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列國志》中記載香港至清朝時期就被納入清政府的管轄之內,隸屬於南海郡番禺縣。晉唐與宋元時期香港先後隸屬於東莞郡寶安縣,東莞縣。唐朝宋朝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於是江南地區得到大量開發,香港以及廣東地區,經濟文化繁榮貿易昌盛。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企圖得到香港這個優良港口和香港所擁有的海灣地區,於是英國便發動了1840年的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的失敗離不開清政府的君主專制制度和其腐朽沒落的統治,也離不開兩者軍事力量上的巨大差距。19世紀初期,英國憑藉第一次工業革命,其綜合實力位居世界第一,英國急需開拓海外市場以及原料產地,於是他們便把矛頭對準了香港。由於中國戰敗,中國和英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條約內容規定了允許五口通商;協定關稅;以及實行公行制度,以及後來附件中所提到的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銀元,於是中國的香港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01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在無數中華兒女的努力奮鬥下,新中國建立起來,中國實現了主權獨立,而改革開放的順利試行也讓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過程。1982年中國同香港就香港問題進行協商,主要圍繞香港的主權和領土問題進行談判,中國要求英國在《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規定的借地日期之前歸還香港及其附屬島嶼九龍和新界。
在中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之下,以及國家高層領導人的智慧策略下,柴契爾夫人別無選擇,只好同意籤訂香港回歸中國等文件。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收回香港。這意味著香港離開了祖國懷抱的一個多世紀之後終於回歸祖國。英國的米字旗在中國的國歌聲中緩緩落下,中國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這一切都標誌著中國對香港主權的恢復。不過奇怪的是,英國都願意歸還中國的香港,但卻對幾千人的阿根廷馬島一直不放手,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02
福克蘭群島,也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曾經是阿根廷的一部分。隨著西方列強市場的逐漸擴大,他們進行了大量的殖民擴張,弗蘭克群島在19世紀的時候被法國、英國和西班牙所佔領。不久之後,應英國政府宣布該島嶼歸英方所管轄,並擁有完整主權和領土主權,對此阿根廷絕不承認。1982年為收複本國領土維護國家主權,阿根廷向英國出兵,希望通過軍事手段以戰爭方式來收復馬島。
英國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阿根廷則是處於落後階段,阿根廷和英國的力量差距懸殊之大。阿根廷的結局同中國一樣也是戰敗,英國仍然掌握馬島主權,可是阿根廷仍然不能接受。在多年的努力下,聯合國宣布弗蘭克群島歸阿根廷所屬,可是由於英國後面有美國支撐,英國對聯合國的決定置若罔聞,馬島主權問題至今都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可是為什麼英國願意歸還比馬島更大的香港,卻不願意歸還阿根廷僅僅只有幾千人的馬島呢?其中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中國的國際地位在逐步上升,國家綜合實力在逐步增強。國家綜合實力決定了它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話語權。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隨後進入市場經濟體系,又經歷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因此中國在主權問題以及領土歸還問題上絕不讓步,英國也是看到了中國的態度強硬,才同意了中國的條件。
原因之二,英國政府於1840年同清政府籤訂的《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都明確規定了英國歸還香港的日期,白紙黑字,英國絕對不能不承認。而對比福蘭克群島,英國和阿根廷兩國對領土爭端方面的問題並沒有進行籤約,通俗來講就是沒有任何能夠約束另一方的實質性證據。據歷史資料記載,第一個登上弗蘭克群島的是英國航海家戴維斯,而阿根廷登島的時間比較晚,況且歷史上阿根廷對福蘭克群島並沒有行使國家主權的記載。
原因之三是從國家利益來講,中國市場對於歐洲國際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亞洲市場。況且自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兩極格局結束,中國同歐洲的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深切的經濟友好往來貿易交流。中國和英國的合作在不斷加深,不斷拓展,於是歷史殘留問題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解決。況且香港地區看到了中國大陸的發展與未來,自然也願意讓香港回歸到祖國的懷抱。
結語
從此事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只有一個國家強大,它才能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所謂「弱國無外交」,馬島和香港事件就是最好的印證,如若我國不是依靠強大的實力,英國想必也不會如此輕易就將香港歸還,或許香港至今還在英國手裡,歸期不定。由此,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該努力奮鬥,為建設更好更強的中國添磚加瓦。
參考資料:
《列國志:中國》《列國志: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