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山水甲天下,而且是多民族聚居的一個地方,有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等,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深受遊客的喜愛。
白褲瑤,瑤族的一個支系,是一個十分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深藏在廣西河池南丹的大山裡,從熱鬧繁華的城市,從充滿現代氣息的生活出發,來到白褲瑤生活的村寨,是一條極其貼近自然、樸素的道路。
其實,早在三百七十多年以前,明代著名的旅行家探險家徐霞客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遊覽廣西的名山勝水,最後在南丹結束廣西的探險之旅,出發到貴州。在徐霞客的日記裡,只記錄了南丹礦業的興盛,卻錯過了南丹裡湖、奇異的溶洞和壯觀的天生橋,所以跟隱居在深山的白褲瑤也擦肩而過,真是十分令人遺憾。
白褲瑤,在廣西解放以前就已經蝸居在南丹裡湖、八圩一帶的山區裡,過著神仙也不換的生活。
之所以叫白褲瑤,是因為這裡的男子都穿著及膝的白褲。當然,現在我們看到的白褲瑤,很多都是在節日盛裝時候才穿這種傳統服飾,而且很多也不蓄髮了。
南丹最吸引人的就是白褲瑤民族風情,白褲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民族,被外界稱之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
歌婭思谷,是廣西河池最著名的鄉村旅遊景區,同時也是遊客了解南丹白褲瑤的一扇窗口。歌婭思谷位於南丹縣,距縣城有10公裡,交通也十分便利。
南丹「歌婭思谷.中國白褲瑤民俗風情園」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 前來觀光遊覽,這裡有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表演,比如陀螺競賽、情歌對唱、銅鼓舞、吹牛角。在白褲瑤青年男子中,打陀螺是最吸引人的,這是一種競技力的瞄打遊戲,陀螺有大、中、小三種類型,小陀螺三兩左右,中型陀螺一下子達到兩三斤,而大陀螺更重,有四五斤重。白褲瑤的陀螺都是用堅硬的木頭製作,特點是平頭、矮腳,轉速快時間久,深受人們的喜愛。
但是,真正令人們興奮的,是對歌。在南丹白褲瑤,想要敬人喝酒,不是一兩句客套話能解決的,而是先對贏山歌。有歌聲的地方就有人群,有人群就有歌聲,你一句我一句,就把對歌的歡樂和柔情蜜意展露無遺。
有人群的地方不對歌,那很可能是在鬥畫眉鳥,白褲瑤族喜歡玩鳥,特別是對畫眉鳥喜愛有加。他們對鳥十分愛護,平時做工、趕集、割草等都會把鳥籠帶在身邊,如果不慎摔倒,他們寧願自己摔也要保護好鳥籠,絕不允許讓愛鳥受到驚嚇。也許是因為畫眉鳥叫聲動聽,就跟白褲瑤族一樣喜歡對歌,善鬥,就像白褲瑤男人一樣敢闖敢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