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根
2020年9月9日,美國駐越南大使館在其面簿帳號上,發布了一條慶祝「美越關係正常化25周年」的貼文。部份越南網民發現,該貼文所使用的越南地圖中,刻意將西沙和南沙群島劃入越南領土範圍。
但僅僅數天後,美駐越使館再次發布了一張不包含西沙、南沙群島的越南地圖。美使館此舉引起了越南網民的極大爭議,部份越南網民認為「西沙及南沙群島屬於越南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其他越南網民則認為「美國是在刻意挑撥」。美國此舉又究竟何意呢?
一名越南工人正在印有越南國旗的看板前工作。(法新社)
有越南輿論認為,美國發布前後不一的兩版地圖,不過是為了延續其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一貫中立立場。但此類言論難以讓人信服,美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立場是否中立,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南中國海問題一直是美國試圖遏制中國的重要手段。每當中美競爭加劇,美國或在外交上大肆批評中國的南中國海政策,公開支持諸如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對南中國海主權的聲索;或以支持自由航行為名,派遣航母、軍機現身南中國海。
地圖事件挑起中越爭端
表面上看,此次地圖事件中,美國只是發布了兩張不同的地圖,並未就南中國海問題表態。但地圖事小,主權事大。對現代主權國家而言,地圖不僅反映了一國領土範圍及大小,更是一國主權、國家安全,甚至民族尊嚴的直接體現。在外交事務中,錯誤使用一國地圖,極易挑起嚴重的外交衝突。美國駐越南使館拿中越之間較為敏感的南中國海問題做文章,嚴重傷害了中越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也嚴重損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
不過,美國此舉並非突然興起,背後更有其深層次的戰略考量。早在7月1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發表聲明,稱「美國不承認中國對南中國海島嶼的主權」,隨后里根號、尼米茲號航母雙雙開進南中國海演習,意圖挑起中國同各南中國海島嶼主權聲索國之間的矛盾。對此,多數東南亞國家均選擇了中立,未對美國的挑釁舉動予以回應。此次在越南地圖問題上的前後不一,不過是美國試圖挑起南中國海爭端的又一次嘗試。
無獨有偶,在挑起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的爭端之上,美國絕非只有南中國海爭端這一張牌。湄公河下遊的生態安全問題,也是美國挑起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衝突的重要手段。8月5日,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發表文章,稱「中國在鄰國寮國、柬埔寨的湄公河沿岸修建水壩的行為,已對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構成了嚴重的生存威脅」。美國再次試圖以湄公河流域的生態安全、糧食安全等問題激起越南的反華情緒,將越南推向與中國對抗的道路。
為什麼美國選擇的是越南呢?
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目前越南是佔據島嶼最多的國家。在這樣一個海洋經濟至關重要的國家,南中國海蘊藏的豐富資源,無疑是巨大的寶藏。這也不難解釋,從解禁對越南的武器禁運,再到美國航母對越南的歷史性訪問,為何越南與美國走得越來越近。越南無非是想借美國之力,以增加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同中國抗衡的籌碼。
越南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無疑是實施印太戰略的絕佳之地。今年是美越關係正常化25周年,中美關係的進一步惡化,使越南在印太戰略中的地位更加炙手可熱。事實證明,越南雖對印太戰略持開放歡迎的態度,但在實際外交行動上仍然搖擺不定,極力避免同中國發生正面的激烈衝突,尋求以多邊主義外交戰略的軟平衡方式對衝中國,同時謹慎地持續推進同美國的關係。
在美越關係當中,兩國實力上的差距無可避免,美國佔據了主導權。因此在中美越三國關係上,越南可活動的外交空間相當有限,並且仍在不斷縮小當中。這進一步加大了越南實施大國平衡戰略的機會成本,並增大了越南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可能性。
在越南這樣一個民族主義教育傳統深厚且廣泛的國家,政府極易受到民族主義情緒的裹挾,在對外關係上,尤其是中越關係上做出不符合國家、民族利益的錯誤決策。而美國無論是出於戰略需要還是經濟發展需要,都將會進一步加大拉攏越南的力度,同時不斷在中越之間挑起衝突,迫使越南最終選擇投入印太戰略的懷抱。
美國政治野望能否得逞?
此外,美國在東南亞的政治野望,絕非僅針對越南一國。美國仍未放棄推進東南亞國家如緬甸的民主化進程,以填補在東南亞地區的政治空白。其實質是謀求在東南亞構築新的反華包圍網,壓縮中國在東南亞方向的戰略生存空間。
國際話語權是一國對外政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目前在國際社會中,西方輿論仍然佔據優勢。其背後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所構建起的強大軟實力霸權。憑藉其遍布網絡,無處不在的新聞媒體,及佔據極大優勢的國際話語權,美國在刻意挑起他國爭端,為其戰略利益服務的鬥爭中無往不勝。烏克蘭便是美國藉助軟實力霸權,實施顏色革命的成功案例。
但是,美國的軟實力霸權,仍能如過去般無往而不利嗎?軟實力概念的提出者約瑟夫·奈認為,若國內或外交政策顯得虛偽、傲慢,漠視他人的觀點,或基於狹隘的國家利益觀念,就會削弱軟實力。半年以來,美國在面對冠病疫情時的糟糕表現,以及川普政府肆意退群、不負責任的行為,都極大地削弱了美國的公信力。美國的軟實力霸權,似乎成為了一種神話。
美國的軟實力霸權又是否仍然有效呢?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有效的。截至9月20日,美國駐越南大使館的面簿帳號下,多數越南網民都對其修改地圖的行為表示了憤怒。越南外交部發言人不得不在9月17日,就該事件公開表態,越南的一貫立場是西沙與南沙群島是越南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看來,美國似乎已成功挑起了越南民間的反華情緒,並迫使越南政府就此做出回應。
越南的反應
若依據現實主義的均勢理論,面對與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衝突,實力處於弱勢一方的越南應當與美國結為同盟,以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巨大壓力。但在現實中,美越關係並未達到結盟的高度,目前美國仍然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未與越南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國家。
越南學者黃越認為:「若要解決南中國海問題,就必須在國際法院提出一種機制。美國、澳大利亞或者英國都不能取代國際法院,來裁定某個國家對南中國海島嶼擁有主權,美國說話應當慎重,不能因為親近越南就確定南中國海島嶼是越南的。」這表明越南國內對美越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並不乏警惕的聲音。
但是,近期越南對於親近美國所可能產生的政治風險,仍然缺乏足夠清醒的認識。9月4日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行的「東協未來:年輕人的角色」活動中,美國國務院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稱,美國將出資500萬美元,在越南富布萊特大學成立「東南亞青年領袖倡議」學院。
美國宣稱,該學院主要為來自東南亞的25歲至40歲專業人士,提供多學科能力的培訓。實際上,由美越合作開設的富布萊特大學,常年將越南傳統思政教育排除在外,依據該倡議所培訓出來的東南亞青年,也多為親美或反政府人士。美國的目的不言而喻,即通過教育投資,改變越南年輕人的意識形態,撒播下顏色革命的種子。
1975年美軍從越南戰場撤軍時,時任美國總統福特曾公開宣稱:「30年後美國將重返越南,屆時美國將不再攜帶著武器而是美元,到那時越南人將會像歡迎英雄一樣歡迎我們。」
未來伴隨著中美競爭的進一步加劇,類似挑撥中越關係的事件,或許還會不斷上演。越南對此應當有清醒的認識,即使中越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存在一定的爭端,但那終究只是利益之爭,與中越友好、共同發展的大局相比,南中國海問題始終是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的。
作為世界上碩果僅存的數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與中國維護和平友好的外交關係,始終應當是越南外交優先考慮的議題。在世界格局風雲變化,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未來越南若謀求成為在地區乃至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國家,就必須正確對待同中國的友好關係,正確處理兩國的領土爭端,同中國攜手應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