要想減少盲目性,加強信息產業發展是必由之路。因此,增強「一帶一路」建設的針對性,必須首先摸清信息社會賴以存在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六廊」的分布狀況和發展趨勢。

  二、電子信息產業在「六廊」區域的分布情況

  電子信息產業主要由電子信息製造業和電子信息服務業構成。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是產業核心和支柱,代表著整個產業的實力。證監會2018年第2季度公布了電子信息製造業335家上市企業,如果去除9家ST企業,還剩餘326家上市企業。這在326家電子信息製造業上市公司中,六大經濟走廊佔了242家,佔總數的74.2%。在六大經濟走廊中,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雖然在國內所佔的省份不多,但因該經濟走廊東起珠江三角洲,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的重要基地,所以該經濟走廊的電子信息製造業的上市公司比較多,有125家,佔總數的38.3%。

表1 六大經濟走廊電子信息製造業企業數量和佔比

  需要說明的是,在六大經濟走廊中,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是在新亞歐大陸橋的節點城市新疆基礎上向中亞五國、巴基斯塔延伸形成的。新疆只有1個電子信息製造業的上市公司,在數據計算的時候,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個整體,以中巴經濟走廊的名稱進行計算,故在本文的分析中顯示的是五大經濟走廊。

  三、「六廊」區域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產業發展規模分析

  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整體上升,各走廊區域營業收入存在差距。根據表2、圖2分析,2007年-2017年電子信息產業總營業收入逐年增長,從2007年的2498.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4149.35億元,每年以19.3%的平均速度增長,10年間增長了約6.7倍,其中2010年增長率最高,增長率高達46.3%,2008年增長速度最低,約為6.2%。六大經濟走廊中,中南走廊產業經濟區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的比重最大,10年內年均佔整個產業營業收入的44%;中俄走廊產業經濟區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佔比位居第二,2007年-2017年年均營業收入佔產業總營業收入的22.7%;新亞歐走廊和孟中印走廊產業經濟區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各自佔比大致為5.7%、1.19%;中國-中亞-西亞和中巴經濟走廊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佔比最小,10年內年均佔比均低於0.1%。

表2 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及其在「六廊」區域的分布情況

圖2 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在「六廊」區域的發展趨勢(百萬元)

  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增長迅速,「六廊」之間增速大體相當,但產值差距較大。如表3和圖3所示,2007年-2017年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總產值增長呈上升趨勢,由2007年的3084.32億元增長到2017年底的17461.45億元,在10年內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增長了14377.12億元,增長了5.7倍,年平均增長率19.24%,其中2010年增長率最高,高達42.5%,2008年增長率最低,約為6.3%。在六大經濟走廊中,各走廊的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產值年均增長率在20.35%上下,10年間最小年均增長率19.2%,最大年增長率23.91%,各個經濟走廊都保持較高的增長率,但是,各個經濟走廊電子信息產業產值佔整個產業的比重卻大不相同。其中,中南走廊產業經濟區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產值佔總產值的比重最大,10年內年均佔比為44%;中蒙俄經濟走廊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產值佔比排名第二,2007年-2017年均佔比為21.95%;新亞歐走廊和孟中印走廊產業經濟區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產值佔比相對較小,10年內年均佔比分別為5.82%和1.26%;中國—中亞—西亞和中巴走廊產業經濟區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產值佔比最小,年均佔比0.1%左右。

表3 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及「六廊」區域分布情況

圖3 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在「六廊」區域的發展趨勢(百萬元)

表4 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對國民經濟貢獻及「六廊」區域分布情況

  電子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穩定上升,各經濟走廊區域電子信息產業的國民經濟貢獻率差異明顯。由表4可以看出,2007年-2017年242家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產值佔GDP比重總體上呈逐年增長的狀態,以年均增長率1.5%的速度,由2007年的1.14%增長到2017年的2.11%,僅有2008年和2011年這兩年增長率呈現負值;六大經濟走廊中,中南走廊產業經濟區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產值對GDP的貢獻最大,中俄走廊產業經濟區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產值貢獻位居第二,新亞歐走廊和孟中印緬走廊產業經濟區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產值佔比相對較小,中巴走廊產業經濟區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產值佔比最小。

  產業盈利規模分析

  電子信息產業利潤穩步上升,中國-中南經濟走廊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在「六廊」中優勢明顯。根據圖4、圖5分析,2007年-2017年按六大經濟走廊劃分的242家上市公司產業利潤總體上呈現增長趨勢,從2007年的145.2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168.6億元,僅有2012年一年產業利潤出現負增長;電子信息產業利潤增長速度較快,其中2010年增長率最高,高達52.82%,2008年增長速度最低,約為6.94%。六大經濟走廊中,中國-中南走廊產業經濟區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利潤佔總產業利潤的比率最大,2007年-2017年產業利潤年均佔比高達36.68%;該區域產業利潤增長率雖有起伏,但10年來絕大部分時間保持5%以上的正增長。中蒙俄經濟走廊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的利潤佔比排名第二,10年間產業利潤年均佔比為20.71%;中蒙俄經濟走廊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產業利潤增長率整體水平較高,2011年增長率接近200%。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區域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產業利潤佔比分別為13.18%和2.25%,其各自的年均利潤增長率也比較低。中巴走廊產業經濟區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產業利潤佔比最小,僅為0.4%,其年均利潤增長率波動較大,尤其是在2014年出現了650%左右的負增長。

圖4 產業利潤與「六大經濟走廊」利潤對比分析

圖5 電子信息產業利潤增長率與「六廊」利潤增長率對比(%)

  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資產毛利率先低後高,「六廊」區域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資產毛利率參差不齊。資產毛利率表示單位資產所獲得的營業利潤額,它反映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電子信息製造業242家上市公司的資產毛利率隨著年份的增加,趨勢呈現出先減少後增加的趨勢,由2007年的20.9%降低到2012年的11.07%,然後逐年上升至2017年的22.66%;從六大經濟走廊區域所分布上市公司來看,中巴經濟走廊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強,先從2007年的48.67%降低為2011年的21.6%,然後逐年上升,而中俄經濟走廊所分布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低,由2007年的11%逐年下降至2010年3.7%的水平,然後隨著年份增加,盈利水平稍有提高。

圖6 產業資產毛利潤率與「六大經濟走廊」資產毛利潤率對比分析

  四、電子信息產業「走出去」的政策建議

  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走出去」,應該按照該產業「六廊」區域的分布特徵,在產業政策上對產業企業要因勢利導,抓大放小,發揮大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產業帶動作用和集群效應。具體而言,要在兩個層面加強政策引導。

  產業層面

  1、通過電子信息製造業上市公司加大對其上下遊中小製造企業的金融支持

  電子信息產業屬於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當前我國中小製造企業融資難問題突出,因此需要加強對其金融支持。鑑於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尤其是上下遊中小企業多、集群效應明顯的上市公司,對上下遊中小企業情況比較了解,這些中小企業對這類上市公司依附度高,信息對稱度和信任度高,所以政府和金融機構應調整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政策,通過上市公司及其上下遊企業供應鏈關係,對創新能力較強、發展前景較好的科技型中小型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同時,政府應鼓勵有關部門和地方設立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允許證券機構開展創業風險投資業務,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進行金融工具創新,進一步擴寬中小製造企業的融資渠道。

  2、合理布局產業區域,發揮產業集群效應

  統籌區域布局,形成合理的區域結構。按照「六廊」各個區域的產業特徵,結合現有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發展現狀和趨勢,從「六廊」中遴選出適合電子信息產業走出去的經濟走廊,推動該經濟走廊區域內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建設,促進東、中、西部地區的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加快產業聚集效應,形成產業鏈條完整、經濟效益高、帶動作用強的產業增長帶。一方面,已經形成的產業集群要繼續充分發揮沿海的區域優勢,重點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研發和設計集群帶,為企業提供一種良好的創新氛圍,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擴散,從而充分降低企業技術創新的成本。另一方面,經濟欠發達地區要以發展製造業的特色產業為突破口,著力培育以生產基地為主體的產業集群。依靠其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強化專業化分工,不斷延伸產業鏈,逐步形成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生產基地為特色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政府應對區域產業規划進行指導協調,控制投資過度和盲目重複建設,鼓勵區域制定差異化和錯位化發展的產業規劃,避免由地區產業結構的趨同導致的惡性競爭。

  3、實施標準戰略,鼓勵電子信息類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國際技術的競爭最關鍵的是標準的競爭。支持企業申請專利,引導企業將技術研發、專利申請與標準制定相結合,形成市場競爭優勢。具備了核心技術之後,組織企業實施標準戰略。畢竟,技術的競爭最終體現在標準的競爭上,一旦企業擁有了核心專利技術,其產品就具有了相對的競爭優勢。華為、中興公司能夠在全球通信電子設備生產中處於領先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的核心技術專利。擁有核心技術專利後,企業要積極跟蹤並參與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因為,一個企業擁有的技術再先進,如果不被用戶所接受,那麼,其技術並不能帶來收益。

  企業層面

  1、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

  中國通信電子設備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以發達國家為主體。2017年,前三位的出口市場(香港、日本、韓國)佔我國出口總額的52.78%,超過了一半,出口市場較為集中,增加了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不穩定性。隨著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的出現,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將成為未來通信電子設備的主要消費市場。為此,中國通信電子設備生產企業應在保持現有出口目標市場的份額前提下,按照「一帶一路」中「六廊」建設規劃,積極拓展俄羅斯、非洲、中東歐等新興市場。大型企業可積極邀請國外同行業的企業家來華考察,洽談合作事宜,加深他們對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及企業的了解,或藉助我駐外商務機構的力量,增進國際交流並開發新項目,促進出口。中小電子信息企業也可積極參加中介機構組織的國際展覽,克服中小電子出口企業單獨宣傳效果不佳和成本過高的問題。

  2、實施名牌推進戰略

  逐步實現成本優勢向質量和差異化優勢的轉變。企業要加強軟實力和品牌化建設,制定自創名牌、合作創名牌等戰略,扎紮實實地培育名牌,形成品牌效應,通過品質建設和品牌經營,進一步加強電子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整體形象宣傳,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電子信息企業要積極爭取「六廊」建設中的各種優惠政策,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適時「走出去」,從單純的產品出口向境外投資建廠、跨國經營等全方位走出去升級,打造有國際知名度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不斷加強對外宣傳力度,提高我國電子信息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知名度。

  3、轉變企業發展模式

  建議電子信息企業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以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雖然勞動力成本優勢對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仍有其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是不可持續的,進而會影響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分工中,改變我國以初級生產要素進行國際貿易,從而建立以高級要素參與國際競爭體系中,以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等高級要素建立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努力留住人才、回流人才,並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方面,必須確立以智為先的發展新理念,改革用人制度,不僅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而且要確立以智為先的發展新理念,儘快實施「智力資本積累優先戰略」,使人才在企業有舞臺,留住人心、才盡其用。另一方面,國內企業的用人機制以及員工的生活、福利待遇等方面與跨國企業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這是留不住人才、限制人才回流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國內企業要從內部提高效率,完善激勵機制,提供較高的待遇和較好的工作環境,吸引跨國企業人員回流。

  4、組建電子信息產業技術聯盟

  國內方面,促進電子信息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的互動支撐,由上市公司領銜研發和生產,應用上下遊企業建立戰略聯盟,進行聯合創新。構建大企業集團、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中小高科技企業為主體的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有效整合各方技術優勢和共享科研資源,在鞏固原有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低成本與高收益的先進創新模式。重點組織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如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中的專用電子設備、集成電路等核心產業技術,促進產業鏈高端部分的競爭優勢。強化技術聯盟各方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和提高整體競爭力。國際方面,鼓勵和組織電子信息製造企業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運營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技術創新和專利標準成為通信電子生產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在當今全球智慧財產權競爭加劇、要素配置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內部研發已經不再是唯一的技術來源,而在鞏固原有核心技術的基礎上,有效吸收與利用外部技術已經成為實現低成本與高收益的先進創新模式。技術聯盟則能夠有利於加強企業間協作,分擔風險,優勢互補,提高整體競爭力。通過技術聯盟,組織企業共同研發,突破核心技術瓶頸。

  5、要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要充分調動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就必須建立有效的人力資本激勵機制,政府應該對於具有重大科技創新的科研人員給予重獎,並可考慮以參股或職位提升等方式來形成激勵機制。另外,通過職業教育和終身培訓等多種手段,關注人力資本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科研人員的素質。鼓勵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憑藉自身在資金、規模與管理方面的優勢,通過併購來為「走出去」帶來機遇,實現國際化戰略。重點培育「六廊」區域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呈集群化發展,促進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同時,政府也要保持市場具有充分的競爭性,畢竟,競爭是企業競爭力成長的動力。也就是說,製造業要形成分散型寡頭競爭的市場結構。在這種市場結構下,既能體現龍頭企業的領跑作用,又能發揮競爭的「優勝劣汰」作用,從而促進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良性發展。

相關焦點

  • 蕭山區「兩帶兩廊」產業布局出爐!
    「兩帶兩廊」產業布局規劃!,是杭州繞城內僅剩的連片待開發濱水岸線資源,是杭州「擁江發展」的重點區域,也是錢江金融港灣的核心區,區位交通優勢顯著。8、紅山創意產業園位於紅山大道以南,規劃面積2平方公裡,通過盤活存量工業用地,引進發展智慧電子、生物醫療、節能環保等創新產業。
  • 壯大「朋友圈」 構建「生態圈」——河北省廊坊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據悉,這兩個項目將釋放華為和潤澤的數據資源優勢,整體提高廊坊市城市信息管理能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在河北省政府與本報聯合主辦的京津冀大數據產業創新應用論壇召開前夕,本報採訪組來到廊坊調研。調研中,經濟日報記者了解到,近幾年,廊坊市加快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吸引了華為、浪潮、京東、潤澤科技、科大訊飛等一批科技、網際網路企業落戶,「朋友圈」越來越大。
  • 汽車電子新興應用領域發展趨勢
    汽車電子新興應用領域發展趨勢(附報告目錄) 汽車行業變革浪潮已然撲面而來,隨著 5G、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迅速走向規模化商用,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加快與汽車產業的融合,未來汽車及汽車後市場產業將形成以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化為載體創新驅動的商業模式
  • 裝配式建築產業的發展趨勢與布局特徵
    在運維階段,由於裝配式建築竣工模型中包含每個預製構件的生產廠家信息及自身屬性信息,如發生質量問題,能快速進行替換維修。四、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前景與布局特徵1、前景預測——行業成長性高,市場規模大,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根據相關數據和市場分析,預測至2025年我國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0億元以上,目前市場規模僅6000億,未來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
  • 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布局「一城一心,兩區四園六廊」一座綠色科技...
    「三生融合」,3年建成國家級高新區高新區按照「一城一心、兩區四園六廊」(一城,即施州古城;一心,即月亮巖科技研發中心;兩區,即望城坡-高橋壩生態康養區、譚家壩科教區;四園,即生物醫藥產業園、硒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高新南綜合產業園;六廊,即高旗大道生態廊道、高橋河生態廊道、月亮巖生態廊道、四道河-安來高速生態廊道、巴公溪生態廊道、清江生態廊道
  • 以晴集團:2015年產值百億 引領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位於經開區的以晴新蒲科技園,是貴州省發展大數據產業、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的重大平臺,企業自2014年建成投產以來,不斷探索發展思路,拓寬市場,引領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跨越發展。 走進位於以晴集團三號廠房,一百名工人正在進行電視機生產,這是去年11月以晴集團最新投入的六條電視機生產線,最近新投入的二十條生產線,專門進行電視機生產。
  • 2020-2026年中國電子地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電子地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三)導航定位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四)遙感市場發展情況分析      (五)地理信息系統市場狀況分析      (六)物聯網發展現狀及前景    三、電子地圖下遊市場細分
  • 2021-2027年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園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產業集聚具有生產專業化程度高,企業之間相互關聯,知識、技術和信息流動迅速等特點,是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促進區域科技創新,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產業組織形式。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化發展是截至**世界各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重要發展戰略,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初步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化發展的模式。
  • 全球與中國電子美容儀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全球與中國電子美容儀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是專門針對電子美容儀產業的調研報告,採用客觀公正的方式對電子美容儀產業的發展走勢進行深入分析闡述,為客戶進行競爭分析、發展規劃、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本項目在運作過程中得到了眾多電子美容儀產業鏈各環節技術人員及營銷人員的支持和幫助
  • 2020年中國地理信息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2020年中國地理信息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地理信息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地理信息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地理信息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 成都芯谷:雙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聚集地
    11月17日,30餘名來自全國各大媒體記者走進成都芯谷展示中心,實地探尋成都雙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情況。作為雙流區電子信息產業對外展示的重要平臺和窗口,成都芯谷展示中心於今年7月份正式開放,在充分展示科技化、數位化、信息化的展陳內容的基礎上,按照高品質科創空間的標準和要求,打造成為雙流區百萬平米級高品質科創空間的核心展示區域。
  • 廈門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大會昨日召開 嘉賓企業家代表盛讚廈門投資...
    ■我市重視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圖為軟體園二期。 陳立新 攝 陳立新 攝 臺海網9月1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希望廈門進一步高質量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帶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在昨日召開的廈門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大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和嘉賓齊聚一堂,共享商機共謀合作,為廈門的投資環境點讚。 「千方科技此前在廈門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等行業已有不少應用落地。
  • 吉林:布局"一主六雙"產業空間 新興產業集群輪廓初現
    吉林省推出「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專項規劃,全方位對接東北振興國家戰略,再造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新優勢,努力把先進裝備製造、醫藥健康、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光電信息、生物製造、衛星及航天信息、通用航空、新材料、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大數據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  轉方式、夯基礎
  • 中國金融電子支付設備市場研究與發展趨勢報告(2021-2027年)
    《中國金融電子支付設備市場研究與發展趨勢報告(2021-2027年)》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發改委、工商局、相關行業協會等權威部門的基礎信息以及專業研究團隊長期以來對金融電子支付設備行業監測的一手資料,對金融電子支付設備行業的發展現狀、規模、市場需求
  • 「一廊三帶五區六路」——鹿邑文化旅遊發展展望
    本「一廊三帶五區」的設計(簡稱「135」工程),是筆者針對鹿邑未來文化旅遊發展的一個探討,希望能為推進鹿邑文化旅遊事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文化旅遊強縣建設步伐,作出一點拋磚貢獻。:衛真路以北、黃橋以東、東環路以西發展布局:一帶三區,融合發展。
  • 景順長城電子信息產業股票A(010003)詳細資料
    (二)股票投資策略本基金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積極投資策略,自下而上地精選價值被低估並且具有良好基本面的符合電子信息產業的股票構建投資組合。1、電子信息產業主題的界定電子信息產業主題企業是指在電子信息領域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獲得廣泛客戶認可的科技創新企業;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 如何進行區域產業規劃?
    缺乏系統連續性,難以應對產業升級趨勢在全球範圍內,隨著科技革新的驅動,產業的發展體現出較強升級趨勢,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升級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在中國境內,隨著生產要素價格上升等因素,許多相對低端的製造產業紛紛轉向越南、柬埔寨、緬甸、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
  • 新型顯示產業已發展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先導性支柱產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說。具體來看,在LCD領域,中國平板顯示企業在生產線數量、產能規模、市場佔有率等方面均佔據了重要地位,已經逐步形成引領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趨勢。在當前熱門的OLED領域,儘管相較於國際企業起步稍晚,但國內OLED顯示技術與應用已不斷取得突破。
  • 廊灣產業加速器:5G科技與產業分享會成功舉辦
    7月8日,灣享會第十三期活動在南山盈峰中心廊灣產業加速器青山湖廳成功舉辦。本期活動由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創新局指導、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主辦、灣創邦承辦,廊灣產業加速器、雙灣引擎等支持舉辦,邀請到華為雲中國區網際網路行業總監李治慧、合創資本投資總監張銳,圍繞5G科技與產業發展分享交流。
  • 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年涉農電子商務將得到高速發展,進入成長期。**年,國內農產品網絡零售總額超過1千億,比**年翻了一番。農 產品電商平臺近4000家,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涉農電商企業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