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市北:「臺東記憶」穿越百年光陰採擷繁華依舊

2020-12-12 大眾網

記憶市北

臺東舊照

如今臺東的面貌

  大眾網青島7月27日訊記者 胡成林 通訊員 胡曉娟 王恩全)每個地方,都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而在這份記憶當中,有著你最難以忘懷的一段故事。有人說,如果你想找回舊時的記憶,就一定要去市北區臺東那邊看看。穿越百年光陰,採擷繁華依舊,它記錄著無數老青島人的時光印記。

  1899年,德國殖民當局強徵了上青島村、大鮑島村土地,將那裡的居民,連同「破爛市」的小商販等,遷到楊家村附近(現臺東六路一帶)的空地上建房安居。1899年10月2日,第一座房子奠基。根據規劃,幾個月的時間裡,一個新的華人居住區建成,一個新的村鎮也形成了。據《山東德邑村鎮志》稱,新集鎮形成後,人們不願意再叫「破爛市」,楊家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說:鑑於這個集鎮在烽臺嶺(現貯水山、俗稱大廟山)以東,就叫臺東鎮吧。1900年,臺東鎮商業街也橫空出世,臺東商圈以臺東三路為主線向四周輻射。

  1910年,德膠澳總督頒布法令,將內界原有的九區合併為青島、大鮑島、臺東鎮、臺西鎮四個區。經過此次重新定位的青島,已不再是其初始設想的軍事基地和交通口岸城市,而是集港口、交通、商貿和經濟共同發展於一體的商埠貿易城市。

  1922年12月10日,北洋政府從日本人手中收回青島的主權,闢為商埠,定名青島市,設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由中央直轄。轄境仍沿襲德國租借時的境域,以青島市街、臺東鎮及臺西鎮之界址為市區,其他各地成為鄉區。臺東鎮已擴展到北至臺東六路、南到桑梓路、東抵福寺路、西臨順興路,人口驟增。

  據日文版《青島要覽》記載,在日本第一次侵佔青島時期,臺東鎮約有千餘戶,人口5千餘人。臺東鎮簡稱為臺東或東鎮,臺東是大概念,東鎮是小概念。據《膠澳志》所載之1925年戶籍統計,臺東鎮有6114戶,居民27398人。據1928年出版的《膠澳志》記載,僅馬路就增加了稻荷町(今道口路)、坪井町(今平定路)、吉野町(今雒口路)、順興町(今順興路)、鷹門町(今雲門路)等31條。

  著名作家王統照在《青島素描》這篇散文裡這樣描述了20世紀30年代的臺東鎮:「臺東鎮現在成了工人、小販的居住區。自然馬路、電話、汽車哪樣都有,可是舊時的黑板門,小店鋪的陳設,冷攤的叫賣聲,仿佛到了中國較大的鄉村一樣。這裡很少摩登的式樣。有不少的短衣破鞋的男子,與亂攏著髫子仍然穿著舊式衣褲的女人。小孩子光著屁股在街上打架。拾蚌螺的貧女提著柳條筐子從海邊歸來。矮矮的瓦下,門口便是土灶,有的還有些豆梗,高粱桔,似是預備做燃料用的。相比島城沿海地帶的由德、日、美量體裁衣式打造的中山路商業街,臺東鎮的出身絕對是平民。」 

  1932年7月,為實施地方自治,青島劃分成12個自治區,第一至第四區均位於市內,第五至第十區為市北鄉區,這時所說的「第四區」就是現在的臺東。

  如今,「臺東記憶」已成為成長在青島百年歷史大樹的層層年輪,流動過城市發展的脈絡。歲月的滄桑,讓臺東經歷了歷史的種種變遷,卻不改繁華的風貌;年輪的洗禮,將臺東打磨成一塊耀眼寶石,解釋著城市的過往,印證著光陰的變遷。

相關焦點

  • 「臺東老街」穿越百年
    「臺東老街」穿越百年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04.09 星期四     早報訊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城市發展,臺東舊貌正在從人們的視線中慢慢抹去,為讓廣大市民更加了解臺東,注重挖掘歷史內涵,營造文化氛圍,交運傳媒公司精心策劃設計了「臺東老街」,全面展現老臺東的百年變遷,這條老街將出現在臺東利群對面的規劃路上
  • 青島市北區發布首批「六個100」歷史文化記憶單位
    媒體通報會首先由文旅推進中心負責人介紹了市北區打造百年青島(市北)歷史文化「個十百千萬」工程首批「六個100」歷史文化記憶單位的總體情況。區文新局、區商務局、區旅遊局分別就首批歷史文化記憶博物館、歷史文化記憶美食店、歷史文化記憶名優特精品商店、歷史文化記憶民宿、歷史文化記憶主題酒店、歷史文化記憶景區化街區進行了介紹。
  • 青島臺東:沉澱百年繁華 再迎蝶變新生
    如今,許多青島人記憶中常逛的老地方已經漸漸消失,但作為「城市商業名片」的臺東商圈卻始終活力十足、人氣旺沸,它是城市繁榮商貿的最好載體,也是青島人市井情懷的一種寄託。在臺東商圈「前世今生」的演變中,展現著商貿格局的重塑和商圈發展的路徑。邁向新百年,這裡將圍繞「百年青島商業本源,國際都會時尚地標」的發展定位,打造臺東國家級步行街,建設臺東老城復興國家級產業園區,譜寫出更加精彩的商貿故事。
  • 「疫」散花開 我在臺東的「老字號」等你
    對於青島人來說,臺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在正式踏上臺東的街道之前,今天,我們先穿越臺東120年的歷史,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見證了臺東一代代繁榮的「老字號」。回首望去,那些「老字號」留下的痕跡,穿過時空依舊呈現在我們眼前,從現在臺東的繁華與沉澱中,我們依然能從中充分領略到老臺東的文化風情和生活百態……那些年臺東的「老字號」說起臺東的「老字號」,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利群百貨。
  • 待「疫」散花開,我在臺東的「老字號」等你
    對於青島人來說,臺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在正式踏上臺東的街道之前,今天,我們先穿越臺東120年的歷史,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見證了臺東一代代繁榮的「老字號」。回首望去,那些「老字號」留下的痕跡,穿過時空依舊呈現在我們眼前,從現在臺東的繁華與沉澱中,我們依然能從中充分領略到老臺東的文化風情和生活百態……那些年臺東的「老字號」說起臺東的「老字號」,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利群百貨。若我們走在那時的臺東三路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青島利群百貨商店。
  • 廈門最繁華的地方在哪裡?百年中山路 繁華依舊
    今日刊登新鮮出爐的第五篇作品(節選),帶您走進繁華中山路。­  在廈門,哪條路最繁華?相信所有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說:中山路。­  中山路,盛名遠揚的一條路。如今,中山路西起輪渡鷺江道,中跨思明南路與思明北路的分界點,東達新華路,與公園南路相連。2012年6月,中山路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家住中山路附近,近水樓臺,總是方便得月。我便有好福氣,常常擇一空閒時間,出家門,沿窄窄小巷緩步走,幾分鐘後,就停駐於某個小巷口。我笑一笑,然後抬起腳,輕快地步入中山路。
  • 那些年藏在臺東的「老字號」,你還記得嗎
    沿歲月變遷,那是臺東120年的見證翻開青島的歷史,商業見證了青島百年的滄桑與變遷。作為青島商業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臺東從1899年成立以來,歷經了從小商小販小集鎮到繁華熱鬧臺東商圈的整體變遷。回首望去,那些「老字號」留下的痕跡,穿過時空依舊呈現在我們眼前,從現在臺東的繁華與沉澱中,我們依然能從中充分領略到老臺東的文化風情和生活百態……那些年臺東的「老字號」說起臺東的「老字號」,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利群百貨。
  • 走進「光影臺東」,從老影院變遷品味臺東百年商貿變化
    談起臺東記憶,傅大爺說,「市北煙火氣很濃,那時候印象比較深的娛樂活動莫過於閒暇時和家人、朋友到臺東的幾家電影院看場電影。」像傅大爺一樣,說起老電影院,青島人有聊不完話題。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遵義劇院、大光明電影院與臺東電影院共同撐起了臺東的繁華。
  • 多彩臺東丨從老影院變遷品味百年商貿變化
    「每到禮拜天,臺東三路上遵義影院的門口就會排起長隊,那時候大家沒有別的文藝活動,看電影是一件很時興的事兒」。今年70多歲的傅大爺是一位「老青島」,七零年代從部隊轉業,跟隨組織調度,工作輾轉青島各個區。談起臺東記憶,傅大爺說,「市北煙火氣很濃,那時候印象比較深的娛樂活動莫過於閒暇時和家人、朋友到臺東的幾家電影院看場電影。」
  • 老街尋蹤之臺東趣話(下):百年商脈
    老街尋蹤之臺東趣話(下):百年商脈 2020-06-12 0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陰的故事丨百年老城 古老弄巷
    光陰的故事丨百年老城 古老弄巷 2020-06-30 0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沉澱百年繁華蝶變迎新生 臺東承載幾代青島人的青春和回憶
    可以說,以臺東步行街為中心輻射的整個臺東商圈,幾乎涵蓋了青島人生活的全部內容,衣食住行、娛樂休閒,臺東仿佛是青島人的 「寶藏樂園」。而這一特點,哪怕是回溯到百年之前也依然成立。當我們翻開青島的歷史,閱覽臺東的回憶錄,會發現作為青島商業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臺東承載了幾代青島人的青春與回憶。
  • 青島市北區臺東步行街:百年地標 時尚再起
    臺東步行街上的音樂微演藝。 半島記者 鄭欽澤 攝這裡是體味青島城市氣質的城市客廳,這裡是激蕩著百年商業風雲的地標商圈,這裡就是臺東步行街。「中國著名商業街」、「國際金街」,年客流量達7000萬人次,年營業額約50億元,擁有這些標籤和流量的臺東,如何更好地整合現有商業和旅遊資源,如何以一脈相承的商業文化實現對現有區域的價值提升,如何賦予這片商業中心除現有商圈屬性外的又一重層次和深度?在7月23日的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青島臺東入圍全國第二批12條步行街升級改造提升試點。
  • 逛臺東帶你穿越百年 涵蓋青島人生活全部內容
    原標題:臺東逛逛 帶你穿越百年    在青島,說起逛街,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出現的地名就是臺東。時間退回一百年,這樣的說法也是成立,作為青島最早的平民商業區,臺東可是一路從過去逛到了現在。    東鎮的變遷從貧民區到商業區    歷史:上世紀30年代,商業街初具規模    「東鎮」是老青島人對臺東最早的稱呼,當然「東鎮」也非正式名稱,臺東鎮才是真正的地名。
  • 記憶中的臺東市場樓
    將貯水山以東設為臺東區,臺東區域西靠貯水山,南靠太平山,北臨海泊河,東部原為仲家窪,總面積約8.05平方公裡。人口的聚集催生了臺東地區的初級商業形態,與沿海一帶的中山路不同,臺東一直是大眾消費圈,也是島城商貿繁華的地區之一。現在臺東利群周圍,又成了市北區商貿最繁華的地帶,臺東商業圈可謂有著歷史的淵源。
  • 市北City Walk | 歲月斑駁的裡院,留在舊時光的繁華
    最後乘車去④臺東商業步行街,品嘗最接地氣的青島味道。建議時長:3~4h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金融同樣貫穿了百年青島城市文化歷史的發展。如果想要了解青島的商貿文化和大名鼎鼎的館陶路,不妨先從這裡開始。博物館坐落在館陶路汽車站內,館內展示了德佔時期至今青島金融業發展的各個重要階段。
  • 這棟百年老樓,現在還在,就在臺東五路上,見證臺東發展史
    相比島城沿海地帶的由德、日、美量體裁衣式打造的中山路商業街,臺東鎮的出身絕對是平民。」——《青島素描》王統照1934年,作家王統照和友人遊覽青島時,記錄下了一路的所見所聞,相較於歐人區的繁華,東鎮給王統照的印象是貧困雜亂的。1900年,臺東鎮商業街初見端倪,臺東商圈以臺東三路為主線向四周輻射。德國人把上下青島村和大鮑島被拆遷的那些村民、小商販、勞工全部遷居此處。
  • 青島市北區老企業文化記憶主題公園正式開園 漫步中式園林找尋老...
    半島記者 劉笑笑 通訊員 張嘉慧昂首報曉的大公雞、樸實無華的燈塔醬油瓶、中西結合的哈德門煙盒……為留住城市記憶,聆聽品牌回聲,傳頌創業讚歌,位於市北區昌邑路上的「昌樂園」建成後,大港街道系統整理老名牌企業文獻資料,將企業的發展簡史、品牌標識通過浮雕、雕塑和註解文字形式逐一呈現,「奮鬥的足跡—大港老企業文化記憶主題公園」應運而生
  • 沉澱百年繁華 再迎蝶變新生|百年老街|威海路|臺東鎮|商業步行街|...
    回首來時路臺東商圈在120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許多青島人記憶中常逛的老地方已經漸漸消失但作為「城市商業名片」的臺東商圈卻始終活力十足、人氣旺沸它是城市繁榮商貿的最好載體也是青島人市井情懷的一種寄托在臺東商圈「前世今生」的演變中,展現著商貿格局的重塑和商圈發展的路徑
  • 打造臺東新「IP」市北區臺東街道召開「多彩臺東」媒體座談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4月27日訊(記者 丁學燕 通訊員 夏素素)翻開青島的歷史,商業見證了青島百年的滄桑與變遷,作為青島商業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臺東從1899年成立以來歷經了從小商小販小集鎮到繁華熱鬧臺東商圈的整體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