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足球討論穆裡奇能否「歸化」中國足協時,一名叫李明陽的女籃國青隊員「歸化」日本一事,已經引起了網上的口水戰。
入選過中國女籃國青隊的李明陽遭日本籃協「歸化」一事,因為國際籃聯的裁定而持續發酵。在中國籃協和日本籃協爭執不下的情況下,國際籃聯對此事作出了處理意見:李明陽可以在日本球隊註冊;日本籃協違反國際球員轉會規定,處罰25000瑞士法郎,並向中國籃協支付20000瑞士法郎的補償金;李明陽在21歲之後可以選擇中國隊以外的球隊效力,如果屆時選擇為日本隊效力,日本籃協需向國際籃聯重新提出申請。
目前中國籃協繼續在與國際籃協進行交涉,但是從目前各方博弈的結果看,日本籃協「歸化」李明陽一事,已經「生米做成了熟飯」。李明陽並非是中國籃球人被日本籃協「歸化」的開始,此前中國男籃球員張天傑、魏新和女籃球員李莎莎均被日本「歸化」。
因為中國籃協的強烈抗議,李明陽「歸化」日本籃協一事,引起輿論界的關注,一度成為網上熱議的話題。其中國青女籃主教練李昕在微博上對李明陽進行了抨擊,她說:「不熱愛自己的祖國,不為自己的祖國拋灑汗水,這就是中國籃球的敗類!」以李昕為代表的「愛國說」,在網上形成了鮮明的輿論陣營。
同時在網上還有另一種聲音,那就是中國籃球應該反思籃球的人才培養問題。中國籃球聯賽現在還是採取球員年輕時就與俱樂部籤下低待遇、長時間合同的做法,來保留住球隊中的球員。這種類似「賣身契」的合同制度,讓優秀球員很難能安心,謀求「出走」就變成很現實的問題。
中國籃球的這種管理球員的合同做法,在年前也在足球中風行。現在中國足協已經取消了長期合同,籃協也應該反思和改革聯賽的球員合同制度,能培養出好球員,也應該能留住好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