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人在一生中都不可避免一定會去的一個地方。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哪個都脫離不了菜市場,就菜市場的社會地位而言,它與其他商業業態的功能相比,其社會價值的取向更能體現政府形象,政府將其作為&34;、&34;、&34;、等工作的平臺,以此促進城市發展,展示城市形象,構建和諧社會。而最近一名來自法國的遊客在旅遊的過程中,記錄下各國的民生狀況,其中具體以菜市場為例,分析了分別來自日本,印度和中國的菜市場。
說先來說說印度,一提到印度,大家就會想起各種代名詞,髒亂差。那事實真的如此嗎?根據這名法國遊客的調查,很遺憾的是,這就是事實。在印度菜市場幾乎沒有規章制度,也沒有人要求他們在菜市場買菜需要達到一種什麼樣的衛生標準,所以經常讓人一不留神就吃壞了肚子。舉個例子,他們保存海鮮的方法根本就不考慮保存海鮮,基本上不賣活魚,賣海鮮的印度農民不會像國內菜民那樣放在盆子裡打氧,而是直接就放在太陽底下暴曬。
正在出售的蝦,就這樣放在太陽底下,如果天氣很熱,你得到的不是一盆臭魚爛蝦就是已經烤熟的蝦,就不用說圍繞在魚蝦上面的蒼蠅大軍了。所以,我想印度這個國家若是想要真正繁榮起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從提升國民的生活狀態和生活品質開始。當然,我並不是說這樣的生活狀態不好,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我們也尊重文化的差異性,我只是希望在更加健康的基礎上去做一些調整。
說到日本的菜市場,雖然日本的國土面積很小,但是卻擁有著的很多種類的美食,尤其是海鮮,由於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了日本的菜市場海鮮量藏非常的豐富,因此日本又被稱為海鮮大國,在我們國內很多壓根見不到或者是吃不到的海鮮在這裡隨時都能買到。而還有一些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是,日本的菜市場所有的食物的排列非常講究,不管是怎樣的食物它們都有單獨的包裝,並且在每個包裝上面都標上了它們的價格,十分方便快捷的就能選購到讓顧客滿意的食物。
而且不得不說的是,日本的菜市場非常的整潔,層次分明,誇張點說瓷磚上都微微的泛著光。而一提到中國的菜市場就是兩個字「熱鬧」,中國是大國,人口眾多,對食物的需求量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也是越來越大了,但是伴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大部分現代的中國人都從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幾乎沒有什麼菜是中國菜市場裡買不到的,如果沒有那就再逛一家。
而其中的秩序,雖搭不上整整齊齊,可是井然有序,和衛生條件都是可以的。而且中國菜市場裡另外一大顯著的特點就是「討價還價」。大媽們和大爺們提著菜籃子,與商販講價也成為了我們中國菜市場的一大特色。