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網絡上看到「100萬能在美國買什麼樣的房子」帖子後,都表示非常驚訝。很多的網民們紛紛表示,美國的房價這麼便宜,以後可以去美國買一套房子,部分網民則對這個事情持觀望態度,覺得房價這麼便宜,美國人自己為什麼不買呢?
其實對於美國房價便宜,只是針對於那些收入水平較高的居民。從房價的總體水平來說,其實美國的房價並沒有比中國的便宜,部分房價更是比中國的高出很多。而美國人不熱衷於買房其實是由於很多因素造成的。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消費型國家,許多人熱衷於消費不願意存錢。在得到收入以後,很快的就會將收入給消費掉。而對美國而言,他的經濟指標就是就業,居民不喜歡存款,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而消費水平的降低也導致了經濟下滑。由於這一消費觀念導致了部分的美國人基本沒有什麼存款。
對於中國人來說,存錢除了要支付日常開銷外,更多的是為了能夠保值和增值。而傳統的中國人始終認為買房是一件大事,是人生的第一需求。隨著國內房價的飛速上漲,存款對購房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小,更多的是通過貸款來解決。而美國人則認為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租房是第一選擇,同時也會跟著收入水平來決定租房條件,絕對不會因為住房問題導致自己無法正常消費,並且負責沉重的債務。在美國,與房價相比較後,雖然部分居民收入較高,但是仍有一半的居民買不起房子。所以,租房比買房比例要高出許多。
在美國買房其實比養房容易很多,除了要準備充足的買房資金以外,還要繳納各種各樣的費用,除了保險費、物業費和房產稅等這些費用,還要額外支付保養費等。如果你的房屋準備租賃,還要支付租賃個人所得稅,如果是轉讓的話,就需要支付資本利得稅,而物業費,在美國每個月最貴可能需要支付六、七百美元。所以,即使在美國有的別墅一套售價僅需一美元的時候也是無人問津的。要知道拿到房子後,要支付的物業費和保養費就讓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一旦失業後,沒有了經濟來源,許多居民連物業費都交不起。相比而言,租房付出的代價更小,而且遇到的麻煩也會更少一點吧。
買房在美國人的心目當中,是一種能力的表現。美國的年輕人,很多在滿18周歲以後,就會獨立生活,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來養活自己。對於父母來說,不需要煩惱子女的生活,因為他們會依靠自己的能力來解決這些問題。有能力就買房子,沒有能力就出去租房子,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是會選擇租房。
其實這也和美國的文化息息相關,他們嚮往自由,很少有人願意在一個地方住一輩子。而且絕大部分的美國人都有車,所以生活範圍很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