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的海洋文化中,由海南海洋的島與礁而構成的地貌組合,不僅僅是一定的地理單元名稱,而且是一種獨特的海洋地貌文化島礁文化。
礁比島小。礁可以擴大而成為島。礁 , 即巖礁 , 一般指 500 平方米以下 , 沒有植被的巖石 , 有珊瑚礁 、火山礁石、大陸延伸的巖石等。在世界上 ,由於島礁的劃分涉及到各國的海洋利益 , 如領海、專屬經濟區等。
海南屬於熱帶地區,海南的珊瑚島或者珊瑚礁非常突出。珊瑚島是由珊瑚礁構成的巖島,或由珊瑚碎屑構成的沙島。珊瑚礁的主體是由珊瑚蟲組成的。珊瑚蟲是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它以捕食海洋裡細小的浮遊生物為食,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
每一個單體的珊瑚蟲只有米粒那樣大小,它們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陳代謝,生長繁衍,同時不斷分泌出石灰石,並粘合在一起。這些石灰石經過後來的壓實、石化,形成島嶼和礁石,也就是所謂的珊瑚礁。由於珊瑚蟲具有附著性,許多珊瑚礁的底部常常會附著大量的珊瑚蟲。
珊瑚礁分布於熱帶海洋上。如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南海四大群島,除了西沙群島的高尖石島屬於火山碎屑巖島外,其餘全部是珊瑚礁島。我國珊瑚礁有岸礁和環礁兩種。岸礁主要分布於海南島和臺灣島南部,形成典型的珊瑚礁海岸。環礁廣泛分布於南海諸島,形成數百座珊瑚礁、島礁、灘地等地貌。環礁很大。不要以為環礁很小,如同池塘一樣。
四沙中有些環礁很大,是巨型環礁,如同我們祖先所說的萬裡石塘。大家知道北京、上海很大,北京市區的面積是 1300 多平方公裡,上海市區面積約 750 平方公裡,但是南沙群島中禮樂灘的面積達到了 7000 平方公裡、安渡灘的面積達 2287 平方公裡。環礁,海南島漁民稱為」,古代稱為石塘。南海的環礁中,永樂群島大環礁最為典型,它是由成串小環礁,如羚羊礁、金銀島等小環礁組成的大環礁,稱為「環礁鏈」。
關於歷史名人方面的礁有屈原礁、東坡礁、孔明礁、義礁群礁,這些礁名體現了人們敬仰前輩先賢的情懷。明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鄭和奉命率 2 萬餘人的船隊 7 次出使南洋與西洋。
珊瑚礁是一個巨大的海上公園,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為觀光、潛水等創造了天然條件,眾多的海洋資源也讓其成為學習海洋文化的天然基地,可以說珊瑚礁是一個有度假、觀光、學習、教育等多功能的生態旅遊區,例如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印度尼西亞的峇里島等。
環礁是南海「四沙」的景觀基礎。其它景觀都是由環礁演變而成。環礁之美在於「浪花帶」景觀。遠遠望去,碧藍平靜的大海上突然浪花翻滾。這是因為所有的環礁,都會因外緣高起的「環」不斷迎擊風浪而激起一片浪花,這種景觀被稱為「浪花帶」。遠望環礁,首先看到的就是這一圈白浪翻滾的浪花帶。
待接近環礁後,看到的卻是一個被「浪花帶」圍繞在內的風平浪靜的潟湖。潟湖水淺,水色與環礁外的大海截然不同,偏綠或偏黃,有時像翡翠,環礁因此成為熱帶海洋中十分獨特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